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為何卻不重視防備?

李勇材


李建成之敗,敗在他當斷不斷,敗在他優柔寡斷,敗在他婦人之仁,這或許也是他的命數使然。

從世民後來的成就來看,李世民確實比李建成更適合當皇帝,一代帝王哪能像李建成那樣婆婆媽媽?

所以,李建成才會在“玄武門之變”中一敗塗地,不僅將眼看便要到手的皇位送給了李世民,還丟了性命。

李建成輸得一點也不冤,輸得理所當然。

不過,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的的確確已經收到了李世民很可能會陷害他的消息。

這個消息的來源很可靠,因為消息是從皇宮裡傳出來的,而獲知並且傳遞消息的也不是別人,而是李淵的枕邊人張婕妤。

史書記載,李建成和李元吉為了能夠時時刻刻關注李淵的動態並且獲取情報,很早之前便已經和李淵的寵妃尹德妃、張婕妤有所勾結。

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入宮見李淵並且告了李建成、李元吉的黑狀的事,恰好被張婕妤撞見,於是當日便急急忙忙跑去找李建成,將此事告訴給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元吉聽完之後,認為李世民很可能要對他們不利,所以勸李建成第二天請個病假,不要上早朝了,以免遭到李世民的暗算。不僅如此,他還希望李建成能夠召集手上的兵力守護府邸,然後觀察形勢。

只可惜呀,李建成沒聽李元吉的勸,仍然執意要去,於是中了李世民的埋伏,成了李世民的箭下亡魂。

既然已經收到了那麼可靠的消息,李建成為什麼還是執意要去,並且沒有做好相應的防備措施呢?

這實際上離不開李建成的天真,因為他不認為李世民敢動手,即便真動手了,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他之所以認為李世民不敢動手也是有原因的,當時李建成自己手上有兩千長林兵和三百幽州突騎,李元吉手上也有七百私兵,再加上當時李淵站在他這一邊,他在長安的勢力絕非李世民可比。

李世民手上有多少人呢?不過畜養了八百多私兵而已,這區區八百人怎麼去和李建成李元吉手上的三千人打?

更何況還是在皇宮裡,李世民根本沒有一點勝算。

所以,李建成不認為李世民會傻到冒險幹這種沒有成功的可能性的事!

哪怕李世民真敢這麼做,甚至是將李建成抓到了,李建成也不會拿他怎麼樣,更不敢拿他怎麼樣。

他們是什麼關係?是至親骨肉呀!李世民如果真殺了李建成的話,沒辦法向李淵交代,他一旦殺了李建成,他絕對走不出皇宮。

這是李建成篤定李世民不敢對自己下死手的原因。

對於這兩個猜測,李建成是有一定把握的,這也是他明明知道有危險卻不帶一兵一卒的原因,因為他也有心逼迫李世民動手。

憑藉張婕妤帶來的消息,他有了這兩個推測。

一是李世民自知實力不夠,所以不敢動手。

二是李世民決定鋌而走險,對李建成動手,但是不敢下死手。

李建成不做防備措施的目的便是逼出第二種可能性,讓李世民動手,但是不敢下死手。只要李世民動了手,那麼李建成便可趁機向李世民發難,可以趁機讓李淵徹底廢了李世民,消除李世民對李建成的威脅。

只是李建成終究低估了李世民,李世民對於“玄武門之變”籌劃已久,李建成也不是“玄武門之變”的終極目標。

李世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顯然是直接控制李淵,奪取皇位!

所以,李世民早已經做好了做絕的打算,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絕,因為他沒有退路可言,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只要在玄武門剷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哪怕他不能直接控制李淵,李淵出於為李唐的未來考慮,也不會拿李世民怎麼樣,甚至還會主動為李世民隱瞞整個政變的事實,用更荒唐的理由去掩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

李建成僅僅因為李淵支持他,便理所當然地認為非他不可的想法錯得太離譜了!只有當李世民、李元吉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才是真正的非他不可。

對於這一點,李世民顯然看得更透徹,所以直接把事情做絕,只要建成、元吉一死,哪怕他不能直接控制李淵,那麼在只剩下他這個唯一選項的時候,李淵也只能選擇他。

這就是李世民之所以成功而李建成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倘若李建成能夠早點聽李元吉的勸,發狠對李世民下手的話,結局不會這麼悽慘。

魏徵也不用說那句:“如果李建成能聽我的勸,不會釀成今日之禍。”

所以說呀,李建成是真沒有那個皇帝命,政治眼光和能力不如李世民,行事也不如李世民果決。


寧糊塗


有人向李建成告密,李建成必須做一個基本的判斷,這個消息可靠嗎?換而言之,這是不是李世民故意設下的局,引誘自己入套。

對於李建成來說,如果他的對手就只有李世民,那李建成肯定早就行動了,因為有句話說得好,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問題是,李建成最大的對手,並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淵。

對於李淵來說,作為太子的李建成,是他皇位的最大威脅。對此,我們可以看下隋文帝楊堅和他兩位太子的關係,更不用說魏晉南北朝中,多少皇帝是死於太子之手。

所以,對於年齡越來越大的李淵來說,他最大的心病,是害怕李建成提前搶班奪權,尤其是李元吉倒向李建成後,更讓李淵有種說不出的危機感。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才扶持李世民,讓他擁有和李建成相等的權力和地位,讓他們兩個相互制衡,這樣李建成就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只要李建成不輕舉妄動,等到李淵死後,作為太子的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即位。相反,如果他輕舉妄動,很有可能只是給李世民做盤菜,就好比隋文帝楊堅的太子楊勇一樣。



所以,當有人想李建成告密,說是李世民準備發動政變剷除自己時,李建成必須做一個基本的判斷,這個消息可靠嗎?如果這個消息是李世民故意放出來的誘餌,那自己一旦輕舉妄動,李世民馬上在李淵面前打小報告,到時李建成恐怕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更主要的是,因為李建成才是李淵最要防範的人,所以李淵的嫡系勢力,基本上都用來監視和防範李建成,所以李建成即便想率先採取行動,恐怕成功的概率也會非常低。

事實上,當李建成得到這個情報後,他可以採取的策略主要有四個:

一是立馬調兵遣將來保護自己,問題是,李建如果成這樣做,很容易讓李淵警覺起來,到時李世民再在李淵的面前添油加醋一番,你們覺得,李淵會相信李建成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到時李淵恐怕只會覺得李建成是想提前搶班奪權。這樣一來,李建成的結局,恐怕就和之前隋文帝的太子楊勇,以及後來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一樣,直接被扼殺在搖籃裡。



李建成的第二個策略,就是馬上向李淵告發,總而言之,李世民想發動政變造反,但問題是,李淵會相信嗎?在這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曾多次相互拆臺,結果李淵都只是和稀泥。

對於李淵來說,他的目的是平衡。換句話說,他本來就是特意扶持李世民來制衡李建成的,所以除非證據確鑿,否則李淵只會認為這是李建成想借自己的手來打擊李世民,這樣一來,就算李建成向李淵告發,李淵恐怕又是和稀泥,而且搞不好還會讓李淵對李建成更加反感。

李建成的第三個策略,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由自己來發動玄武門政變,幹掉李世民,逼李淵退位。問題是,前面已經說了,因為李建成才是李淵最大的威脅,所以李淵的嫡系勢力,都是用來監視和防範李建成,這樣一來,李建成根本無法掌握先機,所以其勝算實在太低。

更重要的是,李建成已經是太子,而李淵也並沒有表現出要廢太子的意圖,所以即便李建成想要孤注一擲賭一吧,他手下的人,也會極力勸說他冷靜。總而言之,衝動是魔鬼,小不忍則亂大謀,再總而言之,你李建成只要不犯錯,將來皇位就是你的,你又何必冒險呢?



在這種背景下,李建成就只有第四個選擇,那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總而言之,因為這份情報的可靠性實在有待考證,所以他只能暫時不理會它,畢竟李世民就算想發動政變殺自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因為,李建成和李淵也都不是吃素的。

事實上,如果李建成確切知道這個情報完全正確,他自然會採取前面三種策略中的一個,問題是,如果這只是別有用心的人,為了引誘他犯錯而故意散佈出來的謠言,李建成立馬就大動干戈,這又算什麼呢?事實上,歷史上許多失敗的大佬,都是因為中了類似的計。

從這層意義上說,李建成對這個告密女子的情報置之不理,在當時的背景下,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並且從李建成這個決策本身來說,也並沒有任何錯誤。因為,類似的情報,表面上看很重要,但它卻顯然缺乏現實的意義。

事實上,如果李建成真因為這個還待考證的情報而大動干戈,最後被搞得廢除太子之位,那後人在說起李建成時,只會覺得他真是蠢到極致。因為這麼簡單的一條計謀,他竟然輕而易舉上當,這不是蠢是什麼!


我是趙帥鍋


此問題有誤導,告密的女子是唐高祖李淵寵妃張婕妤,但他告訴李建成、李元吉的,不是李世民要對他們動手,而是李世民在爹爹面前告狀,說他們淫亂後宮。

為什麼執意要去?

雖然不知道李自成要動手,但這樣的狀告顯然充滿了陰謀的味道。李元吉是覺得不該去的,太子李建成卻覺得一定要去。這並不是莽撞,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第一,面對“誣告”,作為太子必須證明自己的清白,保住自己的聲望。而且弟弟李世民極為強勢,如果能證明他是汙衊,必然能打擊弟弟的勢力。

第二,要審理此事的,是父親李淵,而且要求三位皇子都到場,公開辯論。如果此事不去,便是心裡有鬼,等於承認自己淫亂後宮,李世民必然藉機發難。

第三、試想,皇帝李淵加上三位皇子都在,宮廷護衛工作必然比平時嚴格數倍,自己的安全應該不會有問題。

事發不在玄武門

李建成的考慮並沒有錯,但他想到的,李世民也想到了,所以事發地方並不在守衛森嚴的玄武門。

李建成、李元吉策馬入宮,順利通過了玄武門,接近了李淵準備審案的臨湖殿,,眼看安全到達,便放鬆了警惕。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宮內的守衛有李世民的人——尉遲敬德。

首先動手的是早已埋伏好的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卻差點被李元吉反殺。幸好尉遲敬德趕到,帶人搞定了李元吉。

為什麼選在這動手?因為控制住李淵很重要,不然給李淵反應時間,調來軍隊,李世民就會被定為叛亂。

果然,殺死二人後,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出現在李淵面前,一口咬定李建成、李元吉作亂。

李淵懂了,乖乖交權。

總之,李建成入宮是有成熟考慮的,只可惜李世民比他考慮的更深,安排的更周全,結果只能是成王敗寇了。


史小煮


玄武門之變作為大唐王朝的第一次宮廷政變,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成功伏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而告終。這場宮廷政變徹底的改變了大唐王朝的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及歷史走向。

實際上玄武門之變的發生並非是秦王李世民願意鋌而走險放手一搏。而是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皇帝李淵與太子李建成便已經在不斷的在打壓秦王李世民及其親信的勢力。這使得秦王李世民危機感不斷加重!如果秦王李世民不放手一搏,則會面臨著被逐步瓦解而後殺之的結局!



因此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之間的矛盾,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十分清楚的。也就是說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事變發生之前,也清楚的意識到與二弟李世民之間的矛盾不可化解,雙方對於皇位之間的爭奪勢在必行。而且太子李建成也憑藉著自己東宮之權利、父皇李淵之寵溺。再加上四弟齊王李元吉的幫助。因此一開始太子李建成確實成功的打壓了秦王李世民的勢力!


然而在玄武門事變發生之前天,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在皇帝面前汙衊秦王李世民。唐高宗李淵在得到這樣的消息後急命秦王李世民進宮。秦王李世民進宮之後跪在父皇李淵面前泣不成聲。解釋自己毫無叛逆謀反之心。而且李世民向父皇李淵透露了一個極其敏感的消息。秦王李世民向父皇李淵講到: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經常出入皇帝的後宮,淫亂後宮。

這對於年邁的李淵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怒不可恕!畢竟李淵早年在太原鎮守之時十分潔身自好,但是李淵在做了皇帝之後,由於天下不用自己親自去征討,主要由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手下將領去掃平天下。因此皇帝李淵便在長安城內的皇宮之中娶妃納妾。享受魚水之歡天倫之樂,因此也為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留下了許多尚且年幼的弟弟妹妹。



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唐高宗李淵的身體每況愈下。因此當李淵聽聞李世民揭發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淫亂後宮之後怒不可遏。畢竟李淵無法想象自己的兒子會與自己的後宮妃嬪勾搭成奸!而且以李淵對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瞭解來說,他也不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但是秦王李世民的揭發還是給李淵的內心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於是便下令讓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明日一早來朝覲見。


畢竟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多年的經營,在宮中也頗有勢力和眼線。有一個宮女便將消息傳遞給了太子李建成,告訴他皇宮之內今天發生的事情,並且提醒他,秦王李世民可能會在明日你入宮的途中,提前埋伏好伏擊你!

然而此時在與秦王李世民權力鬥爭過程中已經佔據了上風的太子李建成對此並不在意。他認為秦王李世民不具備伏擊自己的條件。畢竟從東宮到皇宮之間距離較近,且太子李建成都十分熟悉。而且他也認為秦王李世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手足相殘!


於是,太子李建成在明知有人報信的情況下還是與齊王李元吉於第二日一早率領少量的僕人從玄武門緩緩的進入皇宮之中。誰知秦王李世民已經買通了玄武門的守將,在此設下伏擊圈。勢單力薄的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元吉在進入玄武門之後發現情況不妙,轉身想要逃走。卻不幸被秦王李世民及其手下的人一一殺死。

儘管在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元吉去世之後,東宮衛隊及齊王府的府兵紛紛前來選我們救主,但是在得知自己的主人已經去世之後便迅速的土崩瓦解。畢竟皇室內部的鬥爭與下面的普通人之間沒有太多關係。



珞珈山的貓


玄武門事件發生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向唐高宗李淵告密,說自己大哥李建成與四弟李元吉跟父親的後宮嬪妃有不見得光的事,並且二人還想加害於自己。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發生的背景。

這時候,跟李建成同在一條船上的後宮嬪妃偷偷知道了這等消息,並把這消息傳達給了李建成,可是他明明提前知道了這消息,為什麼還是沒有逃過這一不幸的結局呢?筆者且來跟大家分析一下情況。

第一種情況:李建成有所防範,但是未曾料到李世民的實力太強了

元吉曰:“宜勒宮府兵,託疾不朝,以觀形勢。建成曰:“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從這裡的對話可以看得出來,兩個人定是知道了李世民這次的敵意不是假的,李世民這次想先發制人致勝,但是他們輕敵了,認為有皇上在,李世民定是不敢有所大反動,兩個人都不相信李世民會直接發生玄武門政變。

況且他們自己也有兵馬,即便是入了朝,也是有勝算的,所以他們對李世民沒有多大的畏懼和危機感。不去赴這一次的戰爭,李建成就等於告訴李世民“我慫,所以不去”,這不是李建成的性格,成王敗寇歷來是兵家常事,哪裡有退縮的道理?一旦打退堂鼓,不僅僅是對方看不起,自己方的人恐怕也有異議吧!何況,有父親偏愛自己,他根本就不在怕的!只是他沒料到李世民這次顛覆了以往的風格,變得如此的狠心絕情,絲毫不念兄弟之情。



第二種情況,李建成的人已經叛變了自己,改投進了李世民的陣營

玄武門的禁軍總領常何本來是李建成的愛將和猛士,卻不曾想到,李世民偷偷向這人私底下拋了橄欖枝,這人也接受了李世民的來意,如此一來,李建成倒是多了個叛徒。

總而言之,李建成還是太輕敵了,正所謂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驕兵必敗,他沒有看清楚敵方的決心和時勢,才在玄武門之變中戰敗。



七輩子向善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此時是玄武門事變的前一天。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現在了天空正南方的午位上,因此,太史令傅奕秘奏李淵說;“金星出現在秦王的土地上,這是秦王應該擁有有天下的徵召。”

李淵看後暴怒,立刻召見李世民,並且將傅奕的秘奏交給李世民。李世民看後沒有解釋這件事,反而說了另一件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淫亂後宮,而且還想殺死自己!”



自己的妃子和兒子亂倫!這個爆炸性的消息讓李淵五雷轟頂,一瞬間喪失了基本的判斷能力。於是,李淵也不再追究太白金星出現在秦王的土地上了,反而對李世民說道;“朕明天親自審問此事,你應該提來參見朕。”

當時,李淵的寵妃張婕妤很可能在李淵身邊安排了眼線,所以張婕妤迅速得到李世民告密的消息。之後,張婕妤將這個消息傳達給了李建成。

張婕妤馳語建成,乃召元吉謀——《新唐書》

收到消息後,李建成找來李元吉商議應對方法。李元吉認為,做事應當謹慎,觀察清楚形式之後再動手,所以應該先稱病不去上朝。而李建成則認為應該去,親自探查宮內情況,並且穩定李淵。於是,李建成喪失了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為什麼李建成收到張婕妤的消息後,還以身犯險呢?在越關看來,原因有三點;第一、楊文幹事件的影響。第二、李建成對於自己實力的自信。第三、張婕妤和李建成並不清楚李世民的計劃。


第一、楊文幹事件的影響

先簡單說一下楊文幹事件,這件事發生在唐武德七年[624年]。當時,李淵到了長安以北的仁智宮避暑,跟隨他的是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而太子李建成就在了長安城監國。

到達仁智宮後,李淵得到密報,李建成勾結慶州都督楊文幹,正在籌集軍械,準備造反。於是,盛怒之下的李淵命李建成到仁智宮見駕

情急之下,李建成的部下勸說李建成據長安起兵,但也有人勸他孤身請罪。反覆斟酌之後,李建成選擇了孤身請罪,連滾帶爬的到了李淵身邊。




既然李建成來了,於是李淵也下令讓楊文幹前來。結果不知為何,楊文幹叛變,在慶州起兵造反了。

看到楊文幹起兵,李淵找來了李世民,讓他去平定叛亂,並且允諾;“只要你平定了楊文幹叛亂,便立為太子。”

李世民平定楊文幹叛亂後,李淵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承諾,並沒有立李世民為太子。而且還以兄弟不睦為名,將李建成府上的謀士王珪、韋挺和秦王府的謀士杜淹等人流放。

李建成親信謀反,李淵各打二十大板,顯然這個處置方式不正確。因此,有人推測,李建成聯合楊文幹謀反一事,是“人妄告東宮”。至於妄告的人,很可能是秦王府的人。所以,當李淵知道事情的真相後,並沒有履行承諾。而李建成也因為孤身請罪得到了李淵的原諒,順利鞏固了地位。



第二、李建成對自己實力的自信

自唐朝建立後,李淵的基本政策就是李建成掌政,而李世民掌軍。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後,李淵便拋棄了李世民,努力提升李建成的權威。

因此,在長安城內,李建成擁有2000長林軍、300驍勇善戰的騎兵,另外,玄武門守備常何,也是李建成的親信。反觀李世民,僅僅擁有800府兵。

而且在楊文幹事件之後,李建成也發動了凌厲的攻勢,努力結交李淵的后妃,讓李淵的后妃不斷的吹枕邊風。之後,還利用各種機會調離秦王府將領。

尤其在玄武門事變前,突厥人突然南下,長安面臨危局時。在李建成的謀劃下,李淵下令讓李元吉出征。出征時,李淵還下令讓秦瓊、尉遲恭、程咬金、段志玄等秦王府重要將領跟隨李元吉

這一次,在李建成看來,李世民在已經是拔掉了牙齒的老虎,根本沒有任何能力與自己抗衡。



第三、李建成並不清楚李世民的計劃

張婕妤雖然知道李世民密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但她並不知道李世民的目的是在玄武門伏擊李建成。所以,李建成等人也根本不瞭解失態的嚴重性。

最終,李建成、李元吉在626年六月初四途徑玄武門入宮時,並不知道自己的親信常何已經投靠李世民,所以被埋伏在周圍的李世民突然殺死。

綜合來說,楊文幹事件讓李建成深深的瞭解了李淵。所以在慣性思維下,李建成認為只要入宮說明情況,李淵是不會冤枉自己的。但沒有想到的是,李淵竟然也成為了李世民的一顆棋子。



其次,在李建成的打擊下,李世民的勢力已經趨於瓦解,而李建成的勢力卻如日中天,所以李建成對自己的實力有著迷之自信,認為自己已經處於不敗之地。

最後就是張婕妤的告密根本不清楚李世民的計劃。而李建成也認為他們雙方的政治鬥爭沒有這麼狠辣,非要奪取對方的性命才能善罷甘休。結果,當李建成走向玄武門時已經遲了,最終死在了李世民的弓箭之下。


我是越關


古代皇家非常重視星象,經常通過星象的變化,來預測大事,太史令就是專門負責這個的。

這天,太史令發現星象出現了異動,於是連夜找到了李淵,奏報道:“皇上,微臣夜觀天象,發現太白金星出現在了正南方的午位上,這是秦王的地盤,不得不防啊?”


李淵聽了奏報之後,若有所思,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一直不和,已到了劍拔弩張地地步,他這個當爹的早有耳聞,但兩人都是親兒子,他能怎麼辦呢!

“你先下去吧!容我想想!”李淵說道。

太史令走了之後,李淵就把李世民召了過來,並把“星象”一事向李世民說了。

李世民聽了之後,趕忙跪倒在地,辯解道:“父皇,這個太史令與太子是一夥的,他們想合夥陷害我!請父皇明查!”

李淵嘆了口氣。


李世民繼續說道:“兒臣有一事相奏,太子李建成與妃子張婕妤私通!”

這則猛料絕對夠勁爆!李淵聽了之後,腦袋瓜子都炸開了,嗡嗡作響,血不斷往上湧。

“你說的可否屬實?”

“千真萬確!”

“那好,明天你和太子都過來對質,我要派人專審此案。”

這時候,門外有一個人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李淵和李世民的談話她全聽到了,這個女子就是緋聞女主角—張婕妤。


張婕妤回到後宮之後,立馬派出得力親信,將這則消息傳遞給了李建成。

李建成得到消息之後,趕緊叫來李元吉,兄弟倆商量對策,李元吉建議不要去,說不定這是李世民搞的陰謀。

但李建成覺得這是一次機會,一次扳倒李世民的機會,因為他與張婕妤根本沒那回事,他確實見過張婕妤幾次,不過不是去瞎搞,而是去送禮,他指望著張婕妤多在父皇面前吹耳邊風呢!

他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動父皇的女人,何況他根本不缺女人。

李建成又問了問魏徵的建議,魏徵也覺得該去,李建成做了決定,去!

然而,這一次錯誤選擇,讓他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因為等待他的是陰謀,是死亡。


這就是玄武門事變的前一夜。

李建成為何不防備呢?原因很簡單,他認為李世民再心狠手辣,不至於殺了親兄弟。然而,在權力的誘惑之下,在下屬的慫恿之下,在無盡的猜忌和惶恐之下,人什麼壞事都乾的出來。


一半秋色


玄武門政變前夕,李建成得一女子告密,但李建成沒有重視防備。這一說法,並沒有記載。有記載的是李淵的妃子張婕妤告訴李建成:李世民告訴李淵: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於是,李元吉建議:集結軍隊,託病不朝,靜觀事變。但是,李建成沒有在意,第二天早上玄武門政變發生,李建成,李元吉被殺。那麼,李建成在生死關頭為什麼如此託大呢?

一,李淵對立誰是太子的態度和作法,嚴重影響了李建成的思維。


其實,李淵對於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是洞若觀火。但是,李淵總體上是偏向李建成的。楊文乾造反事件中有太子屬下參與其中,李淵初聽雷庭大怒,但事後卻又不了了之。要知道,謀反是天字一號的大罪了,李淵還是不予深究,說明,李淵並不昏庸。這件事,也讓李建成有一個想法:太子非它莫屬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二,李建成和後宮的關係非同一般,並且,由於,多年的太子生涯,和朝庭內官員的關係也非常緊密。


李建成為了更好的鞏固太子的位置,不遺餘力地結交李淵寵信的妃子們,以便讓她們經常吹一吹枕邊風。通風報信的張婕妤就是其中之一。

朝臣中深的李淵寵信的封德懿就是李建成的人,可以說,朝堂上的一舉一動,李建成基本上第一時間都能撐握。

三,李建成自始自終對李世民就沒有一個清楚的瞭解。

李世民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不僅俱有謀略和才幹,更俱有超人的膽略和勇氣。

李建成對此卻沒有一個清晰的看法,他一直認為李世民不敢反抗李淵的作法。

李建成的思路是:保證李淵思路不變,加上後宮和朝臣的力量。對於李世民,首先剪除他手下的力量,藉助李元吉攻打突厥的有利時機,把尉遲敬德等一干軍事將領消滅掉。剩下李世民一人,就孤掌難鳴了。

就象要弄死一棵樹。李建成的方法是先去其枝杆,然後斷其水源,直至困死它。

然而,李建成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的做法是直接把大樹連根拔起。


一葉小舟168521774


綜合各種歷史資料來看,通風報信之人就是李淵妃子張婕妤。準確來說,她也不是告密,只是傳達了李世民跟李淵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皇上要他們三人一同前往對峙。


張婕妤屬於太子黨支持者,她跟李建成說了消息之後李建成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去的。在現實面前,他不得不去,無法抗拒。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張婕妤劇照)

一、從政治角度分析

兄弟兩人鬧到這個份上,其實老大李建成已經明白李世民是想誣陷自己,可是既然老父親李淵召見,君要臣去,臣不得不從。

要是自己不去,那李世民就可以以此為由要求李淵處置李建成或者以淫亂後宮之罪處罰李建成,他這個太子估計就保不住了。

從正史來看,李建成也屬於一個堂堂正正的爺們,所以面對這種事情,豈能偷偷摸摸不敢露面,所以他必須前往拜見李淵。


(李建成劇照)


二、從實力分析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手下的很多大臣已經在李建成建議之下被李淵調離李世民身邊。失去一部分實力的李世民當時與李建成實力懸殊還是比較大,再加上支持者也沒有李建成多。

對於李建成而言,玄武門裡邊的守將還是自己的人,他可以說是有恃無恐。何況即使李世民要動粗,自己實力雄厚,根本不用擔心害怕。

可是他斷然沒有想到李世民來陰招,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才最終命喪玄武門。


三、從情感分析

其實李建成有很多機會將李世民除掉,可是他一直覺得那是他親兄弟,不忍心下手,在這一點上,李建成是對弟弟有感情的。

在他心裡,斷定弟弟對他肯定也有感情,雖然兩人鬧矛盾,但他也僅僅當作家事處理,並沒有想太多,何況自己父親李淵也在,他覺得就像一家人聚個會開個批評大會就結束,從來沒想到李世民會玩命。

而且李世民玩命除了自己周密計劃之外,還有運氣的成分,要不然他估計也要死於李元吉手下。


結語

歷史就是如此,充滿殘酷,我們在千百年之後來分析當時的事情,也只能算猜測揣度,至於當時當事者內心如何,也許我們無從知曉!



嗔痴歷史觀


玄武門之變改變李唐王朝的命運,由李淵欽定的太子李建成沒有能夠坐上皇位,反而是讓秦王李世民得到機會,他不僅通過這次政變把自己最大的對手李建成給除掉,還趁著這個機會把李淵也給趕下來,自己當皇帝。

李世民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君主,把大唐推向盛世中,可這件事也成為他永遠都無法抹去的汙點,畢竟是殺死自己的兄弟,逼自己父親退位,後來李世民一直對這件事非常敏感,想用各種方法來美化自己。

其實玄武門之變,李建成並非是那麼被動,首先他在宮裡有著很大的勢力,況且他身為太子,自己的府中是有三千多的衛隊,李世民雖然在朝中掌握軍多年,但他當時手裡沒有什麼軍隊,朝中的大臣基本上就是在他們兩個陣營裡面來回遊走,李建成這邊的支持者也不少。

這場政變爆發得很突然,李建成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殺掉,他的手下反應過來之後,再趕過來就已經晚了。李世民能夠完成政變,主要是他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李建成劇照)

李建成到死前才知道這件事,不過這個消息之前就有人告訴過他,李世民再厲害,策劃這麼大一場行動也不可能一點消息都不露的,當時李淵宮裡有一個張婕妤,她就和李建成的關係十分密切,她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立馬就報告給李建成。

按理說這個消息非常關鍵,李建成也應該想到自己的弟弟會對自己下手,可他為何就沒有做防備呢?

其實當時李建成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心中更多的應該是疑惑,他對李世民那邊的勢力非常瞭解,可在宮城裡面發動這麼大一場軍事叛亂,李世民做得到嗎?

當時李淵是可以掌握長安城的,皇城的防備也非常嚴密,為了限制自己的幾個兒子,李淵把這些藩王的軍權都給削除,李世民雖然長期帶著軍隊在外面征戰,可他只有臨時的用兵權,這些軍隊並非是一直掌握在他手裡的。

直屬他的部隊就沒有多少人,以他這點兵力,在長安城內能鬧出什麼動靜呢?李建成根本不相信他能成事,更不用說把皇宮給控制住,這是他沒有做準備的主要因素。

確實,李世民能夠成功,還真的是有一些運氣因素,他早早就帶人去控制宮城,並且還和禁軍有著聯繫,一部分禁軍已經投靠他,這才能讓他這麼快就控制住皇宮。在控制住皇城後,他才能對李建成下手,還有一點也很關鍵,李建成這個人不是一個狠得下心做事的人傢伙。

(李世民劇照)

他手下有個謀臣,就是後來著名的魏徵,魏徵很早就已經看出秦王的威脅,他多次勸李建成提前下手,儘早把秦王給殺掉,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可李建成就是沒有聽他的,這才不斷錯失機會,給李世民反撲的可能。

魏徵可是他最信任的謀士,連他的勸阻李建成都沒有接受,更不用說這個突然的消息。他在沒有分辨出消息是否可靠之前,是不可能接受的。不管怎麼說,這次他確實是大意,根本沒有想到李世民能夠提前就把皇宮控制住,並且還把李淵也給控制住,他還以為真的是父親叫自己進宮的。

從這次政變,我們也能看出李建成確實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想成大事就必須要心狠,他有這麼多機會對李世民下手,自己卻一再錯過。

李世民則是抓住這為數不多的機會一擊致命,倆人的差距一下子就顯現出來。況且在執行力和判斷力方面,他們倆人也有著很大的差距,從李世民這次策劃政變的過程來看,他處理得乾淨利落,還冒險賭這一把,我相信要是倆人換過來,李建成是無論如何都策劃不出這樣的事情,他最終失敗也是很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