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攤攤面: 一碗麵,一個店,一個億的生意

老太婆攤攤面: 一碗麵,一個店,一個億的生意

一碗麵

20年前,在重慶市九龍坡的楊家坪建設廠家屬區內,有個姓廖的老婆婆為了解決家庭收入的問題,想以自己多年做麵條的手藝開個小店,補貼家用,但是苦於沒有錢租門面,於是就在建設廠家屬區自家的小院內搭了幾張桌子,擺了幾張凳子,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廖婆婆也沒想到自己這一舉動,開創了20年後重慶小面的著名品牌——老太婆攤攤面。

廖婆婆娘家曾經是大戶人家,主業就是經營酒館飯店,最輝煌的時候,半個鎮都是她們家的產業,廖婆婆從小就在廚房和大堂間穿梭長大玩耍,看著自家大人怎麼做飯,怎麼放調料,怎麼招呼客人,怎麼調味,時間久了,耳渲目染,廖婆婆也就無師自通,對烹飪極具天賦,雖然家境富裕,廖婆婆不需要自己下廚,但對烹飪培養起來的天賦技能卻深深刻在了心裡。後來,廖婆婆出嫁了,在後來公私合營,廖家也就退出了餐飲的舞臺,廖婆婆嫁人後空有一身本事,也就只是圍繞自家三尺灶臺,為家人烹飪美食。

老太婆攤攤面: 一碗麵,一個店,一個億的生意

一個店

廖婆婆和兒子在自家小院開面館本意僅為補貼家用,對象也只是街坊四鄰,沒想到一開張,因為分量不僅足,更重要的是湯色好,味道好,廖婆婆的四樣招牌面:麻辣小面、牛肉牛筋面、肥腸面、豌豆雜醬麵更是四絕,吃得人是大汗淋漓,口齒留香,魂牽夢繞。重慶人都知道,吃麵重在味道,廖婆婆因為味道獨特,符合重慶人口味,吃過的人都是口口相傳,一傳十,十傳百,百傳萬,不僅僅是建設廠街坊四鄰喜歡吃,還傳出了建設廠,傳遍了重慶城。

對於口味要求極為嚴苛的重慶人來說,發現了一家味道特別好的麵館,那是不遠跨區都是要來吃的,廖婆婆的麵館一夜之間就火了,家門口從早到晚都是排起長隊的,有人開著寶馬來,有人開著奔馳來,也有人打著車來,還有人座輕軌公交來,雖然麵館一再擴大,但依然滿足不了大家的需要。

老太婆攤攤面: 一碗麵,一個店,一個億的生意

1個億的生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廖婆婆的攤攤面越來越出名,經過20年的變遷,味道依舊是原來的味道,食客還在不斷增加,攤攤面開始走出重慶,走向全國。

2009年9月,“老太婆攤攤面”被《重慶商報》“重慶小面50強”第一名。隨後,重慶電視臺甚至中央電視臺的記者聞風而至,挖掘報道秦雲靠勤勞和特色創業致富的故事,尤其是央視九套一部全面反映重慶小面的紀錄片“嘿小面”以及轟動全國的大型系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報道後,讓重慶小面被全國各地的人所熟。

老太婆攤攤面: 一碗麵,一個店,一個億的生意

老太婆攤攤面做出了品牌,註冊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logo,隨著央視的舌尖中國,老太婆攤攤家喻戶曉,顧客從重慶擴展到全國,從吃麵到加盟商蜂擁而至,截止目前,老太婆攤攤面已經有300多家加盟連鎖店,廖婆婆用自己的一碗麵,一個店,用了20年時間,做出一年1個億的興業收入的大生意,小面大生意的背後是堅守和對品質的傳承!相信只要你做,就算小小的小面照樣做出大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