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互聯網思維,賦能研學旅行

導讀: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研學旅行將成為學校教育和課堂教育的延伸,從此研學旅行被推上了熱搜。無數人都嗅到了其中商機,蜂擁而至。企業,高校,行業聯盟,研學營銷號,研學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研學旅行由於行業發展時間短,研學旅行公司魚龍混雜,行業也暴露了諸多問題,如質量評價沒有標準,研學導師缺乏,質量無法得到保障,課程開發套路化,缺少創意及系統化運營等。


以產業互聯網思維,賦能研學旅行

同樣在另一片戰場上,產業互聯網概念也打響了顛覆商業世界的號角,2019年騰訊小馬哥在兩會期間的一句,消費互聯網流量紅利將盡,市場下沉成為主基調,“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並調整了騰訊的組織架構,讓無數互聯網企業和行業大佬驚出一身冷汗,這被廣泛認為是掀起了第三次互聯網浪潮。商業世界造詞容易,但真正理解產業互聯網的人少之又少,按產業互聯網思維打造出的企業也是鳳毛麟角,甚至目前為止產業互聯網很多概念投資方法論還存在大量分歧。

基於研學旅行行業特徵結合產業互聯網思維,將二者鏈接,從特徵,順序,頻次,量級,產品五個維度進行分析,希望碰撞出新的商業思維。


以產業互聯網思維,賦能研學旅行

產業互聯網&研學旅行

特徵

對於產業互聯網而言,“產業+互聯網”它的主體是“產業”自身,而不是互聯網。長尾化、入口化、免費、去中間化、低價、貼補用戶……這些都不是產業互聯網的必要特徵,只是一些可能性和碎片。很多人闡述產業互聯網是接口思維,是產業路由器。那麼,產業互聯網的特徵,到底是什麼呢?如果一定要抽象出一條,那麼就是O2O,或者說成“O and O”——“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假設一個家長幫孩子報名了研學旅行體驗之旅,他是通過網上某研學旅行平臺做的預約,線上繳費,收到了完整的研學計劃和課程表,之後他又參加了線下的開營儀式,開始線下體驗研學之旅,每日研學旅行的照片,剪輯的視頻,研學導師對學生的的評價,學生自己的研學感想都及時的反饋在研學平臺上,形成研學日記,任何人都可以實時觀看,結營儀式上,根據平臺分發的全網投票,評選出優秀研學導師和研學旅行優秀學生。這個學生的研學旅行之旅,是線上還是線下呢?他的這筆學費收入,應該算作線下收入,還是線上收入呢?顯然,都不是,因為這是一個線上線下的場景轉化。

未來的產業加上互聯網,線下和線上的邊界會逐步模糊,任何一個動作幾乎都是線下和線上配合完成的,這就是產業互聯網的特徵,因此未來的研學企業,如果想要打造一個研學旅行生態企業,產業互聯網的特徵需要深度思考。


以產業互聯網思維,賦能研學旅行

產業互聯網&研學旅行

順序

對於研學旅行這種新型產品,信息非標準化、課程非標準化,甚至服務也非標準化。這是一個看著簡單,但線下業務鏈冗長和重度的行業。從研學旅行的產業鏈來看,供給端有博物館,人文地標,景區,研學基地等,需求端有服務商,渠道商,含旅行社,研學公司等,客戶是學校及家庭,同時涉及到食住行遊購娛等關聯行業等。未來幾年,研學旅行必將進入品牌認知、資源獲取效率、成交轉化效率三大核心競爭力的血拼,而線上部分只是這個行業的冰山一角,還有一部分客群是從學校整體抓取,這也是研學旅行特別之處。互聯網的常規打法,企業第一印象就是產品——Web端網站、移動端APP,將研學路線,研學基地,國外冬令營,夏令營產品堆砌,以為就可以搭建研學旅行互聯網平臺了。很多企業天真的認為線上常見的打法、套路和資本模式,試圖短、頻、快地就可以快速佔領研學旅行市場因此這些被各種互聯網人士“忽悠”的商業模式,結果都不會太好。因此,研學旅行按產業互聯網的最佳順序,不是從線上走到線下,而是從線下走到線上。需要考慮清楚研學旅行產業鏈的供給端,需求端,網絡工具應用的同時,首先要把研學旅行線下業務做紮實。


以產業互聯網思維,賦能研學旅行

產業互聯網&研學旅行

頻次

對於產業互聯網而言,要深刻的審視行業是“低頻消費”還是“高頻消費”為首要任務,不同的頻次,決定了完全不同的產業互聯網的方向和策略。對於“高頻業務”主要是做業務留存,一般是用互聯網平臺或者工具把用戶鎖定在自己的客戶端上,促進高頻次的使用進而獲取商業價值,滴滴,餓了麼都是類似。

而”研學旅行屬於中低頻業務,首先要做的就是“轉化增強”。傳統的模式是線上引流,通過線上各渠道,公眾號,抖音,微博等進行引流,目前很多研學機構和研學聯盟都在做相關內容的生產,但對於產業互聯網概念而言這還遠遠不夠,轉化增強還必須包括提供互聯網工具,輔助關鍵角色,如研學機構,學校,研學基地等,提高商業分配的合理性和效率優先,進而增強商業轉化率。這次疫情就暴露了旅遊產業,特別是目的地及景區的諸多問題,例如運營上,互聯網工具,科技產品,智慧服務的應用普及較弱。因此研學旅行企業做的業務系統可以更豐富,服務工具是一個很好的切口,可以更好的賦能研學旅行產業鏈。


以產業互聯網思維,賦能研學旅行

產業互聯網&研學旅行

量級

產業規模決定企業規模,在世界五百強面前,網紅產業再紅都是暗淡的,電影產業再炫酷都是蒼白的,在大產業面前都是小玩意。因此我們首先來測算一下研學旅行的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來看一下將來研學旅行公司的天花板。

市場總量:2019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21.38萬所學校,在校人數約1.5億人,高中以上階段2.66萬所學校,在校人數約7760萬人,由於升學等因素,高中以上階段參與人數按三分一計算約2587萬人。

消費主體:普通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研學旅行(學校組織)約1.5億人,義務教育階段假期(營地,旅行)3000萬人,高中階段研學旅行(學校組織)2587萬人,高中階段假期旅行(營地,旅行)1552萬人,高等教育階段實踐課程380萬人。

消費總額:研學旅行(學校組織):平均6天*150元*1.76億人=1584億元,主題出行(個人行為):平均1次*3000元*0.46億人=1380億元,實踐課程(高校組織):平均3次*2000元*0.04億=240億元。

直接消費:3204億元,間接帶動1.6萬億元。2019年旅遊總收入預估為5.6萬億元,研學旅行佔旅遊收入的5.7%,間接帶動佔旅遊收入的28.5%。

由此可見研學旅行作為新型業態,未來還是值得期待,必將出現行業領軍企業,從IPO和再融資審批中的產業偏好,研學旅行這種教育+旅行的行業概念也是受到追捧,但研學旅行企業未來想要有所作為,一定要鏈接產業鏈的上下游,把產業量級做的更大。


以產業互聯網思維,賦能研學旅行

產業互聯網&研學旅行

產品

對於“產品”而言是個涵蓋面較廣的詞彙,這裡我不講研學旅行的課程產品,也不講有關聯性的研學體驗產品,目前行業研學旅行課程和產品都還在探索期,雖然有很多高校教育專家及文旅專家的參與,但都還沒有達到系統化,精細化的標準,特別是研學導師的缺失,研學的評估及運營都還在行業初級階段。

產業互聯網結合研學旅行,我更想說的是針對某一個能解決核心問題的方案而匹配上的工具。這裡我舉例一個產品,谷哩印象這家公司,它是一個以研學旅行跟拍為核心的產品。由於研學旅行的決策者和體驗者不是同一人,因此用戶端分為兩類一個是學生,一個是家長,因此研學旅行過程中美好的瞬間,以圖像及短視頻的方式實時反饋給在遠方的家長。跟拍的數據在g!photo數據平臺上,會自動生成研學旅行成長日記及相冊,並帶有人臉識別,投票等功能,家長可以實時瞭解孩子研學動態,附加的功能也更好的跟用戶產生了粘性。因此針對研學旅行,如何抓住用戶痛點、找到解決方案、進而定製出匹配這個解決方案工具產品,才是最合理的方法論

,我相信這樣的研學旅行產品會越來越多,更好的賦能企業,幫助其提高轉化率、復購率、轉介紹率等。


以產業互聯網思維,賦能研學旅行

產業互聯網&研學旅行

願景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迴歸核心技術、迴歸真實能力、迴歸對產業的透徹理解和為產業真正創造價值的下半場,很多企業需要建立

產業思維和產業認知。互聯網的下半場也是“去忽悠”“去概念”的下半場。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都要敬畏行業,深度沉澱與經營。

未來的教育改革是必然,研學旅行恰恰是教育改革最好的途徑之一,知識無論你學或不學它就在那,科技你用或不用,它都會被迭代推出,但我們人類未來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帶著愛,善待眼前的每一天。


研學旅行這種實踐教育+文旅資源的新課題,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商業模式出現,值得期待。至於產業互聯網的未來也毋庸置疑,未來會有更多的獨角獸企業出現。


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