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養父母親還是生父母親?

湘西夫妻平常生活記事


養父母親 我就是一個被拐賣的孩子己過而立之年 從沒有見過親生父母 去年養父走了 我是發自內心的難受 以前總是感覺他不親我 過的很壓抑 現在他突然走了 我[流淚][流淚][流淚]我還沒報養育之恩 [流淚][流淚][流淚] 不說了不敢再想 父親走後今年姨父告訴我說“孩子你是姨父花1000元買來的,你父親知道後硬塞給了我1000元把你帶走了 86年的1000元足可以蓋一套房子了 人販子告訴我 你是山西忻州的 在一個兵站上 別人送給他的 你的父母沒有結婚就有了你…” 如果姨父說的是真的 現在活在這個世界上我真的就是個意外 想想有些可悲 可笑 所以我自身感覺養母大於生母 養育之恩 沒齒難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愛睡覺的鎖龍


我覺得還是養母親。中國也有句俗語,叫做生母不如養母親。

我小妹,今年三十來歲,就是我爸媽抱養的。

我爸媽生了我和我哥兩個。沒有女兒,一直很想要個女兒。湊巧那年,1986年,我媽媽的姨妹生了第三個女兒。打算送人,因為她們想要兒子啊。那時候的計劃生育就在農村很嚴了。女兒太多了就不想要了。我爸媽聽說了,就去把小妹抱來了。

抱來以後我爸那是很稀罕,比疼我們還疼她。我們這的俗語說女兒是爹的大酒潭。可惜我爸在88年意外走了。

我媽把我們姊妹三帶大。都成家了。

我妹的婆家稍微有些遠,江蘇,離我們這100多公里吧!

但是,我妹可疼我媽了。一年到頭要回來無數次,不管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國慶節,重陽節還是平時,每次回來大包小包,吃的用的,穿的,手機項鍊啥的都給我媽買。臨走給我媽零花錢,我媽不要硬塞。說實話我妹家也不是有錢人家,但是她就是有這份心。

而對她親媽,一點感情也沒有。她說我剛生下來,那麼小,那麼弱,她就把我送人了。怎麼那麼狠的心啊?她既然這麼想了,別人說她也不聽。

確實我們除了餵養孩子以外。還要給他陪伴關愛。陪他長大,親子感情除了血緣關係以外就是陪伴。從小沒有給孩子應有的關心愛護陪伴孩子怎麼會與生母有深厚的感情呢?

所以我們這是這樣說的,生母不如恩母。


姓王有責


大家覺得養父母親還是生父母親?

呵呵。這個問題我想我是有資格來回答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看官,且聽我娓娓道來。

從打我記事起,我就是在我奶身邊長大,一直到了上學的年紀我才回到自己父母的身邊。記得那個時候看見自己的母親叫一聲“媽”都叫不出來,你覺得這是為何?原因很簡單,她很少去看我,我怎麼會喊出來這個媽?小時候不懂,長大才知道是這麼個原因。我只知道在我幼小的心靈裡面最親的人是我的奶奶。到現在也是。

生養的父母根本和養父母沒有比較的資格。尤其是管生不管養的父母,都沒有資格為人父為人母。

我的叔叔和嬸嬸離婚後,孩子歸嬸嬸養,那時孩子才兩三歲,之後叔叔基本看不到孩子了,待到孩子8歲那年見過一面,其實孩子見到叔叔的感覺和陌生人一樣,你能說孩子和叔叔很親?孩子連和叔叔說話的慾望都沒有。

所以我的結論是,養父母親。



檻上人日記


這個問題我感覺回答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大家道理都懂,但是做起來太難,我有這方面的體會,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我得經歷吧。

在我女兒兩週歲多點的時候我和她爸爸離婚了,不要以為兩週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現在的孩子記性都很好都是很聰明的,後來我認識我現在的老公,當時我們一起回家,我閨女拉著他的胳膊讓他走,離開我家,然後她跑到房間開始哭了起來,我走到她床邊,問她是不是有什麼事想和我說,她回答問我"為什麼和爸爸離婚,又為什麼領了一個新的爸爸回來"當時真的把我嚇了一跳,又和我說小時候的事情她都記得,包括我和當時的小三吵架的事情她都記得。我從來沒想過她能記得當時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又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她。我就告訴她,今天媽媽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先給你講個故事吧"曾經有位白雪公主遇到了一位白馬王子,她們相愛後結婚生下了小白雪公主,但是這時突然另一個國家的白雪公主出現了,她和這位白馬王子也相愛了,然後白馬王子就和這位白雪公主結婚了"後來我和現在的老公在一起,她就再也不會耍脾氣了,後來慢慢的融合中,有次我和閨女單獨在一起的時候,閨女問我,媽媽為什麼我有兩個爸爸?我回答她"閨女,你看看,別的小朋友都是一個爸爸疼,而你有兩個爸爸疼,其他的小朋友會不會很羨慕?"再後來,隨著閨女慢慢的長大,我就告訴她"閨女,這輩子一定要記住一個詞叫(感恩)你看看,生你的爸爸只是生了你,而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是現在的爸爸照顧你和撫養你,他和你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卻一直把你當自己的閨女一樣疼愛,所以你一定也要好好的愛他,更不能惹他生氣"

直到現在閨女十週歲了,如果爸爸上班不回家住,她也會每天給她打個電話,問問他吃飯了嗎?吃的什麼?

說了這麼多,是我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如果您是孩子的親父母,請記得感恩把孩子當自己孩子一樣撫養的養父母。如果您是孩子的養父母,也請您記住,只要用心為孩子付出了,他一定會用比親父母還要親的方式來愛你。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鈴兒響叮噹2020


這個問題我沒有經歷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養父母就是親生父母,你甚至可以不認你的親生父母的。那些被人販子拐走的,後來找到親生父母了,這個時候你跟親生父母其實很難建立感情,而跟養父母就不存在。那些送人或者丟棄的,長大了找到親生父母就基本上沒有感情了,或者說很難建立,因為心裡有一根刺,很難拔掉。


成說陳事


親生父母是給了他生命,但是如果沒有養父母,那麼給他千百條命,他也無法長大,給他千百條命,也早就夭折了,所以在我看來,當然是養父母更重要一些。

我姐有一個朋友,她就比我大了一歲,她出生就被父母扔了,然後被現在的養父母撿回家當親女兒養,她養父母自己沒有孩子,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她身上,照顧她長大,供她讀書上學,我們那裡可是貧困鄉村,我上小學的時候還在接收大城市給我們的物資捐贈,但是她父母卻把她當公主養,沒讓她吃過什麼苦。

她平安長大,但是她父母就一條要求,希望她能夠招個上門女婿,因為老人家害怕老無所依,而我朋友也特別感謝她父母,所以願意聽父母的,後來她相親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她在結婚的那天,親生父母帶著給她準備的嫁妝找上門,親生父母見了她就開始哭,哭當年他們是有多捨不得才把她扔了。

反正是聽的人都覺得她應該原諒親生父母,但我朋友並沒有這麼做,她把親生父母給買的幾件家電全都拉到門外,並告訴親生父母,這輩子她只有一個爸媽,她就是養父母親生的女兒,她不認親生父母,直到現在她都沒有再去見過親生父母。

而她現在也過的很幸福,很多人說她狠心,很多人也勸她應該原諒,但我卻支持她,為什麼要原諒,當初既然不想要,那為什麼要生,如果不是命好被養父母撿到,是不是早都被惡狗吃掉了,當初那麼捨不得又為什麼要扔掉,既然扔掉了就應該明白這一生他們都不配再叫她女兒了。





人生就是一場戲626


親生父母是給了他生命,但是如果沒有養父母,那麼給他千百條命,他也無法長大,給他千百條命,也早就夭折了,所以在我看來,當然是養父母更重要一些。

我有一個朋友,她就比我大了一歲,她出生就被父母扔了,然後被現在的養父母撿回家當親女兒養,她養父母自己沒有孩子,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她身上,照顧她長大,供她讀書上學,我們那裡可是貧困鄉村,我上小學的時候還在接收大城市給我們的物資捐贈,但是她父母卻把她當公主養,沒讓她吃過什麼苦。她平安長大,但是她父母就一條要求,希望她能夠招個上門女婿,因為老人家害怕老無所依,而我朋友也特別感謝她父母,所以願意聽父母的,後來她相親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她在結婚的那天,親生父母帶著給她準備的嫁妝找上門,親生父母見了她就開始哭,哭當年他們是有多捨不得才把她扔了。反正是聽的人都覺得她應該原諒親生父母,但我朋友並沒有這麼做,她把親生父母給買的幾件家電全都拉到門外,並告訴親生父母,這輩子她只有一個爸媽,她就是養父母親生的女兒,她不認親生父母,直到現在她都沒有再去見過親生父母。而她現在也過的很幸福,很多人說她狠心,很多人也勸她應該原諒,但我卻支持她,為什麼要原諒,當初既然不想要,那為什麼要生,如果不是命好被養父母撿到,是不是早都被惡狗吃掉了,當初那麼捨不得又為什麼要扔掉,既然扔掉了就應該明白這一生他們都不配再叫她女兒了。





先聲鐸人


我奶奶一直跟我說生恩不如養恩大,因為我在很小的時候我父母就離婚了,我是跟的父親,可是父親外出工作,七歲之前我是由爺爺奶奶撫養的,後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就在父親那裡待了一年,父親因為工作原因留下了我,我就大伯家待著,一待就是八年,父親工作穩定了才回去。大伯家對我並不是很好,雖然不打我,但是經常罵我。我奶奶一直勸我,不要太計較這些,大伯家讓我白吃白住就很好了,這個恩還是要記住的,長大後一定要回報大伯。那時我還不太懂,一心只想著他們對我的不好,埋怨父母對我的不理不睬,長大後才懂得他們的不容易。第一次與親生母親見面才懂得什麼是血濃於水,她的關懷和 溫柔讓我眷戀。不管是生恩還是養恩都值得我們在將來回報他們。


蒸餃是真的


養父母也好,親生父母也好,孩子需要一份完整的親情。

如果養父母,就不要告訴孩子是領養的,讓孩子充分享受這個家庭兄弟姐妹父母親情。

一個女孩從小被領養,小時候養父母對她也很好,衣食無憂;有兩個哥哥,也跟寵愛她,她覺得很幸福。長大後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養父母做什麼她都感覺偏心。哥哥結婚後她更好覺養父母偏心,給哥哥買房子買車娶媳婦,自己呢,結婚什麼也沒給買。親情越來越疏遠。

女孩結婚後就回孃家次數越來越少了,感覺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再也沒有可依靠的人。

如果她不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她還能享受拿份親情,知道了,心裡終究是有了隔閡。




簡一love


我認為還是養父母親。

因為在農村有很多家庭,因為孩子多負擔不起,或者說為了生個男孩把孩子送人的。可這些孩子在長大成人以後有很少認親生父母的。有的即使認了,過段時間就又跑回來不去了。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和親生父母沒感情,沒法處,還是養父母好。

我們鄰村有一個這情況,他哥孩子多給他兄弟了,到了孩子結婚有了工作,他哥又給他兄弟要孩子。他兄弟說咱哥倆無所謂,尊重孩子的選擇吧。結果孩子給他親生父母說,這個你別爭了,既然把我給了咱叔,咱叔就是我的父母。你雖然給了我生命,可沒有叔嬸的扶養我也成不了人。對您我可以盡我做兒子的一份孝心,但我必須盡我贍養叔嬸的責任。後來聽說他大哥就再也沒爭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