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剛,在大學畢業後為工作犯愁,經過一段思想建設後,回到家鄉,運用學習到的互聯網+技術,不僅自己成為了水產養殖大戶,還增加了家鄉的養殖戶的收入。
回到家鄉,姚志剛的父親得知兒子要回來從事老本行,心裡是一萬個不同意,因為從事水產養殖多年,他知道其中的艱辛。所以,為了讓兒子知難而退,姚志剛的父親姚成昌讓姚志剛先跟隨他體驗下水產養殖的艱辛。
在此之前,姚志剛已經通過網絡學習了相關養殖知識,所養殖的苗種卻實現了盈利。第一年的成功,讓姚志剛對自己的養殖技術信心倍增,甚至對父親的傳統養殖經驗不屑一顧。然而,因為姚志剛對自己養殖技術的過分自信,第二年魚苗大面積鰓出血,第一年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沒了,還倒貼了不少錢。
心高氣傲的姚志剛這才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除了拜訪前輩,他認真學習調水知識、魚種保健等多方面內容,將自己所學的新興養殖理念與傳統的養殖技術相結合。同時,對投餵的飼料嚴加把控,還嘗試了魚蟹套養技術。經過三年的摸索,姚志剛扭虧為盈,在同行間也有小有名氣。
附近養殖戶遇到養殖問題向他請教時,他都會熱心幫助,對自己的養殖經驗毫無保留。隨著養殖之路慢慢步入正軌,姚志剛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像父輩這樣的養殖戶增加收入,而增加收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養殖成本。通過“組團”購買飼料、平攤物流等方法,姚志剛所發起的“合作社”現共有七八家養殖戶,水面面積共計一千四百多畝,每年可減少成本二十萬元左右。此外,姚志剛在當地率先引進了風送機,只需將飼料投入池塘邊的料斗,便會自動定時投餵,有效提高了養殖戶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2015年3月,姚志剛遇見到他塘口跑業務的張爭,兩人都發現鹽都區境內水產資源豐富,養殖大閘蟹的人也特別多,每年中秋國慶期間,大閘蟹價格都是一路攀升,但蟹農們的收入卻沒有明顯增加,甚至出現被壓價的現象。兩人就這種壟斷買賣情況進行交流,之後便著手成立了工作室,運用時下流行的互聯網+技術,幫助蟹農在網上銷售。
但因為蟹農們對姚志剛缺乏信任,網上銷售螃蟹的想法遭到瓶頸。為了推廣自己平臺的公信力和知名度,他們不僅與當地的養殖大戶合作,還聯繫專業的互聯網營銷推廣公司。有了優質的貨源,也有了過硬的平臺,當地的蟹農在姚志剛的幫助下,將優質的大閘蟹送到全國各地的餐桌上。
閱讀更多 創業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