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濫用民力,可為何在他統治時期沒有農民起義?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粉碎了嫪毐等人的叛亂之後,他開始掌握大權,並隨即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開始了統一之戰。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10年時間裡,秦軍在王翦、王賁父子的率領之下,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至此天下一統。

秦始皇濫用民力,可為何在他統治時期沒有農民起義?

在李斯的建議之下,秦王嬴政稱帝,號為始皇帝。秦始皇是個好大喜功之人,雖然統一六國後,但是他根本停不下來。秦始皇徵發天下幾十萬民夫修築長城、雖然是為了保衛邊疆,但是操之過急,導致民怨沸騰。

同時,秦始皇驕奢淫逸,徵發百姓修建阿房宮。杜牧的《阿房宮賦》寫著: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秦始皇自從兼併六國之後,志得意滿、驕橫跋扈,彷彿世間再也沒有人能約束他。而《秦律》中的重刑主義也貫徹了整個秦朝的始末,墨,劓,剕,宮,大辟、車裂等嚴苛刑法大行其道。但即便是如此,秦始皇在位時卻沒有農民起義,這是為何呢?

秦始皇濫用民力,可為何在他統治時期沒有農民起義?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事實上是存在著大量的“反秦”力量的。他們是舊有的被秦國所消滅的六國貴族、士人,因為國家滅亡,他們既得利益受損,一如項燕、張良、田廣等人;他們還有被秦法壓抑的下層百姓,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是也。

但之所以秦始皇在世時,眾人不敢造反,無怪乎兩點原因。首先,便是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所展現的個人雄主形象以及秦律的作用。在有著李斯、蒙武等人以及遍及全國的秦律之下,六國舊有貴族絕大多數只能選擇蟄伏待機,即便真有敢反對的也大抵只能是如高漸離、張良博浪沙那般行刺之舉。

秦始皇濫用民力,可為何在他統治時期沒有農民起義?

其次,便是秦始皇為鞏固統治,所進行的巡遊之舉。在秦始皇完成統一之後,曾經先後五次巡遊天下。而第一次巡遊便發生在公元前220年,統一天下的次年;此後前219年,前218年,前215年,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又有4次巡遊,而秦始皇的巡遊並不是毫無目的的,他的巡遊先後到達過西北地區的隴西郡,處於東部沿海的琅琊郡、膠東郡,北部的雲中郡、漁陽郡,南部的長沙郡、會稽郡,所到之地既包括了遊牧民族的邊疆地區,又包括了山東六國之中的故地以及南蠻之地,北部匈奴交界之地。而在巡遊之中,更是有大軍護衛,此舉既能宣德揚威、安定天下,又能彰顯實力,震懾反對力量。

秦始皇濫用民力,可為何在他統治時期沒有農民起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劉邦因為奉命押解犯人到驪山,途中有不少人逃脫,因為當時讓犯人逃脫是重如死罪。可是劉邦並沒有鼓動犯人造反,而是放走所有人,不是他不想造反,而是他害怕秦始皇。劉邦逃入碭山後,秦始皇突然東遊,劉邦非常害怕,甚至躲在了芒、碭山澤岩石之間。

可惜就在第五次巡遊途中,秦始皇在平原津病故。而趙高、李斯、胡亥的合謀之下,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缺少了父親的雄才大略,又逼死了哥哥扶蘇、兄弟姐妹,還大肆誅殺大臣,這些失人心之舉也終於讓秦帝國,不堪重負,被湮滅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之中,公元前206年,劉邦滅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