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生活的小縣城,今年遍地是做房產中介的,說明了什麼?

冰凍沙漠2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從這點可以看出四五線城市的經濟比往年發展的好了,外來人口增多住房需求增大是導致二手房成交量曾大的主要因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做房產中介的門檻低,回報豐厚單單拿一個普通普通的房產中介銷售來看每月都能拿到4k以上甚至更高的薪資。從這點來看做房產中介的老闆是很掙錢的。

在我個人看來小縣城裡面的人差不多都追求性價比,二手房對於新開發的房源來說可能剩不少的購房支出。有的二手房都是可以拎包入住的,只要你辦理好手續就可以入住了,反觀新房源你要裝修,等你等裝修好了還不能住。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康味源


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一二線城市和一些比較發達的三線城市限購限售,抑制了炒房客的炒房行為,而在全民炒房的大背景下,外地的炒房客已經通過當年的經驗養成了炒房的習慣。而且更多原來沒有參加炒房的人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也加入了炒房,現在身邊買三套,四套房的人很多。小縣城房產中介增多,說明房屋交易量增加。但這些買房人絕大多數都是外地的炒房人,他們肯定不是為了要落戶和到小縣城工作。

像我們這裡不知道應該算是幾線城市的小縣城,原來多年的房價都比較穩定。本地人基本上都有房,還有許多人家買了新房,舊房銷售不出去。從近兩年漲價去庫存開始,不斷有外地人來這小縣城買房。把原來1000一平米就能買的20多年的老房改房,價格也炒到了1500一平米。他們認為這裡是價值窪地,可能一些人同時也為了冬天到這裡養老過冬。像這樣低的房價對原來一二線城市的炒房客來說,幾平米的房價就可以在小縣城買一套房。一二線城市很多房子限購,限售。但小縣城是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一些外地買房人就希望買了這樣的房子以後可以很快轉手倒賣賺錢,但據我瞭解,這樣的希望可能確實不大。

縣城裡原來大家都不缺房,也沒有落戶限制,但願意到城市裡買房的都是當地一些偏僻落後經濟欠發達的農村人口,這些人的經濟收入基礎都比較差,去年我賣了一套房,80多平米的房子,也就賣了8萬多塊錢。樓下的一個和我一樣80多平米的房,只賣了6.5萬元,還只能先收到4萬,剩下的2.5萬還要等過兩年慢慢還清。所以想短期轉手倒賣賺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想再賣出房子會很困難。雖然這些房子總價格不高,但真的徵收房產稅時也會作為一套房計算,到時候這些房子可能會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


河邊居士118


說明回家買房子的多了,說明你的縣城房價過去漲了不少,說明回家定居的人多了。

縣城的生活方式和產業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覆制一二線城市的情況,縣城會比較滯後,在一二線城市買賣房屋早就是依靠中介來完成了,整個過程非常完善,也比較安全和省心,但是很多縣城卻最近兩年才開始新起。

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年房價上漲了,從2015年開始的這波樓市牛市是從一線城市開始 的,最後才傳導到縣級城市,所以不少縣級城市的房價是從2018年開始上漲的。這個時候他的成交量就大了。購房者人數就多了。

最近一年多縣城房價上漲的邏輯是什麼?

最近一年多縣城房價上漲的邏輯是一二線城市從2015年開始上漲,上漲的邏輯是因為去庫存的目標之下,主導的放鬆限購的政策變化,房貸利率降低,2016年底的時候全國首套房房貸利率平均為4.45%,是歷史上最低的房貸利率,同時降低了房貸首付比例,以深圳為首的城市還出現了首付貸,也就是說你只要買房,甚至首付都可以借貸,那麼整個就是零首付的概念。

同時對購房資格的鬆綁,二線城市在2018年左右還推出了人才引進政策,這個政策站在樓市的角度,或者是對樓市的影響就是大大降低了購房的資格門檻,所有的這些政策都導致需求一下子被釋放了,所以樓市是購銷兩旺。

同時在供給端進行限制,以重慶為例,從2016年開始重慶的供地就開始收緊。

一方面供給在減少,一方面需求被釋放,房價自然上漲,房價上漲,土地拍賣價格就自然上漲,原來不夠資格在一線城市購買的人現在可以夠資格了,但是當一線城市漲完後,樓市又重啟了限購政策,需求被再次限制,於是這些人開始把目光投向二三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如一線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一樣,房價如此漲了一輪。然後是四五線城市,當然當時 還有一個正常就是針對三四線城市的棚改政策,用貨幣進行補償,一邊是手握現金而且急需住房的居民,一邊是正在修建的商品房,於是房子大賣,兩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房子也好賣了。

這波效應傳播到最後就到了縣級城市,這是這波樓市的最後一波。但是縣級城市的支撐力度是最差的,因為產業最弱,吸引力最弱。

2、縣城房價上漲的人口邏輯是什麼

是人口週期,人說三十而立,三十歲是一個一年的檻,到這個階段的人基本都已婚,甚至有了孩子,即便沒有結婚的也在考慮,但是除了婚姻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決定,那就是未來工作的地方。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是事業!是家庭!事業在哪裡家庭就在哪裡!但是這個事情反過來說也是可以,家庭在哪裡,事業就在哪裡!

年輕的時候都想往一二線城市發展,去搏一個機會,但是這些人中能夠留下來的並不太多,大多數還是會選擇回到家鄉,這個家鄉就是自己的省份,中國是農村人口為主的城市,這些人大多從農村來,在一二線城市定居不了的時候,他們需要選擇一個定居的城市,這個城市最低的選擇就是縣城。

於是這些人就選擇回到了縣城,30歲到35歲是一個必須做出決定的年齡段,因為你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愛人,你無法再和他們分離的去奮鬥。這個時候對於一個人而言一家人在一起比起一個不確定的夢想更接地氣。

所以這些年會看到很多80後回到他們的縣城,在自己的家鄉和家人在一起,再重新置業。

一個縣裡面最好的教育資源都在縣城,醫療資源也在縣城裡,你沒有房子,你的孩子怎麼辦?

2018年中國的城鎮化率是60%,也 就是有40%的人是生活在農村的,具體人數是5.6億人。


壹號股權


這就跟現如今到處都是藥店一樣,因為這個行業目前需求旺盛,利潤高!

二手房中介如今遍地開花,一方面是房地產經歷了二十年的開發後,如今早先購房的那批人已經進入置換的時候,即改善型需求越來越旺;另一方面,很多大型二手房中介為了規模和話語權,不斷在全國跑馬圈地,往往在頭部的三四家你追我趕,你到哪裡,我也必須緊跟過來。

我認為這幾年做二手房中介是不錯的,需求大,提點高,往往每個月每人做一兩單就有不錯的收入,但肯定不能持久。

任何行業往往開始一窩蜂上的時候,也是這個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這是辯證思維的結論。

很多人都認為二手房中介這麼多、這麼活躍,說明房地產市場火熱,難道都不知迴光返照這個詞嗎?物極必反,題主的小縣城能有多大的二手房交易容量?這種狀態我看維持不了兩年,勢必會開始下坡路,大家醒醒吧。


智多房貝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自然就有供應。

供求關係決定市場情況,假如房子供應量非常大,而需要買房的人很少,那麼成交量自然就少了。反之,房子供應較少,需要買房的人很多,那麼成交量自然就多了。

小縣城房產中介多了,說明市場成交活躍度高,有人想買房,有人想賣房,買房的人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房源,賣房的人,想要找到喜歡他這套房的人。

因此,房產中介開始增加,他們進行房/客源開發、房/客源登記,信息回訪反饋,帶看房源、三方談判、簽約、過戶貸款、物業交割等等,最終促成交易,使市場需求得到釋放。


買房的真話


大部分小縣城遍地都是中介,有以下兩點因素

第一政策調控,市場火爆

全國各地一二線城市的政策調控,都是空前的嚴厲。很多想要購房的人因限購或是貸款,等其它限購政策。無法在一二線城市買到房子,又怕以後房價上漲資金貶值。所以都很選擇回老家縣城買房,這讓縣城市場火熱了起來。

第二開店成本低,專業要求不高

小縣城不管是門店租金,還是人工成本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低的,開一個店投資只需兩三萬塊錢。客戶群體對於專業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加上房價相對一二線城市來說。總價不高,成交量很大。

綜上所述,縣城的中介公司才會越來越多


房產勇哥


別說了吧?大夥懂得很多了。

堅持吧,各位,三五年後不要亂罵喲!!!


為什麼真實生活1


這說明房地產中介能掙錢,,


用戶3764275991


今年高考之後縣城二手房更多,因為農村學生高考完,不需要縣城的房子,所以賣掉,住,消費不起,在學生上學期間一家人都在還房貸,學費,物業費,消費而拼命努力,賣掉房子輕鬆一些,沒負擔。


5525925177285


買房子掙大錢。利潤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