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財,讓自己手中的閒錢不貶值的那麼快?

qwewzw


要閒錢不貶值的那麼快,那肯定得找一個合適的投資理財渠道。

首先是要保本,別收益沒保障,本金玩沒了,那高收益伴隨高風險,像股市、P2P等渠道最好不做選擇。

其次是要有穩定的稍高的收益,最起碼要高過銀行存款吧,否則不如存銀行了。

最後因為是閒錢,應該長時間不會用到,建議做長期的理財渠道,推薦做一些長期的保險規劃。


保你幸福有約


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優的。

目前比較流行的理財方式有基金定投,股票,可轉債,國債逆回購,餘額寶,銀行存款等幾種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的資金情況選擇一種或者兩種等理財方式。

我建議選擇幾下幾種:

基金定投:適用於上班族(這裡指普通的上班族),所需資金少,而且能有不錯的收益。上班族每個月有部分可靈活支配的收入,選取一隻主動型的基金,且晨星評級在三星以上的,可以採用每週或者每月定投,這樣既能把這部分收入存起來,又能產生不錯的收益,而且哪天急需用錢的時候也可以隨時取出。

可轉債: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會發布債券,你可以在股票賬戶裡申購,當然中籤率也比較低,等公司上市後,你可以轉換成相應的股份,或者直接賣掉,2019年的上市的可轉債只有兩隻是虧損的,所以說這也是個不錯的投資方式。

至於其他幾種方式,要不就是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要不然就是收益低,所以我個人不建議選擇。當然,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理財之養基記


通貨膨脹我們沒法避免,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理財,讓自己的錢不僅不貶值,還能掙一些。如果是小白的話,我建議根據自己的年紀,劃出來可以理財的錢。一般我建議(100-自己的年紀)再加減10% ,就是可以用來買理財的錢的比例了。比如我現在25歲,我一般用來理財的錢是65%—75%左右,剩下的錢我會買貨幣基金,或者放在新型銀行裡活期,方便我隨時取用。下面圖片是我的資金分配,希望對你有幫助[呲牙][呲牙]

新型銀行只要不超過50萬都是比較放心的,錢丟失了會理賠給你。選擇新型銀行除了安全以外,還有一點是利息比較高活期能有3.5%-4%。

貨幣基金我一般會選擇後面帶字母B的年化收益一般在3%左右,比餘額寶稍高一點。

用來理財的錢我會買債券和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會定投,來強制自己進行儲蓄,也會根據當前的淨值高低來調整自己買入的錢。

還有一部分錢我會用來打新債,畢竟打新債收益不錯,風險也不高。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股票不懂得不建議去碰,風險太高,對自身理財知識要求也比較高。

如果有條件,建議每年花點錢去學習理財知識或者其他技能知識,提升自己。畢竟投資自己是最增值的方式。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門口撿到一隻雞


理財不讓閒錢貶值得那麼快,最好的方式就是買基金。基金收益率可以跑贏通貨膨脹,特別是在熊市時,買入基金持有一到兩年。

理財的方式多種多樣,看你有多少本金和風險承受能力如何。不過要徹底跑贏通貨膨脹一般要收益充達到7%以上。特別是最近物價上漲這麼快,收益率達到7%可能都不夠,至少要10%或15%以上才可以。一般保本理財收益率最高也就是5%以上,因此,保本理財,無風險理財,不能夠跑贏通脹率了。

建議你先評估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對你的閒置資金的閒置時間有一個預判。這樣才能夠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做出不同風險的理財方式。如何評估你的風險測評呢?最主要的就是你的收入來源是什麼,這些閒錢能閒置多久,在一兩年內會不會動用到。下面舉一個例子,張三有10萬元,他的工作是公務員,每個月有5000元收入,沒有小孩,老人有退休金。他想一年收益達到10%以年,願意接受本金虧損3萬。那他可以這樣買。5萬買銀行保本理財或低風險理財,收益率在3%左右。3萬買股票型基金,可以持有一到三年,2萬買股票也可以期持有一到兩年。這樣張三即使遇到突發事件,也有五萬塊錢能備用,這五萬一般情況下不會虧損,保證他大部分的本金不虧損。這樣可以達到收益最大化,如果基金和股票收益高,他投入的十萬本金的平均收益率就可以高於10%,這樣就可以跑贏通貨膨脹了。


老闆成功思維


很高興為你做解答

做理財抵禦通貨膨脹已經是現在比較主流的一種方式,當然做理財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但是如果你想追求高收益,那麼必然也是要面對的是高風險給您列舉幾個比較常見的理財方式。

(1)銀行理財

風險最小,收益不算特別高,如果選擇國有的大銀行,利息年化大概也就是在3-4%左右,而如果選擇一些地方性的小銀行的話,利息能做到5%左右,最高的能做到6%左右。

(2)信託或私募基金

對於投資人的起投資金要求比較高,目前也是高端投資人士主流的一種投資方式,一般起投資金最低100萬起,但是100萬起的項目一般不多,常見於300萬起,回報率一般是在6%-10%左右,風險比銀行理財要高,比股票基金要低。

(3)投資股票或基金類

這類的投資風險相對來說是要高一些了,虧的傾家蕩產也是常事,但是賺的盆滿缽滿的也是大有人在,如果想穩一點,可以做一些基金定投,但是一定要選對基金經理,股票買短線,見好就收也能抵禦風險。投資回報率一般在20%很長有,具體也是看自己的操盤能力,股神巴菲特從業這麼多年,回報率也就是一直在20%左右。

當然上述的理財方式也都會有一些的風險,但是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總比錢放在自己口袋裡一毛錢不增長要強,合理搭配好理財配置,才是最重要的。下面幾張是我自己做的一些理財一部分的收益,以及一些產品收益圖,包括信託和銀行理財收益表

辛苦碼字給你整理的資料,此文為本人原創,非轉載,非複製,都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希望給你一些幫助。





大老闆說卡DLB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對於理財來講,我最關心的是如何讓手裡的閒錢不貶值。”王先生的話道出了大多數投資者的心聲,房價的去向難測、股市的陰晴不定為王先生的投資帶來了太多不確定性,定期存款相對於飛漲的物價無疑是在貶值,王先生對著自己辛苦積攢下的50萬存款有些無所適從,追求穩健的王先生更希望通過銀行的理財產品進行配置來實現穩定收益。

達人指點

銀行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如何選擇和搭配投資者最為關心,東方華爾理財規劃師吳然指出,投資者本身首先要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所謂知己知彼之後,再選擇相應的產品及產品配置。

銀行包含的理財產品比較多,一般來講,對於風險能力中等偏上的投資者可以採用財產三分法來配置,即50%的資產用於取得穩定收益,25%的資產用於取得相對低風險的收益,25%的資產比例投入高風險投資產品。

資產的50%投資於家庭生活保障和個人風險保障中是必不可少的,如保險、儲蓄、保本投資等,其中預留10%作為日常緊急備用金,保險的投資比例在10%左右比較合適,剩餘30%可用於定期儲蓄、投資國債或投資保本性理財產品,用以保證最低風險的收益。

對於25%的相對低風險資產的配置,可以選擇購買一定比例的實物黃金或基金產品,其中基金產品可以選擇定投的方式,多選擇一些品種,按月定投購買;也可購買銀行推出的一些短期非保本理財產品,目前市面上的此類理財產品,大多均能達到預期收益,另一方面由於其投資時間比較短,即使未達到預期收益,也不會虧損太多本金。

剩下25%的資產可選擇風險較高的產品,如一些風險較高波動較大的產品,並且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相關產品之前,一定要對產品內容和當時的行情做細緻的瞭解,選擇合適的時機購買產品對於高風險產品來講尤為重要。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華爾街中國


理財不讓閒錢貶值得那麼快,最好的方式就是買基金。基金收益率可以跑贏通貨膨脹,特別是在熊市時,買入基金持有一到兩年。

理財的方式多種多樣,看你有多少本金和風險承受能力如何。不過要徹底跑贏通貨膨脹一般要收益充達到7%以上。特別是最近物價上漲這麼快,收益率達到7%可能都不夠,至少要10%或15%以上才可以。一般保本理財收益率最高也就是5%以上,因此,保本理財,無風險理財,不能夠跑贏通脹率了。

建議你先評估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對你的閒置資金的閒置時間有一個預判。這樣才能夠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做出不同風險的理財方式。如何評估你的風險測評呢?最主要的就是你的收入來源是什麼,這些閒錢能閒置多久,在一兩年內會不會動用到。下面舉一個例子,張三有10萬元,他的工作是公務員,每個月有5000元收入,沒有小孩,老人有退休金。他想一年收益達到10%以年,願意接受本金虧損3萬。那他可以這樣買。5萬買銀行保本理財或低風險理財,收益率在3%左右。3萬買股票型基金,可以持有一到三年,2萬買股票也可以期持有一到兩年。這樣張三即使遇到突發事件,也有五萬塊錢能備用,這五萬一般情況下不會虧損,保證他大部分的本金不虧損。這樣可以達到收益最大化,如果基金和股票收益高,他投入的十萬本金的平均收益率就可以高於10%,這樣就可以跑贏通貨膨脹了。


幽默小阿春


你好,我是光仔小感悟,最近正好讀了很多理財書,也可以給你推薦下,小狗錢錢,管道的故事(我也寫了篇管道的故事讀後感,你可以看看),財富自由之路,窮爸爸富爸爸。好的那就給你說說我的看法:

1,建造管道,及時睡覺也有收入。這樣你的錢就是資本,做些建造管道的事,而不是侷限在每天上班才有收入,沒有工作沒收入的境地!

2,具體方法論,也就是錢不要存銀行和財務自由之路里的推薦,買股票和基金。

3,說股票。從大勢來看,因為是實物,他會跟著當時的物價走。另外進行價值投資,而不是炒股,短期盈利普通人很難做到。最後投資藍籌股,就是行業裡領先並無可替代的,如中國的雲南白藥,美國的可口可樂等等

4,說基金,建議購買指數基金。指數基金裡的本國債券,外國債券,外國股票基金,分散投資,複利定投。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可能還不是特別具體,建議看看相關理財書籍,畢竟東西太多,不能一下說完,望採納




光仔小感悟


如果按照資金的投資時間劃分一下,通常可以分為幾個時間長度:

(1) 短期幾周就要用的錢

(2)幾個月要用的錢

(3)1-2年要用的錢那時間如果再長一些

(4)3-5年以上長期不用的錢


(1)短期幾周就要用的錢

首先是這種短期的資金品種,如果是在幾周的時間,我們其實面對的各種金融產品,是最多的。

比如說像公募基金裡面的貨幣基金,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可以挑選一些費用低的貨幣基金品種。例如貨幣基金B類,這類品種也是貨幣基金中費率最低檔的。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銀行裡邊有一些短期的理財,還有現在比較火的創新型存款,這是銀行這邊的對應一個月以內的產品。

然後像券商,也會有一些短期的資管計劃。我們打開券商的APP,裡邊可以找到一些短期的貨幣類資管計劃。像華泰證券的紫金貨幣增強,也是類似貨幣基金的品種。

還有像養老金公司,會有一些養老保障產品。我們在支付寶或者在京東金融上也可以找到這種養老保障的產品。

這些品種,都是短期投資的品種,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是由不同種類的金融公司推出的。

所以這些品種,我們只要選好期限,然後去比較一下誰收益高,另外也看一下能不能買得到,就可以了。


(2)幾個月要用的錢

如果是到了幾個月的長度,這個時候產品的數量就少一些了。

我們可以考慮的是公募基金裡邊的短債基金。

短債基金的波動風險比貨幣基金略高,通常波動在1-2%以內,適合投資幾個月的時間長度,長期看還是可以跑贏貨幣基金不少的。


(3)1-2年要用的錢那時間如果再長一些

那時間如果再長一些,比如說到了一兩年這個長度,我們可以考慮期限更長、風險和收益更高的債券基金。比如說二級債券基金、絕對收益基金等。

這些品種的波動,通常在5%-10%左右。長期年化收益率大約在6%-8%。比同期的一年期銀行理財要高一些。

通常投資一年以上,這些品種也是大概率盈利的。


(4)3-5年以上長期不用的錢

那如果時間再長一點,到了三年這個長度,低估的指數基金品種,就有一定的優勢了。

我們可以用定投的方式,在熊市投資低估指數基金。

時間拉長後,指數基金可以提供比債券基金更高的年化收益率。A股很多指數基金,長期年化收益率在10%-14%以上。

不過指數基金的波動風險也比較高,某一年出現30%的波動也是很常見的。

這比債券基金的波動風險還要高,需要做好長期投資的規劃。

3-5年以上不用的錢,投資指數基金。


投資,其實是在收益、風險、流動性之間做平衡。

任何一個品種,都只能最多滿足其中的兩項。

像貨幣基金,流動性好,隨取隨用,也很安全,但長期收益率就比較低。指數基金,長期收益高,但風險也高,需要的投資週期也長,並不靈活,適合長期投資。

明白了不同資產的特徵,才能更好的做好分配。


財業雜談


只要是能夠跑贏物價指數,也就是CPI,就達到了保值且閒錢不貶值的目的,所以你要找的理財就是能跑贏CPI的,目前CPI的平均年增幅在1.5%-3%之間,貨幣基金大部分年化收益在2.3%附近,能達到這個目標。

理財的目地就是為了讓資金保值,增值,保值就是收益和CPI增幅持平,增值就是跑贏CPI增幅。

目前在保值類理財產品中,相對風險比較小的,有國債,貨幣基金,銀行大額保單

目前在增值類的理財產品中,都會涉及到一定程度的風險,所以要評估好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增值類的理財產品,如股票,股票基金,股票指數基金,混合性基金,黃金投資,外匯投資,期貨投資

理財中還有一些人會把股權投資也納入,做些類似跟投,當然這個涉及到更廣的企業盡調等,且要對企業管理,財務指標都要精通,列出來,僅是給你做些學習參考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