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才情卓著,却一生仕途坎坷、命运不济的自媒体人

宋真宗天圣二年,柳永第四次国考落榜。彼时的柳永,早已不是当年写《鹤冲天·黄金榜上》时,那个扬言功名仕途算个屁的轻狂无畏少年。这一年,柳永四十岁,已是不惑之年。

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是年已不惑之年的柳永,在并不乐观的生活环境面前,仍旧对自己的人生前景充满了未知和困惑感。

柳永:才情卓著,却一生仕途坎坷、命运不济的自媒体人

柳永画像

在古代,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参加国考(科举)历来是读书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但凡肚子里有一点墨水的,且不说他的初衷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只要有机会参加国考,他们定然都会全力以赴的踏上这条“不归路”。历来没有人能够跳出这个圈子。考上的,成功上位,享有话语权,敢在新闻媒体面前,大放厥词,夸夸其谈;考不上的,卷铺盖回家,稍息立正,低头接受失败者应受的批评。

事实证明,一个人若是失意到了极点,他连呼吸,在别人眼里都是错误的。柳永作为一个“国考落榜钉子户”,这种心情,我想他是比谁都清楚的。没有经历过三番四次落榜的人,对于柳永的这种落魄心理,那是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的。尤其是像晏殊那样,大学一毕业就考上国家公务员,吃政府皇粮的人。

是的,柳永是个才子,毋庸置疑,也不可否认。可是空有满腹才华,却一连四次落榜,始终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到了四十岁还是一无所有的时候,又会有谁拿你所谓的才华当一回事呢?

同时代的晏殊、欧阳修、范仲淹,以及后来的王安石、苏轼、曾巩,他们自然是无法体会柳永的这种矛盾心理的。但他们的成功,似乎都在告诉柳永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有才华的人,缺的只是有才能的人。所以,光会读“武侠小说”的你不行,真的不行。柳永当时写的“淫诗艳词”,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武侠小说,在国学大师们的眼里,压根就划不进正统文学范畴。

我不行吗?柳永质问了自己一句。无数个失眠的夜晚,他都在不停的思索,琢磨

文人终究是文人,骨子里的那份酸腐傲气还是有的。也是,我一个大男人,做什么不是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考不上公务员,那我就另择他地谋求出路,活人难道还能让尿给憋死吗?

你们不是觉得我不行吗?那好啊,我就证明给你们看我行不行。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文学梦,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哪怕是叫我背井离乡,远赴十万八千里开外的新疆谋生,我也去。

当然,柳永并没有选择新疆,那个在当时还被称呼为西域胡邦的地方。他选择了由水路南下,企图在江南的那一隅山水间,开拓自己的另一番职业生涯。

柳永:才情卓著,却一生仕途坎坷、命运不济的自媒体人

柳永画像

离开京师汴梁那天,已是农历七月时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愤而离京,远涉江湖的柳永,与情人恋恋不舍地在十里长亭道别

这次是你真的决定离开,远离那些许久不懂的悲哀。想让你忘却愁绪忘却关怀,放开这纷纷扰扰自由自在。

秋风最是懂落叶的心意,情人的歌声也同样唱碎了柳永的心扉。

初秋的暮色,暗寓别意。悲凄的蝉鸣,声声入耳,融情入景。在这种被凄凉况味渲染的氛围下,柳永写下了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词,《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愤而离京,选择水路南下的柳永,自此开始了以填词买画为生的职业生涯。也就是跟今天我们这些以码字为生的自媒体人一样,选择了内容创业。

柳永的词作内容平民化、大众化,词调丰富,雅俗并陈,并且在表现手法上自我化抒情,语言通俗化,使用铺叙和白描手法,结构巧妙。一时间竟火爆网络,一时无两。其关注度之高,粉丝群数量之庞大,当世无出其右。也可以说,当时的词人,不管是张先,晏殊,还是欧阳修,没有一个人可以与柳永并肩媲美。用句现成的话说:凡井水处,皆歌柳词。

唐朝乐天先生白居易的诗歌有“老妪能解”的美名,可比起柳永柳三变的“凡井水处,皆歌柳词。”似乎也不过如此了。当时的人们,不管是天天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达官贵族,还是在菜市场卖鸡蛋的平民大妈,嘴里头哼唱的都是柳词。

据史料记载,柳永写了首流行歌曲(新乐府),为时人传诵。普及程度可能就像我们今天在大街小巷里,听广场舞大妈们跳舞时音所唱的歌曲《最炫民族风》一样,谁都能哼两句。

柳永:才情卓著,却一生仕途坎坷、命运不济的自媒体人

柳永画像

宋仁宗赵祯,也就是电视剧《包青天》里演的那个被狸猫换掉的太子。据说老赵这个人也是洞晓音律,早年也很喜欢柳永的词。但是柳永好作艳词(就是一些写男女之爱的词),做了国家主席后的宋仁宗,留意儒雅,对此柳永的艳词颇为不满。

政府在网上公开公务员考试成绩(进士放榜)的时候,宋仁宗老赵就引用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里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可以看出,老赵这是在赤裸裸的搞事情。

后来有人又向宋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柳永自此后郁郁不得志,遂出入娼馆(妓院)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处境。

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歌伎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知名度和人气。

柳永国考落榜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在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据说当时的歌伎只要演唱柳永为自己所写的歌词,立时便成火爆,身价翻倍。所以在当时,很多歌伎都非常愿意去求柳永为自己写词。柳永写词供歌伎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歌伎们也常常会报答柳永,给予他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在当时,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苏东坡在玉堂的时候,属下有善于歌词的幕士,苏轼便问他:我的词与柳永比怎么样?

幕士回答说:柳永的词,很适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您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后来评价柳永说: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大家都说柳永的词很俗,然而柳永却写出了“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别样境界。唐朝诗人达到的高处,也不外乎就是这样了)。

能得到东坡先生苏轼这样的夸赞和肯定,也是柳永的文学成就和创作实至名归,已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柳永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他的作品风格对后来词人的影响甚大。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柳永),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景祐元年,宋仁宗赵祯继位。成为北宋政府继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后的第四任国家主席。

新闻联播里报道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当即买了由鄂州飞汴梁的机票赶赴京师。也是在这一年的国考中,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时考上了国家公务员。

政府派遣柳永做了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着实让52岁的柳永喜悦不已。

这年二月,柳永从汴京到睦州上任,途中经过苏州。那个因为爆文《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天下的范仲淹,此时正在苏州当省委书记。柳永遂慕名前往拜谒范仲淹,并作词进献。

柳永:才情卓著,却一生仕途坎坷、命运不济的自媒体人

北宋场景

两年后,54岁的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有感于盐工的艰苦劳作,遂写下了著名的《煮盐歌》: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宋仁宗皇佑二年,65岁的柳永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四年后,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大文豪柳永,与世长辞,终年69岁。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感怀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安葬了他。每年清明节,歌伎们都会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悼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