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雄是自己的事,請把醫護當凡人一樣呵護

摘要:她們剃去長髮,不是當英雄,是專業防護的要求;她們逆行而上,不是當英雄,而是職業天命所繫。記者拍幾張照片就出去了,起個煽情的標題。外人在鍵盤上喊兩個字:英雄,淚眼朦朧一下,然後轉身過去繼續自己凡人的生活,而她們在被隔離的病房中,一直面臨著凡人的種種焦慮,病毒不管你是英雄是醫護還是什麼,一樣地感染。替他們卸下那種英雄主義的重負,首先去考慮他們作為凡人的防護吧,真正站在他們角度考慮每一種凡人需求。


當英雄是自己的事,請把醫護當凡人一樣呵護


 曹林|文


醫護人員的逆行姿態一直讓公眾熱淚盈眶,他們的奉獻,他們的犧牲,他們在生死一線與病毒賽跑的背影,讓人心疼。這種心疼轉化為一種不安,這兩天輿論對那種不顧醫護的現實需求而自我感動地將醫護人員“英雄化”的種種渲染,頗為不安:不管是不是缺物資和防護,只負責派發“英雄”標籤;不管她們是不是願意頭髮剃成那個樣子,用宏大的英雄主義闡釋遮掩愛美者的淚水。不能讓英雄的形象成為她們的負擔,苛求英雄是殘忍的,請把醫護人員當凡人一樣呵護。


眾多熱血沸騰的英雄主義敘事中,國家衛健委一位官員的良心話讓人感動,在做客《新聞1+1》節目訪談,談到3000多名醫護人員感染病毒和他們的安全時,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說了這樣一段話:在這一次疫情防控中,我們不需要任何“英雄主義”的號召,很多醫務人員都是自覺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我看來,防護的關鍵在於防護用品供應要保障充足到位,同時讓醫務人員有合理的工作負荷,可以進行輪替,這樣才能真正保障醫務人員的安全。


說得多好啊,不需要任何“英雄主義”的號召,這是醫務人員的工作。我理解的是,不是不要英雄主義,更不是不要英雄,做英雄是英雄的事,我們能做的是,把醫護人員當凡人,把他們當凡人一樣呵護。英雄可能只是局外人的文學想象,對於身在危險環境中的醫護人員來說,他們跟凡人一樣會受到病毒感染,甚至因為身處一線,更容易被感染,他們有凡人的怕,凡人對家人的思念,凡人對美的追求,凡人常處這種環境中所產生的焦慮甚至抑鬱,要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凡人需求。


英雄,可能只是外人“自我感動”的一種讚美,哪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她們剃去長髮,不是當英雄,是專業防護的要求;她們逆行而上,不是當英雄,而是職業天命所繫。記者拍幾張照片就出去了,外人在鍵盤上喊兩個字:英雄,淚眼朦朧一下,然後轉身過去繼續自己凡人的生活,而她們在被隔離的病房中,一直面臨著凡人的種種焦慮,病毒不管你是英雄是醫護還是什麼,一樣地感染。飲食的保障,能保障體力恢復的睡覺時間,防護物資的到位,不能讓她們一直處於這種高負荷狀態下,她們也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必須有不斷的輪替換下疲憊的她們。


相比那些頌歌,那些英雄主義史詩般的讚美,那些把她們拔高的比喻,醫護人員更願意聽到焦雅輝局長的這段話,用凡人的角度考慮她們的愛與怕,關心女性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衛生巾,心理疏導。他們要的是專業口罩,不是那些口號;他們要的是防護服,不是英雄的華服。


是啊,當我們在談英雄時,我們在談什麼?這種話語是一個置身事外的視角,我不喜歡那種旁觀的讚美視角,坐在安全而舒適的地方,鼓勵別人當英雄當烈士。或者是用英雄主義的大詞,迴避物資的缺乏。為什麼鍾南山說“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時,我們都流淚了?鍾南山自己是一個逆行者,他讓別人“能不去就不去武漢”,但他自己去了,把那裡的現實情況告訴了世界。他沒有苛求別人當英雄,英雄是英雄自己的事。


前段時間一段頗具批判和反諷的話在網上流行。有口罩嗎?沒有。有防護服嗎?沒有。有消毒水嗎?沒有。有護目鏡嗎?沒有。有困難嗎?沒有。有信心嗎?有。這種反諷聽起來有點刺耳,卻把戰疫下某些官僚主義的盲目信心,表現得淋漓盡致。信心,應該建立在物資的充分保障上,前線物資告急就要竭力去保障,不能鼓勵醫護人員的信心“裸奔”。英雄是個人自己的追求,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去當英雄,作為旁觀者,我們能做的是把醫護人員當凡人一樣呵護。


哪有什麼英雄,不過是如你我一樣平常家的兒女,穿上了白大褂,必須面對職業的召喚。疫情當前,替他們卸下那種英雄主義的重負,首先去考慮他們作為凡人的防護吧,真正站在他們角度考慮每一種凡人需求。這幾天媒體都在呼籲給殉職者烈士的身份,不能虧待做出巨大犧牲的醫護人員,有部門已經作出真誠善意回應。我知道,這些平凡如你我一樣的人,不想看到身邊的戰友成為烈士,他們要的是,一個不少地安全歸來,正像我們出門時,父親的目光母親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