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紀檢逆行者“入隊”,這個流調組合有點“牛”

四川新聞網內江2月19日訊(周芮宇)“你才做了鼻息肉手術,一定要去嗎?”“……我都明白,你一定要做好防護,如果可以一定要按照醫囑注意休息……”這是廖仁彬妻子的關切。

“爸爸,你要和其他奧特曼叔叔去打小怪獸了嗎?”“那你一定要早點回來帶我出去玩哦……”這是曾祥超孩子的期許。

“去吧,我們為你驕傲,你放心去前線‘作戰’,我們會替你守好‘後方’……”這是宋元洪父親的慈愛。

“收到,明日準時報到!”這是聞於軻等人的堅定。

2月4日,內江市市中區四名“普通”的紀檢監察干部——廖仁彬、曾祥超、聞於軻、宋元洪,他們毅然選擇了成為“逆行者”,到最危險的一線——市中區疾控中心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轉運等工作。

“是否可以將紀檢監察辦案調查的手段運用到流行病學調查當中呢?”當了解了即將要開展的工作後,聞於軻敏銳地發現“流行病學調查核實疑似病人的具體發病時間,並以該時間為準,倒推前面14天,每天的活動軌跡,每天接觸人的情況,包括到醫院就診的所有細節”的調查方式與紀檢監察系統平時辦案調查手段有相似之處,便大膽地提出了這一猜想。

“我將這一想法告知了曾祥超等3人,沒想到我們都想到了一處。”聞於軻說,“後來,得到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的首肯並開展實施後,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疫病無情,人間有愛,在抗疫的嚴峻形勢面前,市中區紀委監委同志們的及時增援,令我們信心倍增。”該區疾控中心負責人表示,“為達到最佳防疫效果,今天,我的主要任務是對你們4位同志進行培訓,在後期,我們將利用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熟悉公共衛生知識、紀檢監察干部熟悉案件調查的優勢,以‘雙組長制’的方式開展工作。”

據該區疾控中心負責人介紹,“雙組長制”,即由一名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和一名紀檢幹部任一個現場綜合流調小組組長,2名工作人員為成員組成的一種工作機制,這種工作機制將紀檢監察干部的辦案嗅覺和疾控中心人員公共衛生知識相結合,大大提高了流調的效率和準確性。

“時間緊,任務重。”在簡單的“崗前培訓”後,宋元洪說,“為了讓自己儘快‘消化’培訓知識,培訓一結束,我們便分別與本組的同志一同再熟悉了現場流行病學調查、信息交換、質量控制及密切接觸者轉運等工作。”

2月5日晚,距離他們進組僅1天時間,曾祥超、宋元洪,聞於珂3人便跟隨該區疾控中心醫務人員前往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新辦公樓,對疑似患者開展了現場的流行病學調查,詳細瞭解了病人的發病時間、就診情況、發病前14天內與他人的接觸情況等。

“當換上隔離服,進入隔離間,第一次直面患者時,我們還是有些惶恐不安,感到了巨大的壓力。”聞於軻表示,“但是,當我們看到醫務人員泰然自若地詢問患者,回想到我們入黨時的誓言,一股迎難而上的勁兒油然而生,技術困難怕什麼,多聽多看多做,下次定能做到盡善盡美。”

“我能感覺到他們的緊張,作為非專業的醫護人員,第一次面對如此可怕的疫情,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們沒有望而生怯,反而因為短暫的驚慌刺激了他們應對挑戰的能力——快速冷靜下來,並在後面的調查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淡定自若。”與他們一同前去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評價道,“他們的確是一支對黨忠誠、能打戰、敢打戰的鐵軍隊伍。”

“他們的敏銳性和敢想、敢做、敢擔當的衝勁兒,為我們早日打贏防控阻擊戰注入了強勁能量。”當聞於軻等人的探索成功提高調查效率後,該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瞭解,為早日打贏防疫阻擊戰,曾祥超等4人自協助疾控中心防疫工作以來,始終奮戰在疫情診療及防控一線,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一道實行24小時輪班制,甚至吃住都在辦公室。此外,為表明“疫情不滅我們不撤”的決心,他們還與疾控中心的同志們一起進行宣誓:我志願加入抗擊疫情戰鬥的第一線,志願成為與病魔鬥爭的先鋒隊,不計得失、不畏生死、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鏗鏘有力的宣誓聲作出“健康所繫、生命相托”的承諾。

4天的奮戰,曾祥超等4人開展流行病學調查15人次,協助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報告15份,而他們的工作,還在繼續。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你們挺在了前線,擔當作為,發揮著紀檢監察干部鋼鐵般的‘作戰’精神,我向你們致敬!”2月10日,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梁恩奎向曾祥超等4人加油鼓勁,“同時,你們也要做好自我防護,待到‘山花浪漫’時,我們定在紀委監委迎接你們凱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