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為什麼不能阻止″玄武門之變″?是能力問題嗎?

來之A安之


李世民作為我國古代位居前列的明君,長期享受著很多光環,但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成為他難以彌補的人生黑點,也為唐王朝種下了宮廷政變的基因。而

當時的高祖皇帝李淵,在李世民勢力對太子李建成造成嚴重威脅時,沒有采取恰當的平衡措施,客觀上縱容了矛盾升級;二人為求自保,私底下都採取了很多針對性措施,未能發現這一切的李淵誤判狀態還可控制;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迅速控制了皇宮形勢,李淵也成了籠中之鳥,無奈只能接收現實,改立太子並很快禪位。而不單單是能力問題


一、李淵姑息李建成、李世民相爭,要對玄武門之變負一定責任

1、早期忽視李世民勢力過強,衝擊李建成太子之位

李世民有四個嫡子,其中李建成、李世民分居老大、老二,在李淵進軍關中、建立唐朝過程中都立下大功。而在稱帝后,李淵任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在長安輔助自己處理朝政,“非軍國大務聽裁決之”,而作戰主要由李世民、李道宗等負責。在對外作戰中,李世民確實立下赫赫戰功,包括降薛仁杲、敗宋金剛與劉武周、破竇建德與王世充、敗劉黑闥與徐圓朗,為唐王朝拿下了半壁江山,戰功彪炳、聲望日隆。李淵認為正常的官位已難以匹配他的功勞,於是給他加號天策上將,開府視事,位在王公之上,與太子幾乎不相上下。

同時,在長期領軍作戰過程中,李世民不僅在軍中建立極大威望,更招攬了大量謀士武將,綜合實力遠超李建成。李建成作為太子自然也有東宮府的勢力,而且齊王李元吉緊密依附他,在長安城內的勢力要強於剛剛返回的李世民。就這樣,在唐朝尚有外敵時,兄弟二人還能一致對外,而到了天下太平時,便開始轉入內鬥。

2、錯誤地以太子之位誘惑李世民出力

李淵最初起事並非自己的本意,而是由李世民等人共同謀劃而成的,可以算是原始大功臣,等到李世民後來功勞越來越重,李淵就多次答應立他為太子,無疑刺激了他的奮鬥動力和政治野心。但在後續屢次失約,讓李世民對李淵也開始不滿。

  • 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屢許以為太子。

李淵某次外出巡遊,得知留守京師的李建成聯繫慶州都督楊文幹籌集軍械,一方面把李建成以其他名義叫到行宮,立即拘押起來;另一方面傳楊文幹覲見,楊文乾乾脆造反起來,於是派李世民前往平亂,許諾得勝後廢掉李建成,改立他為太子。結果,李世民返回後,李淵卻在李元吉、封得彝等人勸說下,輕描淡寫地責備李建成“兄弟不睦”,處理了太子府的兩位下屬了事。

3、最後時刻不惜以分治期待二子和平

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衝突日漸激烈,李淵也逐漸察覺出形勢開始失控,但又不願意擔負殺子的惡名,想出一招分而治之的計策,讓李世民去洛陽鎮守,建立天子旌旗,負責陝州以東的地區,與李建成共分天下。

但在李世民準備出行時,李建成不希望李世民重掌東方勢力,那樣自己遲早會被李世民擊敗,於是勸說李淵,最終此法就擱置了。就這樣,李淵對兄弟倆的爭鬥再難有作為,坐等最後的惡果,要麼兄殺弟,要麼弟殺兄而已。

二、李建成、李世民私下秘密行動,李淵難以干預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從開始的口角之爭,到最後的生死相加,衝突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頻繁。李淵在此過程中,時而偏向李建成,時而又偏向李世民,時而又兩不相幫,對兒子衝突反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二人衝突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李建成攻訐李世民,李淵開始懷疑秦王

李建成主動與李淵後宮寵妃交好,讓他們給自己說好話,說李世民的壞話。如突厥來襲,李世民勸阻李淵不要遷都,李建成說他準備養成勢力篡權;李世民勸說李淵攻打突厥,李建成則對李淵說他託禦寇之名,總攬兵權;李世民因為騎烈馬說了句“死生有命”,則說李世民說自有天命,要為天下主。李淵對李世民逐漸開始不信任,屢次責罰他。

  • 帝晚多內寵,張婕妤、尹德妃最幸,親戚分事宮府。建成與元吉通謀,內結妃御以自固。
  • 第二階段,李建成擴張勢力,奪取李世民勢力,李淵無動於衷

在第一階段基礎上,李建成利用自己太子的官方身份,一方面暗自擴大掌握的勢力,除了官方的東宮守衛,又私募2000名兵士駐屯長林門,又募集300幽州突騎兵藏在宮中,但被人告狀,“上召建成責之,流可達志於巂州”。

另一方面,採取種種措施削弱李世民勢力,先是賄賂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但都被拒絕;二是以防禦突厥來犯為名,下令秦王府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大量精兵隨李元吉出征;三是給房玄齡、杜如晦正式的官府職務,從秦王府脫離出來。“上知之,不能止。”

這樣,李世民剩下的謀士僅有大舅哥長孫無忌、舅舅高士廉及侯君集、尉遲敬德等,而日夜勸說他誅殺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詢問在外的李靖、李世勣意見卻都被拒絕,處於非常不利形勢。

  • 第三階段,李建成、李元吉屢次謀刺

相比李建成,李元吉更加狠毒,曾對太子說,“當為兄手刃之”,並數次準備動手,但都失敗。第一次是李世民去李元吉家裡作客,李元吉安排護軍宇文寶藏在內室,準備行刺李世民,但被李建成制止;第二次是李建成等召李世民夜宴,給他上了毒酒,結果李世民喝得少,吐血數升,被淮安王李神通扶回,而李淵知道後只是說“秦王不能喝酒,不要再夜裡聚會了”;第三次是李元吉直接向李淵建言,以謀反名義殺死李世民,李淵不回應,卻也沒喝斥他;第四次是李世民向李淵告狀李建成勾聯後宮,李淵決定次日上朝詢問,這信息被傳給李建成、李元吉後,二人謀劃在昆明池伏兵殺死李世民,隨後迫使李淵禪位。

  • 太子與元吉謀:"兵行,吾與秦王至昆明池,伏壯士拉之,以暴卒聞,上無不信。然後說帝付吾國,吾以爾為皇太弟,而盡擊殺叔寶等。"

但這消息被太子東宮府洩露,李世民作為殺伐果斷的領軍將帥,將兩兄弟以真正敵人對待,決定集中所有掌握的勢力反擊。

三、李世民迅速控制形勢,李淵難有作為

1、李世民果斷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不留回頭路

次日,李世民帶少量隨從先進入玄武門埋伏,李建成、李元吉走在半道時感覺形勢不對,立刻掉頭回東宮府,李世民果斷射殺李建成,而尉遲敬德率騎兵追殺李元吉,徹底完成兄弟殺舉動。

隨後,翊衛車騎將軍統領馮翊、薛萬徹等收到李建成被殺消息後,迅速率領東宮、齊王府的2000衛兵攻打玄武門,秦王大將張公謹率兵閉門抵抗,玄武門禁軍守將敬君弘率兵出擊,玄武門始終沒被攻破。

因雙方混戰不已,擔心有變故,李世民於是讓尉遲敬德向馮翊等出示李建成、李元吉首級,加上秦王府數百騎援兵也趕來,東宮和齊王府的衛兵於是潰散而去。

就這樣,李世民迅速完成斬首行動,給自己沒留一點退路,也讓李淵及太子餘黨沒有轉圜餘地,為後續操控李淵提供了先決條件。

2、李世民迅速控制李淵,掌控整體形勢

李世民同時派尉遲敬德派兵到武德殿“宿衛”李淵,實際上等於挾持,讓李淵不得不接收現實情況。當時,李淵身邊空無一人,只有數位文臣陪伴,蕭瑀、陳叔達勸李淵,“同意”將事件性質定為太子、齊王作亂,“同意”立李世民為太子,“同意”委之軍國之務,這樣“陛下釋重負,無復事矣”。

隨後,李淵召李世民前來慰問一番,父子二人對立哭泣,隨後尉遲敬德請命將手敕,令諸軍受秦王處分,中止皇宮禁軍、秦王府與東宮、齊王府兵士的交戰。三日後,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倆月後宣佈退居二線當太上皇,專心生兒子去了。

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完成當皇帝的夢想,但也為唐王室留下了政變隱患。同時,李世民曾干預史書記載,引述的歷史資料肯定與當時的事實有所偏差,這就需要後人去費解猜測。


文殳子


李淵知道‘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已經被殺。三個親生的兒子死了兩個,他還能把剩下的秦王李世民給殺了嗎?再說他已經掌控不了局面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為了削弱李世民的勢力,李建成和李元吉是絞盡腦汁。凡是有調動兵馬的機會,他們總是把李世民的部將調離。這樣的他們之間由明爭暗鬥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這時正好突厥入侵,李建成便和李元吉策劃。先奪了李世民的兵權,等出征的時候再把他殺掉。消息很快傳到李世民那裡,他急忙找來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商量對策,大家都主張立即動手,先發制人。

當天夜裡,李世民進宮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發他們在後宮胡作非為。高祖李淵說:‘你講的事情,關係重大,明天你們一同進宮,我要親自審問!’第二天一早,李世民讓長孫無忌等人帶一支精兵,埋伏在玄武門內。守衛玄武門的將領叫常何,原來是李建成的人,事先被李世民收買過來。他見李建成和李元吉走進玄武門,便迅速把大門關閉。

李建成和李元吉下了馬,走上臨湖殿。李建成發現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他扯一下李元吉的衣袍,轉身飛快走下石級,翻身上馬。這時有人喊到:‘太子、齊王,為什麼不上朝?’李建成回頭一看,正是李世民。李世民是拈弓搭箭,一箭把李建成射死。李元吉匆忙逃跑,也被尉遲敬德一箭射下馬來。

唐高祖李淵正帶著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遊玩。尉遲敬德渾身是血的跑了進來,高祖問:‘你來這裡幹什麼?’尉遲敬德說:‘太子、齊王叛亂,秦王讓我來保駕!’高祖大吃一驚,忙問:‘太子、齊王在哪兒?’尉遲敬德說:‘已經被秦王給殺了。’

事已至此,李淵只得派人到太子、齊王府安慰家人,然後厚葬了。三天後,唐高祖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國家軍政大事一律由太子處理。又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被迫退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當上皇帝,就是唐太宗。





隱者康司馬


李淵絕對有能力阻止,任何一個當父親的都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為什麼他沒有動作?是因為他完全矇在鼓裡,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無力迴天了,誰都沒想到李世民會走這麼極端危險的一步。

按照歷史記載,玄武門事變之前,是李建成多次陰謀陷害李世民,李世民被逼無奈反擊的,這個大方向是對的,但是特地編出一個在酒裡下毒的故事就顯得太弱智了。李建成的計劃是利用邊境衝突的藉口,調走秦王府的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四員大將以及他們帳下的精兵,這等於直接掘了李世民的根基。這是他最後的機會,如果再不做出什麼動作,他和他的心腹們必死無疑。如果手裡沒有了軍隊,再有理也沒用了,李世民必須拼死一搏了。

事變之前,太子李建成的實力實際上是強於李世民的。首先,他太子衛隊有兩千精銳和從羅藝那挖來的三百騎兵。李世民手裡能用的可靠人員,只有八百人其中騎兵才八十個。其次,李建成有李淵的支持,他又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嫡長子,大部分朝臣也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李世民的優勢在於,他建立了有效的情報系統,皇宮太子東宮齊王府有他的眼線,他爹和兄弟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及時獲得。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些收買的眼線在玄武門事變時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反觀李淵和李建成對李世民的行動一無所知,他們認為,調走尉遲恭等人肯定會遭到李世民的阻力。甚至說即便調不動這些將領,也可以在李淵那裡給李世民上眼藥。但是沒有想到事情的反彈會如此嚴重,李世民直接拼命了,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事變之前,他們沒有人做火併的準備,所以被李世民得到了先機。

626年7月2日那天早上,李淵帶著一群妃子在太液湖划船玩,李建成和李元吉跟往常一樣進宮。而李世民則將800死士分為兩隊秘密進宮,一隊在玄武門埋伏對付李建成,一隊在臨湖殿埋伏控制李淵。李建成二人快到達太液池發現有伏兵,趕緊掉頭跑向玄武門尋求保護,因為玄武門守將常何是太子的人。但實際上常何已被李世民收買,李世民的800人就是常何打開宮門放進去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就這樣在玄武門附近被割了腦袋。

太子衛隊得到消息之後,兩千多人集結起來,由馮立,薛萬徹,謝書方分別統帥攻打玄武門和秦王府。此時尉遲恭帶領幾百精兵頂盔摜甲,手執長矛直至御前,逼李淵下詔改立太子,所有兵馬歸李世民節制。這邊玄武門和秦王府眼看要撐不住的時候,尉遲恭提來兩個人頭和皇帝詔書,瓦解了東宮衛隊的鬥志,潰散逃走。

所以,一開始李淵根本不知道李世民會這麼大膽,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尉遲恭已經帶兵把他圍起來了,只能任由李世民發號施令了。如果他能提前得知李世民的動作,肯定會有很多應對措施的,畢竟軍隊只聽他的命令。

我是東嶽巍巍汶水幽幽,歡迎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