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嘉人戰“疫”記“60”到“90”一代都不能少

在合肥市瑤海區嘉山路街道板橋社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出生在不同年代,但都擁有為民服務的初心,面對險峻的疫情,每天堅守在防疫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不同時代基層黨員群眾的使命擔當。

60後:防疫面前,聚集起黨員力量,疫情不退我不退

安徽合肥:嘉人戰“疫”記“60”到“90”一代都不能少

“我們這代人年輕時吃過很多苦,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60後黨員們衝在前、幹在先。大、小陳堂海在社區工作幾十年了,是板橋社區的“黃金搭檔”,幹起事情十分認真、負責。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公告(第7號)要求對所有小區進行封閉式管理,為24小時嚴控人員出入,需要專人值守,大、小陳堂海主動請纓,爭當“城市守夜人”,為居民撐起“夜間保護傘”。

在接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後,申華物業黨支部書記、物業經理沈華軍積極響應,沈華軍犧牲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每天親自負責管轄小區公共場所、樓道的消殺工作。期間,有些保潔人員受壓力影響,產生退縮、恐慌的情緒。沈華軍及時與他們溝通,為他們科普新冠肺炎的防疫知識,同時承諾會盡力保障一線工作者的防護用品。沈華軍用親力親為的工作態度,讓所有員工不再感到恐懼,安心在崗,踏實工作。

70後:用心“灌溉”,用愛守護

安徽合肥:嘉人戰“疫”記“60”到“90”一代都不能少

上午8點,戴口罩、穿雨衣、背上25公斤重的消毒水,史紅軍和徐來軍走出了社區。每天消毒8個小區、每天2萬步是他們的日常.....疫情發生以來,他們每天都要對轄區的老舊小區、辦公區域進行多次消毒,一開始由於沒有經驗,被84消毒液燒壞了好幾條褲子,後來他們為自己打造了一套時尚的“消毒裝備”,他們調侃的說:“我們不是在消毒,我們是在灌溉。”

社區衛健辦的張玉霞,從大年三十就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主要負責防控工作中最複雜的人員的統計,表格中的邏輯關係、各種人員信息要及時掌握,張玉霞不得不時刻在崗,及時回覆信息,同事們說她每天都風風火火,像個陀螺一樣轉著不停。

80後:巾幗力量顯擔當

安徽合肥:嘉人戰“疫”記“60”到“90”一代都不能少

在家庭裡,她們是妻子,是母親;在疫情防控一線,她們是女漢子,女超人,她們放棄休假、放棄與家人團聚,堅守在防疫一線,為居民群眾築起銅牆鐵壁。社區裡有三位年輕的媽媽,劉麗麗、沈茜和張媛媛,她們舍小家為大家。“寶寶今天有沒有聽話呀,媽媽再過兩天就能回去了,你在家要乖乖的哦”,“寶寶想媽媽了是嗎,寶寶要勇敢,媽媽的寶寶都長大了,可以一個人看電視、玩玩具了,媽媽的寶寶最棒啦”,這些場景經常會在午休時出現,她們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都沒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

“作為80後,我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家中我們是上有老、下有小;在社區我是黨員、是工作人員,我們更要勇挑重擔,做好黨交給我們的使命任務……”

90後:“疫”情如令,“青”力而為

安徽合肥:嘉人戰“疫”記“60”到“90”一代都不能少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90後挺身而出,主動擔當作為,助力社區疫情防控阻擊戰。原本在老家過春節的李玄姬接到返崗命令,迅速結束春節休假,克服老家汽車停運的困難,回到崗位上,十幾天來,她始終保持在崗、在位、在狀態,努力做好一名基層“戰疫記者”,每日赴轄區防控志願點,深入瞭解社區各項防控舉措、發掘工作人員優秀事蹟,總結好經驗和典型。

“你好,請測量一下體溫。”這句話尚司媛每天都要重複上百遍,在工作安排中,她主動要求去一線站崗,為轄區居民測量體溫、登記發放居民出入證等,只為把好基層防控的第一道關。在不需要站崗的中午,她通過電話核實外地返肥人員信息,摸排轄區內武漢及湖北返肥人員。在合肥市防控應急指揮部下發通告後,為了讓居民瞭解通告內容,無論多晚都立即張貼通告,為不瞭解的居民詳細解讀通告內容。

社區衛健辦的90後孫楠楠:“十七年前的非典,我們少不更事,全世界守護我們,十七年後的今天,我們抗擊疫情,責無旁貸。”

他們是眾多基層社區工作者的縮影,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板橋社區全體工作人員一直奮戰在疫情管控、信息報送、安全保衛、宣傳動員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是戰“疫”中最溫暖的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