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來自西涼的勢力,那他和當時的西涼太守馬騰是什麼關係?

斯諾克男孩


回答這個問題看看董卓是什麼官就好了:西涼刺史,馬騰則是西涼太守。


(董卓劇照)

太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職官稱謂,戰國時就開始設置。當時,列國在邊境衝突地區設立郡的建制,作為綜合行使軍政權力的特別政區,長官稱守、郡守。

秦並六國,廢除封建制,在 全國設立三十六郡,以郡守為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西漢改郡守為太守,秩二千石。刺史主要是任監察之職,巡行郡縣,以“六條”問事。概括為“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劉焉謂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權輕。遂改部分資深刺史為牧。刺使實際已為一州軍政的長吏、太守的上級,州郡兩級制隨之形成。

漢哀帝初,改歸舊制,不久複稱為州牧。東漢初又複稱刺史。漢靈帝時,改刺史為州牧, 位居太守上,掌握一州軍政大權,成為一級地方行政長官。

也就是說其實刺史就等於是中央,太守是地方,也有說刺史好比現在的書記,太守好比省長,其實就是刺史等於是管理那整一個省份,而太守就是管理這一個省份的省會(古代的一個郡差不多等於現在的市級單位,州則基本等於省級單位)。這樣說應該比較好理解。

而董卓為西涼刺史,馬騰為西涼太守,其實可以理解為馬騰其實算是董卓的下屬。


而馬騰為什麼和會董卓是這個關係呢?

當時的全國被分為十三個州,其中一個叫涼州,也就是所謂的西涼,管轄現在的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區。而西涼自古就以民風彪悍而聞名世間,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講的就是涼州的騎兵戰力標榜,可以橫行天下。

漢靈帝中平元年十一月,北宮伯玉在涼州發動叛亂的叛亂,而在北宮伯玉的手底下有一個很歐意思的人,也就是馬騰的好基友韓遂也。


那時候的西涼亂的不成樣子,朝廷雖然也多次派遣刺史前往鎮壓,但是那幾任刺史都是沒有成功的平定西涼,反而是被叛軍打得不成樣子,直到中平四年,靈帝又派耿鄙接任涼州刺史。耿鄙上任後,四處招兵買馬球討伐叛軍,馬騰就是在這個時候投軍,成為西涼鐵騎的一員。

馬騰此人,世代軍侯,通曉兵法,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慢慢的就升到司馬這個職位,開始進入了涼州勢力的中層領導行列。 這段時間也是政府軍情況最好的一段時間。

但是不得不說耿鄙是真的倒黴,涼州叛軍這時候發生了內訌,韓遂殺死了北宮伯玉取而代之成為了叛軍的領導,帶著十多萬叛軍進犯隴西。一下子就把政府軍給打得大敗,並且殺死了刺史耿鄙。

馬騰這時候也沒辦法了,也看見叛軍勢大,再加上叛軍老大韓遂是自己的好友,便乾脆投降了韓遂,後來憑藉的自己的能力也成為了西涼叛軍的領袖之一。

而在黃巾大亂之後,朝廷再也不能坐看西涼如此情況,於是派來了在黃巾平亂中立有大功的左將軍皇甫嵩等將領來討伐韓遂馬騰,但是也都被叛軍打敗,導致叛軍勢力越來越大。

而這個時候董卓就出來了,董卓這個人本來就是西涼人,隴西臨洮人也,那時候是河東太守,在黃巾之亂中雖然無功,但卻因為他賄賂十常侍倖免,還被家官進爵擔任了西涼刺史,統西州大軍二十萬,被派去平定西涼叛亂。

但是董卓這個人本就是西涼的地頭蛇,他可不會傻乎乎的去和韓遂、馬騰真的大戰,反而是私下聯合,互幫互助,我董卓不找你們的麻煩,你們也別來找我的麻煩,大家一起互相成就嘛,偶爾還故意讓韓遂馬騰給他刷刷戰績,他則給與對於一定好處以為交換,這樣既安撫了朝廷,他也不用去打仗,韓遂、馬騰也滿意。後來韓遂、馬騰更是藉此歸降朝廷,絲毫無損反而還都得了朝廷的封賞,董卓也因此而立下了大功,從此董卓和馬騰、韓遂就成為了上下級的政府關係。


小姐姐講史


董卓和馬騰的共同點,是自小都居住在隴西,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省,在東漢時屬於涼州的地界。但不同的是,馬騰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他們馬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屬於傳說中的地方豪強;董卓的父親只是一個當地的基層官吏,屬於寒門子弟。

因為家族背景的不同,兩人的起點也直接拉開很大差距,馬騰在成年後,就被當地郡守委以重任,負責統領當地的軍隊和治安。董卓卻只能從小兵開始磨練,依靠軍功慢慢往上爬。再後來,馬騰成為涼州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而董卓則被推薦到中央政府去任職。

從這層意義上說,因為馬騰和他的家族是涼州地區的地頭蛇,所以他們更傾向於經營自己的地盤,好當地方上的土皇帝。但董卓因為沒有強大的家族背景,所以只能緊抱中央政府的大腿,成為一名帝國政府的中高級官員。



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如果董卓也調到涼州任職,那馬騰和董卓的關係,就類似於地方豪強與中央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但可惜的是,因為黃巾起義的爆發,徹底改變了兩人的命運。

在黃巾起義後,馬騰憑藉著強大的家族背景,再加上天高皇帝遠,他們便以鎮壓黃巾起義為名,不斷髮展自己的勢力,同時將中央政府在當地的勢力都給驅除出去,於是馬騰、韓遂等人,很快就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當然,他們也是東漢末年最早的軍閥。

此時的董卓,因為是中央政府官員中的一員,則被政府委派到涼州地區平定黃巾之亂,在這個過程中,董卓的個人勢力也開始不斷髮展起來,同時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快速平定叛亂,董卓肯定希望獲得越來越多的權力,而皇帝也會有意放棄一部分對軍隊的控制。



在這種背景下,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據,董卓也自然會變得有些軍閥化,於是原本屬於中央政府的軍隊,就這樣被董卓佔為己有,等到最後,朝廷已經無法在有效的指揮和調令董卓的軍隊。

但總的來說,董卓雖然有軍閥屬性,但名義上還屬於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員;而馬騰,早已經變成地方上的割據軍閥,是貨真價實的軍閥。兩人雖然都在涼州,但所謀求的卻不一樣,董卓謀求的是到中央政府號令天下,馬騰謀求的是地方自治。

當然,董卓的整體實力雖然強於馬騰,但卻也奈何不了馬騰,因為人家是地頭蛇,董卓則是後進來的“強龍”而已。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的涼州,相當於是被三大勢力控制,一股是馬騰,一股是董卓,另一股則是韓遂。


我是趙帥鍋


要說起董卓和馬騰的關係,就得從漢靈帝劉宏還在位時說起。

漢朝將全國分成十三個州,其中一個叫涼州,管轄現在的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區。


(董卓)

東漢那個時期的涼州人民,由於地處漢、羌邊界,打架是家常便飯,加上自然條件惡劣,所以民風剽悍,悍不畏死,當兵的特別多。

當時的涼州騎兵戰鬥力很強,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漢靈帝中平元年十一月,涼州發生以北宮伯玉為首的叛亂,馬騰的好基友韓遂也加入了叛軍。

幾任涼州刺史都是草包,被叛軍打得找不著北,一個接一個的被撤職。

中平四年,靈帝又派耿鄙接任涼州刺史。耿鄙上任後,四處招兵買馬球討伐叛軍,就是在這個時候馬騰投軍,成為西涼鐵騎的一員。

由於馬騰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慢慢的就升到司馬這個職位,也算是進入了涼州勢力的中層領導行列。


(馬騰)

也算是耿鄙運氣比較好,這時涼州叛軍發生內訌,韓遂殺死北宮伯玉,成為叛軍的領導,帶著十多萬叛軍進犯隴西。

政府軍被打得大敗,耿鄙也被殺死,馬騰這時候看到叛軍勢大,便投降了韓遂,從此與韓遂交集了一輩子。

韓遂得到馬騰後,如虎添翼,先後打敗了朝廷來討伐的左將軍皇甫嵩等將領,勢力越來越大。

馬騰也憑著自己的實力,逐漸成長為叛軍領袖之一。


(平叛戰)

勢力大了,利益多了,叛軍內部就產生了矛盾。

叛軍首領閻忠、韓遂、馬騰之間相互不信任,後來發展成自相殘殺,有時為了利益又勾結在一起,總之是一個“相愛相殺”的狀態。

董卓這個人呢,原來就是涼州的黑社會老大,勇猛強悍,手下有一大票小弟。

要是放在今天,絕對是要首先剷除的黑惡勢力。

用當時的話說,董卓是個“遊俠”, 不管是白道還是黑道,董卓都吃得開。

黑老大當久了,也想當官過過癮。

所以在當地官員的推薦下,董卓搖身一變,成為政府的公務員。

由於他打仗有一手,加上名氣大,涼州附近的少數民族叛亂都被他輕而易舉的鎮壓下去。

就是面對韓遂的叛軍,也是互有勝負。


(董卓)

為了利用董卓打叛軍,漢靈帝封董卓為臺鄉侯、前將軍,他利用叛軍內部矛盾,擊敗韓遂等人,收降了不少叛亂的軍隊,自己的實力越加膨脹,整個隴西都是他的勢力範圍,他身兼地方軍閥和朝廷重臣雙重身份,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董卓也有眼光,他認為韓遂和馬騰也是英雄,便私下與他們接觸,互相勾結,相約相機成就大事。

(董卓與貂蟬)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主政,何進在與宦官們的鬥爭中落了下風,便接受了袁紹的鬼主意,宣董卓進京誅殺宦官。

董卓正想插手朝廷事務,得到進京的聖旨,立即引軍進京,並與韓遂、馬騰約定,等董卓在長安站住腳後,以韓遂和馬騰為援,掌控權力。

董卓還沒到洛陽,便看到城中一片火海,又打聽到官宦們殺了何進作亂,漢少帝逃出了洛陽,董卓急忙率兵尋找到少帝和後來的獻帝劉協,過了不久便藉機廢了少帝,立劉協為帝,開始挾天子令諸侯,干預中央政權。


(挾天子)

董卓進京後的第二年,被王允設計殺死。

董卓的部將李傕專權,為了拉攏,封韓遂為鎮西將軍,封馬騰為徵西將軍。

但馬騰、韓遂基於董卓太不得人心,為了個人目的,兩人聯合反李。

但被李傕打敗,馬騰、韓遂逃回涼州割據。

後來曹操掌權時,不斷挑撥馬騰、韓遂的關係,兩人由兄弟變成仇敵,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

曹操乘機要求馬騰進京,馬騰迫於壓力,只好來到曹操身邊。


(馬騰被殺)

建安十七年,馬超起兵反曹,在曹操身邊當人質的馬騰全家被殺。

馬超後來投奔了劉備,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發現董卓和馬騰的關係比較複雜,他們出身差不多,都是隴右大族士家;性格也相像,勇猛善戰。

按所處的位置來說,董卓是官兵,馬騰是賊。但他們既有矛盾,又有聯合。

在利益的驅使下,董卓和馬騰把“官兵捉賊”這出戏演得很逼真,董卓需要馬騰,馬騰也想利用董卓。

說到底,這兩個人都是漢末的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有分有合,他們眼裡只有利益,沒有道德,更沒有老百姓的生死。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基本沒有關係,馬騰是西涼軍閥之一,但董卓不是西涼軍閥。


董卓祖籍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但他不是在隴西出生的。在他還小的時候,父親董君雅在豫州潁川郡任縣尉,他和弟弟董旻都是在豫州出生長大的。

後來董君雅離職返鄉,董卓隨父親才回到了涼州老家。在老家的這段時間,董卓因為經常到羌人部落遊玩,因而便結識了一些羌人首領和西涼當地的豪傑。

不過,他和西涼的關係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後來司徒袁隗闢他為的掾吏(袁隗就是袁紹的叔叔),助他飛黃騰達,他就一直在外地當大官,沒有回西涼。

馬騰的情況跟董卓正好相反。按《典略》中的說法,馬騰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代,祖籍扶風郡(也就是長安郊區人),但傳到他父親這一代時,已經沒有祖上的萌蔭,只能在涼州的天水郡擔任一個小官。

馬騰父親搬到天水後,沒多久就丟了官,由於家中貧困,便只得才留在了隴西,娶了低漢人一等的羌女為妻,並生下馬騰。於是馬騰就從關中人變成了西涼人。(馬騰有一半的羌人血統)

騰字壽成,馬援後也。桓帝時,其父嘗為天水蘭幹尉。後失官,因留隴西,與羌錯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典略》

馬騰出生後,父親給不了他多少幫助。因而他只能自力更生,吃過不少苦。

騰少貧無產業,常從彰山中斫材木,負販詣城市,以自供給。——《典略》

從以上董卓和馬騰的背景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兩點:

一、董卓只是祖籍西涼,年青時在西涼待過幾年而已,他在西涼並沒有根基。馬騰的祖籍雖不在西涼,但他在西涼出生長大,勢力根基在西涼。

二、董卓因為有高層的提拔,一直都在上流圈子混;馬騰雖然祖上很闊,但他沒有沾到祖宗的光,一直都在基層混,兩人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

馬騰發跡是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這一年是甲子年,黃巾起義就在一年爆發。可能是受黃巾波及,也可能是涼州羌胡一直以來的反抗東漢統治的情緒到達了高潮。西涼諸多豪強在這一年都造反了。(涼州軍閥韓遂就是當時參加的叛亂)

這一次叛亂規模很大,一度打到長安附近的美陽。當時的朝廷被嚇得不輕,一面讓涼州地方官員自募軍隊,一面調集皇甫嵩、董卓和孫堅等人參與平叛。(孫堅和董卓結仇就是在這一時期)

當時的馬騰響應朝廷號召,參加了涼州的地方軍,協助董卓這個朝廷中央軍將軍平定涼州叛亂。並且馬騰還通過努力,成為了涼州刺史耿鄙的司馬(相當於參謀長),算是擠入了上流官場圈子。

後來朝廷官軍和涼州地方官軍聯手,擊退了叛軍對長安的侵犯。但是,正當官軍準備進一步聚殲叛軍時,河北叛亂了,朝廷考慮到叛軍已是烏合之眾,涼州地方軍應該能消滅叛軍。便把皇甫嵩、董卓、孫堅等中央軍全部調走,將圍殲叛軍的任務交給了馬騰這幫西涼地方軍負責。


然而,朝廷的中央軍走後,涼州的地方軍根本打不過叛軍。不僅失地連連,就連涼州刺史耿鄙也被叛軍殺了。

鑑於叛軍勢大,且州郡長官大都戰死,於是馬騰這個涼州司馬就乾脆擁兵反叛,與叛軍合為一流,控制了隴西。

馬騰參加叛軍後,整個西涼全部淪陷。中平六年(189年),韓遂、馬騰等隴西實力派聚集人馬二度進犯關中。

這一次,朝廷再次調皇甫嵩、董卓等人參與平叛,兩人各率兩萬人在陳倉大敗叛軍,並把叛軍又趕回了隴西地區。

從以上敘述中,我們又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一、馬騰在董卓亂政之前,他已經率軍背叛了朝廷,淪為了叛軍。並且馬騰的價值觀不是主流士大夫的價值觀,他對東漢朝廷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也沒有老先祖馬援“馬革裹屍”的軍人精神。

二、董卓當時恰好在涼州平叛,所率部隊中應該有一些隴西人,這也是《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把董卓軍稱為西涼軍的原因。但董卓的西涼軍,人數並不多,頂多兩萬人。

三、董卓當時跟馬騰不是盟友,而是敵人。

董卓在涼州平叛的同一年,漢靈帝病死,洛陽朝廷發生了爭權奪利事件。董卓因為跟司徒袁隗的關係,便由袁紹設計,以大將軍何進的名義,徵召他帶兵進京勤王。

董卓是明白人,他清楚這次進京的意義,便在臨行之前,密會韓遂、馬騰,邀請他們與自己結盟。並且還囑咐他們在自己走後,攻打皇甫嵩,趁機攻佔長安,割離關中與朝廷的關係。

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後漢書》

不過,馬騰並不信任董卓。董卓走後,他並沒有立即行動,而是一直在涼州觀望。期間發生了董卓進京亂政,廢少帝立獻帝,關東十三路諸侯討董卓,董卓燒燬洛陽遷都長安等一系列事件。(董卓在這一期間先後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何進、何旻的中央軍,西涼兵馬在董卓的部隊序列中,已經不佔人數優勢了)

一直到公元192年,董卓在關中立足,並徵召馬騰到長安協助他。此時,馬騰才拉著韓遂一起率軍離開涼州,投奔董卓。

不過馬騰的速度有點慢,他還沒到,董卓在長安就被王允、呂布殺害了。隨後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攻佔長安,殺死王允、趕走呂布,控制了東漢朝廷。

鑑於西涼叛軍與董卓西涼軍曾經亦戰亦盟的背景,李傕、郭汜便以朝廷的名義封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馬騰為徵西將軍,遣屯於郿縣。


應該說,此時的馬騰才跟董卓系的人馬有了一點關係。而此時,董卓已經死了。

總的來說,馬騰確實是西涼軍閥,但董卓不是西涼軍閥。他們兩人幾乎沒有交集。董卓出仕為官時,馬騰還在以砍柴為生。馬騰投軍立業時,董卓已經是一個名噪天下的大將了。後來馬騰背叛朝廷,董卓率軍打他,兩人是敵對關係。一直到董卓進京前,需要拉攏西涼實力派時,兩人才算有點交往。

不過,兩人至始至終沒有任何實際聯繫。馬騰決定投靠董卓時,董卓已經死了。


Mer86


同為西涼的勢力,董卓和馬騰,還真有過一些交集。

他們曾經互相征戰,也曾經試圖相互合作。

可惜,有緣無分!

董卓是西涼的,但西涼不是董卓的。馬騰從不是董卓下級。

作為漢末三國中的第一個大boss,董卓的閱歷是非常豐富的。

他曾經在涼州、洛陽、益州、幷州都做過官,甚至還跑到河北打過仗。

不過,董卓集團,是如假包換的涼州軍團。

董卓軍隊的軍隊構成,主要是“湟中義 從”、胡羌兵,以及涼州兵。

在吞併丁原的幷州軍之前,董卓手下骨幹多是涼州人。

董卓手下的主要將領:胡軫、李傕、郭汜、牛輔、張濟、樊稠、段煨、徐榮等。

其中,除了徐榮是遼東人外,其他人全部是涼州人。

董卓將、校及在位者多涼州人。——《後漢書.王允傳》。

不過,涼州不是董卓的。

董卓的簡歷中,從來沒有做過涼州的軍政大員。相反,他倒是做過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在進軍洛陽的最後關頭又被任命為幷州牧。(這似乎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後來呂布殺掉丁原後,幷州軍幾乎毫無反抗地投奔了董卓。)

所以,涼州不是董卓的。當然,涼州也不是任何人的。當時的涼州已經亂成一鍋粥,大小軍閥一大堆。

董卓,也就沒有和馬騰有過上下級關係。

有緣無分1:一場沒打完的仗

相比之下,馬騰的簡歷就差得多了。

董卓沒做過涼州牧,馬騰也不是什麼西涼太守(根本就沒有這個職位)。倒是馬騰的兒子馬超,被根本沒控制涼州的劉備封過一個涼州牧。

馬騰第一次登場,就是以“叛軍”的身份與皇甫嵩、董卓交手。

187年,王國、韓遂叛亂,馬騰在這個時候也一起鬧騰了起來。

朝廷派皇甫嵩、董卓前去鎮壓。

最後的結果是:沒有結果。

皇甫嵩、董卓大敗叛軍。

不過,董卓很快就有其他事情要忙了。

首先,漢靈帝病危,放心不下董卓,讓董卓把軍隊交給皇甫嵩,自己回幷州當州牧去。董卓當然不幹,大家開始撕逼,沒時間追擊了。

然後,漢靈帝死了。何進招董卓進京。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馬騰、韓遂也趁著朝廷放緩追擊,內訌了起來。

於是,董卓與馬騰的這次兵戎相見,也就在各自內訌結束了。

有緣無分2:一場沒結成的盟

進入洛陽後,董卓一堆事情要忙,沒時間搭理馬騰。

直到192年,董卓退回長安後,才想起了馬騰。

為了與山東諸侯抗衡,董卓邀請馬騰、韓遂一起參與。

馬騰、韓遂也看到天下大亂,想很想和董卓一起玩。

可惜,等到馬騰、韓遂抵達長安時,董卓已經被殺了···

看來,大家到底是有緣無分呀!

最終,馬騰和董卓集團的繼承者(姑且這麼說吧)李傕也沒有合作愉快,內訌一番後就回到了涼州。

然後···就是強大的涼州軍在一波又一波的內訌中不斷被削弱,紛紛謝幕。

總的來說,漢末亂世伊始,涼州是武裝力量最強的一個地區。可惜,涼州始終沒有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來整合各方勢力,最終:在激盪人心的三國風雲中,涼州集團沒有登上舞臺的中央。

有效的組織,比力量更重要!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西涼城很大,是漢末第三大城市,涼州地區更大,有多大?

這種問題,地圖最有說服力:

上圖即是東漢末期的行政區劃圖,紅圈中涼州從土地面積來說怎麼也在前兩名吧!

還有更詳細的:

董卓隴西臨洮人,也就是甘肅岷縣人,馬騰扶風郡茂陵人,也就是陝西興平人。

再來一張現在的地圖好了:董卓緊鄰西藏,所以他才有條件“好結交羌人”;馬騰緊鄰西安城,出身豪家大族,當然要住在繁華之地了。

兩個人社會層次相差很大。他們之間還隔著秦嶺山脈。兩者之間相距1100裡地,坐火車要到蘭州繞一下,因為火車不容易爬山,大概花費10個小時。

所以說,兩個人其實連老鄉也算不上,是不是?

也有圖:

他們之間有沒有工作交集呢?

187年,涼州刺史耿鄙為了鎮壓氐人和羌人造反,豎起了招兵旗,馬騰領著一幫子子弟應徵當兵,馬騰離開家鄉去涼州當兵了,董卓在哪裡呢?

187年,董卓幹什麼沒有查到,188年,董卓和黃埔嵩各領兵兩萬救陳倉縣城呢,陳倉縣在陝西寶雞市,反而離長安很近了。

為什麼救陳倉城呢?因為馬騰的上級作亂造反,不過這時候的馬騰還只是一個小軍官,雖然和董卓是敵我交戰雙方,地位相差太多——兩個人沒有交集。

並且董卓對於這次“平叛”很不上心,敷衍了事。

一年後,189年,馬騰與同事們一番爭奪,也弄了一幫人馬,已成氣候。董卓幹什麼呢?

這一年,董卓已經接到了何進的書信“進京勤王”去了。

兩年後,董卓在京城混的很吃力,去信邀請馬騰進京一起進攻山東諸將,亂世時代,哪一個軍閥會不願意帶兵進京城呢?馬騰應!

192年,馬騰到達長安,董卓已死。

兩個人連面也沒有見過。

兩人什麼關係呢?通過一封信的關係!


葭明通半瓶歷史


首先,這個問題就是有問題的,董卓的勢力並非都來自於西涼,而馬騰也不是西涼太守,但兩人都和西涼有關係,不過說到董卓和馬騰的關係,說複雜也複雜,因為董卓是東漢的正規軍,而馬騰則是西涼的叛軍,後期兩人卻又相約一起控制關中局勢;說簡單倒也簡單,不過是利益讓兩人偶有牽連,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戰不休。三國時期的紛爭可能是古代歷史上最精彩的亂世了,當然,這種說法是出於人們對於三國時期各色英雄的熱愛,私以為真正最精彩的應該是春秋戰國,只是春秋戰國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很多史料也不全,以至於很多人對這個亂世認識不足,一部《東周列國志》遠沒有《三國演義》為人所熟知。話扯遠了,再回到東漢末年。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時代出先現的謀臣武將,就如同如天上的繁星,多得數不清。而攪動這場亂世的董卓和西涼馬騰這個名將之後的關係卻值得玩味幾番。

涼州一直以來都是漢人、羌人等雜居,而董卓祖籍確實是涼州,他也曾跟隨父親回到涼州生活過一段時間,正是在這段時間裡,董卓結交了不少的羌人首領,和他們稱兄道弟,熟知羌人的生活習性和作戰方式,這成為他後來在官場上晉升的一個籌碼。他不僅和羌人打交道,他和當時涼州的政府也有交往,後來董卓就被朝廷徵用,他靠著平定羌人叛亂步步高昇,但在184年的黃巾起義後,董卓被判“減死罪一等”,後遇赦免。

董卓是一個極具野心的人,這種人一個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很會趨炎附勢。董卓官運亨通一路從小兵做到了幷州刺史,爆發的黃巾起義讓他被很多朝廷的高官彈劾,可是他居然非常的幸運逃過一劫。這說明了他在當刺史時期也不忘記結交朝中權貴,這些能在皇上面前說得上話的人替他說了好話,才讓他沒有掉烏紗帽。

185年涼州爆發叛亂,這個消息無疑給早已被東漢各地叛亂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東漢朝廷,當頭一棒。這次東漢朝廷名將皇甫嵩去平定這一次的動亂,這個時候因為董卓長期與羌族人打交道,不僅熟悉西涼而且還有對羌人的作戰經驗,於是他被任命為中郎將參與平叛。在這次平叛中,董卓的表現可圈可點,因功封為斄鄉侯。

涼州的這次叛亂持續的時間非常長,187年,馬騰因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被人徵兆為兵,並且在平定羌族的叛亂中,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就這樣他的命運開始改變,他開始被任命為偏將軍。在這個時候,馬騰算是涼州的正規軍,但是很快涼州刺史被殺,馬騰和叛軍的首領之一韓遂親近,率部也做了叛軍,他們組織兵力反過來攻打平叛的軍隊,很快就佔有了涼州,當時叛軍的主帥是王國。

188年,王國領兵攻打陳倉,皇甫嵩為正,董卓為副再次主持平叛事宜,但是兩人的意見很難達到統一,基本就是各自為政。而陳倉大戰中,王國最終戰敗被馬騰和韓遂廢黜,涼州又有了新的首領,而羌人叛亂逐漸被平定下來,涼州表面上已經風平浪靜,但內裡卻開始分裂,馬騰和韓遂爭權,相互打擊。另一邊的董卓則被靈帝任為幷州牧,董卓執意領著5000部下去幷州赴任並在河東郡滯留不前。

不久,靈帝病逝,大將軍何進讓董卓領兵回京控制局勢,這個時候董卓看到了機會,但是他也知道憑自己的勢力未必能夠真正控制住整個天下的局勢,於是秘密聯絡涼州的馬騰、韓遂,希望他們能聯手,共同應對京城的局勢。馬騰和韓遂覺得有利可圖,於是答應下來,但是馬騰也並不想輕易混進局勢中,他先是觀望,在涼州靜觀其變,很快董卓進京控制住了局勢,自行廢立之事,成為京城的老大, 而關東聯軍的進攻讓董卓招架不住,遂遷都長安。

191年四月,在東漢朝廷正式遷都長安一年多後,董卓也正式進入長安,那是何等的尊貴氣派,文武百官要對董卓行跪拜之禮,即便是昔日的上司皇甫嵩也要向董卓行跪拜禮。在這裡董卓逐漸穩定了局勢,而遠在西涼的馬騰等人看到差不多了,於是領兵往長安進發,說來也是巧合,192年的四月,董卓被呂布等人刺殺,而到了六月,馬騰等人才到了長安,李傕等人拜韓遂為鎮西將軍,馬騰為徵西將軍。

董卓和馬騰這兩個人,至死都沒有坐下來好好的說說話,或者說利益的牽扯讓他們覺得聯合起來有利可圖,於是選擇合作,但是合作卻並沒有什麼信任可言,馬騰一直在觀望,等覺得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才出發進京,但是卻再也沒有辦法實現真正的合作了。

董卓沒有好的結局,馬騰實際上也沒有,他在風光了半輩子之後,被曹操所殺,還被夷三族,一代梟雄竟落的如此下場,也不知道當年決定去當兵前的最後一個夜晚,馬騰望向即將下山的太陽的時候,他在想些什麼。


尚宮女史


馬騰和董卓是什麼關係?老鄉、盟友還是敵人呢?細說的話,董卓和馬騰應該是先是屬於敵對,後來又合併一處不過不分上下級的關係。

西涼太守並不是正史中的官職,當時東漢負責管理涼州也就是題目中的西涼的官職叫刺史,而那個時期的涼州刺史叫做耿鄙。而題目中的馬騰的西涼太守一職位應該是《三國演義》根據歷史上的馬騰佔據過涼州地界而給加上的職位。

我們先說一下馬騰

歷史上的馬騰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差不多,是一個漢族羌族的混血兒,身強力壯,勇猛非常,當時的涼州刺史耿鄙在涼州胡作非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如此大的壓力之下,涼州範圍內的漢族、羌族和氐(di)族就聯合起來反抗耿鄙反抗東漢。

為了鎮壓反叛的軍民,東漢在當地募集年輕男子組建軍隊,馬騰就加入了這隻平亂的軍隊,而且因為身體素質好,很快就積累了很多戰功,慢慢的升職成為偏將軍。

但是沒想到,耿鄙被部下突然殺死,軍隊沒有了首領,而這支軍隊也只能由馬騰等掌管實權的將軍率領,但是沒有了主張平定叛亂的耿鄙,慢慢的馬騰等人就率領部隊和之前作戰的叛軍合歸一處,共同反漢。主要的領袖就是韓遂、馬騰和王國等人,歷史上把這段時期成為三輔作亂。

下面董卓就該出場了

而朝廷得知此事之後,派去鎮壓馬騰他們的將軍就是董卓。

董卓是兩週隴西人,對於羌族,氐族等少數民族十分了解,之前董卓就是靠著鎮壓幷州叛亂才當上了幷州刺史的,因此董卓雖然對抗黃巾軍不太行,但是對付這些少數民族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董卓到了之後,採用了讓叛軍內部瓦解的辦法,就是和韓遂、馬騰私下溝通,和他們講明利害,再加上韓遂和馬騰之前都是漢朝的正規軍,很快就被董卓勸動了,他二人聯手殺了之前擁立為王的王國,三輔作亂在董卓的計謀之下不攻自破。

董卓和馬騰合作

《後漢書·董卓列傳》說“初、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董卓邀請韓遂馬騰共謀山東,也就是二人合兵一起,但是邀請二字說明董卓並沒有權利直接命令馬騰,因此二人是合作的關係。

結語

董卓和馬騰的關係比較混亂,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東漢王朝搖搖欲墜,正規軍和叛軍前一秒還要大戰,之後就可能合兵一處,天下群雄並起,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第一。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我是歷史痴,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這個問題就有點問題,東漢時沒有西涼太守這個官職,所謂的西涼應該是指當時天下十三州之一的涼州西部地區吧。準確地說,馬騰是割據涼州的一個軍閥。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權臣,最大的一個軍閥,他本是隴西人,生於穎川,成長於涼州。

要說董卓與馬騰之間的關係,雖然他們都有涼州背景,但董卓與馬騰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甚至沒有見過面。

  • 1

166年前後,董卓就開始在涼州、幷州平亂,大破匈奴,屢次擊敗鮮卑與叛亂羌人的聯軍,一路積功升軍司馬、校尉、幷州刺史等職。期後更是封侯拜將,直至192年掌控兩京權傾朝野。

  • 2

這時候的馬騰在幹嘛呢?

184年冬,十二月,北宮伯玉、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的名義在涼州舉兵叛亂,並威脅三輔。

朝廷雖然不斷派出大軍前往平叛,但礙於叛軍勢大,朝廷軍隊又有將帥失和等一系列矛盾,平叛雖也有成效,但並未徹底平定。

187年,馬騰應徵入伍,平定涼州另一股羌人叛亂,因功升為偏將軍。

後涼州刺史被叛軍殺死,馬騰加入叛軍,並與韓遂等人合兵一處。

在此期間,董卓一直都是朝廷平叛大軍的一股重要力量。

  • 3

要說董卓與馬騰的關係,除了勉強算是老鄉之外,就是官軍與叛軍的關係了。至於在平叛時兩人是否有直接戰場對壘,未見記載。

除此之外,董卓與馬騰之間還有一次關聯。

  • 4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剛進京控制洛陽朝局的時候,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與反抗勢力對峙,曾邀請屬於自己鄉黨的馬騰韓遂等人帶兵進京,並許諾他們相當的好處。

彼時的董卓雖據有洛陽、長安這東西二京,但因行廢立之事,犯了大家的忌諱,導致了四世三公的袁紹發起討伐,一時間應者雲集,十八路諸侯結成了討董聯盟。

馬騰韓遂倒是答應了董卓,並且帶兵準備前往洛陽助陣。

可惜,不知道是路途太遠,還是馬騰有意拖延,他們的援軍才抵達長安,董卓就已經殞命了。

所以,董卓與馬騰雖然都有涼州背景,但二人之間並沒有太過密切的關係。


歷史痴


三國這個特殊時期,有時候你還真分不清誰是兵,誰是賊。您看董卓挺可恨的吧,他還偏偏就是正規軍;馬騰看起來順眼點吧,他還真就做過匪。董卓還曾經奉命剿過馬騰這個匪,也曾相約馬騰一起去長安,這份“愛恨情仇”是咋回事呢?還是讓我們回到東漢末年看一看吧。


董卓與馬騰初碰面

上圖就是東漢末年十三州的分佈圖,而董卓那時候是漢朝皇帝正牌封的幷州刺史、河東太守。馬騰的父親馬平本是扶風茂陵人,後來因為去天水做過官,丟了官以後就在隴西定居了,隨後又娶了一個羌女,生下了馬騰。馬騰長得還是非常高大健壯的,雖然沒有固定職業,但是靠賣力氣也算是能養活自己。

當時的涼州刺史名叫耿鄙,這個人不太地道,本來他來上任就是來平叛的,結果他把周邊的氐、羌等民族也給逼得造反了,有人造反自然就要徵兵,馬騰就這時候入伍當兵了。因為作戰勇猛,取得了戰功,很快就被提升為偏將軍。

這時候叛軍內部也發生了內鬨,馬騰後來的那個戰友韓遂把其他幾個合作伙伴都給殺了,自己獨掌大軍,就衝著耿鄙殺過來了。結果耿鄙還沒等迎戰呢,自己內部也發生了內訌,耿鄙自己也被殺了。馬騰一見大勢已去,就帶著隊伍投奔韓遂去了。

就這個時候,幷州刺史董卓被派來跟韓遂、馬騰的叛軍對戰。

相愛相殺

剛開始韓遂和馬騰推舉了一個叫王國的出來抗雷,輕而易舉地就被政府軍擊敗了。後來又推出閻忠,結果沒多久又病死了。

董卓從一開始就不是很勢衷於平叛,因為他不過是平叛軍的副手,而正職則是皇甫嵩,皇甫嵩一心一意想平叛,不過董卓想的不過是保持自己的戰鬥力,順便發點戰爭財、壯大自己而已。所以,對於董卓來說,叛軍的存在反而是對他有利的,皇甫嵩反而是礙眼的那一個。

朝廷先後遷董卓為少府、幷州牧,董卓都牢牢抓著自己的軍權不放,而且還說他的手下這些兵攔著他的馬頭不讓他走,他也沒有辦法。

就這樣,敖到了漢靈帝去世,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董卓進京的時候竟然還拉攏馬騰、韓遂一起進京,哥倆兒一合計,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何不趁此機會,大幹一場。可當他們整頓完兵馬,到長安的時候,董卓已經死了,不過當時的掌權人還是董卓曾經的手下李傕,所以馬騰、韓遂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的徵西將軍和鎮西將軍,叛軍算是轉正了。

後記

後來,馬騰、韓遂、李傕還是鬧掰了,馬騰、韓遂回了西涼以後,依舊攻伐不斷,二人成為了仇敵,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那麼友好。

至於西涼太守?這也是演義中的一個頭銜罷了,歷史上的馬騰從未擔任過這一頭銜,也更沒有參與討論董卓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