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

1月30日晚上19點26分,來自天津的26歲陳雨婷點擊了發送鍵。


筆名“陳小桃”的她,在自己的微博上發送了一張原創漫畫。畫面中“熱乾麵” 躺在隔離病房,窗外是煎餅果子、小籠包、火鍋、臭豆腐、燴麵等美食卡通人物為它加油鼓勁。


“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

“陳小桃”作品(受訪者供圖)


短短几小時,漫畫轉發量將近9萬次,點贊將近30萬次,引發的相關話題#加油啊熱乾麵#閱讀1.1億次,討論4.5萬,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刷屏。


“你的漫畫是我這段時間看到最可愛最治癒的作品了,謝謝全國各地人民的幫助,熱乾麵一定會加油的!”網友這樣回覆。


“窗外的美食們都戴著口罩,也都受傷了。但它們依然聚到這裡,想要照顧好熱乾麵小朋友。我想這也正是大家想要表達的‘隔離病毒,不隔離愛’。”陳雨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就像這幅漫畫上所呈現的,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如一聲軍號迅速將一群“90後”“00後”號召起來,凝聚為一支昂然而充滿活力的青春之師,為抗擊疫情貢獻新生代的力量。


“到達武漢時天空下著小雨,但是我們的內心火熱”


“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兩名出院患者與醫護人員合影(右三為邱少平/受訪者供圖)


“到達武漢時天空下著小雨,但是我們的內心火熱。”1月25日,作為四川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二科護師,27歲的邱少平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第一天進到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邱少平用35分鐘完成消毒和設備穿戴,“呼吸不暢,感覺頭昏缺氧”。但他忍著難受,和同事們一起為病人進行護理操作:靜脈輸液、皮下注射、霧化吸入、翻身,甚至為特殊患者處理大小便等等。一天照顧完二三十個病人,後背全是汗水,額頭盡是壓痕。


新冠肺炎患者常常出現血氧飽和度低等症狀,作為科室為數不多的男護士,邱少平要承擔起搬運氧氣瓶的工作,“醫用氧氣瓶在40-45公斤左右,搬起來上下樓非常沉。每次心裡都催著自己快一點,能早一刻幫助病人解決呼吸困難的症狀。”他告訴記者。


和許多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樣,為了節省裝備,邱少平在上班的幾個小時不喝水,硬扛過去。“要珍惜我們的每一套裝備。” 工作起來口乾舌燥,精疲力竭。但他說,“患者知道我們是從四川來的,都很感激,每次都說’謝謝’,或者在操作完成後對我們點點頭,這個簡單的舉動讓我常常忘記了自己的疲憊。”


“第一位痊癒患者“胖哥”出院了!”這大概是抗“疫”的二十多天來邱少平最開心的一件事,這讓他感到光明和希望,“可愛的同伴們,我們約好,待到疫情結束,來一碗熱乾麵,端一杯白雲邊!”


在距離邱少平所在醫院不到30公里的地方,是為抗擊此次疫情新建的雷神山醫院。2月初,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研究生鍾正統正在這裡負責連接安裝風機通風風管。


“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

鍾正統在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我在家中看到了雷神山醫院建築的緊急招募令,作為一名工科研究生,沒有醫學知識,不能參與到病毒防控的第一線,但我有力氣,可以去搬磚,可以去參與到醫院建設的施工中,我要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鍾正統接受採訪時說。


2月2日,鍾正統正式投入工作。在緊張施工的工地上,還有2000多名和他一樣的建設者正在疫情險急中“逆流而上”,奮不顧身投入到建設一線。


“從早上七點半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二點,有幾次為了搶進度,甚至連續工作24小時。”鍾正統回憶道。在夜晚氣溫接近零攝氏度的武漢,工地現場的工人以“兩班倒”高負荷地工作著,維持醫院建設24小時運轉,努力確保醫院按計劃交付使用。


“來了就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事情幹好,至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鍾正統這樣安慰著自己。高強度工作9天后,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這天他興奮地發了狀態:“致敬所有參與這場戰役的建設者、工作者,道一聲辛苦了!”


“年輕人總有著朝陽一般的溫暖和力量”


為更好地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志願者主動充實抗“疫”生力軍,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生金正悅在網上集結了“無名男女子混合雷鋒公益團”,在短短2天的時間內從全國到全球募集到了近5000只口罩並及時發往武漢、宜昌等醫院,110名成員中基本上都是“00後”。


“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

王澤正在為社區居民監測體溫(受訪者供圖)


2月14日,北京迎來了今冬第七場雪。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王澤同學來說,每一個雪天都意味著社區防疫工作更難上幾分。


“當時看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繁重,自己也想出一份力,就聯繫居委會報名成為一名社區黨員志願者,沒猶豫。”王澤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現在天氣這麼冷,加上雪天路滑,而且新冠肺炎對免疫力弱的老年人威脅更大,讓社區裡的大爺大媽們再擔任主力軍,不合適。”王澤說。


志願者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安保人員給小區居民測體溫、登記等,看起來簡單,其實他們也有心裡“打鼓”的時候。


“一開始我以為我不怕,結果第一天做好防護上崗統計信息時,就遇到一位不戴口罩還滿不在乎的居民,溝通時他咳嗽了幾聲,當時真的很擔心,下了崗後我還專門諮詢了醫生朋友。”隨著工作開展起來,王澤也慢慢“淡定”了,不但加強自己的防護意識,也勸說社區的居民們遵守規定,做好防護。


“剛看到他們報名的時候我們還比較驚訝,但是年輕人有熱情、有力量,能經得住‘折騰’,統計信息,排查隱患,掌握住戶情況,很快就成為社區工作的主力軍。”社區負責人王大媽說起年輕的志願者們由衷誇讚。


在四川自貢,來自成都工業學院的志願者蘭星雨也曾經歷過與王澤同樣的“心理鬥爭”。


“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

蘭星雨在社區進行防疫宣傳工作(受訪者供圖)


“我的工作主要是社區防疫宣傳,以及在高速路口駐守點為來往車輛人員測量體溫。上崗前不覺得害怕,但是到了公路口,看著陌生的司機師傅,真的有點怕,但是慢慢就適應了,我們‘00後’也不是那麼嬌氣嘛!”蘭星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白天參加完社區服務,晚上還有一份重要工作:給事實孤兒的監護人打電話宣傳防疫知識。(事實孤兒,正式名稱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指父母沒有雙亡,但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撫養的兒童。)


“事實孤兒一般是由爺爺奶奶在照看,老人家對外界很多事情都不瞭解,我跟他們說要減少接觸,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從高中時期就開始關注事實孤兒們的蘭星語,憑藉自己長期以來的“工作經驗”,很快就贏得了信任。


一直以來,蘭星雨覺得自己是個備受寵愛的孩子,而這次志願服務,讓她有了新的看法,“父母不讓我做家務事是因為寵著我,可是國家現在很多地方都很缺人,防疫工作是大家的,缺人自然就要補上。”


在浙江、四川、湖南等許多社區,大量來自高校的青年學生利用寒假報名擔任志願者,他們在高速路口駐守點為來往車輛人員測量體溫並在各點位上做好各項登記工作;他們在各大社區走街串巷宣傳防疫知識,協助進行公共場所消毒,為群眾講解防疫誤區、發放預防資料、做好外來人員動向登記,大大緩解了社區的燃眉之急。


“我們的努力不會白費,走過的大街小巷流過的汗水見證著我們每一名志願者的努力。年輕人總有著朝陽一般的溫暖和力量。”蘭星雨堅定地說。


“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


這些“疫”線上奮戰的“90後”“00後”們,平時也喜歡過“小確幸”的生活。鍾正統喜歡打球、看書;邱少平沒事的時候會彈吉他;陳雨婷喜歡創作一些可愛的漫畫,是小有名氣的靈魂畫手;蘭星雨愛吃家鄉菜,還經常發愁自己不會做飯;王澤擅長游泳,但是更喜歡和朋友們一起聚餐……


這些不久之前可能還在悠閒享受寒假、圍著父母撒嬌歡笑的孩子,站在戰“疫”前線時,他們卻開始學會了“擦著眼淚說沒哭”“流汗流淚說放心”。


援鄂之事一直瞞著父母的邱少平在1月25日抵達武漢時剛好被央視新聞記者直播採訪,於是他全程用帽子口罩把臉擋得嚴嚴實實,但媽媽還是從電視中聽出了他的聲音。這才得知他前往疫情嚴重地區進行支援。


鍾正統決定到武漢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時父母強烈反對,認為感染風險太高。但他竭力說服,“我還年輕,抵抗力好,自己也有工地經驗,最終爸媽還是同意了。”


從小時候乖乖聽從父母,到開始說服父母;從依賴父母,到保護父母乃至更多的人,他們是從什麼時候長大了呢?


“喪文化”“人間不值得”“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這些標籤已然褪去,他們是從什麼時候改變了呢?


“雖然我們喜歡過自己的小日子,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失去了鬥志和社會責任感。相反,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平凡生活裡的快樂與美好。”邱少平這樣解釋道。


在和平富足中長大,看起來好像只關注自己“小日子”的年輕一代,疫情如同發令槍,喚醒了他們心中潛藏的英雄。或基於鄉土情懷,或關注家國天下,或執著於社會責任,他們向著疫情宣戰!


“以往美好的小日子,都是建立在社會安穩這個大日子上。現在,當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奉獻自己的力量。正如網絡上熱傳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長大了,也要為更多的人負重前行。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王澤這樣說。


創作“加油啊熱乾麵”的陳雨婷一直有一個溫暖的期待——儘快推出另一幅作品:“等到疫情過去了,我還要畫一幅‘熱乾麵出院圖’,到時大家會一起去迎接它,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