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看疫情下的青企如何靈活應對

青島新聞網2月19日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店鋪經營、勞務關係、訂單兌現、企業復工……一道道“考題”擺在企業家們的面前,如何突破?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青島企業在經歷了迷茫、焦慮的階段後,左突右進尋找可能的方向,有一些“先行軍”找到了路徑,並已經取得不錯的實效。

一、拓展特色服務觸達消費終端

青島啤酒:“無接觸配送”又快又暖

從1月30日起,青島啤酒開始嘗試“無接觸配送”,到2月10日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不僅獲得了消費流量,更用這樣的暖心服務保持與消費者一如既往的情感鏈接。


變!看疫情下的青企如何靈活應對

在河北、天津等地,青島啤酒無接觸配送服務進一步實現了升級,從最初的電話、微信聯繫到開發線上小程序,進一步豐富了消費者的購買渠道和選擇方式。據瞭解,當前青島啤酒無接觸配送並非成片地、成批量地配送,而是點對點地、分散的配送。不少消費者對近期青島啤酒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的表達了點贊和認可。

萬和春:零接觸配餐,距離遠了心更近了

萬和春作為紮根青島30多年的老牌餐飲品牌,也感受到了“寒流”。在當前疫情依然嚴峻的形勢下,萬和春沒有坐等靠,而是結合市相關政策的指導積極探索新路徑,發起“零接觸送餐”行動,全流程管控、全方位防護,在為廣大消費者送去安心一餐的同時,也為其他餐飲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變!看疫情下的青企如何靈活應對

刺蝟網公司:優化配送方案,小區內設置自提站

由於目前很多街道和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公司送水人員無法上門配送,為保證疫情期間市民正常用水,同時防止交叉感染,青島飲料集團旗下的青島刺蝟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優化了配送方案,除已有的20家加盟店自提點外,首次選擇在20餘家大型小區門口設立“抗擊疫情嶗礦桶裝水自提站”,為廣大市民的日常用水提供便利。

變!看疫情下的青企如何靈活應對

二、跨界轉型擔綱抗疫“頂樑柱”

雪達集團:轉產口罩,8條生產線日產2萬個

2月13日,位於藍村鎮的青島雪達集團節後正式復工,同時也拉開了轉產民用口罩的序幕,優先服務疫情防控物資保障。據瞭解,轉產口罩後共設8條生產線、4個生產車間,為保證充足生產空間,防止交叉感染,每個車間僅安排20名員工,首日生產民用口罩2萬個。


變!看疫情下的青企如何靈活應對

悟牛智能科技:農業轉身醫療,機器人助力疫情防控

此前深耕農業領域的青島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瞭解到醫院隔離區需要機器人進行無人化消毒後,基於自身團隊的技術基礎與研發實力,召集研發人員投入研發與改裝,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從“農業領域”向“醫療領域”的跨界,改裝出消毒無人駕駛機器人,並第一時間捐贈給有關部門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短短几天時間,首臺室內無人駕駛機器人已交付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使用,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力量。

變!看疫情下的青企如何靈活應對

三、整合資源放大優勢開拓新業務

檬豆網絡:瞄準需求,變挑戰為機遇

在疫情危機之中找到了新的機遇,除了免費向企業開放防護物資在線採購全球尋源、在線供需對接、在線擔保交易、工業品在線直銷、新技術直播等服務,還火速上線疫期用工平臺,解決企業傳統經營模式的弊端,構建產業生態圈。

喬記漁莊:轉型團餐配餐,員工、客戶需求雙滿足

喬記漁莊五四廣場店,目前店裡仍不開放堂食,但從2月1日起,飯店就在市南區政府的指導下開始為周邊復工的企業、轄區防疫工作者提供團體訂餐。按客戶需求,飯店推出15、20、30元不等的套餐,每人份單獨包裝,配餐品種、價格及結算方式都可商定。店員將盒飯打包封口後,放在指定取餐點,訂餐企業再派員工將盒飯統一領回。這樣可以減少接觸,降低感染風險。

每一次危機,都是企業能力的試金石。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社會按下暫停鍵,當下,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儼然成了第二戰場。在這個戰場上,青島企業展現大智慧,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以變革創新為帆,共同迎風起航。

青報觀象山、青島日報、青島啤酒公眾號等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