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經濟大概多久能恢復?

簡單點158637406


除湖北省之外,其餘各省已經紛紛開始復工生產了,我國的經濟又逐步步入正軌,騰飛的火車,即將開動,不過開動起來的經濟火車,相比於以往,會帶有些許的落寞,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個多月停工,但這個月的衝擊太大了。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

先來說說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四大行業:餐飲業、娛樂業(電影、KTV、電玩等等)、交通運輸業以及旅遊業,這些行業在短期之內很難回到以往的風光景象,即使國家宣佈疫情結束或者抗疫戰役獲得勝利,對於普通人而言,也不可能立馬就去這類人員密集的單位,肯定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緩衝,所以說受疫情影響的行業,最少在疫情結束後的半年之內,要恢復到以往的光榮歲月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受疫情影響一般的行業

受疫情影響一般的企業,主要是第二產業,即各類製造業,受疫情影響,這些企業無法及時開工,現金流上面臨著些許的困難,但是隨著疫情結束,這些企業紛紛復工開業,招兵買馬,企業的生產恢復很快,但是由於製造業中的部分行業其產品是銷售向餐飲、娛樂等行業的(比如酒水、飲料等等),所以這些行業也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的,但是整體影響不大,畢竟他們面對的客戶範圍更廣,所以兩三個月的緩衝期應該基本可以恢復。

基本不受疫情影響的行業

基本不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主要就是農業,當然還有部分行業是受疫情影響反而快速發展(比如醫療物資、醫藥物資等行業),這些行業在疫情結束後,可以維持保持正常生產,企業的經營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

總結

不同的行業,受疫情影響大小不一,所需的恢復時間也不一樣,如果從全國性範圍,不分行業的來看,要整體經濟回到疫情前的狀況,估計需要的時間差不多為六個月左右,畢竟六個月足夠人們淡忘掉很多,迴歸到正常的生產生活中。


鯉行者


你好!疫情後,經濟恢復我的觀點主要是按照3個週期來看待,可分為短期恢復,中期恢復和完全恢復。

一、短期恢復:6個月內

2003年非典時期,那時候普遍都會覺得經濟運行可能會情況很糟糕。可是,疫情過後的恢復結果比大家想象的好太多,還實現了經濟反彈的效果,也就說在3個月內基本恢復。

當然,如今的形勢與經濟體量,還有疫情的嚴重性與2003年比迥然不同,當時剛剛走出通縮,經濟正在往過熱的方向走,外部環境比現在更好,可想而知。

疫情過後的經濟政策也會非常明確:儘可能地降低生產成本、寬鬆政策和利率,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不是刺激有效需求,而是使供給得到支持。

如此算來,等到疫情結束後,經濟的短期恢復是指能夠讓一切生活消費與商業秩序變得井然有序,在6個月內根據每個行業屬性的調整,一般在2020內都可以恢復。

二、中期恢復:1到3年內

我們要知道,世界衛生組織把武漢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突發衛生事件,這個決定對中國經濟勢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的。

短期恢復主要是國內為主,中期恢復就要從國際環境來思考,畢竟中國當前的經濟體量、國際貿易地位都是前茅的,即使疫情恢復,國際的觀察期,嘗試期到真正恢復需要有1到3年的週期過度。

不過,世衛組織畢竟是聯合國的下屬單位,它提出的專業意見,最終採取什麼措施都是各個主權國自己定,目前對旅遊和航班來往受限影響較大,而貨物往來涉及的貿易和投資雖有影響,但不會完全停止,會放慢腳步。

根據世衛組織以往宣佈的幾個案例,它的決定是動態的,可以撤銷或者3個月後重新評估,這個主要就是看我們自己的疫情防控情況如何,多久能開始慢慢下降很關鍵。

疫情過後,中國肯定會逐漸開始恢復與國際合作,畢竟國際需要中國商品,中國也需要國際市場,只要我們有信心,不用恐慌,更不要自己嚇自己,我們與世界經濟是一體的,這個鏈條是永遠不會斷的。

三、長期恢復:3到10年內

如果要實現真正的恢復,整個經濟環境要包括生活消費、商業經濟,還有企業的倒閉以及失業等,這方面的影響會比較大,需要把所有損失彌補並完全恢復,大概就要有3到10年的時間。因此,我覺得2019年算是中國經濟未來十年最好的!

從宏觀看,過去10年,我國經濟每增長1%提供的就業崗位是90萬個,現在每增長1%提供的就業崗位大概可以達到130萬到150萬個。

疫情影響下,相比2003年,那個時候線上屬於初期,線上數字經濟起不到作用,可是如今因為大家隔離在家不出門,通過數字經濟和共享經濟等給大家供應物資,還有快遞類經濟同樣會拉動線上經濟成長,保住了一定的經濟體。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些傳統制造業的經濟以及線下實體店,在長期的結構性調整以及疫情的雙面夾擊下,很多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甚至有些要關門,還有鋼鐵、冶金和汽車零部件等重工業是產能過剩,同樣可能會因為運輸和汽車銷售下降而影響,還有戶外廣場和CBD中心等場所的實體店都有可能出現倒刺和失業現象。

從長久來看,我們也不能完全寄託於消費拉動經濟,但是我們一定要先恢復消費,畢竟要現有一個恢復期自己經濟損失的彌補,然後再重新出發,再次崛起,多給中國經濟一點時間,一切都是向好的!

總之,我們在評估經濟恢復週期還是要看疫情的持續週期還有多久,如果持續時間越長,對經濟的傷害肯定越大!如果簡單估算,未來30天內疫情能夠得到控制,短期對中國經濟的傷害也許不會達到0.5%,這就是我的看法,謝謝!


醉井觀商


這次的疫情不同尋常!影響之大,之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你從我昨天發的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幾張圖就能一窺全豹:2020年初至今截至2月11日,與去年同期相比,四大發電集團耗煤量下跌40%,春節後人員運輸量下跌81%、房地產成交量下跌90%!延遲復工和防疫隔離已導致生產與消費活動陷入停滯。

你再看看WHO宣佈衛生緊急事件後,國際航線的數量下滑的情況,再看看身邊停業的餐飲、娛樂,等待復工的停工企業,延遲開放的學校等,背後都是多少打工人群和背後的家庭。問了身邊很多公司,大部分現金流只夠支撐3個月,假設疫情4-5月才逐漸平息,恢復正常的業務量至少也需要1-2個月。

更重要的是:許多嚴重依賴於打工收入的中低收入家庭很可能因暫時性失業而出現生活困難;許多中小企業可能因為停工停產而出現大面積的虧損、倒閉或破產,並帶來失業的進一步上升;一些醫療器材、易耗品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有可能因為停產停工和物流中斷而出現供應短缺,帶來物價上漲、恐慌、囤積、搶購等現象,在短期內進一步加劇短缺。

中央可能通過降息降準、加大財政赤字,增加基建投資,暫停房主不炒等方式來穩住經濟,長期來看,經濟也會重新恢復活力。但短期來說,經濟要恢復之前的狀態需要的時間不會很短,要做好充分思想準備。




大樹道道


樓主你好,疫情之後經濟大概多久能夠恢復呢?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發生對於我們經濟結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當然整體上來看經濟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和影響,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相對來說比較大,經濟基礎也是比較好,而且應對風險能力的預案預判也是比較理想的,所以說對於經濟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主要就體現在個別行業還是有較大的影響和衝擊,比方說餐飲業和旅遊業,再比方說臨街的一些小商鋪,個體工商戶,他們肯定會有較大的影響。因為此次新冠肺炎直接導致人口的流動和遷徙,所以說旅遊業是無法正常的經營和生產,那麼因為新冠肺炎對於這個食品的傳播是非常強烈的,所以說餐飲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某個行業或者說某幾個行業不會打垮我們自身的一個經濟的,因為主體經濟還是很正常的,比如說我們的能源,石油,電力,天然氣,銀行金融,這些都是沒有受到較大的影響和衝擊,所以說我們國家的整體經濟想要恢復,那麼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非常快的就可以迅速恢復到一個疫情之前的水平。


懂社保


現在疫情控制已經看到了希望,湖北省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四天低於2000例,湖北省外確診病例連續兩天低於100例,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下去,估計2月底湖北省外就可以恢復正常秩序,湖北省也基本控制住疫情了。


那麼疫情過後,我國經濟大概需要多久能夠恢復呢?從我國經濟的韌性和目前的經濟狀況看,我認為不同的產業恢復週期不一樣,下面簡單說一下我的觀點。

1、對第一產業來說影響不大,能迅速恢復

從我國國民經濟的佔比看,第一產業佔比大約為8%左右,這次疫情對第一產業的影響比較小,由於農業生產空間比較開闊,而且疫情期間正處於農閒季節,2月底結束疫情的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因此第一產業應該能夠迅速恢復。

2、對第二產業來說影響有限,預計三個月內可以恢復

第二產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大約為41%左右,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延遲了復工時間,而且為了防止疫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產能恢復也達不到原來的水平,只有疫情結束之後,第二產業才能夠加速馬力生產,因此疫情對第二產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第二產業也得到了一些機會,比如,防護用品生產等等。

疫情結束之後,第二產業有一個快速的反彈期,企業會通過加班加點補充原來落下的產能,因此,第二產業雖然受一定影響,但是大約通過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把原來的損失彌補一大部分,整體影響應該是有限的。


3、疫情對第三產業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完全恢復估計需要1~2年的時間

現在我國國民經濟佔比最大的是第三產業,已經超過了50%,而這一次受影響最大的也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有一個特點,就是服務是有時效性的,無法再彌補,比如春節期間的年夜飯,只要過去了,不可能三個月之後再把年夜飯補回來;再比如影院,如果今天不去看電影,明天是無法把今天的消費補上的,所以第三產業的損失是真正的損失,是無法進行彌補的。

除了上面的直接影響,疫情對第三產業的影響,就是人們的長期戒備心理,經過這次疫情之後,估計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會減少聚會、娛樂、旅遊,這種經濟恢復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所以我認為第三產業要想完全恢復,可能需要1~2年的時間,甚至有些行業要通過一些革命性的變化來應對。

總之,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對第三產業的影響,可能會倒逼第三產業尋求轉型,更多的服務會由線下轉為線上,也會從密集的城區轉向比較開闊的郊區,服務業的空間應該變得不那麼擁擠了。


互金直通車


一國GDP指標被公認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至6.5%的預期目標。

針對疫情具體情況,全國的節後開工時間基本都往後推了,像廣東這邊,定於今天2月10號復工。現在是一邊有效的控制疫情,一邊組織生產恢復經濟。

按2020年1月17號,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在經濟GDP佔比中,服務業佔54%、工業佔39%,剩下的就是第一產業(種植業、養殖業)佔比7%。

現在就來具體算算這次疫情的影響。

雖然很多地方的企業說在昨天覆工,但是基本效果也大打折扣。

假如能在2月23號正常恢復,那麼就是停工一個月。現在我們保守一點算,就像格雷厄姆在投資中使用的安全邊際。

我們把這次影響時間定為一個半月,佔比一年也就是1.5/12。

服務業的影響:54%x1.5/12=6.75%;

工業的影響:39%x1.5/12=4.88%;

第一產業比例小,非人口密集產業,這裡忽略不算;

總的影響:6.75%+4.88%=11.63%;

去年2019年的GDP增長是6.1%,那麼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GDP的增速就是:6.1%x(1—11.63%)=5.39%。

注意,這是建立在影響持續1~1.5個月為基礎的,如果時間更長,那麼GDP增速可能會低於5%了。

當然,針對這次疫情,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已經出手了。

這時的貨幣政策調控至關重要,基本都是釋放流動性,寬貨幣寬信用的。政府通過這些政策引導經濟在最短時間內能夠復甦。

我們先看看今天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現在利率已經降到2.83%了,說明貨幣寬鬆政策已經開始。

在2020年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投放1.2萬億元逆回購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

隨後2月4日, 又開展了5000億公開逆回購操作,兩次投放流動性總1.7萬億。

2月7號,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為了支持對疫情做出貢獻的企業,設立3000億元專項貸款。

這個貸款利率,不能超過一年期貸款報價利率(LPR)減100個基點,目前從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LPR利率是4.15%,那麼優惠後的利率為:

4.15%—100x0.01=3.15%。

另外,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的貸款利率貼息50%,那麼這些企業最後獲得的真實利率就是3.15%x1/2=1.57%,這個利率已經相當低了。

還有這個LPR是每個月20公佈的,2月20馬上就要到來,利息降低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同時提到的還有中期借貸便利MLF,也要調低。

同日,財政部也宣佈,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 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這樣就解決了企業擔心過度生產而產生的擠壓庫存了,這種情況下,他們還不加大馬力全力生產?

經過以上和未來經濟政策的干預,未來宏觀經濟一定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增長。

其實還可以參考之前2003年非典時期的情況:

我們看到2003年的第一季度的GDP是11.1%,第二季度遭遇非典,下滑到了9.1%,第三四季度,又回到了10%,隨後幾年在經濟環境寬鬆的情況下,持續發生了高增長和低通脹,最終讓經濟損失降到了最低。

這一次的疫情,經濟估計也會是這樣的表現。經濟會按它的週期規律運行,這次疫情只不過是拖延了它的腳步,只會遲到,不會不來。


心榕心榕


至少半年,首先這次疫情受衝擊最大的是旅遊、餐飲、娛樂,疫情的結束,本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確診漸漸減少、以至為0,這個本身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都會很謹慎,減少出門頻率、必將是未來半年人們主調,在這過程中,服務業的復甦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人認為疫情結束會是一個消費爆發點,個人認為不會,經過這次疫情,停工的停工、在這個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提前消費的,就會面臨房貸還不上、信用卡逾期,甚至生活都沒法保證的囧破狀況,有了這一次深刻教訓,未來消費會更加趨於理性,身邊很多朋友都在感慨,以後要多存錢,以免意外出現,不至於生活都沒辦法保證,由此看,這次疫情也給大家上了深刻的一課,且這次病毒傳染性極強,完全消失肯定會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很多一部分人都會擔心被傳染,進而外出消費會很謹慎。

其次,這次疫情會導致很多中小型企業面臨經營困難,會出現倒閉及裁員現象,未來工作會變得不那麼好找,大部分企業的倒閉也會拖垮經濟,這個恢復過程,也將是個漫長的過程。



慧眼拾財


樓主您好,疫情過後經濟大概多久能夠全面恢復呢?這個問題實際上我認為大家完全不用擔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基礎相對來說是非常好的,而且經濟總量包括各個方面來講還是非常的完善的,而且應對風險能力實際上也是比較不錯的,所以說恢復經濟是非常迅速的,可以說基本上不會大面積的影響我們經濟的問題。

在個別領域或者說個別行業會有一定的衝擊,這個是很正常的,因為畢竟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整體上來講,我們的經濟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說也就談不上能夠全面恢復的問題。當然對於那些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他可能自己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比方說餐飲業和旅遊業他們受到的影響就會是比較大的,所以說主要還是對於這些衝擊比較大的行業,需要慢慢的去恢復它。

具體多久能恢復呢?我認為應該用不了多長時間,比方說這個疫情,如果持續兩個月的話,那麼我相信最多也就1~2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完全恢復自己的營業,而且能夠將停業1~2個月期間的這個差額給它補平,所以說我相信經濟的恢復也就只需要疫情的發展,這樣的一個時間而已,而且只是一個片面性的問題,並不是大面積的。


社保小達人


SARS從2002年11月起到2004年6月底基本逐步消除,8月份疫情完全控制。從時間週期上看,從發現疫情到控制疫情到解除疫情用了8個月。SARS期間中國全產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連續下滑近2%,受挫嚴重,直到2003年6月份(7個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才迅速回暖。

從SARS的經驗來看,經濟的恢復通常在疫情控制後的第一季度就可以有所恢復。但是不要忘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比起SARS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死亡率相對較低外,其他影響都比SARS嚴重。主要經濟影響因素是:

1、WHO的1月31日將此次疫情定義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雖未被定義疫情區域,但是冠冕彈簧的不建議影響貿易,依舊重重地打擊了中國旅遊,出入境,國際貿易及配套工業產業鏈經濟。這個影響恢復時間至少在3個月後(PHEIC)三個月一個週期。

2、本次疫情的政府幹預及隔離力度,以及公民安全衛生意識比SARS期間強百倍。這導致了諸多行業的復工率影響巨大。從而造成消費、產能都會直接下降,要恢復還要看疫情控制情況(員工命比錢重要)。中小微企業因資金斷鏈,倒閉,轉行,高外債,低勞動。這些為中國GDP貢獻超過40%的群體需要恢復,這個至少在3-6個月的時間。

這兩點是SARS不能比,所以綜上所述SARS從第三季度整體經濟開始恢復,那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至少是往後多推1個月時間。

這個是整體宏觀經濟,而並非產業經濟。若進入到行業細分領域去看行業數據,差異性非常大。


谷哥問診


疫情之後經濟大概多久才能恢復?

2003年非典之後對經濟的影響,也就影響了第一、第二兩個季度,從第3個季度起,後面經濟就恢復了正常。GDP還創了新高。

歷史是可以參照的,對比非典對經濟的影響,那麼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最多也就兩個季度,如果疫情能在2月底3月份結束,第一季度是必然會受到重大影響的,第2季度會開始恢復,第三第四季度基本就恢復了正常。

也許有人說,2003年非典之後,之所以經濟恢復的很快,是因為當時正是房地產崛起的時候,是房地產拉動的經濟。現在今非昔比,經濟結構已經進行了調整,房地產不再是支柱產業。

但是不要忘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十幾年。昔日有房地產,今日有高科技。如今以5G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鏈蓬勃發展。以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國產替代等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行業,是目前中國經濟轉型時期新的動力支撐。

以王石、潘石屹、任志強為代表的一批地產大佬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任正非、馬雲、馬化騰、劉強東、雷軍等互聯網時代領軍人物。

本次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是餐飲服務、賓館住宿、文化旅遊、建築等行業。這些行業並不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主要行業。而那些支撐經濟發展的高科技行業本次受影響很小。

所以說,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一旦疫情結束,經濟將很快會恢復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