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神童”王恒屹,识字3000,背诗500,莫非父母是天才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有气势的开场白中我们开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观看。

品味诗词韵律,感受中国文化。在一段段优美的诗词当中让我们再一次的体会到了中国诗词的独特之美。其中五岁“神童”王恒屹,也成了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记忆神童”。

王恒屹的“出口成诗”也是惊呆了所有的人。五岁“神童”王恒屹,识字3000,背诗500,莫非父母是天才!

五岁“神童”王恒屹,识字3000,背诗500,莫非父母是天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以诗词作为自己的开场白,可见他对于诗词的喜爱。同时他还喜欢画画、弹钢琴、写字,可谓兴趣广泛。

其实,王恒屹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本科毕业,爷爷奶奶水文化水平也不是太高。那是什么成就了王恒屹这么一个神童?我觉得离不开以下三点。

1、对于孩子天赋的挖掘

天赋决定上限,努力是拉不开距离的。然而小恒屹在一岁的时候就表现出独有的记忆力。据他妈妈所说:有一天他在床边给孩子读《三字经》当她读到“人之”时,孩子就接了个“初”,当她读到“性本”时,他又接了一个“善”。

五岁“神童”王恒屹,识字3000,背诗500,莫非父母是天才

当家人发现他具有这个天赋的时候,就对他开始培养。给他读诗词,教他认国旗,听音乐。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方法。可是到小恒屹三岁的时候,他就认识了两千多字,会背100多首古诗。

到五岁的时候他可以背诗500,并且每一首都滚瓜烂熟。才会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各个环节上面表现得游刃有余。

2、良好习惯的养成

王恒屹自小就和他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奶奶教会了他识字背诗。贪玩是每一个小孩子的天性,王恒逸也不例外。当他开始识字背书的时候,过了新鲜劲,他也就不想学习了。

五岁“神童”王恒屹,识字3000,背诗500,莫非父母是天才

可是这时他的奶奶,就会督促着他完成,慢慢的养成他学习的习惯。奶奶的教育方法也很独特。有一次小恒屹去新疆旅行一个月,回到家中他不想学习看书。奶奶就用小恒屹自己说过的话“幼不学,老何为”去劝勉孩子重新拿起书本,认真学习。

3、具有很好的注意力

在儿童时期注意力的发展是很弱的。注意力不会集中并且持续时间太长,可是王恒屹却在这方面表现得与别人不同。

认真答题的他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这足以凸显他的注意力之强。他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在这方面他表现出了异于同龄人的天赋。当所有人都为他着急时,他却表现的不慌不忙。

五岁“神童”王恒屹,识字3000,背诗500,莫非父母是天才

我觉得王恒屹的“神”离不开这三点,本身天资聪慧,加上后天的有效引导。才让王恒毅表现的像“神童”一般。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王恒屹到底“神”在哪里?是天生聪慧?还是父母教导有方?我想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两者的相得益彰,才会铸就如此“神童”。

想想自己四五岁时在干嘛?可能很多人的脑海中都是空白的。假如重来一遍,让我们也像王恒屹一样识字背诗。我们会成为像他那样的“神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