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後將對中國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大江南北y職場創業


疫情就是一面鏡子,失敗是成功之母,知錯就改善莫大焉!看到不足改進,就會創造出更優秀的成績!

疫情最關鍵是病毒解藥,研究出藥品這才是重點。反事情都是這樣,找到關鍵,成績斐然!

科技興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果科技強大,病毒一個小時攻破!專利也是最大榮耀!就怕把別人的無私奉獻變成莫莫虛偽的光環!二十七萬一頂綠帽,痛心疾首。

痛定思痛,收拾心情,再整舊山河。


海外天子love


1.家庭更和睦,中國離婚率會大幅降低

2.很多人的廚藝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3.中國會迎來一波人口出生高峰(不解釋)

4.奶粉、安全套等行業迎來機遇

5.野生動物的春天到了(也不解釋)

6.中國遠程辦公進入新階段

7.遠程辦公讓城市道路堵塞得到極大緩解

8.國人的亞健康狀態得到緩解,其它疾病大幅下降

9.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醫患關係有所緩解

10.換帥和反思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武漢會因禍得福,加速進入一線城市

11.命運共同體,全國一盤棋的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當然武漢人五味雜陳

12.人口過於密集的弊端讓特大城市建設變緩,房價要跌

13.大城市周邊更有吸引力,種菜變熱門

14.分級醫療勢在必行,資源趨向分散

15.各類民間志願者或團隊將提前納入統一管理認證,遠程技術人才的作用會突顯,以備突發時虛擬團隊協同作戰

16.發明創造將迎來一波熱潮

17.手遊行業得到空前發展,中國成為手遊大國

18.靜心思考,會讓一部分人轉向更有意義的生活

19.國人的衛生和環保意識,得到一次全面的洗禮

20.事後大多數人的焦慮感有所下降,幸福感會提升

但所有的好處,都是被動的,都是建立在慘痛的犧牲基礎上的。甚至很多家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餘生會生活在痛苦和陰影中。


LF1715


這次疫情後,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1.出門戴口罩 2.增強自身免疫力 3.敬畏自然,拒絕食用野生動物。4. 儲蓄的方式有所改變 5. 面對災難科技才能救國,興國。演藝明星救不了國家。6.到農村生活 7.災難來時不能出去旅遊

8.有個大單位更靠譜 9.對傳統中醫更重視 10.要不要去學醫 11.在網上工作成常態 12.災難來時,有人再奮不顧身為大家。


聞樂之樂


經濟短暫受到衝擊總體不會影響大局,通過這次實戰“練兵”提高了凝聚力,全國萬眾一心,讓世界認識到大國擔當大國責任,也同時為世界作了巨大貢獻,提供了抗疫經驗。這種暫時的犧牲與損失會在真正謀求共贏發展的世界舞臺挽回甚至更多,產生積極影響


南山老葉


野生動物的保護將會得到進一步嚴格執行,同時人民的安全防患意識將會進一步增強。最新消息,2月17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消息,將審議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相關議案。與此同時,天津、重慶、廣東、浙江等省、市也紛紛表態要加大力度,依法、從嚴打擊捕食野生動物行為。

如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說,“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奔跑的元寶


首先使我們國家和人民對突發事件有了一定的經驗。再遇突發事件應該雷厲風行,反應迅速。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再就是全國人民都增強了環境衛生的認知,平時就應該時刻搞好環境衛生,對某些場所定期消毒滅菌,環境處理好了,細菌少了,感染沒了,病毒就沒了。就拿垃圾箱來說吧,夏天是滋生細菌蚊蠅的主要場所,有關部門負起責任,定期消毒,我們的城市就會少了很多蚊蠅,就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不是嗎?


風華景506


這次疫情對中國的影響無疑是一次災難,一次強有力的衝擊。

對國內而言,許多中小企業因為遲遲不能復工而堅持不住,瀕臨破產倒閉,大型企業而言,因為疫情,大部分員工無法復工,長期停滯,雖說家底雄厚,但也是入不敷出。全國各地大部分企業都處在停工階段!而對國際而言呢,又處於非常時期,中美貿易戰,敏感時期,嚴重影響國內旅遊業、出口業的發現,而世界各國,也阻斷了與中國大批人流量的交往。嚴重製約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但這次疫情也可以說是一次警鐘長鳴吧,在告誡我們,要尊重大自然,不要去為了一時的快樂,打破大自然平衡,保護野生動物,不要隨意野味。但是我們也要相信祖國,相信黨,一定可以帶領我們走出困境,汲取這次教訓,帶領我們更快,更穩的發展!


阿強強


我覺得這次疫情過後實體經濟會大幅度的下滑!網上的電商會翻倍!第一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第二現在的人都比較懶!懶得轉!轉了也不一定能買到喜歡的!因為我就是做互聯網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ce4dab63e734ab9a8a7a05dae5d8900\

馮小莉省錢達人


這次疫情無疑對中國是一次災難。所謂的積極作用唯有從這次災難中汲取血的教訓,不斷完善我們的工作。首先要強化公共衛生防疫意識,政府和公眾對流行性傳染病要有足夠的敏感和重視;其次要加強公共衛生防護機制和體系建設,當重大危險機來臨時,反應機制要更加靈敏、防範措施要更加有效;第三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重大災害面前各方面能協調合作,迅速行動;四要完善幹部選用體制,真正形成講官德、強能力、敢擔當、為民服務的政治生態,同時要更加重視幹部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提升。


Sdjytzm123


目前來看,這次疫情對旅遊業、交通業、餐飲業、影院等部分行業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從整體來看,在這些表象背後,經濟增長的一些積極變化值得關注。

回顧歷史:非典並未拉低中國經濟增速

在發生非典疫情的2003年,曾有著名研究機構預測,“非典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不會超過1個百分點,全年經濟增速仍將保持8%。”實際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高達10.0%,同比增速不但沒有下降,還提高了0.9個百分點。

判斷形勢:照搬歷史難免會刻舟求劍

有人說,非典之所以對與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大,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經濟環境具有幾個有利條件:一是從經濟週期角度看,當時中國經濟處於快速增長期;二是中國剛剛加入WTO,出口帶動作用明顯;三是當時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居於主導地位,旅遊、餐飲等服務業雖然受到負面影響,但對當時經濟整體影響不大。而這些優勢在今年都不復存在了。事實上,經濟發展永遠是動態的,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會面臨不同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如果按照2003年中國的經濟環境,生搬硬套地判斷當前經濟形勢,難免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

疫情過後,中國經濟中哪些行業增長快?

目前來看,這次疫情對旅遊業、交通業、餐飲業、影院等部分行業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從整體來看,在這些表象背後,經濟增長的一些積極變化值得關注。

疫情當前:外賣、超市、電商、社交平臺火爆

疫情來臨,宅在家中成為主要的生活方式。雖然不能再出去呼朋喚友,餐館就餐人數大幅度減少,但是一些春節訂單改為延期。外賣依然火爆,特別是美團推出的“無接觸配送”,可以大大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依然可以享受各種美食。

宅經濟再次顯現出新的優勢,網購可以避免了人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購物,更受到消費者歡迎。平時喜歡出去浪的,也改為去超市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實體店再次出現了排隊的現象,每天都不缺客源,很多餐飲消費需求變成了到實體商品購買生鮮產品, 超市、便利店迎來了增長季。

疫情過後:服務業恢復速度快,製造業持續擴張

從服務業自身看,當前中國服務業經濟指數明顯高於製造業,2019年12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一直處於擴張態勢。一旦疫情結束,服務業會快速恢復。而且,當前我國服務業佔據主導的經濟結構,服務業的快速恢復,對全國經濟增長會產生明顯提振作用。

有些消費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消失,只不過實現消費需求的時間推遲了。例如,因為這次疫情而受到遏制的旅遊需求、餐飲需求仍然在,而且旅遊、外出就餐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疫情結束以後,在家裡宅膩了的消費者,必然會加倍釋放旅遊和餐飲需求。

從製造業看,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景氣穩中有升,達到50.2%,連續兩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處於持續擴張態勢。由於疫情來臨,很多人居家隔離,對日用生活消費品的需求猛增,特別是口罩、防護服、消毒產品需求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有助於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持續處於擴張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