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古美典雅青釉瓶 官窯名瓷南宋韻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官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瓷中貴族。無論青瓷還是淡黃等釉色,主要表現不在於它的裝飾,而在於其本身如玉質般的、莊重而典雅的以及神秘的那種自然美。在藝術風格上以釉色取勝,以造型見長,以紋片著稱。具有古雅崇高的獨特藝術價值,歷來有得顯赫聲名。

宋官窯所燒之瓷,皆宮廷或王公貴族使用之器。因此,要求製作完美。其早期作品為全身敷釉,多以支釘裝燒,而其支釘較之汝州官窯為大且較粗。而至南宋則因胎釉較厚,而制器體量較之汝州官窯為重,故其支釘除較粗外,也只數量在某些較大器上有增。晚期後,則逐步為墊燒所取代。

瓷器的本質乃日用器,偌大中國,地博人眾,歷史翻來覆去,朝代不斷更替,生產力曾經世界領先,致使各類制器遺存無量可數,匿藏蹤跡飄忽不定,其流向何方,流入何人之手蓋無定準,自然而然那民間有藏,便成為必然,絕非僅宮館洋博有藏矣。

因此,無論你主觀上承認不承認,然,開門實物擺在那裡,經得起審鑑,自然也就由不得你的主觀意願了。藉此,餘不多言,今日賞瓷,再將愚帳中所藏此件宋官窯器擇出,拍照亮相,遣之於此公展鑑賞,再證其實矣。

鑑賞本品。一眼可識,其器形為貫耳瓶之形態,高約17.3釐米,器身飽滿而規整。其為鮮明青釉之色,其色純正而典型,開較大片紋,綹紋彰顯自然天成,墊燒,底足胎色褐栗色如鐵,胎體較為厚重,釉水如脂般肥厚,既有較強玻質感,又可感如玉般瑩潤潤澤。以上諸般特徵,皆具典型南宋官窯器之特徵。

器身之上可見包漿尤生,凸顯老氣,曾被土埋之土沁鮮明,更顯滄桑。其中,較為獨特之處在於,其瓶口有施抹金彩,觀其特徵,似為出窯後施之,類似鎏金手法,可見雖局部有所脫落,彰顯自然,可以喻謂“金口鐵足”,別有韻味和美點矣。

一番鑑賞,認真審視,此件“南宋官窯青釉貫耳瓶”,諸般特徵,無異無邪,開門見山,可靠無妄。而其青釉之色,在遺存兩宋官窯器中,亦今為止相對更為稀少難得一些,是為珍貴。不管如何,我們只有用唯物主義思想方法論為武器,通過實物而去實證,才是硬道理,其結論才能站得住腳,任何想當然而又蒼白之“可能不可能”等等主觀臆斷,說白了,不過就是菜鳥之囈語矣。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南宋名瓷《官窯青釉貫耳瓶》珍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