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男書記”變身“抗疫戰士”


“暖男書記”變身“抗疫戰士”

“老鄉們注意了,現在到了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們要做到不走親訪友,不串門,不扎堆,出門要戴口罩……”。2月15日上午9:00,正在後王莊村開著宣傳車進行每天三次廣播宣傳的是劉樓鄉王樓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偉。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第一時間奔赴崗位,帶領村委幹部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統計返鄉人員、查看返鄉人員身體狀況、體溫測量、噴灑消毒……,劉偉一刻也沒有停歇過。

劉偉,2017年5月被劉樓鄉政府選派到王樓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王樓村,屬於非貧困村,又是個軟弱渙散村,基礎差、底子薄,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成為了他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兩年多來,1000多個日日夜夜,基層黨建、脫貧攻堅、軟弱渙散村整治、鄉村振興、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和奮鬥的足跡。腦海裡裝的是百姓,日記裡記錄的是群眾,他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現在,走進王樓村,總能聽到群眾親切的稱他為“暖男書記”。

“暖男書記”變身“抗疫戰士”

昔日脫貧攻堅的“暖男書記”,如今成為了疫情防控的“抗疫戰士”。哪裡最危險,哪裡最緊要,哪裡就會出現劉偉的身影,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駐村書記的責任和擔當。

聞聽疫情,急赴戰場

“劉書記,今天大年初一嘞,你咋過來了”“我從新聞上和劉樓鄉政府微信群看到了新冠肺炎傳播的消息,咱們王樓村武漢返鄉的務工人員又不少,作為王樓的駐村書記,我不放心,在家裡也坐不住,所以就過來了……”,面對王樓村村長楊永強吃驚的問話,劉偉一邊喘氣,一邊說道。“走,老楊,戴上口罩,隨我去轉轉,瞭解一下返鄉人員的情況”。從大年初一開始,劉偉便和包村幹部石鶴東、村兩委幹部迅速進入戰“疫”狀態,及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成立王樓村疫情防控領導組,指導王樓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深入排查,嚴防死守

“你們家有省外、市外回家過年的人員嗎?”“你知道附近的鄰居,誰家有從武漢或湖北返鄉的嗎?”。為徹底摸清返鄉人員底數,劉偉同村委幹部一道,每家每戶逐一摸排,併為他們講解疫情防控需要注意事項,築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暖男書記”變身“抗疫戰士”

“現在體溫多少,有沒有哪裡不舒服,你們是重點疫區回來的,在家也要戴好口罩,一人一屋,餐具分開使用,防止交叉感染。有什麼困難,隨時聯繫我或者村委幹部,但是一定不能外出。”。在後王莊武漢返鄉戶廖俊明家門口,劉偉反覆叮囑他們,並密切關注他們隔離後的情緒反應和生活狀態。

“王紹停,現在都什麼時候了,還騎個三輪車往外跑,你這是準備幹啥去?”“我,我,想去買袋豬飲料”“買牛飼料也不行”,聽到劉偉不容商量的口氣,王紹停只好調轉車頭,默不作聲的回去了。正值新春佳節,個別村民對卡點設置及不讓扎堆聊天不理解,劉偉便和村委幹部一道,開動宣傳車,深入大街小巷進行宣傳,為群眾耐心講解病毒隱性傳播的案例,讓他們瞭解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群眾也慢慢開始理解和配合。

創新工作,提高效率

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這也意味著防控措施必須適時調整。為全面排查發熱人員,由之前只針對武漢及湖北返鄉戶進行體溫監測轉變為全員監測,工作難度及工作量也成倍增加。

“暖男書記”變身“抗疫戰士”

王樓村, 2300多人,如果每天要測量一遍,幾乎是不可能的,怎麼辦?一時間,劉偉想到了黨的群眾路線:放手發動群眾。於是,劉偉親筆寫了一封“致廣大群眾的一封信”,並在王樓村“防疫群”廣泛傳播,同時他還創新工作方法,親自錄製成宣傳錄音,利用流動宣傳車大喇叭在自然村內巡迴宣傳,號召大家以家庭為單位,主動每天早晚一次的體溫測量。為防止出現部分群眾不配合的現象,劉偉每天都會抽查。降低了工作難度,減少了工作量,無疑事半功倍。

模範帶頭,使命擔當

“上級要求各自然村的出入口,不準再用樓板、電線杆之類的東西設障,一律改用鐵皮圍檔,還要買體溫計、口罩、消毒液等,咱們村辦公經費又比較緊張,所以我想發動咱村的黨員和知名人士捐獻一些”,在村頭卡點的疫情防控工作會上,村長楊永強一臉無奈。“老楊,我先帶頭,這600元你先拿上”“別別,劉書記,這兩年扶貧,你已經為貧困戶自掏腰包多少次了”“別推辭了,那是扶貧,這是防疫,不一回事,我是王樓的駐村書記,這是我應該做的”!

劉偉,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踐行著自己的擔當和使命,工作面前,他不斷變換角色,從扶貧時的“暖男書記”變身為疫情間的“抗疫戰士”,但不變的,正是那顆一心為民的“初心”!(商丘市寧陵縣劉樓鄉 張薇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