有“濟南國”嗎,它和濟南有什麼關係?有何依據?

視界行旅


從禪讓大禹的下(夏)朝開始,商周朝也是分封諸侯國制,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後取消分封制改成了郡縣制。漢承秦制的劉邦漢朝也是實行郡縣制,濟南國僅是漢朝後期的個例,不能代表漢朝不實行郡縣制。王朝屬中央地位比候國大,國王屬朝廷大臣的級別。


蓋天宣夜說


濟南國是漢代之後分封在齊地附近的諸侯國,最初只是普通的郡。漢高祖時期稱為博陽郡被分給劉邦的長子劉肥為齊國屬郡。

高後元年,齊國割濟南郡為呂王的封地,這時史書上才見“濟南郡”三個字,當時是呂國的封地。文帝上臺後,將濟南郡再次劃歸濟北國,文帝三年又將濟南郡劃入大漢的領地。文帝十六年以濟南郡為國封悼惠王子劉闢光為濟南王,這時才正式有濟南國。它的治所在今天的章丘以西,包含了今天的濟南市和章丘、濟陽、鄒平一帶。

嚴格說來,濟南國是中央為了分割原本地域廣大的齊國而設置的小諸侯國。齊國原本有七個郡,實力非常雄厚,國家為了削弱他的實力,在呂后時期就開始了削弱行動。逼迫齊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了呂后嫡出的魯元公主和呂后的親族呂臺。

文帝撥亂反正登基之後,廢黜呂姓諸侯國,但是卻沒有把原有的土地還給齊王。齊地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很多都是在文帝時期被設立,比如淄川國成立於文帝十六年,濟北國成立於文帝二年,城陽國成立於文帝二年,膠西國成立於文帝十六年,膠東國成立於文帝十六年,再加上濟南國。原本的齊國已經被分割成為七個諸侯國,原有的齊國勢力僅有漢初的七分之一而已。這當中雖然有齊文王無子國除的問題存在,但是中央分裂削弱齊國的用心還是非常明顯的。

也許是因為上述原因,七國之亂中很多的諸侯王都是原齊地諸王。七國之亂中除了吳國、楚國、趙國之外,濟南國、淄川國、膠西國、膠東國都是齊國分裂出來諸侯國。失敗後,這些諸侯國全部都被收入了漢朝中央,除了淄川、膠東等國繼續被分封以外,其他的都一直作為漢朝的郡縣存在。

東漢建武十五年,濟南郡再度成為諸侯國,雖然在不同的皇室支脈之間流轉但王位一直得到保留。靈帝時期,最後一脈的濟南王劉康稱王,劉康死後,他的兒子劉贇繼位。當時正值黃巾軍作亂,濟南王下轄地域正是黃巾軍猖獗的地帶,劉贇被黃巾軍所殺。他的兒子劉開繼位,一直到了曹丕篡漢,劉開改封為崇德侯,漢代濟南王國的歷史就此而結束。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在發跡過程中曾經擔任過濟南王國相,濟南國也是曹操的興基之所,在曹操主政時期也非常受到重視。

歡迎下方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看不見的角落


濟南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故齊國濟南郡改置,治博陽(今山東章丘市西)。濟南國轄境約當今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及章丘、濟陽、鄒平等市縣。漢景帝時,濟南國為參加叛亂的七國之一。亂平國除仍為郡。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復為國,西晉改為濟南郡。


凱哥小知識


濟南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故齊國濟南郡改置,治博陽(今山東章丘市西)。濟南國轄境約當今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及章丘、濟陽、鄒平等市縣。


稼軒何必長貧


漢朝是郡縣制為主,分封制為輔,如果放到一塊,可以講是郡國制。既有郡又有國。國就是劉氏子孫的封國了。西漢早期,大的國可以跨州連郡,武帝搞推恩令以後,就大的不過郡,小的還不如個縣了。所以,“濟南國”就是後漢事情分封出去的封地,曹操還當過濟南相呢,搞了個禁絕淫祀的大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