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撒潑、怒吼,有什麼好方法調節嗎?

平安福健康福


引起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體內缺乏微量元素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裡就會出現愛發脾氣愛哭鬧的現象。但是也有的孩子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比如感冒或者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了身體不舒服,也有的寶寶是由於上火引起得愛發脾氣,愛哭鬧。還有的寶寶是由於家庭環境不好,比如家裡成員愛發脾氣,愛生氣,孩子就會學習家長也會出現發脾氣哭鬧的現象,孩子發脾氣哭鬧要從多角度考慮應該查明具體的原因,才能夠改善孩子發脾氣愛哭鬧的症狀。在日常的生活裡一定要保證孩子飲食規律,也要保證良好的睡眠,預防疾病的發生可以改善發脾氣和哭鬧的。



小姜同學VLOG


大家好,我是兔兔槽媽媽說的小野媽媽。很高興能為這個問題做我的思考。😊

小野妹妹現在一週歲,在這個年齡段她的認知水平不斷提升,內心情感的不斷豐富。也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情緒通過身體,語言,表情表達出來。我也在嘗試學習進一步理解小野妹妹的表達,才能更好的關注到她的需求。

總結以下一週歲左右寶寶的情緒特點

  1. 依賴父母。小野妹妹在疫情期間的表現特別明顯,我和爸爸每天在家陪伴,確也不能多離開視線,察覺到我們誰要離開身邊就會大哭起來,直到爸爸媽媽再次出現。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她在前兩週學會走路以後會自己離開爸爸媽媽身邊,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儘管自我意識強烈,仍然在獨立與依賴中搖擺。
  2. 固執己見。大部分寶寶開始想要的東西,就必須得到,小野妹妹也一樣有這樣的情緒特點,她有一次玩爸爸的工具箱,翻到了一個釘子,很危險。我立馬就搶了過去,果不其然當場就大哭,安撫許久。寶寶無法理解“等一等”,“不能”等。這時候我們應該即使排查危險,避免出現。同時,小野這樣的小寶寶用轉移注意力方法很好用,給她做選擇題,“釘子和玩偶你想玩哪一個?”類似這樣,她很快會被新物件吸引注意力。強行奪走直接拒絕難免傷害寶寶的情緒心理。
  3. 喜歡拒絕。隨著這幾天我慢慢發現小野越來越愛拒絕,特別是遇到不愛吃的食物,遇到不喜歡的事情(例如換紙尿褲),最開始我總是想為什麼不願意,開始嘗試陪她玩食物,她還是會吃的。那麼意味著她不是不愛吃那個食物,而是多了一份自我探索的心態,不滿足就連吃也一起拒絕了。

當了解寶寶有這些情緒狀態我們才能更好的找到對應方法。

  1. 家長自己少說不。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應該少給小野說“不”,以身作則很重要。我有很多時候陷入思維誤區,多次直接說“不可以”,各種不可以😭。甚至還教她搖頭,說nonono,不可以。現在想想都自己難為情。
  2. 多給寶寶選擇的機會。在之前我經常會以為自己在引導問小野“你要不要吃橘子🍊呀?”,類似這樣的話,沒有意識到這樣也給了寶寶反駁和否定的機會。如果從小就多給選擇題會好很多,我們開始換成“你是吃草莓🍓還是橘子🍊?”
  3. 原則性問題不要商量。像安全性問題我們不需要跟寶寶商量,我在之前開車帶小野出門的時候,她很不願意坐安全座椅。我甚至還傻的問她“小野要不要做安全座椅?”,這時候寶寶大多會表達“不”!😣這時候換成“小野妹妹請坐。”會好很多。
  4. 不要因為寶寶鬧情緒發火。在小野妹妹鬧情緒的時候,我心態一直是好的,因為她儘管會鬧鬧,還不屬於那種瞎鬧的寶寶。冷靜很重要,我會耐心跟她解釋,儘管感覺大多情況都是“對牛彈琴”😅
  5. 在寶寶情緒強烈時,換個環境。無論是小野妹妹這樣的小寶寶還是大一點的寶寶,其實對錯自己是有基本的認知的。像小野妹妹,每次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屢試不爽。😄
  6. 家長偶爾妥協。我們家長容易擺出一副強勢的姿態,我自己在遇到無關緊要的事情,不涉及致命危險的事情時,我都多會尊重小野妹妹的意願。為此我經常被小野外婆批評😂,例如我“縱容”的最嚴重的事情是小野在家裡滿地爬,口欲期寶寶抓著東西就往嘴裡吃。😂
  7. 強化寶寶對自己情緒的理解。當寶寶做出“鬧情緒”等激烈拒絕情緒,卻做出“是”的舉動,家長應該及時解釋,行為與表現不符合。理解自己情緒的正確表達。至少現在小野妹妹還並沒有理解“搖頭”是代表“拒絕”的意思。😂

以上多是對於一週歲左右小寶寶情緒的思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兔兔槽媽媽說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孩子鬧情緒、撒潑、大聲怒吼,肯定都是不好的表現!我家也有倆孩子,一個6歲、一個3歲,倆都是男孩,所以平時老打架,我每次拉架斷案,你要護著老大,老二有情緒,護著老二,老大也不願意了,天天如此也是受不了,後來只要不是很過分的行為,我讓他們自己解決,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一會倆兄弟就和好了,所以我覺得孩子鬧情緒、撒潑這些行為,家長不要慣著,也不要一位順從,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再問一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瞭解原因之後再慢慢告訴他這樣做的後果,有時候家長的一些表現孩子也會模仿,所以家長也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些行為和處事表現,家長以身作則,孩子也會改變這些不好的行為!




晨曦東潔


我來說一下我的處理方法,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他倆個偶爾也會鬧脾氣,我先不理他,讓他鬧讓他吼,冷處理,等他安靜下來了低著頭生悶氣的時候我再把他拉到懷抱裡問他為什麼要發脾氣,是爸爸媽媽那裡做得不好了還是有什麼其他的原因,他經常說我冤枉他不相信他,是我錯了我就給他道歉,然後告訴他這樣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傷媽媽的心,有問題就說出來,亂髮脾氣的孩子老師同學都不喜歡,一般這個時候孩子氣也消了也知道錯了,然後再逗他兩句:我家青洋怎麼長得那麼帥那麼可愛呀,就算是發脾氣哭鼻子也好看,媽媽就是喜歡你!他就破涕為笑雨過天晴了!現在很少會發脾氣了,有什麼事都會跟我說。以上是我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害羞]


青海青洋媽媽


對於這一類孩子而言,你跟他來硬的肯定是不行的,這類孩子的個性屬於是火著了往活裡跳的主。對於這類孩子,你只有冷處理,一言不發讓他鬧,鬧夠了你再跟他講道理,一般他是會聽的。假如你不摸準他的性格,跟他對著幹,那麼他會越鬧越來勁,以後,一直會用這種方法來達到他的目的。

我是佳期有遇 歡迎互動留言


佳期有遇


你好

孩子鬧情緒,撒潑,怒吼的行為表現,不知道怎麼處理也會讓我們自己感到生氣,上火甚至有種無力感。

這裡不知道孩子多大?

單從你說的問題來說。

處理孩子的情緒,我們按著“接納感受,限制行為”的原則來,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孩子的情緒感受沒有好壞對錯,比如,生氣,難過,傷心等,這是需要我們接納的。

那你提的撒潑,怒吼是孩子應對感受的方式,這個有對錯的區別,這是需要我們制止和引導的。

所以這裡需要我們自己能夠區分感受和應對感受的方式。

那怎麼處理情緒呢?

這裡給幾個建議:

一是,擁抱,一個簡單動作可能就化解了孩子的情緒,也是對他情緒感受的看到和接納

二是,故事引導,平時可以通過親子共讀幫孩子去認識表達情緒,比如,情緒小怪獸,猜猜我在想什麼,菲菲生氣了,生氣湯等很多情緒方面的繪本,或者其他繪本閱讀中去觀察體會人物的情緒感受有意識引導,即可以提升親子關係又能處理情緒。

三是,用隱喻的方式去引導,比如用天氣,陰,雨,大雨等表示生氣的程度是有點難過還是發火啦,也可以用物體大小去類比,比如,現在的生氣像葡萄那麼大,還是蘋果那麼大還是像氣球快炸了。

四是,我們自己需要去學習情緒管理,能夠更好的覺察情緒,處理情緒

當然,孩子的情緒也要反思我們自己平時是不是也會情緒不穩定呢。

我們自己情緒穩定也能給孩子足夠安全感,也會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

水平有限,希望對你有啟發和幫助。

附一張認知情緒的臉譜[微笑]



大魚故事屋


您好,我是阿然。很高興回答vlog領域問題。
孩子鬧情緒潑灑怒吼,這其實在小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當然了,他也給家長帶來很多煩惱,非常理解浪漫,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搞清楚孩子鬧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只有搞清楚原因,我們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該怎麼做。
首先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孩想滿足自己的需求。在日常生活當中,小孩經常會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給我們的家長帶來煩惱。我們的家長朋友肯定是不能毫無底線的去答應小孩的要求。小孩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這個肯定是不合適的。但是小孩他不會考慮那麼多,不會考慮到他的要求有多麼的無理取鬧,有多麼的不切實際。小孩的第一想法就是他想要就一定要得到,所以當家長不給他的時候,就會通過哭鬧的形式去爭取。其實小孩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知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為自己爭取利益。
2,尋求家長對他的更多關注。很多家長平時只是忙自己的,缺少了對小孩的一個關心和愛護。因為家長對小孩的用心陪伴不夠,所以小孩會感覺缺少陪伴缺少愛。他們會通過鬧情緒,沙坡怒吼等直接抗議的方式,來引起家長對他們的一個重視,讓他們得到一個愛的呵護,其實這是一個情感的需要。


基於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我覺得作為家長,遇到小孩鬧情緒,撒潑,怒吼等情況,應該做好這樣的應對。
1,如果小孩是因為想要東西,家長不給,那麼應該等小孩平靜下來以後,跟他認真地說明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這時候注意說服的語氣,不要對小孩施加暴力和以剛克剛的方式。
2,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平時是對小孩的陪伴少了。那麼在小孩鬧情緒的時候,應該積極的向小孩賠禮道歉,說明原因。要表達自己對小孩的一種愛意善意,表達自己其實也想多多陪伴他的。希望他可以理解父母,父母也可以保證以後會多陪伴她。
綜上,對於小孩鬧情緒的情況還是多多的溝通為主。多家施以愛意和呵護。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歡迎溝通😊。

如果你認同我,請記得關注我。
如果你贊同我的說法,請記得點贊後再離開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0000000079e22938e97e\

屬馬阿然


孩子會這樣,在於沒有人去告訴他正確的表達情緒的做法。

孩子生來都是白紙,不同的父母造就不同的孩子,孩子的很多“毛病”,都來自於在不停得試探中得到的方法,比如溺愛,比如家庭成員管教方法的不一致,他會很快的看明白形式,判斷依靠哪一方對自己有利,以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個和生下來以哭來吸引大人的關注是一個道理。

那如何去處理這樣的情況:

1、在他情緒波動時給予冷處理,不要理他,不要心軟,板著臉任由他折騰,慢慢的,他總會累,一旦無人問詢和妥協,情緒自會平復

2、走近他,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再這樣大人會生氣,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說,但不是這樣的解決方法

3、擁抱他,告訴他家人都很愛他,但不會容忍他的壞脾氣,並在下次有進步的時候要熱切的鼓勵和認可

每個小孩都是小搗蛋,但通過父母用心的陪伴和教導,都可以變成暖心的小天使,一定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立規矩講方法,這樣,孩子才可以更順利得度過以後的青春期

吃喝管好了,不如進入孩子的心,你會發現,他可以很愛很愛你,自己也會變得更好


鳶暖冷月


首先,再當孩子正處於情緒激動或行為過激時,切忌和孩子產生情緒的碰撞。

其實此時孩子內心裡面是非常忐忑的,可以先將它帶入一個安靜的,只有你們兩個人的環境中,將她抱在懷裡或讓她坐在自己自己腿上(年齡較小的孩子),設法讓他激動的情緒平復下來,不要急於去和他講道理,緩和一點時間,然後再和他分析剛才的事情是怎麼導致的,為什麼會這樣,然後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讓他嘗試著處在父母的位置上,想一下如果那樣自己作為父母會怎麼處理。這樣能更好地讓孩子意識到問題所在。

其次,任何衝突的發生都有它的導火索,有的是直接性的,也有些是經過長時間的問題積累,作為父母不能把問題全歸咎於孩子,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處理問題的欠缺,及時的糾正自己和放平心態道歉,可以在很大層度上降低事情的不良後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久而久之,自己的孩子也會反思自省,效仿家長的處事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青雲逸仙


格格育兒經:

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四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也許剛剛還乖巧可愛,突然就開始發脾氣,不滿足就哭,說什麼也不聽,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

至於原因,一般都是突然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不滿足就哭鬧。可能是央求你買某個玩具,也可能是讓你幫他搶別人手裡的東西,甚至是非要堅持近距離看電視……

不給他買新玩具,是因為才買了一個類似的玩具;不幫他搶東西,是因為那本來就是別人的;不讓他近距離看電視,是擔心影響他的視力……

總之,哭鬧的方式千篇一律,無理的要求卻總是千變萬化。

那麼,當孩子無視你苦口婆心的講道理,堅持以“撒潑”的方式,渴求你滿足他時,你又是怎麼做的呢?格格羅列了以下幾種情況,逐一來分析下。

1

“實在太心疼了,只好滿足他”

現在很多家庭,條件都比以前好。不給買玩具,孩子就撕心裂肺地哭,家長看著實在心疼,講道理不聽,又不忍心打罵,只好暫時妥協,心裡想著下次找機會教育也不遲,結果到了下次,同樣的劇情,再次上演,真讓人心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玖瑾教授曾說過:父母的愛在孩子的眼裡是沒有限制的,他知道你愛他,於是他會用你的愛來威脅你,然後達到他的目的。

一般來說,孩子3歲之後的哭,就不是單純的傷心了,而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手段。如果在家裡,那麼希望用哭聲來博得其他家人的同情;如果在外面,會借用旁人的勢力,讓你覺得不好意思而妥協。

孩子用哭的方式,如果讓你妥協了,那麼就會讓他覺得“哭鬧”是奏效的,於是下次依舊會利用你的心理繼續哭鬧,且屢試不爽。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一定要守住原則,不要很容易就妥協。

2

“難以控制憤怒,用言語威懾”

對脾氣火爆的家長來說,遇到一個油鹽米不進的孩子,很難控制心中的憤怒,對著孩子就是一頓責罵,甚至會以“不聽話就不要你”的言語進行威懾。這樣的方式,最後也許奏效了,但卻給孩子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陰影。

年齡還小的孩子,面對言語上的威懾,是不具備消化和承受這些負能量的能力的。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產生恐懼心理,輕則影響親子關係,嚴重則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造成性格缺陷,長大後可能會和父母不親近,也或者一輩子都在努力證明自己。他們就是因為小時候經常遭到語言暴力,導致性格懦弱又自卑,不敢去爭取自己想要的,而總是去討好別人,很難得到真正的快樂。

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一定要控制好情緒,不要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

3

“不聽話是欠揍,打一頓就好了”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關於打孩子,我們一定聽過這樣的老話,而且很多家長對此也深信不疑。

在我們之前寫有關孩子“叛逆”的文章時,有家長就留言“大多數娃娃你不收拾他他就不會聽,只有吼了他或者打了他才會長記性,不然他就不明白鍋是鐵鑄的”。

更有家長直言“沒有什麼是打一頓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多來幾頓“。

首先,對那些性格天生就比較剛強的孩子來說,打一頓確實很管用,可能帶來的傷害也沒那麼深。但是這部分孩子,時間久了會對體罰產生免疫,可能剛開始還管用,後來就不那麼好使了,因為他已經習慣了。

除此以外,大多數孩子是比較脆弱的,尤其在獨生子女家庭,他們會因為家長的體罰,嚴重傷害到自尊心,嚴重時會激發孩子的不滿,增長他的負面情緒,長大後出現更過分的“叛逆”行為。

另外,體罰還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他們會變得脾氣暴躁,會相信拳頭可以解決問題,容易對所有事物都產生不滿。

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一定要沉住氣,不要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4

“扔下他扭頭就走,就不信治不了你”

走在路上,偶爾會看到家長疾步往前走,後面跟著一個孩子,邊哭邊跑。每次看到此情此景,就心疼地想哭。心裡想到,以後做了父母,不論如何都不會丟下孩子,那種被拋棄的感覺是特別傷害孩子的。

孩子的哭鬧,就是給家長看的,如果撂狠話,丟下他不管了。原來的問題暫時擱置,新的問題則會對孩子的傷害則更深。

孩子離開母體後,需要很長的時間,通過親密的關係,建立安全感。被拋棄感,會給孩子留下難以泯滅的傷害和陰影,會讓他以後缺乏自信,無法真正獨立,甚至會影響未來的兩性關係。

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可以生氣,但一定不要丟下孩子。

5

“相信以理服人,不信他聽不進去”

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也有部分家長相信以理服人,孩子哭鬧的時候,就在一旁講道理。同上面幾種做法相比,這是幾乎不會傷害的孩子的一種做法,但與此同時,可能也是效果最差的一種方式。

孩子哭鬧的時候,有自己的情緒,你給他講道理,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對他來說,你喋喋不休的說教,只是一種噪音,他只會覺得心煩,哭鬧的更加厲害。

再有,有些孩子道理都懂,只是把哭鬧看做是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你對他的說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到他的自尊心。既然目的達不到了,那你面子總得給我留一點吧。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很火的視頻,小女孩哭得歇斯底里,大聲地跟家長吼道:“我想自己靜一靜,錯了又怎麼樣”,家長問她改嗎?小女孩說,改啊,怎麼樣?看了這個視頻的人,心情是複雜的,想笑又特別心疼。

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可以在孩子冷靜下來後再談,不要喋喋不休地說教。

6

“孩子鬧情緒時,這樣做最管用”

首先要謹記,一對一教育的環境,更有利於說教。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帶他到只有兩個人的環境中,這樣一是可以避免意見不統一,二是避免孩子借用旁人給自己壓力。

孩子哭鬧就是給家長看的,你講道理是聽不進去,所以這時候你就陪著他,給他安全感的同時,又讓他明白哭是沒有用的。

等到他哭累了,你可以給他擦一把臉,給他一點關心,然後問他還要不要接著哭。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但是原則性問題是不會讓步的。

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你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你越是嚴厲,他哭鬧的就越厲害,所以不能讓孩子太壓抑。這就要求家長不能粗暴地拒絕,卻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孩子哭累了以後,就鼓勵他與你交流。比如,我滿足你可以,但必須要說出自己的理由,理由充分,那麼就可以滿足。

以買玩具為例,家長可以讓孩子說說買這個玩具的理由,跟以前買的玩具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一定要買這個玩具。孩子通過交流還是不能說服,那麼就會知道家長說不行的時候,哭鬧也沒有用。

和孩子交流時,可以注視著孩子,或者抱著他,讓他感受到你是認真的,同時也給予了他安全感。另外也要注意保護他的尊嚴,給他留有一定的餘地。

比如,孩子提的要求,也不要全部拒絕。三個要求中選擇一個來滿足,這樣就可以接著談下去。即堅持了原則,又讓孩子明白了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總結

愛和理解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多陪伴孩子,多跟孩子進行溝通和互動,溫和而堅定的引導孩子,有方法地對孩子說“不”,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才是王道。

希望我的解答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