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中國古代園林,或稱中國傳統園林或古典園林。

它歷史悠久,文化含量豐富,個性特徵鮮明,而又多采多姿,極具藝術魅力,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最。在中國古代各建築類型中它可算的上是藝術的極品。在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為世界文化遺產寶庫增添了一顆璀燦奪目的東方文明之珠。

上海有五大古典園林:豫園、古漪園、醉白池、秋霞圃、曲水園,其中醉白池是最古老的一座,漫步其中,可享受鬧市中難得的古雅和寧靜。其始建於宋代,成型於明清,可以說是明清時期文人造園思想的一個縮影。本文試圖以醉白池始建至今的時間軸為線索,研究歷次變遷,歷任園主生平以及所處的歷史文化背景,建築營造與意境表達手法,探求園林建築與社會發展、人文追求之間的聯繫,看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會產生什麼影響。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一.醉白池歷史沿革中的文人參與

1.宋代谷陽園與朱之純

現在還沒有辦法得知醉白池的具體歷史考證,但是宋代松江的進士朱之純在回老家之後再西湖後面建了一個私家莊園,宋代松江進士朱之純的“谷陽園”、“文瀾堂”遺址,距今900餘年,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園林遺址之一。

朱之純,邑中名士,代表作有《縣齋詩序》、《思吳堂詩序》等。元祐六年春,朱之純赴汴京考中進士,令人意外的是他沒有謁選官職,卻“歸老西湖”。作湖齋、谷陽園,自號谷陽先生。舊志雲“有文集,版留儒學,今不可考,惟自題湖齋及縣齋、思吳堂諸什僅存。”志稱谷陽園是他的隱居之地。

在過去的時候松江府城牆外西南就是西湖,經過對比我們發現醉白池和谷陽園相吻合,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谷陽園就是醉白池的前身。

當然時間過去了那麼久我們已經沒有辦法考證當時谷陽園的具體樣貌究竟是什麼樣的,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其是朱之純當時厭倦了仕途,懷著一顆想要歸隱山林的心態建築的,其園中的佈局更加著重於去表達一種安詳的田園風光,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宋代文人建造園林的藝術審美。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2.元代松江園林與趙孟頫

我們都知道元時期的政局不穩,很多文人都在官場並不得志,這使得很多文人都對於山林隱居有了嚮往之情,其將自己的目光聚焦在山水畫作之中,其在趙孟頫的影響下,會把書法之筆意入畫,這為缺乏繪畫素養但擅長詩詞的文人介入書畫,甚至介入園林建築營造提供了可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元代文人對於園林建造的影響更體現在園林建築風格與山水畫建築的意趣交融中,從在建築功能上來看,萬平米,書齋、畫室類建築也開始在這個時期間得重要起來;園林建築中的楹聯、匾額也成為了建築的點睛之筆。比如說,趙孟頫的《前、後赤壁賦》石刻,就成為醉白池的鎮園之寶,這都體現出頗具人文色彩的園林建築風格逐步顯現。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3 明代舊址與雲間畫派董其昌

到了明朝時期的時候,即使外面東林黨禍沸反盈天,遼東戰火硝煙四起文人們仍然可以因為私家園林格局封閉這樣的特色,關上門保身避世,他們可以專注於自己的畫稿,窗外的庭院。在這個時期醉白池名士雲集,松江著名書畫家董其昌與友人在此研究鑑賞臨摹古代書畫,潑墨觴詠,創立了松江畫派。

雲間畫派在此的活動推動了文人造園實踐,奠定了繪畫指導造園實踐的基礎。其也帶來了醉白池的一定程度的擴建,有很多文化瑰寶都是這個時期製作完成的。

除此之外,其的題名也透露出當時文人們的意趣。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4 清代私家別墅園與顧大申

在清代順治七年的時候,工部的主事顧大申在買了這個地方之後又在這個基地的基礎上興建私家別墅,醉白池也就在其的手上再一次得到了擴建。顧大申很欣賞白居易的名篇《池上篇》,於是其效仿了韓琦“醉白堂”這一做法,其在園中的池子上建築堂,並且正式把名字改成了“醉白池”並且其一直被沿用至今。

我們可以發現其的植物山石佈景受益於一代造園家張然的手法,風光佈局和與建築風貌則力圖表現“中隱”的超然情懷。在這之後,雖然這座莊園多次更換主人,但其的格局並沒有有很大的變化。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二.文人造園思想影響下的醉白池園林建築

1.建築佈局形式

我們在前面提及顧大申是由於喜歡白居易所以對醉白池的建築格局是效仿醉白堂的,其的意境也是來自於《池上篇》。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有水一池”即為園內池塘意象,“有堂有序”則是居於池上的草堂,船型建築疑舫是“有船有書”的載體,池邊屋後大片綠竹是“有竹千竿”的寫照。這就是清中前期的時候的醉白池。

醉白池的建築採用著鄉村野塘一樣的不能雕琢大片水面,其周圍的建築主要是水池為中心佈局。其的園東北方位引入西湖水經樂天軒穿過池上草堂,再由園西南角穿出;池北為園內幾座重要廳堂建築,池東為主人居所寶成樓,臨水一面開敞形成軒廊;池西池南一片農舍風光,視野向園外空間延展。我們這樣的建築中可以發現這樣的建築風格本就帶著豐富的文人園林的特質。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視線放到醉白池的院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其是中心向外放射的佈局的同時也在處理建築之間的空間關係的時候很好地運用了區直、大小等含有書畫藝術的一些手法,使得建築的空間富有變化,這也豐富了人們在園林之中休憩時候的視野,最終形成了不同層級的景觀。

而在方池四周園林與深柳讀書堂之間連續的高牆形成空間界定,卻又在長廊另一側因驟然打開的門洞而流通,形成強烈的對比映襯;疑舫一側角度稍作傾斜的牆體將視線壓縮,在歷經曲折、狹長、封閉的一段長廊之後,主體景觀呈現眼前,這都會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在醉白池中的很多建築都是有著一定的聯繫的,其以方池為聯繫,形成了互動的對景。我們可以看出其是方池四周的建築,形成所謂的池周“內八景”——池上草堂、四面廳、疑舫、花露涵香、蓮葉東南、邦彥畫像、半山半水半書窗、臥樹軒;與池周“外八景”——樂天軒、寶成樓、雪海堂、倉房碑刻、舊門雕樑、射鹿苑、玉蘭院、湖畔三亭。

其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各個景點之間都會以人地活動為目的,考慮人看、聽、聞、站、坐的感受。而與此同時建築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通過長廊曲折、水體流動、門洞漏窗、鋪地樣式的處理而不斷更替變化。其很智慧地在限的庭院空間內因地借景,水面成為視線落點處建築的前景,

從視覺層次上擴張景觀的深度與廣度,從而給人們一種建築宛若藏匿在山水畫卷之中的錯覺。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2.單體建築風格

(1).四面廳

在我國古代的傳統建築之中,廳堂有著最突出的地位,其的裝飾也是最華麗的。

而我們在看一些園林可以發現,在文人造園的思想指導下,四面廳的建築風格顯得不同,它並沒有位於中軸線的位置,而是稍稍偏離核心景觀區域,透過方池望去,被花木掩映;同時相比其他廳堂建築,它屋面平緩,體量較小,不事雕飾,這使得其以更加低調和諧的姿態屬於園林景觀,也符合園林主人希望可以寄情山水的心態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2).池上草堂

而池躍居於方池西北入口上的池上草堂更加充分折射出當下文人內心消沉、自我封閉的狀態。其西側迴廊與長廊連接,長廊環池而建,池上草堂、四面廳與連續的庭廊一起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與外部隔離的環境,且其中無一處為暖廊、暖亭,冬日步行環廊之上,備感清冷。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3).樂天軒

樂天軒和池上草堂、四面廳相比雖然池上草堂體量較大,更具遒勁沉穩之感,而且都樑架樸實,清爽利落但是其二者位置相距較近,隱逸之氣欠佳。而樂天軒體現出建築舒展的線條與自由開敞的田園景緻,令人腦中浮現出彼時在此處吟詩作畫的場景,不由察覺到文人在建築中所追求的場所與行為畫面的一致性及一種以天地為宇的建築意境。

其採用捲棚頂,清秀雋雅,屋簷壓低,水戧發戧,十分舒展;整個建築刪繁就簡,平面為三開間,不作隔斷,三面有廊,南面有軒,視線通透。西面有水一渠,東面為綿延的竹林,南面僅以矮籬圈出開闊的地塊,植以蔬果,更顯鄉野田園之情趣,與白居易“三間兩柱,二室四牖”所描繪的簡易質樸極為相似。設座椅於古樹下,窄長的水域與坡地隔出前景,與四面廳對望,意境深遠。

從上海的醉白池,漫談文人造園思想對園林建築的影響

三.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醉白池憑藉自己特有的、純粹的文人藝術趣味在江南園林中有了一席之地,其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時光中不斷地被豐富,這使得其傳達出的山水人文意境也在不斷地變得越發的璀璨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