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羽的諡號是壯繆?

文紹J


蜀國後期,後主劉禪給二叔關羽的諡號為壯繆侯。這明顯是個不好的諡號,繆,一字多音,mia0(廟),miu(謬論),m0u(謀),只個諡號只能做壯繆(\b謀)侯,同瘳(ch0u),意為損害的意思。就是說關公前期威武雄壯,傲視天下,但大意失荊州,自身殞命,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如法正死後及時得到劉備的諡號,張飛不聽劉備教誨,被部下所害,親於兄弟的關羽、張飛終身陪伴劉備,為蜀國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個人的錯失,沒有得到先主劉備的諡號。劉禪繼位後,諡封張飛為桓侯,是高大美好之意。也因張飛是三叔,國丈,功大錯小(自身被部屬所害)之故。但遲遲不肯諡封二叔關羽,到了256年,蜀國國力衰竭,快日落西山,不封怕來不及了,給關羽諡封為壯繆侯,也是對關羽的一種褒獎和怨恨吧。。。關公一生叱吒風雲,傲視群雄,威振天下,一生壯哉。但駐守荊州有負劉備重託,悍然發起襄樊戰役,不知荊州乃四戰之地,面臨的是魏吳兩國之力,意氣用事,將荊州置於絕境。後兵敗身死,丟失了荊州,失劉備失去了老根據地和起家資本,失去了許多人才和兵力,也失去了重要糧草基地和北伐窗口。此後因關羽之事使劉備情緒失控,策略失當,導之張飛被害,夷陵之戰大敗,使蜀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劉禪為關公諡封為壯繆侯比較恰當,也詮釋了關公戎馬一生。





劉坤忠120


關羽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武聖”。他一生對劉備忠心耿耿,被奉為忠義的典範。在軍事上,他武藝超群,指揮若定,曾經陣斬顏良,水淹七軍,在中國的軍事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但是,他的諡號“壯繆”卻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按理說,關羽作為劉備手下的首屈一指的大將,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就算死也不背叛蜀漢,應該給一個好的諡號。

可是,給他的這個“壯繆”的諡號,卻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的諡號,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惡諡。按照諡法說,死於原野曰壯,武而不遂曰壯,而繆就更不好了,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有很多的奸臣的諡號都有這個繆字。

那麼關羽的諡號為什麼這麼不好。和他一起的張飛的諡號則是桓。諡法闢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壯而有力曰桓。和張飛一比,關羽的諡號簡直是天壤之別。那麼,關羽怎麼會得到這樣一個諡號呢?

我們從給關羽諡號的過程裡可見一斑。關羽戰死後,就一直沒有得到過諡號。在劉備的時代,只有法正死後得到了諡號,其他人都沒有得到追諡。關羽比法正的死還要早上一年,可是卻沒有得到追諡,這裡就似乎透露出一些信息。

而到了劉禪一朝,諸葛亮及他指定的繼承人蔣琬、費禕的時代,對於這些老一代將領也沒有追諡。直到姜維的時候,才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雲這些老將進行了追諡,而相比之下,諸葛亮、蔣琬、費禕、陳祗這些文官都死後立刻得到了追諡。這裡本身就體現出了劉禪一朝對劉備那一代武將的輕視。在這種環境下,關羽如何能夠得到好的諡號呢?

我們從關羽的諡號可以看出,在蜀漢朝廷上下,是認為關羽對荊州的失敗負有一定的責任的。劉備將荊州交付給關羽,而關羽卻輕易的把荊州丟失,這使得蜀漢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並由此引發了夷陵之戰,更是險些使得蜀漢陷入滅亡的深淵。

這一切,都是荊州的實際管理者關羽造成的。我們從襄樊之戰中,可以看到,關羽出兵襄樊,根本就和劉備的戰略行動脫節。不錯,這一次出兵是抓住了曹操主力從關中欲歸未歸的機會,抓住了東吳聲稱攻打合肥的機會出兵襄樊。並且在戰役中,利用天時地利,水淹七軍,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可是,這次戰役,從頭到尾都沒有見到有劉備的意志。

既沒有劉備下命令的記載,也沒有劉備對戰役的指導,甚至還沒有西川對荊州的支援。連上庸劉封、孟達這樣一支本身負有支援攻打襄陽任務的軍隊,都沒有去支援關羽。可見關羽完全是在孤軍奮戰。

關羽這樣一支孤軍,哪怕沒有東吳偷襲,曹操的關中主力撤回,他也無力繼續發展戰果。可是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關羽還在襄樊前線糾纏,不知撤退。尤其是不可原諒的是,曹操為了坐山觀虎鬥,把東吳襲擊荊州的消息透露給關羽,關羽居然一不撤兵,二不防備,造成了荊州輕易丟失。

就從這一點來說,給關羽諡號壯字是名至實歸的。關羽自恃武力,不管整體的戰略計劃,一心想依靠自己孤軍奮戰,取得更大的戰果。結果不能如願,戰死原野,這都符合這個壯字。

而繆字則是對關羽性格上的批判。史書記載,“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這個驕字是一個動詞,是用驕傲和看不起的態度去對待壓制那些士大夫。而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句話叫做,士可殺不可辱,關羽對士大夫的這種態度嚴重的挫傷了他們的心,使得荊州上下離心離德。

在東吳襲擊荊州的時候,關羽長期的所作所為顯出了惡果。整個荊州除了廖化一人,全部都投降了東吳。這裡甚至包括劉備的親戚糜芳和跟隨劉備多年的老部下士仁。關羽費盡心力修築的城池,被東吳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

等到幾年之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自己認為對荊州士人多有恩德,專門停留時日,想得到荊州士人的相應。可是,除了武陵蠻人外,整個荊州無聲無息,竟然沒有一點動靜。我們可想而知,劉備在失望之餘,對關羽昔日的所作所為該是多麼氣憤啊。

我們可以想到,在給關羽決定諡號的時候,本身在諸葛亮和蔣琬、費禕掌握朝政遺留下來的風氣,對劉備那一朝的武將輕視,而關羽的所作所為又得罪了整個士大夫的階層。再加上他在行為上要為失去荊州負有責任,所以,對他的諡號當然就比較苛刻了。

不過,雖然士大夫階層給了關羽這樣的諡號,但是老百姓對他忠心耿耿,重情重義的情操,對他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的武藝,對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軍事才能還是讚不絕口的。雖然關羽也有大意失荊州,走麥城的悲劇,可在老百姓的心中,關羽依然是大家公認的英雄。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所謂諡號,是指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古代的諡號有好有壞,三國時期蜀漢只有12人有諡號,除了關羽的“壯謬侯”存在爭議以外,其他大多都是好的含義。

關羽死後的諡號為"壯繆",壯者壯志未酬也,這符合他的經歷,可繆則有名不副實的意思,恐怕這是劉禪在感激他在創業時期的貢獻,同時也對其失掉荊州有些憤恨的糾結心理。大家覺得是否有理呢?


淮揚之楚


公元260年劉禪為了表彰先輩功臣的功績,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個人追加了諡號,其中關羽的諡號為壯繆侯。壯繆侯在古代並不是一個好的諡號,古代的諡號有好有壞,好的諡號是宣揚大臣的功績,壞的諡號則是羞辱大臣的過失,一個人如果獲得壞的諡號,還不如不獲得諡號。(趙雲生前的地位較低,沒有在第一批被追加諡號,後來姜維上書請求給趙雲追加諡號,劉禪才單獨給趙雲追加了諡號。)

三國時期蜀漢只有12個人有諡號,除了關羽的壯繆侯存在爭議外,其餘的諡號基本都是好的諡號。壯在古代的諡號裡面有很多種含義,其中大部分含義都是好的含義,例如“勝敵克亂”的大將,“好力致勇”的猛將,“武德剛毅”的忠臣名將。

關羽曾經在百萬軍中親手斬殺顏良,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斬殺龐德。關羽還千里走單騎離開曹操,重新回到了故主劉備的身邊。可以說關羽的行為完全符合“壯”的褒義部分,如果僅僅從這幾點來看,關羽諡號裡面的“壯”肯定是誇獎關羽的字。

然而“壯”在諡號裡面還有兩層含義,這兩個含義就是“死於原野”和“武而不遂”。關羽在襄樊之戰失敗,被孫權活捉後斬首,符合“死於原野”的解釋。同時關羽崇尚武力發動襄樊之戰,最終卻配上了自己的性命,也符合“武而不遂”的說法。

“繆”在古代是一種惡諡,按照古代諡號的解釋,“繆”主要給那些徒有虛名的人。關羽號稱萬人敵,他的名氣威震華夏,讓孫權和曹操都十分忌憚。然而關羽過於驕傲自大,最終丟失了荊州,導致了蜀漢隆中戰略的破產。很多人認為蜀漢給關羽“繆”的諡號,就是因為蜀漢怨恨關羽丟失荊州,認為他名不副實。

關於關羽壯繆侯的諡號,在古代還有另外幾種解釋。一種解釋是關羽的壯繆侯是一個美諡,只是後人對諡號的解釋發生變化,壯繆侯才變成惡諡。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關張馬黃趙獲得諡號後,當時的人都將他們引以為榮。

假如關羽的諡號是一個帶有侮辱性的諡號,當時的人又怎麼會將關羽引以為榮。而且在關羽封神之後,關羽的封號裡面仍然帶著壯繆兩個字,這說明壯繆兩個字肯定是誇獎關羽的詞語,否則給關羽封神的人肯定會去掉這兩個字。

另外一種說法是關羽的封號是壯穆侯,因為通假字的原因被寫成了繆。筆者認為關羽壯繆侯的諡號肯定是一個美諡,畢竟關羽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蜀漢既然肯在關羽去世40年後追封關羽,肯定不會給他一個惡諡。三國時期的思想觀念和現代不同,人們對文字的解釋也存在差異,所以在經過一千多年後,人們才會認為壯繆侯是惡諡。


史海泛舟擺渡人


答:如果劉備還在,關羽一定不會是這個諡號。關羽的諡號總的來說還是惡諡,無論怎麼狡辯,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關羽為什麼得了這麼個諡號呢?其實也很簡單。蜀漢和曹魏是敵對的兩股勢力,而讚美關羽的人是曹操👍;被敵人稱讚的人,通常對於本國人民來說,無疑是禍害。(顏良)

關羽斬顏良解白馬之困,併為此獲得了漢壽亭侯的殊榮;戰樊城,于禁、龐德被大水淹沒,關羽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全力以赴的施救,挽救了曹操大量的戰鬥力,併為他們搶奪了孫權的軍糧。以至於孫權把他們全部交還給了曹丕。(于禁)

對於劉備來說,關羽是最早追隨他的人之一,關羽的作用遠遠不是他為劉備做過什麼貢獻。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關羽是維護劉備權利和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有關羽在,劉備的地位和權利就沒有危險。因為,無論劉備做什麼樣決定,不管對錯,關羽都是沒有懸念的支持他!得到了關羽的支持,什麼張飛、馬超、黃忠之輩自然而然地都會站在劉備一邊。(龐德)

特別是諸葛,有礙於關羽的存在,也不能公開的反對劉備的決定;趙雲的反對就顯得勢單力孤!毫無意義!雖然趙雲擅長單打獨鬥。關羽對於劉備均衡蜀漢集團各個方面的勢力,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劉禪是根本看不到的。對於劉禪來說,哪裡有關羽灑下的熱血?那座城池是關羽攻佔的?哪次大戰因為關羽而取得勝利?或者是曾經救過劉備、甘夫人、和他本人等等等等,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兒,才是他評定給予諡號的標準。

青泥之敗、尋口之敗、漢津之敗、襄陽之敗、樊城之敗、麥城之敗、以及早期投降曹操之舉……這些標準關羽真的都沒有!甚至蜀漢政權沒有一寸土地是關羽打出來的。

在劉禪腦海中,盡灌述些關羽如何如何英勇、如何如何忠義,落實到具體事實上,什麼都沒有👐?說他有武功沒有什麼用,或者用不到地方;名氣挺大,實際上根本就不行。因此才給了他壯繆侯的諡號。


中行偃1


在《關羽傳》明確記載“追諡羽曰壯繆侯”。

但是隨著關羽在日後地位的越來越高,人們反倒從中發覺了問題,“繆”在諡法中是惡諡,名與實爽曰繆。也就是說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堂堂武聖,怎麼能用這個諡號呢?如在《三國志集解》中,明朝的程敏政就說:

按繆穆古通用,若秦穆魯穆在《孟子》,漢穆生、晉穆彤在史皆為繆。宋岳飛諡武穆,意與此同。今乃以為惡諡,如諡法“武功不成曰繆”,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豈理也哉!若果為惡諡,則史不應雲追諡之典,時論以為榮矣。考諡法“佈德執意曰穆,中情見貌曰穆”。《禮記•大傳》“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繆”,左傳“穆”多作“繆”,是“穆”“繆”古今皆通。

也就是認為穆繆是通假字,關羽的諡號應該是“佈德執意”“中情見貌”的“穆”。編輯《三國志集解》的盧弼也說“程說極允”,也就是對程敏政的觀點好頂贊。隨著《三國志集解》的流行,這種說法簡直成了定論。

但這種說法真的可靠嗎?

漢朝諡法大體使用《逸周書·諡法解》中的諡號,時人認為《逸周書》是孔子刪《尚書·周書》之餘篇,以兩漢經學之繁盛,可見其神聖地位。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逸周書》本為先秦典籍彙編而成,其中《諡法解》當出自戰國中期(見汪受寬《諡法研究》)。並明確記載了“穆”“繆”為兩條,要是兩字通假,那意思應該類似,哪有一為美諡,一為惡諡,而且意義完全不搭的情況?《獨斷》不過引用《諡法解》罷了,這事和蔡邕何關?

穆繆在上古可能是通假字,但在後代決然不是。如程敏政提到的宋孝宗加岳飛諡號為“武穆”,而在宋寧宗時,把秦檜的諡號由“忠獻”貶為“繆醜”。要是穆繆古今皆通,那麼豈非岳飛和秦檜同諡一字,這也太荒謬了。

而“繆”諡呢?用“繆”這樣惡諡的非常少見,時代較近的有西漢張勃、北周薛善,不過距三國都有幾百年。巧合的是,《晉書·何曾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何曾為人貪鄙,在禮官議論諡號時,博士秦秀提議諡為“繆醜”,雖然最終未獲採納,但可見時人明確“繆”為惡諡,斷無和美諡“穆”相混的道理,兩字非通假甚明。(何曾死於咸寧四年(公元278年),據追諡關羽不過18年,還在陳壽編纂《三國志》之前)

綜上,穆繆不但不是古今皆通,而且魏晉時肯定不通。而程敏政所舉的例子如秦穆魯穆均早於戰國中期,也就是在《諡法解》成書以前,以先秦的例子論魏晉,可謂價值堪憂(漢穆生晉穆彤不知何人,望方家解惑)。如果按照清朝錢大昕的說法,秦穆公的穆是昭穆排序的穆,而其諡號應為繆(見《史記·蒙恬列傳》),如果可信的話,穆繆就完全沒有通假過,只是古書有些竄亂而已。

歷代多不認為關羽諡號的“繆”有爭議,在宋朝洪邁的《容齋隨筆·名將晚繆》描述關羽當時功名盛矣,“而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擒,以敗大事。”可見還是按照“繆”來解釋的。

包括對諡號最為了解的皇室。宋高宗加諡關羽“壯繆義勇武安王”,宋孝宗加“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而元文宗刪去壯繆二字,改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為何?顯然覺得壯繆配不上被神話的關羽。到了神話關羽最厲害的清朝,最喜歡多事的乾隆也來參和了一腳:

乾隆三十三年,以壯繆原諡,未孚定論,更命神勇,加號靈佑。殿及大門,易綠瓦為黃。四十一年,詔言:“關帝力扶炎漢,志節懍然,陳壽撰志,多存私見。正史存諡,猶寓譏評,曷由傳信?今方錄四庫書,改曰忠義。武英殿可刊此旨傳末,用彰大公。

竟然在四庫全書中把關羽的諡號改為“忠義”!因為諡號不滿意而更改千餘年前的原文,也實在過於奇葩。不過從中可以看出,乾隆認為壯繆不是好諡號。如果是美諡壯穆,怎會有此一出?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諡號的另一字“壯”,在現時《諡法解》版本中均無。現存的“壯”解如“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徵殺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非禮勿履”出自元朝《經世大典》,“威德剛武”“赫圉克服”出自《永樂大典》引《唐會要》。

《經世大典》的諡解除“非禮勿履”條外均出自東漢劉熙失傳的《諡法注》(《諡法解》最早的注本),查其意向,和《諡法解》“莊”條“兵甲亟作”“叡圉克服”“勝敵志強”“死於原野”“屢徵殺伐”“武而不遂”幾乎一致,可知“壯”諡通於“莊”諡。而“繆”倒也確實有通假字,但是是通“謬”而絕不是通“穆”。

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徵殺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加上一點名過其實,壯繆的諡號可謂關羽的完美寫照。本不需要溢美關羽的人多次一舉,要是沒有失荊州的令人扼腕,關羽何能為武聖!

——————

王利器先生對穆繆做過辨析:

《風俗通義·五伯》

孔子稱 “民到於今受其賜”。又曰:“齊桓正而不譎,晉文譎而不正。”至於三國,既無嘆譽一言;而繆公受鄭甘言,置戍而去,違黃髮之計,而遇殽之敗,殺賢臣百里奚,以子車氏為殉,詩黃鳥之所為作,故諡曰繆。

王利器注

周書諡法篇:“名與實爽曰謬。”通作繆,蔡邕獨斷:“名實相反為繆。”史記蒙恬傳:“蒙毅曰:‘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故立號曰繆。’”論衡福虛篇:“且近難以秦穆公、晉文公,曰:夫諡者,行之跡也,跡生時行以為死諡。穆者,誤亂之名;文者,德惠之表。”皮日休皮子文藪秦穆諡繆論雲:“晉惠公之在位,作宗廟之蠹蠍,為社稷之稂莠,一立十五年,其為害也大矣。今之學者,以秦穆為繆,尚疑其諡,得斯人也,可以諡繆為定。 ”據此諸說,則繆為繆戾之繆,舊有是說;而吳曾辨誤錄下尚謂“後世稱穆而不稱繆”,謝肇浙文海披沙猶舉以與魯繆、關壯錫(此處疑為電子版錄入錯誤,應為關壯繆即關羽)相比,是知一十而不知二五也。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四曰:“古書昭穆之穆,與諡法之繆,二字相亂。禮記大傳:‘序以昭繆。’注:‘繆讀為穆,聲之誤也。’坊記:陽侯殺繆侯而竊其夫人。’釋文:‘繆音穆。’公羊傳:‘葬宋繆公。’釋文:‘繆音穆,凡此後仿此。’史記蒙恬傳:‘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然則秦繆公之諡,當讀如繆,所謂名與實爽曰繆也。蒙恬(案當作蒙毅)秦人,其言必有自矣。”

一美一惡的諡號在汪守寬先生《諡法研究》特別提及,有文靈,平厲,成縱等。而壯謬也是其中之一。唐朝王彥威在《駁太常擬元載諡議》寫道:“元載諡成,則不得為縱,縱則不得為成。成縱並施,美惡齊致,考之常法,實不通經。夫蕭瑀諡貞,詔命加褊,事出恩制,不可據依。爾後崔韶以平厲諡楊炎,以壯繆易伊慎,此皆惑於貞褊混淆不可之文,祥在駁議。今明其說,恐誤後來。”裡面提到伊慎諡號壯繆,明確表明這個諡號是“美惡齊致”的。伊慎是中唐出色武將,但晚年為求河中節度使賄賂宦官而遭貶斥,因此諡號壯繆。

繆字或是一字多意,畢竟蜀國時期關羽有威名但始終是有罪於季漢,但到關羽的評價有兩面性,一面肯定他的武勇與功績,但又對關羽因為個人問題導致荊州失守感到懊惱,在關羽沒被神化的年代裡對關羽的看法或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關羽沒有努力處理好周邊關係,最後被孫吳利用弱點得以迅速偷取荊州,忽視了背後的敵人。






大嘴河馬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諡號?

諡號是在我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的稱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是用來概括此人生平的一種稱號。

那個關羽的諡號壯繆有沒有什麼問題呢?

按照諡號的用法,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

說關羽空有本領卻沒幹成什麼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關於關羽的諡號,《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記錄了追諡的經歷“(景耀)三年(公元260年)秋九月,追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雲傳》也說“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在《關羽傳》明確記載“追諡羽曰壯繆侯”

重點看這一句,時論以為榮。這就是說當時給這個諡號的時候當時大家都是認同的,也認為符合關羽的生平;那到按照諡號的用法確實有點不符。那麼究竟有沒有錯?

於是後人開始考慮是不是史書上記錄有錯,就像漢語裡的通假字一樣。

後來明朝的程敏政做過解釋,把繆通假穆;後來這個觀點也逐漸被人接受。

更為誇張的是還是乾隆,乾隆在四庫全書中竟然把關羽的諡號改為“忠義”,更可見一斑。

至於關羽的諡號壯繆究竟如何,到底是眾說紛紜,對於封建王朝來說,關羽的忠是對封建王朝政權的代言者,所以一定要給關羽的諡號正名。而對於我們來說,最多隻是作為一個研究三國曆史的一個小波折而已。

以上觀點僅為個人觀點,謝謝觀看


herloo


因為劉備對關羽丟失荊州一事耿耿於懷。雖然他嘴上不說,但他內心一直不能原諒關羽。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丟不得的。關羽丟失荊州,就等於葬送了劉備一統天下的好運。所以,劉備肯定在內心是不會原諒關羽的。至於以後的為關羽張飛報仇,說到底還是劉備想借著報仇而吞滅東吳的。扯得有些遠。我之所以說劉備不原諒關羽,那是因為一件事。大家看,關羽都死了多少年了,劉備也沒給他個封號。為了不顯山露水,為了不讓別人說閒話。更不讓別人看出劉備的小心事。劉備對所有的武將都沒有封號。劉備在世時,大概只封了法正一個。關羽的封號是十多年後劉禪追封的。同時追封的還有張飛等人。不過,張飛的封號要比關羽的意思好的多。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因為我對壯繆侯的意思理解的不是那麼全面。所以,在這裡就不誤導大家了。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所謂壯繆,就是“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其“壯”字多有層意思可以理解,比如戰功卓著諡為壯,武力過人也可以諡為壯,克敵制勝同樣諡為壯。比如其勇武的能力、水淹七軍的戰功、甚至敗走麥城被殺的結局,都可以用“壯”為諡。

“繆”,主要指名氣和實際不符,就是名不副實。為何這麼說呢?一方面是指關羽在蜀漢的地位,位列蜀漢第一武將;另一方面是指關羽在三國時期的名氣,受到了諸如曹操、周瑜等人的高度評價,但是結果呢,關羽並沒有打出與自己名氣相符的成績,結果還落了一個不得善終的結局。故為“名與實爽”。


無終堯哥


壯繆不是個好諡號,武而不遂曰壯,不用武而用壯,這個壯介於褒諡和平諡之間,重點在於繆,武功不成曰繆,是說他丟失荊州之錯,劉禪和蜀漢群臣心裡必然是有芥蒂的,說白了,如果他守好荊州,起碼給個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