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陝西華縣大地震有多嚴重?是如何救災的?

用戶53582976630


雖已時過11載,相信國人對於2008年發生在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的特大地震仍然記憶猶新。時至今日,這次地震之慘烈,破壞面積之廣,人員傷亡之慘重均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悲傷記憶。

而回望中華五千載,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在華夏大地上的大小地震僅有文字記載的就不可計數。

除了我們熟知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皆給當地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外,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的華縣大地震比起上述兩起強震,其破壞程度之深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說它是我國曆史記載中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也絲毫不過。

(地震發生區域)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2月2日)十二月十二日子時,正當人們還沉寂在熟睡中時,一場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特大地震悄然而至。據後來推算,這次強震震級在8.1到8.4級之間。

共計有5省(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寧夏)的101個縣遭受了此次強震的直接破壞,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其中尤以陝西渭南、華縣、華陰和山西的永濟四縣受災最為嚴重,故稱這次地震為華縣大地震,又稱明嘉靖關中大地震。

地震更是造成了高達83萬人死亡!這次地震也是中國及人類歷史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地震發生時,在強大外力作用下,震區地表發生大規模變化,出現了諸如:山崩、滑坡、地裂、地隆、地下噴水等情形。

震中大部分地區被夷為平地!

遠遠望去,一片廢墟,建築物幾乎全部倒塌殆盡。地震造成了華陰縣城西駐馬橋斷裂,城北大員村地裂數丈,水湧數尺,黃河南岸大慶關和蒲州河堤悉數崩塌。地震還造成遠在幾百裡之外的小雁塔塔頂被毀。




(今陝西西安小雁塔)

關於這次特大地震,明朝多種歷史文獻均有記載。

《明史》:“(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申,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奇。”趙時春《趙浚谷文集》:“山多崩斷,潼關道壅,河逆流,清三日,水從坼竇湧沙,沒麥敗田,圮屋覆灶。”

華縣大地震也產生了巨大的次生災害。也出現了大小不一的堰塞湖,由於黃土滑坡,堵塞了流經此區域的黃河,致使河水逆流,最終又形成了巨大水災。

華縣大地震以死亡人數之巨而被世人所熟知。而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人員傷亡則是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地震發生在午夜時分,許多人尚在睡夢中,災難便突然降臨,毫無逃生的準備。

[2]、地震重災區的渭南、華縣、華陰、永濟等幾個縣區人口稠密。

[3]、關中地區居民大多居住在土窯洞內,房屋抗震能力普遍較差。地震發生時,由於黃土滑坡和崩塌致使許多人被埋沒在窯洞內。

[4]、堰塞湖在震後不久即潰決,造成了巨大的水患災害;由於地震發生在隆冬時節,氣候寒冷,致使許多災民在飢寒交迫,缺衣少食和震後蔓延流行的疫病中死去。

[5]、明政府缺乏有效應急的救災措施,廣大災民流離失所。且震後搶掠事件頻發,廣大災民惶惶不可終日。

(後人繪震後災民圖)

同其他大地震一樣,華縣大地震發生前也曾出現大的異樣。比較明顯的就是,該地區震前兩年連續出現大規模乾旱。


小司馬說


古代有一個縣城發生8級地震

明朝陝西華縣地震,1556年,中國陝西省南部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的一次特大地震,是中國人口稠密地區影響廣泛和損失慘重的著名歷史特大地震之一,據小編查資料顯示,陝西渭南、華縣、華陰和山西永濟四縣的震災最重,故稱華縣地震

地震現況

這次地震之後又引起了饑荒和瘟疫,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員傷亡。地震當時即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光報上名字的就有83萬人,還有很多不知道名字,那真無法想象。震時正值隆冬,災民凍死,餓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後其它次生災害造成的死者無數可計。是世界上死亡人員最多的一次大地震,比唐山、汶川大地震還嚴重。

救災等於免稅

地震發生在深夜、震區人口稠密等因素外,當時的抗震救災體系不健全,民眾防災意識薄弱。那時陝西人住的是窯洞,房屋抗震性能力較差,社會治安混亂,謠言四起,災民惶惶不可終日,當時經常乾旱,發荒糧時沒有收成,人民飢餓,無居住地,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老百姓聽天由命的思想,朝庭沒有能力去救災,只能免稅了,根小編查資料顯示晚明朝滅亡有一部分是災民暴發。



快點燃星星要滅了快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明朝陝西那些事兒。(約400字,閱讀需2分)

明朝陝西華縣大地震,又稱為嘉靖關中大地震。

這一場爆發於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以關中華縣為震中的八級大地震,造成了八十餘萬關中民眾的傷亡。

地震爆發在十二月份,天氣嚴寒,災民無棲身之所,挨餓受凍。而朝廷的賑濟活動,直到次年二月才陸續開始。

朝廷救災的重點,竟然一度放在祭告山川之神,以保佑災民之上。

這樣的荒謬行為,還真是符合深宮修仙的嘉靖皇帝所為。

《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皇帝

其實救援遲緩的根本原因還是朝廷沒銀子。

據《明世宗實錄》可知,嘉靖中期,國庫虧空嚴重:

就在大地震爆發的嘉靖三十五年,國庫還虧空百萬餘兩白銀,而之前的幾年,更是屢年虧空,朝廷並無積蓄以救災。

被大地震毀掉最上面幾層的西安小雁塔

因此這次大地震的救災,主要還是落在西安地方官身上。但是地方剛經歷大災,並無多少餘力救濟百姓。

這也是嘉靖關中大地震成為中國歷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的一個主要原因。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明朝陝西華縣大地震,指的就是發生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二月十二日的一場大地震,這次地震即使放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陝、甘、寧、晉、豫5省約28萬平方公里、101個縣受災,因這次地震死亡的人數僅上報名姓的就有83萬之多。由於交通斷絕,信息不通,當時朝廷對於這次地震的救助實為有限,這也是造成人員大規模傷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華縣大地震為何傷亡如此慘重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二月十二日,陝西華州(今陝西華縣)發生8級地震,《明史》記載“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 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根據以上記載不難看出,這次地震不僅波及範圍極廣,且對地表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而之所以會造成如此慘重的損失,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

1、強度原因:根據“地裂泉湧,房屋陷入地下,平地上突出山樑”等關於這次地震的記載來看,這次地震的強度極大,現在普遍認為這次地震的強度高達8.3級。甚至比2008年的汶川地震強度還要高,在抗震能力完全無法與現代相比的古代,這麼高強度的地震造成的破壞可想而知。

2、時間原因:根據記載,這次地震發生在臘月十二,正值數九寒冬之際,百姓普遍在家。而地震又發生在深夜“子時”,也就是半夜12點左右,百姓已大多休息,這種時候發生地震,百姓們根本來不及反應。秦可大說潼關等地70%的人死亡,說明很多人在睡夢中便被掩埋在了廢墟之下。

3、次生災害:從前文記載不難看出,這次地震對地質造成了極大變化,關中平原北依渭河,南臨秦嶺,大地震造成的河水上漲、地表開裂,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樣極為嚴重。

4、救災不急:對於這次地震,朝廷的救助其實很不及時,原因在於交通不便,而當地道路又因地震損毀嚴重。等到嘉靖皇帝接到受災報告,已經是次年的二月了,距離地震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根本談不上對地震的救助,這種情況下,災民無處安置、糧食絕收、瘟疫橫行,躲過地震的百姓們又因餓死、凍死、病死者極多,這同樣是造成人員傷亡過多的主要原因。


香茗史館


我就是華縣的,小時候就聽我爺說過


Gem


難怪我們潼關縣永遠不怕水災 北邊黃河 東西溝壑 南邊秦嶺 和華縣大地震有很大關係啊


糖糖是我的小棉襖


咋又在頭條發這個地震呀?原來一月發多次的。為什麼要發呀?當時地震時你在場嗎?真的有那麼嚴重嗎?那大小雁塔和好多建築咋安全無恙呢?經常發是不是有別的用意呀?


手機用戶50731431594


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