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講述救治細節

央視網消息:大疫面前臨危受命,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張思兵2月2號作為火神山醫院院長正式亮相。他曾經參與過抗擊非典工作,又有小湯山醫院的援建工作經驗,這些經歷給火神山醫院的運轉帶來了哪些幫助?來看央視記者董倩對他的專訪。

張思兵:2月2日中午12點到2月4日凌晨這段時間,我們所有隊員跟施工單位和地方政府一塊兒,我們打掃衛生,有的專家教授趴在地上拿鏟子就鏟泥,一遍遍拖地,鋪床、擺床、擺床頭櫃、試氧氣等等,最熱鬧的時候大概就是2月3日的晚上,整個工地上我們兩個中將、兩個少將在這兒親自指揮親自督促,希望儘快把這個病區能展開,大家還是一塊兒齊心協力,在2月4日我們搶出了兩個病區儘快能展開收治。

臨危受命!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講述救治細節

2月4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迎來首批45位患者,首批患者主要為輕症患者。

記者:什麼時候開始收的第一批危重症病人?

張思兵:我們是2月10日那天開始收的第一批危重症患者,當天就把ICU30張床全收滿了。

臨危受命!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講述救治細節

在武漢衛健委的統一組織調撥下,一批批危重症患者轉入火神山醫院,醫院患者很快達到每天1010名左右。但是,作為一家臨時建設的醫院,火神山醫院缺乏一般醫院所具有的後勤保障隊伍,1400名醫護人員面對1000多名患者,壓力巨大。

記者:難在什麼地方?

張思兵:關鍵就是我們現在保障上還缺人手比較多,比如現在沒有什麼其他人員。在隔離區內不希望其他的人進去,一旦有感染就比較麻煩,所以這方面佔用的人力比較多。

除了醫護人員,在火神山醫院,還有從各個聯勤中心選拔抽調上來的部分戰士,到汙染區收集運送各種各樣的醫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這些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也都經過了嚴格的防護安全培訓。

張思兵:讓我們這些戰士到病區,我們也是很猶豫。

記者:為什麼猶豫?

張思兵:主要就是他們不是醫護人員,擔心他們在這種暴露條件下出現感染的情況,我們專門借鑑了小湯山的經驗,小湯山的時候進到這裡面從事這些工作的也都是咱們的戰士。

17年前,張思兵曾經與非典有過一次正面交鋒。2003年,張思兵是解放軍第309醫院的醫療科科長,309醫院是收治SARS患者的定點醫院,3個月收治220名患者,發熱門診接診2500餘例患者。但這所醫院做到了三個“零感染”,也就是一線醫護人員零感染,院區官兵和家屬零感染,除了非典病人以外的其他住院病人零感染。除了在309醫院抗擊非典之外,2003年,張思兵還參與了小湯山醫院的援建工作。

記者:那段時間的經歷會對這一次有什麼幫助?

張思兵:有一個特別大的經驗就是一定要把這樣的傳染病救治流程搞好,流程很重要。

臨危受命!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講述救治細節

記者:為什麼?

張思兵:因為要保證每一個病人每一個醫務人員能夠規範地進行救治,大家都要有一個流程,病人怎麼進,怎麼出,怎麼來?傳染病的分區也好,都按照流程辦,病人救治質量是最高效的,醫務人員的感控是最高效的。這樣的疫情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場遭遇戰,雖然我們說打仗,要科學地去戰勝它,要用正確的策略去戰勝它。未來作為我們來講,救治更多的病人,救治更多的危重病人,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能夠為這場疫情的阻擊,做出我們火神山醫院全體人員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