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在學習硬筆書法後,為什麼書寫卷面還是那麼亂?如何運用到課後作業上?

聊城大叔愛上練字


很多小學生在學習硬筆書法的時候都會碰到這個問題,就是上課練字的時候寫得還可以,一回到家裡寫作業就又亂了。如何才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真正的作業書寫當中去呢?本人在頭條專門有一個專欄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這裡簡要地跟大家聊聊,因為這絕對不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

一,臨帖的問題

上書法課的時候,一般老師都是把範字逐字講解過的,一節課一般也寫不了多少字。我孩子在一個朋友那裡練毛筆書法,他同時也有幾個小學生練硬筆字,每次一般都是練上10-15個字,能把這些字寫好就不錯了。那麼一週一節書法課,一節課10-15個字,而常用漢字要2500多個,請問要多長時間才能練完。

再者,書法課上一般都是有範字來臨摹的,如果不讓孩子看範字的話,即使是書法課上也一定很難寫好。

練過字的人都有感觸,練字的時候要臨帖,一開始是對臨,臨很長時間之後才能背臨,這個階段是比較長的,成人如此,小孩子更是這樣。

很多小孩子是學會寫新的字了,就忘了以前學過的老的字了。所以書法課上對著字帖能寫好,回去寫作業的時候,沒有模板了,旁邊也沒有人督促了,再加上現在的小學生作業量也比較大,孩子寫的字就變差了,這其實是正常表現。

二,學習方法的問題

一般的書法教學,都是先練基本筆畫,練好之後,再練一些簡單的獨體字,最後再練偏旁部首和合體字。這個過程下來時間就會拉得很長,前期練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並沒有改善多少的日常書寫,作業還是比較亂,還是會被家長、老師批評,因此很多孩子就會失去興趣。

有興趣的也許會一直很認真的練下去,但大多數孩子在失去興趣之後,會把練字純粹當成了一門課去完成任務。為了完成任務的練字,那是很難練好的,因為練的時候根本就不會走心的。

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的頭條專欄系統講解了,這裡概括說一下。要想有效地練字,那麼在練字方法上一定要去改變一下,主旨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作,才能有效。那麼,如何保證每次重複做的事情都能到位呢?就需要家長的日常監督、輔導。

1,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先從最簡單的事情來做,要想改變小學生的日常書寫,先從橫平豎直開始,不要一上來就練基本筆畫。

因為,我看到很多教小學生的硬筆書法,教的基本筆畫的寫法都是什麼頓筆啊一類的,這種寫法根本不符合小學生的實際書寫需要。所以,我們先簡單點,然孩子先做到很簡單的橫平豎直,這樣作業看起來就會整齊很多,容易做到,見效也比較快。

做到橫平豎直之後,再教會小孩子什麼是主筆,只要把長橫、撇、捺這三個筆畫再寫字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展就可以。在這之後,再學習偏旁部首的寫法,學習偏旁部首最關鍵的就是掌握它在結字時候的比例關係。因為,我經常見到小學生寫字的時候會把一些偏旁寫得太大,造成比例失調,看起來就不好看了。

上圖就是我輔導的一個小學生,原來寫字基本上能做到橫平豎直,但是給人感覺比較呆板,用半個月時間有意識地進行主筆的訓練之後,現在的字給人感覺就比較有靈氣了,豐富了。

我們按照這樣的大致順序,在一個時間裡集中力量解決一個問題,例如,用一週或者兩週的時間來做到橫平豎直,做到之後,再用1-2周時間來解決主筆的問題。解決問題不是要單獨去練字,而是在寫作業的時候要求能在作業當中反映出來,因此,就需要接下來的一步:日常的監督輔導。

2,家長的日常監督輔導

我拿我家孩子的例子吧,我在輔導她寫字的時候是這樣的,每次寫作業之前先提醒,寫字的時候要做到橫平豎直哦。然後我會隔一段時間過去檢查一下,看看拿筆的姿勢和作業的字跡有沒有做到橫平豎直,沒有做到的字擦掉重寫。

這樣嚴格執行了兩週,寫字就改變了很多,以後每次寫作業的時候,我也都會盯著點,碰到不對的地方馬上指出來。說實話,就把這一點做到,做好,對於小學生來說,字就能拿得出手了。

然後,我再教她什麼是主筆,這個時候就需要額外的進行一些單獨的練字了。等她明白了什麼是主筆之後,還是要求寫作業的時候,把這幾個主筆筆畫要在寫作業的時候體現出來,不好的字擦掉重寫。因為要求嚴格,所以每次寫的時候,她就會比較用心去對待這個問題了,時間一長就養成了良好書寫習慣了。

因此,對想要學習我的專欄的朋友說,家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來學習,即使家長不練字,也要理論上懂得孩子的字哪裡好,哪裡不好,如果孩子能及時得到提醒,那麼小學生的日常書寫就一定能很快練出來,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


翰墨今香


這個問題就好像有一個朋友問我說他在抖音快手上看了很多視頻,但是做飯還是不好吃……

孩子學硬筆書法還是學軟筆書法,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果上升不到藝術的水平,只是日常的話,不經常寫,不經常練,不經常用,那就是學一下。

就像我跑著看抖音學做飯一樣,一看就會自己上手不行,那還是做的少。


小黑豆


在專門學過硬筆書法的小學生當中,參加比賽能獲獎,平時作業用不上,這樣的現象非常普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

一、選擇的範本不適合,練的字體及寫法不符合日常應用所需,導致學用脫節。

比如,練的是某名家硬筆字帖,或者是書法班老師寫的示範字,特點是: 筆畫帶有刻意頓筆、回鋒,書寫速度特別慢,只能一筆一劃寫,稍微快一點就變形。殊不知,這樣的字體是模擬毛筆碑帖刀刻字體稜角特點的,屬於近似印刷體美術字寫法,只有觀賞性,沒有書寫性和實用性,不適合小學生練習。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楷書字帖,網上硬筆書法教學講座,99%都是這樣的。如圖:

▲以上圖片源自網絡

二、執筆姿勢錯誤,導致運筆動作不能正常有效的實展,直接影響書寫速度。

寫硬筆字,主要依靠指法運筆,然而,由於執筆法不對,導致大把抓著筆使勁按著寫,變成了“機器手”光靠腕子運動,於是,指法不靈巧了,筆法動作不規範了,書寫速度快不起來。例如,類似下面這種執筆法都是不正確的。如圖:

▲以上圖片源自網絡

三、訓練方法不科學

比如,起步入門就照著字帖臨寫或描寫,只注重追求字體工整規矩,並沒有從根本上研究如何解決快速書寫技法問題,以至於光好看不中用,達不到預想效果。如圖:

▲圖片源自網絡

總之,影響寫不好、寫不快的因素很多,不一一講述了。歸根結底,訓練方法不對造成的。

下面,談一下解決的辦法,舉例如下:

硬筆書法分實用類、藝術類,主要區別是,筆法動作不一樣,字體功能性與適用範圍不同,訓練方法套路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小學生練習實用類型的硬筆字,注意,走“實用類”那套路線。 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程序

選擇實用書寫性好的字體。最好是毛筆小楷字帖,或者是取法於毛筆小楷的硬筆字帖。這樣的字體突出特點是: 筆法動作簡單明瞭,行筆節奏快與速度較快,尤其是筆畫起止處,只需適當的提按、停駐,沒有刻意頓筆、回鋒。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實用型楷書字體

必須採用正確的執筆姿勢。三指不要用力捏,腕部保持松馳,自然持筆。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 ——潘氏三指執法

必須要練好筆法動作和基本筆畫。通過畫寫各種各樣的線段,矯正錯誤執筆姿勢,規範運筆動作。掌握筆畫正確寫法。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筆畫

採用科學有效的臨摹方法。分三步進行: ①先用鉛筆摹寫幾遍,熟練筆法、字法。②然後再換鋼筆或中性筆摹寫幾遍,精研細節。③最後再照著字帖臨寫。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潘氏摹臨法

模擬應用練習,與平時寫作業對接。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模擬應用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視頻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本人在近十年的少兒書法教育中積累的經驗是三點,我們的書法學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學習內容:雙姿糾正與漢字筆順、37個基本點畫及範例字,一般學習下來要一年,學完效果:雙姿正確、筆順正確,寫字不難看。

第二個階段學習內容:35個偏旁部首與結構訓練,一般學下來也要一年,學完效果:孩子書寫水平在同年級階段優秀。

第三個階段學習內容:章法佈局與排版創作訓練,此階段需要半年,學完效果:孩子可以進入準專業水平。

圖片中是作的範例,希望能幫到你,也歡迎更多的朋友交流。











芥子談習字


我對小學生“練書法”時的字工整,“寫作業”時字零亂的幾點看法:

1.小學生在練書法時的出發點、心理準備是“練字”,其目標就是“入帖”,以期達到工整和俊秀。因而具有非常高的“認真”精神。

2.在練書法時有老師“看著”和“指導”,“逼著”他寫好,同時每次又是反覆、重複地練習那幾個字。

3.練書法時有田字格或米字格規限,對字帖或範字的臨摹,寫出來的字大小、筆劃的粗細、間架的佈局就“上規矩”。

4.對學生來說,練書法時的時間是充裕的,沒有速度要求的,所以有條件寫好。

以上幾點促成學生寫出來的字相對比較工整。

下面幾點則是造成作業卷面的字不夠理想或零亂的原因:

4.作業本和試卷的答題處一般是“留下的空白”,沒有橫槓和方格,這個空白未必正好容下答題內容,學生在答題時很難作出字數多少和字體大小的規劃。這對老師也是很難的。

5.完成作業、試題重在知識性的解答,不是書法作品的創作。

6.學生家庭作業量太大,書寫匆忙,沒有時間讓他在寫字時“精雕細琢”。

由此我認為:

1.書寫作業時寫字沒有必要象書法那麼規範、認真。

2.練過書法的學生在作業卷面上寫的字不會太亂,因為他有點“規劃”、“規範”能力,能看得出誰個是練過書法的。



古道熱腸2


這個是家長特別苦惱的和頭疼是事,在書法班裡寫的相當好了,怎麼一寫起作業來怎麼就兩樣了,是這樣的:學生在書法班裡老師指導從基本筆畫,間架結構等教起,是針對性的指導,沒有大量作業壓力,況且又有老師監督指導,學生不敢怠慢,只有認真去寫,所以字寫得很好感覺進步很快,但一旦到了學校或家庭就變了,因為這學校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不可能及時關注每個孩子的寫字和作業情況,家長有的也不能有效的指導,況且作業量又大,為了完成作業,學生就沒有那個耐心去像在書法班裡那樣寫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

一,家長不用急,它有個過渡期,學生幾年或多年養成的書寫習慣就很難一時改變,要在學生寫作業時寫慢點,儘量把書法老師教的運用在作業上,學以致用。慢慢地就會改變。

二,家長和書法老師積極配合,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 及時提醒和鼓勵,讓學生有信心和寫好字的自豪感。

三,書法老師也應該經常指導在不同的作業本上怎麼書寫,好,比如字的大小,行距,字距等 。經常查看一下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糾正錯誤。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慢慢在作業寫出美觀的字來。







雅舍練字


老師您好,我也是一位書法老師,我們可以互相探討,共同學習。

這是許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剖析其原因有三:

一,學生單純練字時,是要求重視於字的筆畫和結構的,書寫時一般又都有範字可資學習,對照範字書寫,很簡單把字寫得很漂亮。而做作業時,學生一般很難去重視這些,而是趕時間把作業寫完(一般校園孩子作業量很大,也怪不得孩子),書寫時重視不一樣,心態也就不一樣了,所以學生作業裡的字一般都比較潦草。

二,練字時,特別是楷書書寫時,要求學生書寫要慢,注意節奏和輕重的掌握,所以寫起來筆畫和字的姿態相對就很漂亮。而學生做作業時,書寫速度比較快,很難再有節奏和輕重的運用,所以作業的字就短少了神采。

三,就是許多學生還短少學以致用的認識,做作業時,早已把學到的筆畫和結構丟掉了一邊。

解決方案:要求教師和家長都必須重視學生的日常作業書寫,時間提示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氣,並逐步培育學生學以致用的書寫認識。當然培育學生學以致用的認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求咱們的家長必須有耐性和恆心,要養成隨時查看學生作業的習氣,假以時日,學生就能把練字和作業逐步交融起來,字也會越來越好。


超級科學奶爸


孩子在硬筆書法班,字寫得很好,說明已經有成績了。為什麼應用不到寫作業當中去,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孩子的問題。在書法班,孩子聽老師的話,按照老師要求的去做,很認真,一絲不苟。在家裡寫學校作業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沒有書法老師的監督,更沒有家長的看管,孩子一心想著要玩,就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完作業,完全拋棄了在硬筆書法班學習到的知識,所以這是孩子的態度問題。

第二,家長的問題。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寫字問題已經交給硬筆書法學習班了,所以孩子在家裡寫作業就不聞不問,只顧忙自己,沒有起到有效的看管和監督作用,甚至有的家長催著孩子趕緊寫完作業,可以帶孩子出門去玩、去散步,所以這是家長的問題。

第三,老師的問題。文章的開頭已經說了,孩子在硬筆書法班,字寫得很好,說明已經有成績了。但是,孩子在學習寫字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回生現象,比如教執筆,孩子當堂學會了,可是第二天又忘了,執筆的姿勢回生了。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當中,不斷的使用鞏固性教學原則,加深學生印象,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書寫技巧,把書寫知識變為書寫能力。又比如,運筆的技巧、結字的方法、行列的安排等,只有講清了書寫的要領,學生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會從老師的手中學到書寫的方法和技巧,把知識轉化成為能力,這樣一來,回生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學生在不斷的書寫練習中,逐漸摸索出了書寫規律,所學的知識無形中就會得到鞏固。

所以,要想孩子把硬筆書法班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運用到寫作業當中去,就應該注意以上三個問題,這三點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書畫可愛寶貝


記憶最深的是小學班主任,每次評作業時都著重對寫字工整美觀的作業大加讚賞!這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鼓勵!她私下和我說:不要求每次前幾名,但字一定要練好!以後你就知道了。現在但凡有機會回老家必定帶禮物看望她!而到了初中高中後沒一位老師再像她那麼叮囑練字!不過幸好練字已經成為習慣,就算步入社會沒時間練字但看到好的書法依舊暗自揣摩一番,🙏

孩子都是一張張白紙,最後成為一副什麼樣的作品老師甚至比家長更有影響力!

祝老師康健!

修智


荒漠胡楊


我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本人既是一個長期工作在一線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對於這個問題也深有同感。下面我想就一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小學生學習硬筆書法後為什麼書寫卷面還是那麼亂?”這個問題中學習書法跟後面卷面亂不亂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這就要先看看練習書法是不是入門了?是不是認真了?是不是有效果了?接下來我們假設平時練習書法的時候字寫的還可以,而到實際書寫卷面是還是很亂,那可能有一下幾方面原因。第一,書寫的環境不一樣。小學生練習書法大多臨摹的過程,先摹後臨,所謂摹就是描繪,就是套在字帖或字模上寫,到一定熟練程度後開始臨帖,所謂臨帖就是對到字帖寫,小學生練習書法時剛開始大多是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依賴,一旦離開字帖,就不行了。所以,練字首先要入貼,最後還要出貼。第二,書寫的目的不一樣。學生認為只有練習書法的時候才需要把字寫好,因為書法往往是以作品形式出現的,老師要點評,同學之間也會比較,有較強的功利心。而平常作業老師關注的往往是答案的對錯,對字的要求不高,再加上作業任務重,書寫速度跟平時練字也加快了,所以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第三,表現形式不一樣。小學生練字往往學習正楷較多,練字本也大多是方格的,有的孩子單獨一個字寫的可能很好,離開了方格放在一起就不好看了,這就是書法裡面章法問題,通俗的說就是我們常說的佈局謀篇的技巧。練字的孩子往往會受到字帖的影響,形成一個思維定式,所以寫在卷面上就會凌亂。我認為大概就是這樣幾個方面,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