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孩子自我規劃學習計劃時,鬧情緒,家長應當怎麼做?

用戶8526600121426


初三是孩子初中至關重要的一年,學習任務也越來越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壓力,慢慢變得急躁情緒化,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去做呢?

其實當孩子初三學習自我規劃時,我們家長要學會共情接納孩子的情緒,首先我們要做到讓孩子不排斥我們,把我們當成朋友,願意對我們敞開心扉,關鍵點就在於理解和接納孩子,不管是孩子好的一面還是不好的一面,什麼事情都可以和我們家長像朋友一樣溝通交流,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一同分享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壓力。

其次,當孩子面對初三學習規劃時,我們也要允許孩子選擇合適的發洩方式,但是要告訴孩子要選擇一些不會傷害到自己也不會傷害到其他人的方式來發洩情緒,比如跑步、爬山,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做一些孩子本身比較感興趣的事情等等。

最後,當孩子發洩完情緒後,還要讓孩子學會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方法,等事情過去之後和孩子一起梳理,事情的經過,自己的情緒發洩等等,這個過程中幫助孩子學習掌握和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以後在遇到此類的問題該如何處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除此之外,家長在孩子自我學習規劃時可以教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還要多關心孩子的作業是否能按時完成,老師講過的試卷是否能及時訂正並整理錯題。家長也教孩子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比如在閱讀的時候,教給他們讀、想、查、摘、記的方法。此外,每過一個階段,家長最好抽時間和孩子一起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和孩子一起加油。





青藤善學


我的回答有點長。記錄了女兒初四下學期,三個多月時間,中考分數比第一次月考提高了52分的過程。

透過現象看本質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要盲目生氣,而是需要分析造成這種狀態的可能內在原因。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拖延,不積極,不配合,是對家長某些行為表達不滿的一種方式。

武志紅老師曾經說過,當孩子在對家長某些行為不滿時,他的憤怒,他的攻擊力如果不能釋放出來,往往就會採取拖延,或者不配合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我的孩子初四下學期時,學習還不在狀態。尤其有一段時間,寫作業特別磨蹭拖延,甚至會熬過深夜十二點🕛。因為晚上睡眠不足,導致她課堂瞌睡。別說自我規劃,就連正常學習都快要不能保證。

所幸,當時的我剛剛開始系統學習心理學課程,聽到了武志紅老師說的上面那端話。對此,我深以為然。於是,我回頭梳理了最近發生的事情,然後找到了原因——

我的女兒痴迷畫畫🎨,以至於佔用了很多課餘時間,就連上課時也要在課本空白處畫畫,考試時,就會在試題紙上畫。

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如果孩子再不改變,再不努力學習,這樣下去考重點中學沒有希望。聽了老師的話,我很著急,也和女兒談了好幾次話,但是沒有任何效果。。

我於是就釜底抽薪,把畫畫🎨工具全部收起來,讓她不能隨心所欲地想畫就畫。手機📱qq卸載,讓她再不能和她的列表聯繫。

當天回來孩子沒有多說什麼。但是,就是從從那以後開始變得暴躁易怒,凡事更加拖延消極。

我已經找到癥結所在,接下來就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在孩子當天放學回來時,我就向她鄭重地說了“對不起”。然後問她,媽媽的方法已經被證明不是對的。

但是現在,馬上要中考了,你能不能有個聰明的辦法,能做到興趣中考兩不誤,也不用考得多優秀,只要能進實驗中學就可以。

由於我承認了錯誤,並誠懇道歉了,孩子也感到了我對她的理解和尊重。於是,她也做出了讓步。她主動說,每天中午吃完飯後畫會畫,晚上就不畫了。週五半個下午加晚上畫畫🎨,週六週日視作業完成情況再說畫不畫。我誇張地表揚了她的想法。

但是,實際上因為女兒基礎不紮實,導致每週作業時間都要拖得很長。我就給她出主意,說給她找兩個老師,分別在做她最燒腦的數學和物理作業時,讓老師陪著她,

老師只幫她及時解答難題,不補習功課。這樣的話,,就可以把作業速度大大加快,然後,就能節約下很多時間去畫畫🎨了。

實際上,女兒一直特別牴觸補習功課,但是這個建議,她糾結了一下下就答應了。後來的時間裡,在老師解答作業難題的時候,也給她複習鞏固基礎知識。。

一段時間之後,成績很快上去了,數學物理的進步,也帶動了其他科目的進步——因為雖然學科不同,但是學習方法是通用的。

在老師的陪伴下,女兒還養成了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業習慣。這時候,我再給她談中考,談規劃,她就接受了。

我又買了一個黑色馬克杯,盛上熱水之後,杯子會變成白色,並且顯現出"中央美院"四個字。在她歷史結業考進步時候,請輔導老師當做獎品給了她。

同時拜託了老師告訴她:老師看好她,以她的學習能力,一定能考上重點中學,一定能考上中央美院。收到禮物和肯定的女兒,她的高興可想而知。

當然,愛玩、沒有長性,是很多孩子共同的天性,女兒也有時候舊態復萌。這種情況下,我也不再生氣,而是抱抱她說,媽媽知道你累啦,今天媽媽正好也累,咱們一起偷點懶吧。明天咱們再繼續。

記得中考一模前,女兒班主任說了這麼一段話,家長不用在給孩子講什麼大道理,孩子什麼都懂,說多了反而會適得其反。你們要做的,是做好後勤,保證孩子的三餐營養,。儘量讓孩子每天有個好心情。

我的一位心理諮詢師朋友也說過一句話,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就變通了一下,理解成:不專業的人,不要去做專業的事。

所以,對於女兒學習上的事情,我不再過問,而是交給學校老師,交給輔導班老師,交給孩子自己。如果我有什麼想法,我會去找輔導老師溝通,而從老師嘴裡說出來的話,孩子會更加認同。

當然,在孩子成績浮動的時候。我也會焦慮;看到她懈怠的時候,也會著急。但是,現在我都能控制自己。

我就按照老師說的,做好一日三餐;上網蒐集有趣的視頻,讓孩子看了放鬆;追蹤社會熱點國家大事,用趣味通俗的話語講給孩子聽,這樣做,既增進了親子感情,同時也為孩子積累了作文素材,每天和孩子談談交流。。

家長的情緒是可以感染孩子的,於是,女兒每天都開開心心上學,帶著期盼放學,一進家就問我今天有什麼驚喜。

這種狀態保持到中考結束。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最後的成績,總分提高了52分。女兒順利進入重點高中,名次還很靠前。

我想,在這個過程裡,有這麼幾點需要注意:

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欣賞孩子。

2.家長要了解孩子興趣,引導孩子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讓學習成為實現目標的助力和有效手段,至於怎麼實現這個目標,放手交給孩子。

3.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家長做不到的話,可以借力於輔導班老師。

4.偶爾孩子出現懈怠時,要理解孩子,和她產生共情,然後允許孩子適當破壞一下規則,但是告訴她第二天一定要回到正軌上來。

5.孩子進步時,可以給孩子一個小小的獎勵。不用太貴,避免物化孩子,適得其反。一定要送到孩子心坎裡,並且能為促進孩子學習的大目標服務(這個中含義,孩子能夠意會,不用言傳)。禮物送對了,可以更加促進孩子的學習。

6.孩子在學校每天學習,回家還要完成N多作業,家長再嘮叨抱怨,孩子會不喜歡。所以回到家裡後,儘量避免和她談學習。儘量讓她每天都能保持愉悅的心情。事實上,心情好了,無論做什麼事情效果都不會太壞。

當然,對於題主提出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方法。我想,世界上並沒有最好的辦法,只有最適合的辦法。只要家長知道問題所在,再加上你所找到的最適合的辦法,孩子何愁不進步呢?

提醒下,即便當前暫時還找不到適合的辦法,但是家長可以放棄錯誤的辦法,錯誤的方式。然後,一邊靜觀其變,一邊尋求解決之道。

也許,這個時候,會收穫意外之喜也說不定呢!實話說,我有感受到過。


懶媽親子筆記


原因有很多;

但在這個階段的孩子,80%以上都是父母主導孩子的想法,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的主權被剝奪和壓迫。不被尊重,孩子的心理的情緒就會越來越大,到最後嚴重時,可能會做出出格的事情。

更加深刻影響這個問題的是社會快速更替發展,大部分的孩子越來越早熟。這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事實,那麼就要更加關注孩子的想法與心聲。

1、作為家長不是去【主導】孩子的想法,而是去【引導】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的想法得到尊重,有地位。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2、作為家長應該學會“逆向思維”目標管理辦法來引導孩子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目標理想,這可能是孩子的階段目標或者是終極目標。從目標要達到的目的,往前一步一步的推論,將每一步都告知孩子,循序漸進的去【引導】孩子。

3、家長應該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學習,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更多內容分析請關注翼卿發佈,翼卿的使命就是幫助千萬家庭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問題和那些無法向父母說出心理話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翼卿


我是一位初三黨,有過類似的經歷。

希望家長能多疏導,青春期會有些叛逆,我建議家長不要管太多,說理平淡即可,切實感受其心理情緒,讓他早睡覺,早起。養成生活規律,這是很重要的,這不光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生活


無產中學生雜談


初三的孩子,意味著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即將結束。這個階段對學生來說正是學習與心理發生轉變的時期,所以培養學生的自律力自我約束能力非常重要。

這就需要孩子首先要有自我規劃,也就是學習和成長的規劃,而規劃一旦制定就必須執行,必須付諸行動,所以有些孩子害怕做不好,害怕有失面子,所以會鬧情緒,這很正常。

作為家長,不要責罵,要耐心引導,做好心理疏導。最好以家長自身成長和成功人士的經驗加以引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孩子慢慢就會明白,情緒自然就會調節好的。


守一份安寧2020


自己定的學習規劃,就是哭也要完成,告訴孩子這叫誠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