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三月,油菜花黃的岷江河畔,鶯飛草長的綠心海棠。人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彌補過去那個“沉悶”的春節。零新增≠零感染,市中區頻念“緊箍咒”,為嚴防聚集使出各類“錦囊妙計”。

綠心公園裡的流動宣傳“甲殼蟲”和“喇叭”隊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巡查勸導“小火車”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牟子鎮的“紅旗摩托車”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牛咡橋社區的“無人機”


面對“閒人馬大姐”們的頻頻上線,“好管閒事”勸導員們的防不勝防;不妨讓我們在“這不準、那不許”“好嘛,我這就回去”的“抱怨”背後,一起來聽一聽老百姓的真實回應。

憑“出入證”到集鎮買農資的小姐姐

小夥子,“你們辛苦了!”

“謝謝,你們辛苦了!”這是對磨破鞋底子和嘴皮子的勸導員們最好的“點贊”。是啊,只有用接地氣的語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只有發自肺腑的規勸,才能引起“同頻共振”。 


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自始至終,他們“對焦”廣場、公園、集鎮、河邊綠化帶等聚集“根據地”;“把準”晌午、餐後、週末等重要時間點;“築高”機關工作者、行政執法人、黨員同志、社區人員、公安民警志願者、民兵、“紅袖標”等多方人士力量“堡壘”……主動出擊、及時勸阻,嚴防聚集工作“節奏不變、力度不減、尺度不松”。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綠心街道工作人員勸散豔瀾洲大渡河畔“野餐”人群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區市場監管局突襲夜宵店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聯合民警對茶樓(室)來個“回馬槍”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區紀委工作人員勸導群眾戴好口罩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區委宣傳部“紅袖標”勸導群眾不要“扎堆堆”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區水務局勸散垂釣人群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巾幗志願者勸導人員戴好口罩

隨著經濟社會的“回血”,短時間內人流量的激增,對疫情“防輸入,防擴散”帶來更大挑戰。在這緊要關頭,任何僥倖都可能讓病毒乘虛而入,任何鬆懈都可能使我們的努力功虧一簣,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我們都是防疫“當事者”

我們皆是彼此“疫中人”

我們是“嘉人”更是“家人”

“疫”路前行,願與您一路健康相伴



市中區:嚴防聚集“不打烊”,群眾覺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