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老將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的抗疫專家組組長張國俊

河南日報記者 閆良生 通訊員 曹詠 符臻臻

17年前,非典肆虐全國,在病情最危機的時刻,他懷著對社會,對病人高度的責任感,第一個報名進入非典病房。在45天與外界隔絕的病房中,度過了他人生之中一段特殊的日子,他和其他醫生一起築起了抵抗非典病魔的鋼鐵堡壘。最終,河南省頂住了非典的攻擊,沒有出現一例死亡病例,取得了抗擊非典的最後勝利。

抗疫老將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的抗疫專家組組長張國俊

11年前,在抗擊甲流的戰役當中,他的身影再次出現。作為河南省衛生廳防治甲流專家組成員,他的足跡遍佈省內各個地級市,下到基層醫院指導工作、搶救病人,為控制和戰勝甲流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事情。
17年後,作為河南省新冠肺炎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他再次站到了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最前線,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他,就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危重症學科主任張國俊。

抗疫老將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的抗疫專家組組長張國俊

“我做好準備,什麼時候通知我,我隨時就位!”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戰“疫”就是責任。1月份以來,張國俊迅速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參加省衛健委、鄭大一附院各種工作部署會,到市、縣各基層醫院進行會診,到確診的定點醫院進行巡診,每一天的戰“疫”工作緊張而序。他說:“我做好準備,什麼時候通知我,我隨時就位!”不僅如此,他深知自己肩負重擔,1月15日,河南省成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作為組長的他帶領業務骨幹制定應對方案並下沉一線救治患者;他指導全省疫情一線醫護救治患者診療方案並參與會診重症患者工作;作為省支援基層專家指導組分組長,他帶隊奔赴疫情較重的信陽市進行指導、會診……

疫情來了,對張國俊來說,就是向前的命令。他說:“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尤其是一名老黨員,危急關頭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乾點實際的活兒,這是我應該做的。”從他略顯沙啞但無比堅定的聲音中能感受到一名老黨員的信仰與執著。他就像一座燈塔,帶領醫護人員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抗擊疫情。

抗疫老將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的抗疫專家組組長張國俊

戰“疫”一線時間就是生命
一邊是馳援湖北的醫療隊伍接連出徵,一邊是要守好省內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這場抗擊疫情的阻擊戰中,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作為河南省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張國俊奔波在抗“疫”一線。今年張國俊54歲了,雖然經驗比從前增加了好多,但隨之而來的是精力和體力的同比下降。但作為一名與疫情多次交手的老戰士,作為一名“逆行者”中的一員,張國俊卻沒有絲毫的懈怠。自1月30日,臨危受命衝鋒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以來,他的時間排得密不透隙。每晚凌晨1點前,他很難洗漱睡覺。而患有糖尿病的他,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島素。他有家庭、有牽掛。可是面對疫情,他只好暫時把牽掛放到一邊,因為他知道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由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因此救治呼吸衰竭對提高治癒率非常關鍵。同時,由於全省各地基層醫院的救治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在呼吸支持、臟器功能恢復等方面,一些基層醫院還需要加強。“你們現在確診的病例有多少,有多少危重患者,危重患者是什麼情況?”2月2日上午11點,在河南省遠程醫學中心,張國俊利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應急遠程會商系統,對永城市人民醫院隔離病區患者進行了會診。經過他的會診,兩名患者順利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基層醫院的醫生也舒了口氣。“對於疑難病例我有一定的經驗,我一定要發揮好我的作用!”每一句真切的話背後,都有一顆赤子之心。

抗疫老將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的抗疫專家組組長張國俊

“我申請去信陽,守好河南的南大門!”
河南信陽與湖北接壤,人員來往密切,疫情形勢更嚴峻。疫情防控緊要關頭,如何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2月3日,河南省衛健委下發《關於緊急抽調專家組支援基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工作的通知》,派駐13個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下沉到各地市,深度指導當地危重症患者救治,提升患者治癒率。
張國俊臨危受命,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危重症科許愛國教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張國海教授組成第一專家組,第一時間抵達河南疫情重災區——信陽。
2月3日晚6點抵達信陽,簡單吃了晚飯,張國俊教授一組馬上投入工作,與當地醫務人員對接、瞭解疫情情況、查看確診患者病歷、指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緊張有序開展起來。然而,疫情的發展似乎快於他的腳步,信陽的疫情比他預判的還要嚴重,不僅每日確診病例居全省首位,而且危重症患者最多,救治難度極大。
2月4日早8點鐘,張國俊教授一組又直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信陽市五院,在這裡會診了兩例危重症患者及40例輕症患者。依靠他們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經驗,確診病例診治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為提高診療效率,張國俊教授一組利用五院視頻診療系統進行隔離視頻會診,大大節約了進出隔離病區造成的時間和精力耗費,使更多的病患得到了專業規範的診治。


為基層疫情防控救治“輸血”,每一位專家組成員都盡心盡力。他的手機24小時“備戰”,對接當地衛生健康委;把自己的微信推送給信陽8縣2區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同行工作,推進診斷流程的同質化……他的到來,給當地吃了一顆“定心丸”。在信陽聖德醫院,面對一位有流行病學史、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的患者,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當時國家下發的針對新冠肺炎治療指南中也找不到答案,參與救治的醫務人員左右為難。張國俊結合患者血象、胸部CT片和其他相關檢查資料,果斷建議:先隔離,進行第三次核酸檢測。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這名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控制了新的傳染源,減少擴散的可能性,當地醫務人員大大鬆了一口氣。
在信陽市光山縣,他發現該縣發病人數居信陽市第一位,但是診斷陽性率卻僅為20%時,他立即著手收集信息,開展調研,綜合研判後拿出了針對性建議:加強培訓,取咽試子的方法要改進,取深度樣本;取標本的人員要固定,規範操作;標本送檢的時效性要加強;對高度疑似的患者,進行第三次核酸檢測。調整後,診斷陽性率提高到了48%。
在定點救治醫院,他制定了這樣的管理方式——危重症患者進重症監護室,根據情況行體外膜肺氧合機或氣管插管,專人護理;亞重症患者注意監測,並經鼻高流量吸氧;普通患者也要做好隔離,檢測到位。這些精準的舉措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情進展。他時刻關注重症患者的病情進展,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包括指導用藥、呼吸機參數的調節、患者的營養搭配、ECMO的管理治療,大大提升了一線醫務人員的救治水平,為重症患者保駕護航。

抗疫老將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的抗疫專家組組長張國俊

愛在流淌,生的希望在升騰
在信陽一線戰“疫”轉眼十多天了,他的努力與付出也有了收穫。
2月8日,信陽第一例上體外膜肺氧合的患者成功撤機,這也是河南省第一例成功撤機的患者。2月12日,又1例危重患者成功撤離體外膜肺氧合。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一對母子的平安闖關。27歲的新冠肺炎產婦合併急性妊娠脂肪肝,1月31日緊急進行了剖宮產手術,分娩一男嬰,隨後嬰兒也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這個寶寶是目前河南省內已知最小的患者。經張國俊教授一組緊急查看患者檢查報告、綜合判斷患者病情,與當地醫生充分溝通,在有限的時間內一起制定了最符合患者身體狀況的治療方案。目前該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已拔除氣管插管,停止應用呼吸機,從危重症病房轉至普通病房,寶寶經治療,狀況平穩,但鑑於年齡太小,仍在重症監護室進行密切監護。


“2月6日拔的管子,她衝我們伸大拇指時還有氣無力。第二天再會診時,臉色紅潤了很多,手是一下子就高高舉起的,母子平安了。提起來這件事我就高興。”張國俊說。高興的背後,張國俊也會想起自己已經20多天沒見到的6歲兒子,他的心裡也會有辛酸和不捨:“我的妻子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現在抗擊新冠肺炎是我們全家的事。感謝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也感謝和我戰鬥在一起的廣大醫護人員,我們一定能夠像當年戰勝“非典”和“甲流”一樣,最終戰勝這次疫情!”

抗疫老將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的抗疫專家組組長張國俊

目前專家組仍在派駐地區開展工作,張國俊繼續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疫情一線,從醫30多年的他竭盡全力堅守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襲白衣,有怎樣的魔力,能讓一個人不懼生死?用生命赴使命,用生命守護生命——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如張國俊一般的白衣天使們用生命詮釋了何為“醫者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