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疫情:青海司法行政戰“疫”普法再加力

2月6日,青海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省司法廳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全省司法行政系統省、市州、縣區、鄉鎮、村(社區)五級聯動,細化措施、迅速實施,在鞏固前期工作成果、繼續保持線上宣傳力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線下宣傳服務;錄製法律問答和以案釋法音視頻產品,流動廣播、循環播放;編輯抗擊疫情法律知識手冊,送達一線工作人員和居民村民手中……不斷將法治正能量傳送到群眾身邊,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1

優化線上宣傳,加強教育引導


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充分利用門戶網站、朋友圈、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和手機社交平臺,“兩微多端”形成網絡宣傳矩陣,及時發佈交互,網上實時推進,不斷提升疫情防控法治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率。


▶ 持續加強正面宣傳,指導帶動全系統整體推進。

青海省司法廳在“青海司法行政網”“青海普法網”“12348青海法網”同時上線“抗擊新冠疫情·青海司法行政在行動”專題;在“青海普法”微信公眾號開設防控新冠疫情“法律知識”“以案釋法”系列等專題,開發手機版網站專題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普法手冊 》和單版戰“疫”普法海報,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多發、易發和群眾關心的法律問題,突出《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

共抗疫情:青海司法行政戰“疫”普法再加力


各地司法行政部門充分發揮門戶網站和新媒體平臺作用,“機對機”“鍵對鍵”開展法治宣傳、提供法律服務,發動群眾參與疫情防控,確保特殊時期法治宣傳力度再強化,法律服務效果不下滑。


海北、海南、玉樹、果洛、黃南等地司法局組織編輯藏漢雙語相關宣傳產品,大力開展“指尖上的普法”,將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傳播到了村社、社區等最基層,傳播到了城鎮居民和偏遠地區農牧民中間。


西寧市司法局


充分發揮“12348西寧法網”“西寧普法”公眾號等輻射作用,發起“我是西寧人,抗擊疫情我承諾”網絡接力宣傳活動,參與人數達25萬餘人次,有效提升了廣大市民對抗擊疫情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西寧市律協成立疫情防控專項法律服務團,為黨委政府提出法律意見,為市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


海西州司法局


根據發生在本轄區的疫情防控案例,在“海西普法”公眾號開設“海西律師以案釋法”欄目,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開展精準普法。在“海西在線”網站、“海西普法”公眾號發佈海西司法行政系統疫情防控綜合報道和 H5產品。發揮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職能作用,組織全州99名村居顧問律師及時坐診各自服務的129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微信群,與群內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公共法律服務室聯絡人、包村幹部及村民居民線上互動,及時開展在線諮詢解答、普法宣傳等線上服務。


海東市司法局


針對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實際,指導各縣區司法局製作防疫科普卡片、法律知識宣傳音視頻短片等,在微信司法所工作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群等轉發2500餘次。

海東市律協組織成立法律服務團,由河湟律師事務所牽頭,開展法治宣傳,解答法律問題,提供電話和線上服務。


2


深化線下普及,主動服務到家


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普法志願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廣泛開展涉疫情矛盾糾紛調解、重點人員摸排管控等工作,同步推進法治宣傳、提供法律服務,教育引導群眾尊法守法,及時解決群眾法律需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共同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法治宣傳車成為戰“疫”普法流動陣地

海東市司法局出動法治宣傳車2000餘次,在全市交通要道、學校、醫院、各疫情檢查站等地滾動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和法律知識,宣傳實現全覆蓋。

循化縣司法局組建“紅喇叭”流動宣傳車隊,深入全縣各鄉鎮、村(社區)以及寺院、宗教活動場所輪番開展流動宣傳。

門源縣司法局派出法治宣傳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村鎮社區,播放疫情防控知識、相關法律知識和處罰案例,讓群眾在家就能聽到疫情宣傳提示音。

互助縣司法局及時製作《疫情當前,還需要拉起法律“紅線”》《疫情當前,普法海報全是重點》以及兩高兩部最新《意見》等音頻,出動法治宣傳大篷車流動宣傳,用通俗易懂的青海方言向老百姓解釋和說明防控疫情政策法規。

人民調解員守好“小網格”助力“大平安”

囊謙縣司法局發動全縣人民調解員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通過微信群、朋友圈、QQ 群等信息平臺發佈防控知識及法律法規200多條,認真開展村口交通管制檢查點值班執勤、噴灑消毒液等工作。

甘德縣司法局下藏科司法所針對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群眾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的區域實際,發動組織全鄉人民調解員組成宣講小組,在司法所黨員幹部的帶領下,走進牧戶,把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和涉疫法律法規常識送到群眾手中。

門源縣仙米司法所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員的“一線”優勢,組織他們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對外來人員包片包戶進行排查和法治宣傳。配合各村“兩委”成員,切實加強對排查出返鄉人員的跟蹤管理,守好村莊“小網格”,助力全鄉“大平安”。

普法志願者發揮優勢增添抗疫正能量

海西州律師行業黨委聯合州普法辦組織全州黨員律師,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全州範圍內出現的典型案例及時開展“以案釋法”系列宣講活動。

循化縣司法局發動“法潤循化”志願者團隊奔赴社區、村莊疫情檢查站,開通宣傳車廣播,張貼通知公告和宣傳標語,散發宣傳材料,宣講《傳染病防治法》。對各村委、社區宣傳需要辦理公證服務和有法律援助需求的群眾提供在線諮詢服務。

甘德縣下貢麻鄉、青珍鄉針對牧民群眾實際情況,依託“馬背青年宣講隊”“摩托車宣講隊”,組織基層黨員、普法志願者等分組分片奔赴全鄉牧業點、寺院、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全方位排查人員,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冊,宣講法律常識和防控知識。


3


強化雙語模式,提升宣傳實效


針對青海多民族群眾聚居的特點,青海省司法廳和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專門編輯製作藏漢、蒙漢雙語視頻宣傳片和文字、音頻、新媒體作品,互助縣土漢雙語版《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宣傳片》、兒童版《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宣傳片》。利用各地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向基層單位和城鎮居民、農牧民定向推送。並在法治宣傳車及社區、村莊、寺院、勸返點廣播,通過“村村響”大喇叭、LED宣傳大屏滾動播出,形成疫情防控法律知識、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全時空全覆蓋,滿足了少數民族群眾急需雙語防疫知識的需要。同時,專門製作手語版宣傳視頻,及時投放電視臺或手機移動端,幫助失聰朋友瞭解防護知識,助力弱勢群體保護自己、抗擊疫情,確保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和法治宣傳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省司法廳和省文聯合作,在“青海普法”公眾號製作推出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及健康知識的地方曲藝作品展播,各市州司法局在所屬各類網絡平臺、工作微信群向基層單位和群眾推送。部分市州以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和衛生知識為主題,製作了一批手機版花兒、賢孝、快板、評弦、道情、藏族彈唱等地方曲藝音視頻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傳唱防範知識和法律常識,群眾在刷手機當中就提高了抗擊疫情法治宣傳的擴散率和影響力。

運用青海方言錄製的法律問答、以案釋法、防控常識、溫馨提示等音頻,隨著法治宣傳車流動循環播放,讓群眾在家中就能聽到疫情防控宣傳。

部分企業恢復開工後,省司法廳連夜編輯、聯繫印刷廠家趕印戰“疫”法治宣傳招貼和手冊,發送重點地區司法局,及時支援地方工作。各地司法行政部門因地制宜,印製藏漢、蒙漢雙語法治宣傳漫畫、招貼等,在各防疫卡點、居民小區、村社及街道等關鍵節段張貼,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主動履行疫情防控義務和責任,努力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