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對華積極表態只是開始

 新年伊始,日本安倍政府頻頻釋放對華善意信號,改善中日關係的迫切願望顯而易見。然而,另一方面,日本卻仍在炒作“中國威脅論”,並積極推進修憲進程,引發世界尤其是周邊國家的警惕與擔憂。要真正改善與中國關係,日本僅有積極表態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說到做到,同中國相向而行。

  

日對華積極表態只是開始


  一邊積極表態 一邊炒作“威脅”

  據日媒透露,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初步決定本月下旬訪問中國。日本共同社稱,這將是繼2016年4月底岸田文雄之後日本外相再度訪華,也是河野上任後的首次。報道稱,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週年的重要節點年,日本政府正在努力於4月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談後實現中日兩國領導人互訪。

  近來,日本政府頻頻就改善對華關係積極表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希望今年能成為日中兩國人民都承認兩國關係長足改善的一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在日中關係逐步改善的情況下,2018年是最好的機會,希望能通過加強經濟關係和促進民眾交流來增進雙方的信任。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卻依然處處流露對所謂“中國威脅”的擔憂。近來,河野太郎對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影響力增強、日本地位相對下降表示擔憂。共同社報道稱,河野指出,中國在他國參與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建設,稱“(在國外)不論去哪兒,建築工地上都能看到中文標牌”。過去,日本的官方開發援助(ODA)對外援助曾經是世界第一,但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中國的投資額已經遠遠超過日本。

  日本最近的行動也有遮掩不住的小心思。1月4日到6日,河野太郎訪問了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向這3個印度洋地區國家承諾提供基礎設施援助。《讀賣新聞》旗下的“日本新聞”網站稱,促使河野太郎如此忙碌的是日本對中國與日俱增的警惕。共同社的評論也直白地指出,河野的訪問隱約流露出對抗中國的意識。

  一邊抓住機遇 一邊實現“夙願”

  世界銀行9日發佈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中國經濟今年預計增長6.4%,較世行去年6月份預測值上調0.1個百分點。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3%。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對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的貢獻率超過1/3,其中大部分貢獻來自中國。

  正如比利時智庫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索特·達瓦茲所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穩健發展的中國經濟始終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動力,也為各國提供了發展機遇。”

  深受經濟低迷之苦的日本自然不願放棄這樣的機遇。《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指出,日本政府決定改善對華關係,是因為認識到如果持續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關係緊張,提升日本經濟活力和維護安保穩定就沒有指望。

  日本已經行動起來。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本政府準備正式邀請中國參與日本實施的非洲開發事業,例如基礎道路的整修等。據外務省官員透露,這是日本首次提議中國與自己合作參與援建非洲的事業。此外,對於中國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日本也由原來的抵制到如今展現合作姿態。

  但是,日本對中國的防範與爭鬥心態依然明顯。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除了體現制衡中國的小心思外,還成為安倍政府推動修憲的藉口之一。

  日本共同社1月1日發表評論稱,2018年日本政局的焦點將是修改《憲法》。安倍晉三已經在不同場合反覆表達了儘快由國會提議修憲之意。自2012年起,安倍就在多個場合透露修憲是為了應對中國崛起,為了在海上威懾中國。在如此關鍵時刻,安倍政府顯然不會放過炒作“中國威脅論”的機會。

  兩幅面孔無益“相向而行”

  《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刊登題為《日本的課題是對華軟硬兼施》的報道稱,日本政府2018年致力於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反映出安倍晉三首相“現實主義者”和“保守政治家”的兩副面孔。

  毫無疑問,修憲是安倍這個“保守政治家”的“畢生夙願”。日本共同網刊文稱,日本《憲法》於2018年迎來重要岔路口。自民黨憲法修改推進總部將於1月下旬重啟全體會議。結合圍繞規定“放棄戰爭”的第九條等4個項目的論點展開討論。

  據日本《東京新聞》報道,正在美國夏威夷進行訪問的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1月11日上午參觀了位於考愛島的“陸基宙斯盾”系統試驗基地。報道稱,日方正考慮引進該系統。顯然,日本正向著“軍事大國”狂奔。防衛費連創新高、推進“水陸機動團”建設、積極開拓國際軍售市場、大量購買美國武器裝備以及計劃改造攻擊型航母,這一系列軍事領域的大動作仍被日本政府包裝成提升“防禦”能力的“常規操作”。

  分析普遍指出,安倍執意修憲,尤其是修改第九條規定,妄圖讓日本擁有獨立軍備和交戰權,這將使和平憲法與和平精神遭到嚴重破壞,將對亞太安全局勢構成威脅。而且,安倍政府至今沒有為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行進行真誠的道歉,安倍每年還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而言,對於日本修憲必須保持警惕。

  在新的一年裡,要推動中日關係進一步改善,需要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只有表態,沒有行動,顯然行不通。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記者 張 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