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夫人恩愛65載,為何選擇13年不與兒子來往?


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夫人恩愛65載,為何選擇13年不與兒子來往?

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

這樣的文章決不應任意刪削或者乾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這就是真真實實的文學巨匠,然而他的一生並不是順順利利就走完的。

從小就在逆境中成長

七十年前的中國剛剛推翻了清朝統治者的統治,神州大地還處在一片混沌一片黑暗的處境之中。季羨林老先生在這新舊交替的時代中,出生在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家庭中。他的家庭條件十分的貧苦。季羨林老先生的父親在家中排行老大,因為祖父的去世,所以季羨林的父親便擔任起了撫養兩個弟弟的重大責任。

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夫人恩愛65載,為何選擇13年不與兒子來往?

根據季羨林老先生對自己童年的回憶,他說那時候他們全家都吃不飽,甚至靠撿野果子填飽肚子。但是他的父母為人剛正,清清白白。雖然從小家中貧困吃不飽穿不暖,但是父母卻教給他奠定了最好的學前教育。那就是要實事求是,努力上進。這為他日後的學習樹立了目標。

在他六歲的時候,季羨林老先生投靠了在濟南的叔叔。因為他從小別和叔叔們生長在一起的緣故,所以叔叔對他非常好。叔叔有能力後,季羨林老先生點在叔叔的幫助下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取得如此驕人成績背後付出了是怎樣的努力和汗水。他自己也曾表示過,正是因為從小我在逆境中生活,所以我才會取得今天的成功。

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夫人恩愛65載,為何選擇13年不與兒子來往?

被包辦的婚姻

似乎好多文學巨匠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是很滿意的婚姻。這好像成為了一條不成文的定律。也確實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中,雖然推翻了舊清政府的統治,但是一些封建習俗仍然存在。人們以前的婚姻都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個時候,自由戀愛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季羨林老先生同樣沒能逃過包辦婚姻的魔爪

季羨林18歲的時候,他的叔叔嬸嬸便給他安排了一樁親事。因為他對叔叔嬸嬸還有感激之心,所以他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答應下來。或許也因為寄人籬下,他沒有足夠的自信去與他們反駁對抗。就這樣,18歲的季羨林與比他大了整整四歲的彭德華結了婚。可以說這場婚姻並不是季羨林所期盼的那樣。

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夫人恩愛65載,為何選擇13年不與兒子來往?

要知道彭德懷的小學都沒有讀完,但這並不是否定他的為人性格。只是在這個時候,季羨林早已經在文學上斬頭露角,小有成就。而彭德華只是一個與柴米油鹽醬醋茶打交道的女子。兩個人的知識水平不同,所以兩個人的想法做法以及生活習慣就會有很大的差異。三觀不同的婚姻談何容易呢?

終於等到他的攜手並進

結婚後的季羨林依然回到學校完成自己的學業。彭德華獨自支撐著這個家。這時她已經為季羨林生下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彭德華雖然沒有多大的學問但是她確實賢良淑德的一位好妻子。彭德華照顧季羨林的父母獨自撫養一雙兒女。季羨林出國留學許多年,彭德華依舊任勞任怨的為這個家默默的付出

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夫人恩愛65載,為何選擇13年不與兒子來往?

放在誰身上都會被感動吧。學成歸來的季羨林終於被妻子的一片真心所打動。於是他將妻子接到北京與自己生活在一起。彭德華的這些年沒有白熬,她終於等到了季羨林的相濡以沫。在季羨林遭受著十年浩劫的那段時間,彭德華始終在季羨林的身邊給予他支持和鼓勵。好在那場不堪的歲月走了出來。兩個老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走過了65個春夏秋冬。

季羨林曾經這樣形容過自己的妻子。雖然她不能陪我一起去看這世界上的繁花似錦,但是她卻和我在這一所小屋中領略過了四季。她們有多大的本領,但是她卻自己獨自一人為我養育了一雙兒女。所以我要衷心的感謝她這些年對我的付出與關懷。也許兩個人在學識方面確實有不同的層面,但是婚姻不就是最平凡的生活嗎?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便足夠了。

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夫人恩愛65載,為何選擇13年不與兒子來往?

13年不與兒子來往

彭德華的意外去世成為了父子倆之間的導火索。彭德華的離開也讓季羨林蒼老了許多。一提起妻子,眼淚就聚集在了他的眼睛裡。但是在季承的眼中,父親對於國家的貢獻遠比對於自己小家的貢獻大的多的多。自己一直長到13歲,才明白原來父親是這樣一個含義。因為從小與父親沒有生活在一起,所以導致他與父親的關係有所生疏。

他一想起母親那些年獨自承擔著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對父親的怨念就更加多了一分。再加上母親的去世,讓他更加的與父親的誤會加深。他以為是父親害死了母親。所以他處處與父親作對。

季羨林對於這個兒子也是恨鐵不成鋼。雖然季羨林知道自己虧欠了孩子,但是他卻不知道以什麼方式去彌補。她也曾多次給兒子解釋過自己早些年的境遇,但是兒子每次都表示不會理解他。得不到兒子的理解,讓季羨林很是頹廢。

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夫人恩愛65載,為何選擇13年不與兒子來往?

季羨林是一個活的正正直直,清清白白的人。但是他卻得知自己的兒子與家中的保姆情投意合。要知道家中的保姆比兒子小將近四十歲,兩個人的婚事自己怎麼能夠允許呢?他多次教訓兒子,卻始終沒有什麼作用。終於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中兩個人徹底的爆發了。兒子帶著保姆搬出了家中。這更讓季羨林感到氣憤,於是他狠下心來不與這一個孽子聯繫。而這一斷了聯繫就是13年。這13年來他也想要與孩子聯繫可是身體條件已經不允許了。

2009年這位國學大師與世長辭。他離開了這個充滿著是是非非的世界,去到了另一個安樂祥和的地方。他自己曾寫過" "時光流逝,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 嘆息時多。"不論怎樣,他不後悔來過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