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父母皆禍害”的電影

近幾年青春片層出不窮,只要略一觀察,你會發現,大部分的青春片都跟校園愛情有關。

為什麼很多青春片喜歡對校園愛情大肆渲染,卻對人物的家庭生活語焉不詳?因為愛情可以無

盡止的虛幻,輕易飄上雲端;而家庭生活如此日常,必然墜入現實。

一旦墜入現實,電影的夢幻感消失了,從觀影體驗上來說,可能引起觀眾某種程度的不適,從商業角度考慮,可能會影響票房收入。

但還是有一些導演會跳出校園愛情的模式,拍一些沒有愛情濾鏡的青春片。《陽光普照》就是這樣的一部片子。它如此接地氣,以至於我們每個人都能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又一部“父母皆禍害”的電影

這是一部關於三個年輕人的電影,講的是父母的愛對孩子的影響的問題。

影片大膽的揭示了一點:父母之愛從來都不是無私的,是有條件的。

父親愛大兒子是因為他很優秀,父親不愛小孩子,因為他很糟糕。父親最後關懷小兒子,是因為大兒子死了,他只剩下一個兒子了。

之前王朔和他母親上過央視的一個心理訪談節目。

他問母親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愛我嗎?”

得到肯定答案後,他還不死心。

接著問出第二個問題“如果你的兒子是殺人犯,你還愛我嗎?”

他母親回答“我會舉報你”。

承認愛是有條件的這一點很殘酷,你如果誠實地想想,它確實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一個家庭裡,不被愛的小孩子肯定不快樂,而被愛過多的那個小孩,就一定幸福嗎?


一、

阿豪是(許光漢飾演)家裡的大兒子,學習好,性格好,人長得好,從小被父母尤其是父親給予了厚愛。可是有一天,他卻突然跳樓自殺。爸媽怎麼也想不通他為何這樣。

愛不等於理解。

從小被愛包圍的阿豪,一直是父母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從一開始就不被允許有陰影,只能像24小時的太陽,陽光普照,從不停歇。

而他的好只會加重弟弟阿和對他的恨。對此,他有歉疚,他認為自己奪走了弟弟被愛的權利。同時,他又羨慕弟弟,可以那麼任性。即便弟弟入獄了,媽媽還是會關愛,他的小女朋友甚至願意生下孩子,等著他。

阿豪不能任性,他清楚明白任性的結果,必然會傷害別人,對於過於善良的他,無法承受。

他就這樣一直髮光發熱,耗盡自己,最終走向死亡。死亡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所以他死的如此乾淨利落,連遺書都沒有。

他早就不對這個世界有任何期待了。從他在課堂上懟國文老師那句“老師,你相信嗎?”,以及他在父親送他的十幾本印有“掌握時間,把握方向”的筆記本上一個字也不寫,可以看出他並不認同滲入到這個社會各個角落的那套成功學,以至於面對純真的愛情也勾不起他生的慾望。

又一部“父母皆禍害”的電影

這是一個被愛睏死的人,也是一個被愛抽乾的人。他如此純粹又如此孤獨,身上有一股聖潔的味道,他對外散發光芒,對自己的內心又極度封閉,以至於身邊沒有一個人懂他。


二、

與全然陽光的阿豪相對的,是全然灰暗的菜頭。

從小失去父母,跟著奶奶長大的菜頭,像極了如今農村大量的留守兒童。物質上匱乏,精神上無人問津,他連得到父母的愛的機會都沒有。

除了奶奶,他把阿和當作最重要的人。所以當阿和提出要他為自己出氣時,他二話不說拿著刀就把對方的手砍下。代價是,他被關進少年教化所四年半,而他的好兄弟阿和只被關了一年半,而且出獄後再也不聯繫他。

對菜頭來說,這是對他的背叛。

更大的刺激是,他出獄後,家被沒收,奶奶被扔進養老院,而阿和過著正常的工作,還娶妻生子了。

巨大的心理落差,燃起了菜頭心頭的報復之火。於是這個整部電影中最可憐的人成了最恐怖的人。

他像一個惡魔一樣陰魂不散的糾纏著阿和,有好幾次,你能清楚感覺到他將把阿和的生活全部摧毀。

一開始,他向阿和理所當然的要錢,當阿和的爸爸把錢送去的時候,他卻不收,他對阿和爸爸說的那些話,句句殺人不見血。

又一部“父母皆禍害”的電影

當菜頭走出車外吸最後一根菸的時候,你發覺這個被陰影覆蓋人身上的溫情,說到底,菜頭沒有他想象中的自己那麼絕情,他不過是一個極度缺愛的孩子。


三、

阿豪永遠陽光普照,菜頭永遠活在灰暗中,只有阿和不時從陰影的縫隙中體會到陽光的暖意,得以繼續生活。

從小被拿來和哥哥比的阿和,在父親心裡沒有絲毫存在感。他唯一的一次哭泣,是律師為他求情時,他的父親堅決把他送進監獄。

而生平第一次感動,也正是在灰暗的監獄裡。當廣播他即將出獄時,平時看著並不友好的獄友突然停下來,不約而同的唱著《花心》為他祝福。

又一部“父母皆禍害”的電影

出獄後的阿和,出去找工作,坦白自己剛從少年感化院出來,大部分老闆聽了都拒絕了他,最後還是有人接納了他,那位洗車店的老闆, 不苟言笑的傳遞著溫情。

而菜頭的出現,讓他和家人的生活再次陷入陰霾中。直到後來父親殺死菜頭,阿和沐浴在晨光中,揣著錢在高架橋上奔跑,才終於迎來了新生。

總的來說,阿和是一個很有韌性的人,對他來說,有愛當然很好,沒有足夠的愛也能活得下去。他就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一樣,善於滿足,善於遺忘,原則性沒那麼強。所以對於曾經為他出氣的好兄弟菜頭,他能說出只是“一直找我麻煩的人”,偷了領居家的自行車,載著媽媽逛公園,他也覺得這沒什麼。

相比阿豪和菜頭,阿和是最成熟的那一個,也是最像大人的一個。所以無論好壞,他都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

又一部“父母皆禍害”的電影

四、

直接造成這個家庭悲劇的無疑是那位作為駕校教練的父親。

他當然不是一位好父親。他對大兒子的過分偏愛,令其無法呼吸,他對小兒子的視而不見,導致了他過早的誤入歧途,甚至親手把小兒子送進監獄少年感化院。

但他為此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愛的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人脅迫。最後他為了挽救阿和的生活,自己動手殺死了菜頭。等待他的必然是牢獄之災。

當阿和的父親在陽光明媚的山頂對著妻子緩緩說出自己殺死菜頭的經過時,是電影的高潮,陽光普照與殺人罪行對比如此強烈。一直艱辛的維持這個家的妻子哭的剋制又撕心裂肺,對丈夫又氣又恨,最後和丈夫擁抱在一起的畫面,溫柔又殘酷。

溫柔又殘酷,是導演鍾孟宏整部電影的態度。

這種風格跟是枝裕和有點像,但他比是枝裕和犀利。相比是枝裕和不追尋答案的態度,鍾孟宏溫柔的鏡頭下總掩不住一雙想探究真相的眼睛,隱隱中總有一股楊德昌的影子。

當然,這就是鍾孟宏導演的個人風格。

又一部“父母皆禍害”的電影

喜歡,請關注 “時空記1994” ,不定期更新影評、書評、樂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