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秋瓜冬春茬日光溫室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唐山秋瓜為唐山地區傳統黃瓜品種的總稱,近年來在河北、山東及東北等地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為了適應冬春茬寒冷氣候,延長採摘期,提高種植收益,2013年起選擇強雌性系唐山秋瓜品種配合保溫增溫措施、吊蔓夾落秧、合理整枝疏瓜和病蟲害保護性防控等技術措施,實現了唐山秋瓜冬春茬日光溫室優質高產,採摘期延長至150 d左右。由於該模式投入少,見效快,效益大幅提高,已成為冀東地區唐山秋瓜的主要栽培模式,可為菜農提供參考。


唐山秋瓜冬春茬日光溫室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唐山秋瓜是唐山地區傳統黃瓜品種的總稱[1],其瓜長20~30 cm,直徑3~5 cm,瓜條長圓柱形,有大刺瘤和密刺等類型[2]。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東北、河北中南部、山東等地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其生長對溫度要求較高,且瓜秧超過棚內最高的鋼線彎折後,營養運輸受阻,結瓜大多出現“彎瓜”和“大頭瓜”,商品性大幅降低,加之瓜秧過多,通風透光差,病害發生後無法有效控制,常規品種採用傳統的種植模式採摘期50~60 d。冬春季節唐山秋瓜,價格較高,1 kg市場零售價格在10~15元[3]。通過選擇強雌性唐山秋瓜品種、運用保溫增溫措施、吊蔓夾落秧技術、合理整枝疏瓜和病蟲害保護性防控技術,使唐山秋瓜的採收期延長至150 d左右,實現優質高效栽培。具體技術措施如下:

茬口安排

冬春季是唐山秋瓜的價格最高的季節,提早定植能夠提早採收,增加收入。但其對溫度要求較高,長期低溫,容易出現“花打頂”或“瓜打頂”等現象,降低產量。因此,茬口的安排和棚內的保溫尤為關鍵。經過4 a(年)的試驗,冀東地區採用棚膜、二膜和小拱棚的“3膜覆蓋”模式日光溫室可選擇12月中下旬育苗,1月下旬定植,2月下旬開始採摘,根據植株長勢和價格的變化,7—8月拉秧。

品種選擇


唐山秋瓜冬春茬日光溫室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唐山秋瓜品種眾多,以傳統常規品種為主,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創新,市場上已出現了一批高品質強雌性系秋瓜品種。強雌性系品種每節都有雌花,冬春季很少出現雄花。冀東地區日光溫室從2月下旬採摘到7—8月份拉秧,採摘期長達150 d,因此,建議冬春茬唐山秋瓜選擇強雌性系品種,如‘唐秋208’‘唐秋209’等高品質強雌性系品種。

砧木選擇

唐山秋瓜多采用南瓜作為砧木,主要是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黑籽南瓜根系抗寒性更好,在低溫環境親和力更強。因此,冬春茬唐山秋瓜選擇黑籽南瓜作為砧木,採用靠接法嫁接。

培育壯苗


唐山秋瓜冬春茬日光溫室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種子和砧木種子均採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 min預防病毒病。之後採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 g·kg-1種子拌種,預防枯萎病和莖基腐等土傳病害。育苗使用有增溫措施的溫室進行,最好選擇獨立的育苗溫室,與生產溫室隔離,避免病蟲的害傳播,保障瓜苗質量。

定植棚的準備

冬季天氣寒冷,霧霾天氣頻發,對黃瓜生產影響很大。冀東地區採用“3膜覆蓋”可以有效增加棚內溫度,保障黃瓜正常生長。首先,使用具有無滴消霧作用的棚膜,可以有效增加棚內溫度,降低溼度,降低病害發生幾率。其次,在種植區上方和棚頭架設二膜,可輔助增溫。第三,定植後在苗上架設小拱棚。直至6~7葉期,在小拱棚上打孔,把秧苗“領出”吊秧。小拱棚不撤,當地膜繼續使用,繼續提高地溫。定植前根據土壤肥力施用底肥。一般667 m2施用發酵好的牛糞5~6 m3、生物有機肥80~100 kg、複合肥(m氮∶m五氧化二磷∶m氧化鉀=17∶17∶17) 80~100 kg。定植畦寬1.5 m,瓜秧通風透光,便於管理。

定植及定植後管理


唐山秋瓜冬春茬日光溫室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6.1 定植

根據棚內地溫和氣溫,地溫高於12 ℃,氣溫高於10 ℃時,結合天氣預報,選擇連續晴天的清晨定植。起壟栽培,行距60 cm,株距30~35 cm,667 m2定植2 800~3 000株。之後在定植畦上使用1.5 m寬的無滴消霧聚乙烯膜架設小拱棚。

6.2 溫度、溼度調控

晴天清晨揭開保溫被後30~40 min,溫度小幅升高後,打開頂風口5~10 min,降低溼度排出有害氣體;當棚內溫度升至25 ℃時,再次打開頂風口,將最高溫度控制在30 ℃以下,溫度降至20 ℃時及時關閉風口,溫度降至16~17 ℃時,放下保溫被,保溫被前端靠上1層草苫保溫。連續陰霾天氣為了降低棚內溼度,清晨還需通風,可縮短至3~5 min。下午放保溫被的溫度根據情況提高2~3 ℃,有條件可在放下保溫被後使用植物生長燈補光2 h,保障光照時間。極端低溫天氣或連續陰霾天氣造成棚內最低溫度低於8 ℃,可在4:00—5:00每隔5 m點燃1塊增溫塊,或每畦點燃蠟燭1支,防止凍害發生。另外,可每隔15 d噴施1次動物源左旋氨基酸1 000倍液,激發植株潛能,提高抗寒性。保障低溫條件下正常開花坐果。進入6—7月份,外界溫度快速上升,為了保障唐山秋瓜中後期的健康生長,需要將棚內溫度控制在15~30 ℃。除大風、下雨天氣,頂風和下風口保持長期開啟。中午高溫時段使用遮陽網或在棚膜上噴灑泥漿液後稀釋的墨水,減少光照,降低棚內溫度。

6.3 水肥管理

定植後澆1次定植水,以小水為宜。定植後10~15 d澆緩苗水,之後直至膨瓜期前需要控制澆水。根瓜進入膨瓜期開始衝施膨瓜肥。隨氣溫升高,澆水頻率逐漸增加,從15~20 d縮短到5~7 d,進入6月份3~5 d澆灌1次。進入結瓜盛期,前期追1次肥澆1次清水,中後期根據植株長勢和坐瓜多少可追肥2~3次澆1次清水。667 m2選擇高鉀型水溶性肥料(m氮∶m五氧化二磷∶m氧化鉀=12∶10∶28)10 kg。建議採用滴灌,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棚內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同時,落秧後瓜秧接觸地面,地表溼度大時莖蔓上易生不定根,自根紮根後,影響砧木抗病效果。


唐山秋瓜冬春茬日光溫室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6.4 吊蔓夾落秧整枝技術

採用黃瓜簡易吊蔓夾,吊蔓夾夾在生長點以下第1片展開葉與莖的交叉處。當生長點以下有4片展開葉時,落秧1次。落秧後生長點統一調整到1.3 m高。前期溫度低,植株生長緩慢,一般10~15 d落秧1次。後期溫度升高,3~5 d落秧1次。落秧時秧子自然落下,輕拿輕放,以免瓜蔓受損或折斷。每次落秧後摘除下部3~4片葉。

6.5 科學合理疏瓜

強雌性品種採用主蔓留瓜,需要科學合理疏瓜。一般第6~第7節開始留瓜,前期連續留3~4個瓜,疏2~3個瓜;中期留2個瓜,疏2~3個瓜;後期留1個瓜疏2~3個瓜。

病蟲害防控技術

病害以霜黴病、白粉病和灰黴病為主,蟲害以蚜蟲、薊馬和瓜絹螟為主。對於它們防控需以預防為主,保障秋瓜長時間健康生長。緩苗水後第2天667 m2使用25%嘧菌酯50 mL灌根,灌根後30 d交替使用10%氟噻唑吡乙酮3 000倍和42.4%唑醚 · 氟酰胺1 800倍葉面噴施預防霜黴病、白粉病和灰黴病,每次用藥間隔20 d左右。進入5月份薊馬和蚜蟲開始危害,667 m2棚內懸掛黃色和藍色黏蟲板20塊,配合噴施60 g·L-1乙基多殺菌素1 500倍和50%氟啶蟲酰胺5 000倍,防治薊馬和蚜蟲。風口和棚口加設防蟲網可有效避免瓜絹螟危害,在幼蟲初發期用5%氯蟲苯甲酰胺1 000倍噴霧防治。

適期採收

唐山秋瓜採收標準:瓜長20~25 cm,直徑3~4 cm為宜。適時採摘有利於植株健康生長和持續開花坐瓜。採摘後及時裝箱或桶,用保鮮膜封好,放在陰涼處待售。冬季溫度較低時可用棉被蓋上,防止凍傷,影響銷售。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中國瓜菜》雜誌 2019年01期

唐山秋瓜冬春茬日光溫室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