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啊,刷短視頻和打遊戲可有意思了

前天的推送,是有感於一篇文章,原標題為:

說的是有位靠直播睡覺的視頻博主,在短短几天內,靠毫無技術含量的直播睡覺,賺了四五萬塊錢的打賞收入。

愛學習的趙老師,也難免好奇,在文末請大家推薦有意思的短視頻播主。後來有朋友在讀者群裡推薦了幾個,有炒菜直播、播音主持直播,當然也少不了早已氾濫成災的口語教學直播。

這種東西自己關注的少,專門下載了某短視頻直播app,挨個看了會,實在看不進去。

沒辦法,學習,自己還是更習慣能夠及時沉澱內容的文字載體。

當然,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文字和視頻這兩種模式,無關優劣,看各人習慣。

我跟你說啊,刷短視頻和打遊戲可有意思了

在這篇文末,有位讀者的留言,直白地一針見血,內容如下:

娛樂至死和奶頭樂理論,說的明明白白。

受這次席捲全國的肺炎疫情影響,無論是在家坐等復工,還是已經開始遠程辦公的朋友,大家其實最近都比較閒。

跟在線教育解決不了“育”的問題一樣,沒有在單位時的傳統辦公氛圍,工作效率怕是也打了不少折扣。

那些鼓吹在線教育和遠程辦公風口已來的言論,還是笑一笑就好。

人性的本質就是偷懶,而學習和工作,一開始就是反人性的。最近被中小學生花樣差評的釘釘就是例子,各位再認真想想自己最近在家辦公時的工作效率。

不說黃賭毒這三樣,那些娛樂型獵奇型的內容,無論載體是文字還是視頻,受歡迎程度,都要遠高於那些真正能用來學習提升自己的“乾貨”。

這是人性。

這麼一想,那些內容無聊或者誇張的直播,能大面積傳播,也就不奇怪了。

畢竟,消費者多。

當然,提到消費者,就必然會有生產者。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據說最近,有些老師,為了上好直播課,專門惡補過那些傳播廣泛的短視頻拍攝套路。

這非常好。

趙老師的好朋友老張說過:

當年大火的百家講壇,錄製前探索模式時,嘗試了很多次,都不行,最後策劃直接按照相聲的路子進行設計拍攝。啥時候留懸念、啥時候引衝突、啥時候搞娛樂、啥時候裝傻賣瓜,這玩意都是專門設計過。要是按照正常的學術上課模式,八成涼涼。

老張是明白人。

也難怪,當年的百家講壇,能直接帶火一波歷史熱。

看來,處處留心皆學問吶。

我跟你說啊,刷短視頻和打遊戲可有意思了

再由短視頻的火熱,聯想到互聯網普及後長盛不衰的遊戲,這裡面的道理,就很容易想明白了:

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刷短視頻打遊戲,符合人性裡偷懶這一面。

又不用費腦子,沒有家長老師的監督,沒有老闆領導在旁邊盯著。

誰不喜歡?

當然,造成的結果就是,打遊戲和刷短視頻再多再久,你依然只是個消費者,消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金錢。

有收穫的,永遠是遊戲和短視頻的生產者。

你不會因為刷短視頻打遊戲變得有價值,是短視頻和遊戲有價值;而要成為能夠做出廣泛傳播的短視頻和遊戲的人,你就必須學習。

這種身份和角色的轉變,比較痛苦。

而後者,也正是生產者的價值所在。

你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

又,你是想成為消費者,還是生產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