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期間,是讓孩子讀書好還是玩遊戲好?哪個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小波談教育


您好,很高興能和您分享一下我的體會。我家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因疫情在農村家裡呆了一個多月,因條件有限,沒法進行網課學習,也沒有其他的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後來回家接他返城的時候完全是玩瘋了的一個狀態,書、本子、筆全是灰層,並且擺得亂七八糟😂,學習那是啥呀,估計他自己都不知道了。好在有一個特別好的情況,就是學會了騎兩輪自行車👏。

之後接回城裡家裡,一呆又是一週了,回家後我就做了一個計劃表,比如上午8點起床,運動時間(跳繩100個),語文數學新課的預習,看課外書,跳廣播體操,下跳棋,做手工,彈鋼琴,玩個小遊戲…安排得特別充實,而且他覺得很有趣。這樣一來孩子也不悶,雖然在家也得到身體的鍛鍊。關鍵這樣一來孩子沒有玩手機遊戲的時間,也不會總是吵著看電視了。孩子看電視,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沒有事情做。

其實和孩子一起可以共同做很多很多的事,如不知和孩子怎樣相處,加我哦,我為你解難!


似教育最初的模樣


說說我身邊的幾個例子吧。

隔壁左右的小孩子

大多是小學生,好幾次看見他們拿著手機吃雞或者刷短視頻,拿著就放不下,我看到過好幾次父母非常生氣孩子不聽話,不做作業而沉迷於手機,採用的是暴力溝通的方式。

我知道父母肯定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才出現這種極端的處理方法。

舅舅家的女兒

馬上高考,學霸級。這個孩子從小跟爸媽在一起,看書、學習成了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考也是考的本市最好的高中荊州高中,高考名牌大學跑不了。不需要說,她自律性非常強,有一次晚上去她那兒吃燒烤,她吃了會兒雞翅就去看書學習了,家人沒有說一句,對的,就是這麼自覺。

總之,讀書學習肯定是更好,沉迷遊戲是不對的,不過這個時候不要強行怪罪孩子,平常的時候父母都去哪了?有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嗎?


惟苛


當然是讀書了!

古往今來,讀書一直使我們強調的一件事,從小開始,一直到老,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

1.書是你獲得知識的間接途徑。

書籍中記錄的大部分是這個世界發生過的種種事情,如果沒有書籍的話,那麼你就要自己走遍全世界才可以瞭解,而這個世界的歷史,你之能去掘人墳墓才有瞭解,但是,世界太大了,沒有等你走完,沒有等你掘完,生命也就走到盡頭了。世界真的是太大了,如果靠自己走遍全世界,那生命顯得太短暫了,只能靠你的思想去盡情騁馳。

書是由別人記錄的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包含了別人的思想,通過別人的思想來了解世界,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但是也不能完全按著書中的思想來,那樣成了一個“傀儡”,這是很可怕的,應該躲避這個不幸,來豐富自己,多讀書,成全自己。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何不多讀書,讓自己進步呢。

2.書是可以讓你在無形中改變。

身邊的很多人說,活了這麼多年,走了這麼多年路,讀了這麼多年書,還是活的不明白。還有很多人說讀書無用。但是,如果你只是讀了一本書,你就想有相應的效果,這未免太過於心急了,書中的營養在於心領神會,在於通識達理。

閱讀改變的,是你的內在氣質。在你閱讀前後,完全是不同的兩個人,閱讀就是通過改變一個人的現有的心智,並帶動他去走向另一處人生,如果是增益自身修為的閱讀,那麼顯然這個變化會更大,你的內在氣質丶內在氣韻是原來所不可比的。

3.書可以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在我們小的時候,一般都是看圖識字,而不是讀字,究根到底,還是我們當時的理解能力沒有達到讀字的標準。一個兒童,如果從小到大都不讀書的話,他的智力等方面是有缺陷的,在該發展智力丶長腦子的時候,沒有進行相應的訓練,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但是一個孩子的理解力如果跟不上,這會是一輩子的缺陷。別人可以理解的文章,別人看到的世界,他卻看不到,別人能夠通徹透達的現象,自己卻全然不解。不學習,不思考,不讀書,就這樣的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這跟一隻快樂的豬有什麼區別麼?但是,看似快樂,實際上真的快樂麼?這是動物的本性罷了!

要知道,快樂是一種能力,但是它需要更多的操練之後才能獲得,是比理解力更難的一種能力,試想:一個人理解力都達不到,他快樂會達到真正的快樂麼?

4.讀書的真正目的與意義。

讀書,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通過了解別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來推動自己正確地理解這個世界。簡單地說,讀書的目的,就是在於理解。

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只要你理解了它,你就可以駕馭它丶控制它,反之,就會被它所控制。

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作者,他們的書有一個共同之處:簡潔明瞭。但凡繁複冗沉之作,也肯定沒什麼智慧可言。

這本書是否簡潔明瞭,是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讀,值不值得理解作者世界的一個重要依據。對於有的書,看了五分鐘,還沒有發現作者心中世界的密匙,就可以放棄了,甚至看了封面就可以判斷。

但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這本書的創作者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需要表達的是什麼,他只是在那裡絮絮叨叨個沒完沒了,或許他根本就沒有用到他的理解,更別說有什麼意義了。

當然了,很多人讀書不是為了理解世界,而是單純的為了消遣,為了取悅自己。但是,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他在書中的審美,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閱讀這一條路,一旦你走上去了,你就很難“回頭”,會形成一種習慣。而閱讀的最大的意義,就是通過書中的世界,構造了自己的世界,並且不再淺薄,你的氣質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

或許讀了那麼多的書,都忘掉了。但是,通過閱讀而形成的那種獨特的氣質,則是令人忘不掉的。

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與我交流哦!


小波談教育


疫情在家期間,是讓孩子讀書好還是玩遊戲好?哪個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感恩悟空的邀請,我是教大育小,我怎麼覺得題主有點偏激,非此及比的做選擇題,然後得出一個絕對的對與錯的結論。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

經常接到許多父母的投訴是:這個孩子不好好學習,整天玩手機、看電視,甚至還要去跑會步、打會籃球,他就不會多花點心思在學習上嗎?

通常我會讓父母繼續描述下去,結果發現孩子會在從學習回家的時候玩半小時遊戲,或者有的孩子會在飯後或者睡覺前去樓下跑步或者散步十幾分鍾或者半小時,甚至說玩遊戲半小時。

可是在父母的認知裡是總是或沉迷,這讓孩子很崩潰,明明只有十多分鐘,可是從父母嘴裡怎麼變成了這樣了呢?

特別是最近,孩子延遲開學,又不能出門,這個更是巨大的衝突,有的家庭甚至為此一天爆發N場戰爭,到底是誰錯了?

為啥許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玩遊戲、電視、甚至是發一下呆的休息會生氣呢?

1.父母在內心深處固執的認為玩遊戲時不好的事情,會讓孩子學習變得很差。

我想:“電腦是不好的,家裡不要買的,孩子拿著手機會玩遊戲,你能給孩子買手機!”這樣片面的言論我們肯定聽到過,可是隨著發展,我們會發現我們離不開電腦,離不開手機,我們也沒有拿手機去打遊戲,可是很多家長以點帶面,片面的做出了評價。

其實是他們不理解這些含義,於是固執的用這些方式來片面的否定,因為內心深處的執著否定,所以以看到孩子這樣,就開始生氣,開始指責孩子。

因為他恐懼還在變壞。

2.內心的焦慮和矛盾

最近宅在家,很多人的內心是非常焦慮和暴躁的。可是他們不懂得向內看,也不懂得客觀的分析。對於孩子的行為特別焦慮,生怕孩子不看書,不學習,玩遊戲孩子就會變壞,成績就會下滑,所以看到孩子玩遊戲就會焦慮,於是想拼命阻止。

3.控制慾極強

有的家長控制慾極強,希望自己能夠操控一些,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活成他想象的樣子,一旦有差別,那麼家長就會反彈,甚至和孩子發生衝突。

4.生活極其單調,缺乏生活樂趣,於是不停的給孩子和自己上枷鎖

有的家長有了孩子以後,什麼都以孩子為重心,除了自己工作就是家,沒有任何業餘愛好,也從不給任何放鬆的機會,那麼他就會固執的認為孩子除了學習就不該有別的。

這樣單調缺乏樂趣的生活,會導致家長自己情緒緊繃,變得固執,也沒有辦法去理解別人,更不能理解孩子,所以看不慣孩子不讀書以外的任何事任情,任何放鬆和娛樂的事情。衝突也是常常這樣起來的。

那是孩子錯了還是家長錯了?

我認為需要的是彼此的理解和了解。然後學會放下執念,更圓融和寬廣的看待問題。

每個生命都不是一部永遠不停止轉動的機器,只幹一件事情,我們需要學習和調節,修整自己的身心,放鬆我們的大腦。

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唯一答案,需要的是放下執念,客觀全面的看待問題。

那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1.作為家長,我們要接納現在的這樣狀況,現在孩子不可能整天學習,不能出門也不能大量運動,那麼孩子適當的玩遊戲時必要的放鬆和適當調節,才能夠保持平衡。允許這的狀況存在,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當你接納了以後,這個事情就會有很大的轉機。

2.家長放下焦慮和控制,嘗試去尊重孩子的生命獨立個體。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嘗試去尊重他,允許他和你有不樣的行為,同時也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這樣的信心和信任也會孩子到恨到的改善。

3.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不把孩子當作你所有的焦點。

如果我們有很多焦點,家長也有很多的事情做,就不會時刻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樣當你發現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會很開心,內心的富足和安逸,會讓你開始寬容和客觀的看待孩子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偏執和固執。

總之:只學習也不是好事情,只是玩遊戲確實非常的糟糕,二者要相互結合,調整和平衡好,那麼就會相互促進,特別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沒有什麼只在家學習就是好事,玩遊戲就是壞事,這個會造成過猶不及,反而是傷害。

能夠自我協調和控制,安排好學習也業餘,保持身心健康才是見完美的事情。

祝福你!


教大育小


疫情期間不建議強迫著小孩去學習其他課堂,因為我們平時家裡人的陪伴已經是比較少的了,孩子去上學的時候就交給了學校去管,回來就接著放學吃飯之類的,有些小孩還不回家住,所以我們在這個趁著這個期間好好去陪孩子。去玩一些遊戲做互動,增加一些親子之間的一些感情,還有交流,這樣會對孩子的成長更加好的幫助。因為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也是學知識和成長。


子術先生講畫


  1. 疫情在家期間,孩子不能去上學,是讓孩子學好還是一直玩?其實可以給孩子製作一個時間表,就算有一天疫情結束了,孩子可以去上學了,也不會因為長時間放縱不想去上學,如果每天只讓孩子學的話肯定孩子不願意,家長看著也心疼,如果只讓玩的話孩子的學習會不會丟下的更多,所以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製作一個時間表,讓孩子作息有規律,既有玩的時間也有學習的時間,現在趁疫情期間還可以多陪孩子學習做遊戲鍛鍊身體,還可以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也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玉墨夕瑤


當然是多讀書好了,同時可以適當玩玩遊戲放鬆一下😃,畢竟勞逸結合才會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wang大毛666


讀書為主,娛樂為輔,勞逸結合,也要適當的做做運動出出汗。


睿智的小年老師


我的觀點一直都是勞逸結合,不要一味的看書,也不要一味的放任自流,我們首要任務就是跟孩子一起協商一份時間表,在哪個時間段我們需要完成哪一科的哪些任務,在休息之餘也可以在口頭表達上下功夫,尤其是低年級!加油


從小做個三好學生


其實吧!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將就勞逸結合的,可以給孩子安排一點作業,就可以去玩遊戲啦!真樣就會有動力了!這樣還會讓孩子特別高興的,[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