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10年後,農民該選擇種地?還是外出打工?

新大風歌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社會在不斷髮展,人們只能適應環境而改變生活方向。如果我們農民朋友站在今天,轉身回頭看20年前農村農民生活情況,那種景象歷歷在目,讓人記憶猶新。那時的農村,農民大多都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極少農民在農閒時做小本生意,那時候農民家庭的生活貧富差距不大,農民的物質生活過的貧窮,但是精神世界相當富足,農業生產之餘,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家長裡短,坐在一起閒話拉家常,一派安居樂業紛繁無爭的生活狀態。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觀察員。但是,縱觀這20年的發展,農村從農耕時代萬人空巷的景象到如今良田拋荒不斷,人口外流不斷加大 ,農村繼而出現了“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日漸凸顯。近年來,國家著力破解“三農”問題,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惠農富農政策,力推精準扶貧,助力“三農”發展,並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那麼,再過10年後,農民還會一直打工嗎?還有農民靠種地生存嗎?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10年後農民利用土地主要進行如下活動:

第一, 以打工為主的候鳥型農民返鄉種地。

現在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主要是50後、60後,而70、80、90後年齡段的農民基本都在城市生活,或進城打工,如此推算,10年後,50後的空巢老人基本喪失了勞動力,60後務工農民在城市中將很難再找尋到適合的工作,一部分60後農民的子女在城市中紮根後,這部分農民將會留在城市生活,還有一部分60後農民的子女依舊在城市中打工無房者,這部分60後會像之前的50後農民一樣,將重新回到農村耕種,或者從事相關農業生產活動。他們在耕種的同時,思想比較靈活的一部分人,很可能會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獲取的見聞、經驗進行農業創業。比如用自己之前積累的人脈進行農副產品自產自銷,或者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以獲取更大的農業價值;或者他們經過培訓轉型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做起了農業職業經紀人。

第二, 這些農民利用土地創業成為新型農民企業家。

以前,農民對於土地的珍惜不亞於自己的生命,鄰里之間一旦涉及到土地的爭搶,往往會不歡而散。但當前,大批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原有的農耕優質土地被大量拋荒,多地出現了無人耕種的現象。但隨著農村土地確權的開展和實施,將來土地流轉肯定進一步擴大,大多數外出務工的農民會將自己承包集體的土地流轉出去,一部分青年農民將會緊緊抓住機遇,進行農業創業,他們沒有土地,就從農民手中承包閒置土地用於創業,發展大規模的經濟種植,或者發展訂單型農產品,或者可能有一些青年農民利用承包的土地,進行家禽生態散養,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業生態產業鏈,從而從過去的單純的農民轉變為現代農是企業家。

第三,這些農民將會成為技術型新型職業農民。

隨著土地確權,並伴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部分農民流轉耕地的願望愈發強烈,自然會形成以土地租賃為主要業務的平臺,土地集中化、機械化、智能化操作將是大勢所趨,無論機械化、智能化多麼便捷可行,最終都離不開技術型人才的操作和把控。因此,如果十年後出現了機械化,智能化、規模化操縱農業的同時,勢必會有大批量的農業技術人員湧入農村,從事農業耕種活動,走向職業化農民這一行業。所以,這些農民經過城市生活的歷練,將會以更加敏銳的視覺,加強學習,轉型為技術型新型職業農民,從而不斷為農業生產服務。

第五, 這些農民將會成為農業經濟組織的帶頭人。

農業的發展還是需要農業經濟組織協調生產與銷售,這時農業經濟組織的帶頭人的作用就非常重要。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積極引導和保障專業技術人才紮根基層,尤其是科技人才和農業經濟組織帶關人。農技人員和農業經濟組織帶頭人就相當於專業技術人才,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將越來越重要。這些農民將以資金入股、技術參股等方式,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鼓勵其興辦家庭農場,對其中符合扶持政策、農業補貼政策條件的,按規定給予政策支持。所以,這些農民其中有部分人將會成為農業科技人員或農業經濟組織的帶頭人。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民的思想也在不斷進步,農民只有不斷拓展自我,加強學習和培訓,積極適應新時代農村社會發展要求,才能適應今後的農業生產。農民今後是打工,還是繼續利用土地獲取收益,這在於農民的自主選擇,也在於十年後農村農業的發展情況。站在時代發展的風口,只有不斷選擇,不斷優化選擇,積極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才能為自身創造更大價值,也才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相信,屆時的農民,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我們拭目以待!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