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第五代經常提到《美國往事》這部電影,這部影片有多好?

笑料燉包袱


就我而言《美國往事》以一部電影的篇幅囊括了從幼年`成年到老年這三個階段人物的演變。

麵條在中國劇院抽大煙這段鏡頭分別出現在片頭和片尾兩次。片頭帶著他的思緒穿過了和兄弟們分道揚鑣的重要事件,片尾則是一切水落石出之後露出的釋然一笑。同樣的一段畫面在不同時刻出現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有時身在其中,有時已經過去。

如果你有耐心看過前二十分鐘,就迎來了片子的第一個淚點。麵條為躲避追殺不得不坐車離開紐約,鏡頭一轉,一去三十五年,回來時還是同樣的車站,裝潢和車站裡的人卻已換了一茬。鏡中已是一個白髮老人,Beatles的Yesterday適時響起,最愛的電影裡出現了最愛的一首歌。物是人非,倒也尋常。

老年Noodles再次回到紐約開始,他來到少年時混跡的酒館,掀開牆上的木板,向裡看去。透過老年Noodles深邃的眼神,回憶開始湧現。

原來,這是他少年時偷窺女神Deborah的地方。我們看到,在明晃晃的光亮裡,Deborah正在優雅地跳著獨舞。她的眼神如一道清冽的泉水,臉頰和鼻樑的弧線如雕刻般精緻,那是我在電影中見過的最動人的一張面孔。

Noodles的一生,就為了兩件事而活。一是對女神Deborah矢志不渝的愛,一是為兄弟們赴湯蹈火的情義。

一個混混的人生故事,為什麼要叫《美國往事》?

實際上,《美國往事》講述的,是一代人“美國夢”的破滅。

相信“個人奮鬥”可以獲得成功的他們,最後都敗給了這個時代。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事情。

因為,無論個體如何努力,我們終究是時代的產物,那時代的邊界便是你無法超越的宿命。

而Noodles,這個跟不上時代的混混,卻為我們保留了一些更值得守護的東西。

這也是追憶美國往事後,最值得回味的事情






嬌妻愛電影


對於《美國往事》,我一開始是被它的聲音所吸引的。那麼它好在哪裡,有多好呢?

影片單刀直入的謀殺和拷問,乾淨利落地拋出了懸念,堪稱教科書式的開篇,但我卻是從電話鈴聲響起的那一刻,才跟著疲憊恍惚的Noodles一起被猛然驚醒的。

這個鈴聲響了太久了,從雨夜中混亂街頭的屍首,到酒會上暗流洶湧的人群,Noodles逃避了追殺、解救了朋友、打開了一個只有報紙的“寶箱”,他在車站買了一張車票,通向了未來,也通向了過去。

此時響起了那首殿堂級的電影配樂《Childhood Memories》,我一次聽到排簫如泣如訴的聲音響起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愛上這部電影了,沒救的那種。

意大利配樂大師莫里康內一生創作了無數電影配樂,《天堂電影院》裡昏沉中的明亮悠揚,《海上鋼琴師》裡沉靜中的婉轉盪漾,《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迷醉中的躁動慾望,每一個都是經典,但在我看來,都不及《美國往事》中傳達給我的那種夢幻中的嗚咽、平淡中的悲傷,最擊中人心。

莫里康內的配樂之傑出,使得Beatles的傳世金曲《Yesterday》都顯得那麼輕描淡寫。有心的人可能會發現,越老越經典的電影中,配樂越會是成為影片敘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種濃厚的包裹式的視聽語言,是今天建立在特效工業基礎之上的電影所難以具備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以及對電影的理解,如有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小驢子影視


《美國往事》是一部黑幫片,但它絕不僅僅是一部黑幫片。它是一部恢宏的史詩,講盡了人的一生,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內容。

黑幫生涯,兄弟情,背叛,愛情等等這些不過是《美國往事》的表層,但如果只有這些,《美國往事》不過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成不了經典。

(導演花費了很多心血找演員,三個主演的少年時代的演員活脫脫就是他們年少時的樣子 )




楓葉愛音樂


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美國往事》是一個男人不願醒來的夢。

以至於看了很多次,一直沉醉其中不願醒來。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好,讓我來帶你細細品味!

本就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現實又真實

《美國往事》講述的主要是麵條、麥克斯和黛博拉一生的故事。選取了他們人生中的三個關鍵節點:1921年、1933年和1968年,鏡頭在三個年份間自如切換,故事講得行雲流水。

在影片結尾之前,麵條這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是麥克斯,最心愛的女人是黛博拉。

1933年的那個雨夜,他正是為了拯救麥克斯才報了警,他沒想到他的兄弟們會因此全部倒在警察的槍下,暴屍街頭。

在影片的開頭,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響著尖銳刺耳的電話鈴聲。

後來我們知道,這就是麵條打的報警電話的鈴聲,在隨後的35年裡,這鈴聲一直響在麵條的大腦裡,讓他在無邊的自責、歉疚和痛苦中煎熬。

麵條和麥克斯在1921年不打不相識,成為朋友,一起混社會,那時他們還是10幾歲的少年。

但他倆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人,麵條聰明但是心思單純,感情真摯,有激情和熱血。麵條少年時代在廁所偷偷看的書是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他崇尚的是像馬丁·伊登那樣靠個人能力的成功。

在小說中,馬丁·伊登成了著名的作家,但是因為看透了人性中的庸俗和惡,對世界感到灰心和絕望,最終投海了結此生。

導演在開篇就早早為麵條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麥克斯精明又冷血,極端自我和自私,對金錢和權力有無窮的慾望。我甚至懷疑,他真的對面條有過友情嗎,他這樣的人會懂這種感情嗎?

他們沒有在一起混多長時間,麵條因為一個小夥伴的死殺了人,入獄了。

1933年,麵條從監獄裡出來,之後短短的幾個月,他和麥克斯的觀念衝突已經很嚴重。

政客沙基建議他們和他們救過的工會領袖吉米做一筆交易,利用政界建立自己的事業。

麵條想擺脫黑幫生涯,但他的反應是:我沒有興趣,我也不相信政客之言。

麥克斯的反應則是:說下去,沙基先生,我們洗耳恭聽。

麵條不喜歡替別人做事,他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會問同是猶太人的司機,是不是覺得自己這樣的黑幫成員是個恥辱。他會關心別人,會在意自己到底成了什麼樣子。他的心是柔軟的。

麥克斯則幾乎是麵條的反義詞,會為了金錢和權力喪心病狂,不擇手段。他的心硬如磐石,十多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帕特里克和斜眼,隨隨便便就被他為了自己的前途弄死了。

他利用麵條的善良設了圈套,讓麵條以為只有報警才能救他。

其實他早已和警察勾結,用一具燒焦的屍體替代了自己, 讓別人以為他和其他黑幫成員一起被警察除掉了。

洗去了黑幫的底子,獨佔了這些年他們一起撈的錢,麥克斯搖身一變成了貝利,從此開始政壇生涯。

最可惜的電影神作

我們現在看到的249分鐘的導演版,是導演自己最滿意的剪輯版本。這一版本有美妙的故事結構,有舒服的敘事節奏,導演對鏡頭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不同時空的切換自然又流暢。

每一幀畫面都有油畫一樣的質感,富有詩意,背景音樂是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的巔峰之作。

所有這一切,構成了經典的《美國往事》,值得你反覆揣摩,越看越有味道。但這一版本直到2012年才重見天日。

1984年,萊昂內帶著赴戛納的是精剪的229分鐘的歐洲版。這一版本也很好,電影首映場結束,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掌聲持續了整整15分鐘。

而同年在美國上映的美國版,只有139分鐘,因為製片方認為觀眾不可能在影院坐太久,所以粗暴的閹割了電影。

導致電影的結構和節奏被完全破壞,觀眾根本感覺不到萊昂內想講的故事,導致票房口碑雙失利。也沒有獲得奧斯卡的任何一項提名。

萊昂內深受打擊,從此沒有再拍電影,直到1989年去世。

一個偉大的導演,在資本面前也只能束手無策,鬱鬱而終,這成了電影最悲情的註腳。


茉茉音樂


電影《美國往事》評價很不錯,這部電影情節豐富,人物刻畫細緻,非常值得一看。

瑟吉歐·萊昂的《美國往事》是一個通過黑幫小混混麵條的一生追逐、失去、幻滅的故事來體現美國20年代到60年代大時代背景以及一整代年輕人的成長曆史的故事,《美國往事》歷來被電影學院的許多老師當做是電影史上的教科書級別的作品,這部電影的好,不僅體現在導演純熟的電影技法上,也體現在編劇嚴密的環形敘事上,更體現在其對人生意義的追問與探尋上,它絕不是一部單純意義上的黑幫電影,電影教科書的名號當之無愧。

鏡頭角度:老中青三個時期的時空轉換盡顯人生如夢

這部電影通過男主麵條老年鏡頭,中年鏡頭,以及青年鏡頭的不斷轉換,採用回憶和現實來回反覆,營造了一種人生如夢的特殊基調,不僅僅是緊扣其反思人生的主題,更有形式多樣的轉場,毫無痕跡的蒙太奇剪切等純熟的鏡頭技法來緊緊抓住觀眾,讓觀眾在影片亦真亦幻的敘事裡忽略了這部電影的超長時長。

劇作角度:邏輯嚴密的環形敘述呈現出濃重的宿命感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導演從鏡頭角度埋下了諸多伏筆,更是在劇作層面上窮盡心力,這部電影一共請了六個編劇,集齊了六個人的全部心力和反覆研討,使得影片裡面每個細節都有所呼應,前後勾連,形成了一張嚴密的邏輯網。隨手舉兩個例子吧,比如在影片前半部分,麵條在三個同伴死去後趕到火車站隨機買的票是buffalo city,而到了影片中部,我們看到他們小時候掙到第一桶金去存錢的時候,背景音樂廣播裡播的就是buffalo city;再比如,麵條出獄那會麥克斯開靈車去接他帶了個姑娘,開玩笑說可惜她26歲就死了,結果後面我們就看到麵條去拜祭亡友,除了事實上並沒有死的麥克斯,其他兩個的死亡年齡就是26歲……這樣的例子在這部電影裡俯拾皆是,看似隨心的一句臺詞一個鏡頭,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也正是這種設計,配合著鏡頭,呈現出一種濃重的宿命感,讓人深感無力掙脫。

主題角度:以一場美國夢的破碎向人生嚴肅追問

《美國往事》並不是一部單純的黑幫電影,也不僅僅是關於友情或者是愛情,它更多的是關於人生的反思和追問,從開頭定下的灰暗而無奈的人生如夢的基調開始,這部電影就在不斷通過循環往復的回憶和一次次看似巧合的應命情節在向觀眾傳達著這種對人生意義的追問。男主麵條重情重義,可是最後無論是代表著“情”的愛人黛博拉,還是代表著“義”的麥克斯都揹他而去,他空耗一生,直到暮然回首,才終於明白一切都是大夢一場,來與不來,愛與不愛,都不見得能改變什麼。而那個背叛了麵條的麥爾斯,固然奪得了他所希望的一切權力和財富,最後卻因為無法面對面條而選擇自殺,這樣的一生,對於他來說,也絕不敢說是無怨無悔的。以及一心想做明星的黛博拉,不僅失去了深愛著自己的麵條,到後來還是要以色侍人也失去了自我,這些人的美國夢一一破碎,也折射出整個時代的幻滅和虛無感。

主創團隊:精益求精終成電影史上的教科書級佳作

自1984年上映以來,這部電影早已超越了導演的預期,之所以能發揮出這樣超常的傳播效果,也跟它的精益求精的主創團隊是分不開的。不管是導演瑟吉歐·萊昂,還是皮耶羅·德·貝納迪、萊奧納多·本韋努蒂、弗蘭科·奧卡利等六名編劇,都以他們的專業精神和純屬技法為這部電影的故事基礎打下了極為紮實的基礎,再加上男主羅伯特·德尼羅,男二詹姆斯·伍茲,和女主伊麗莎白·麥戈文,也包括少年黛博拉的扮演者詹妮弗·康納利等一眾小演員的精彩演出,在每一個部分做到最好,才能最終呈現出來這樣1+1>2的效果。讓它在後世綻放出遠遠超出當初預期的效果。

無論你是想學習導演技法,還是想學習剪輯技巧,抑或者是想學習編劇技法,也或者只是想要看一部好電影,《美國往事》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小賤電影推薦


《美國往事》被稱為經典,主要是它講故事的方式,以及濃烈的宿命觀——那不可知的無窮破壞力。它的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散文詩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敘述視角,意味深長的人物設置,讓它在2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散發出歷久彌香的光彩,那是一種淡黃色的光暈,柔軟而鮮亮。

這部電影以旁觀敘述的方式回顧了過去60年代的激情而又悲傷的往事。影片敘述採用三段倒敘的方式,使用閃回來避免電影的平面畫和衝突感,以及使用角色回憶過去的事件來構造電影,這有助於顯示角色的內心掙扎,以當前的心態來感受和回顧過去,並認識過去。

《美國往事》畢竟不是糖水片,也不是套路貨。所以,沒有面條復仇的狗血。羅伯特·德尼羅用他驚人的表演,展示了年過半百的男人的悲傷。難過,留在心裡。難捨,放在心間。生活是殘酷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傷痕都會消逝,留下的不過是悵惘。所以,當深陷政治漩渦的麥克斯要求麵條除了自己的時候,麵條拒絕了,畢竟,這曾是兄弟。





Mine南木


導演萊昂內的巔峰之作《美國往事》無疑是一部極為迷人的影片。這部醞釀及創作歷時13年,耗資達4000萬美元的豪華巨片,是一部典型的美國“經典影片”,導演嫻熟而瀟灑地搬用著警匪片的套路:暴力色情與恩怨情仇、無恥之尤與俠肝義膽、卑鄙叛賣與義薄青天、酣暢淋漓與憂傷憐憫。

自從第一次看過以來,一直都令我難以釋懷。它從故事本身,到音樂,到佈景,都充斥著一種強烈的懷舊氛圍,隨著畫面的流動,一幀幀展開,令觀者感同身受。這個堪稱“不輸給《教父》的黑幫電影”,在我看來,其最特別之處在於在同樣的場景中對三個不同時間段的描述,並通過主人公的相貌、場景中人物的變化、以及服飾和時代特徵來表現時間的流逝。

由於大背景的固定,這種細微之處的變化便帶給人們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對舊時的懷戀之感也油然而生。在所表現的三個時間段中,青年時代自然是重頭戲。但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並且使本片不同於一般黑幫電影的,卻是將近一個小時的對童年時代的刻畫。童年是一個十分包容的時代,它是一個人最原始而稚嫩的狀態,保留著他們最初的夢想。

在影片中,麵條一夥人——斜眼、派希、多明尼克從小就是浪跡街頭的小混混,靠為街頭惡霸——“霸哥”做事謀生。他們燒掉不交保護費的報攤,搶劫醉漢的手錶。但是當他們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時,那種樣子又是如此的可愛,令人不忍責備。然而,在搶劫手錶過程中卻半路殺出個麥克希,先聲奪人,把手錶搶去。麵條於是去找麥克希,欲搶回手錶,卻不料被執勤警察看到。當警察詢問麵條手錶從何而來時,麥克希的一句“是我送給他的”,不僅令麵條和警察吃驚不已,更從此使兩個男孩從敵人成了朋友。童年,它包容了罪惡,也包容了美麗;它包容了仇恨,也包容了友誼。

4小時的《美國往事》包羅萬象,人生哲理豐富,是個值得反覆觀看的片子。



莫草夏


《美國往事》包含了一個男人在這個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愛情、思想、責任、衝突,背叛、原諒、救贖,拍出了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它更像是一場讓人不願醒來的夢,當面條躺在床上,在溫暖的燈光和的迷離的電話鈴聲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歲月,這場夢便開始了,直到最後的麵條終於露出笑容,我們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繼續那些不盡的故事。什麼幫派,什麼仇殺,原來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個毛躁的少年,偷看一個美麗女孩子跳舞;只有一個負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覺;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面對背叛了的友誼,語調平和,不懂聲色。《美國往事》帶著你作了一個三小時四十五分鐘的夢。人生如夢,這也許是唯一的感受。

本片導演賽爾喬·萊翁內是意大利人,受好萊塢的影響較深,他認為好萊塢電影最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因此他導演的影片大都與美國有關。萊翁內是位嚴肅的有藝術追求的導演,以意大利式的西部片(也稱作是“通心粉”西部片)著稱,代表作有《一把黃金》、《再多一點美金》和《好的、壞的、醜的》。這三部作品都由美國著名演員伊斯特·伍德主演並獲得世界範圍的成功。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以美國近百年曆史為背景的“美國三部曲”,即《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國往事》。《西部往事》表現19世紀末早期移民在美國的生活及其開發西部時的故事;《革命往事》以政治為背景,描寫政治在美國的作用及美國與鄰邦的關係。《美國往事》則是20-60年代美國大城市生活的縮影。《美國往事》的視角是獨特的,是意大利人眼中的美國形象,可以說,這部影片是對好萊塢創造的美國形象的一種批評。

萊翁內在60年代看到這部小說,一眼就看出原作很“電影化”,書裡的我好象好萊塢電影的畫外音,於是決定將它拍成警匪片。從醞釀劇本到上映,前後化了13年時間,其間聘請了工五位意大利著名作家為他改編劇本,其中有萊昂納多·本瓦努蒂、批埃洛·德貝爾納蒂、弗蘭科·費里尼、恩里科·邁蒂奧裡、和弗蘭科·阿卡尼,最後,萊翁內的劇本採用了每位作家改編中的一部分。《美國往事》相當集中地體現了導演對美國的“想象”。影片原版長 4小時25分鐘,在戛納電影節上放映版本長3小時40分鐘,在美國上映僅2小時30分鐘。影片上映後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首肯。連愛挑剔的美國評論家也認為這部描寫黑社會的影片格調不俗,製作精美。該片被美國《洛杉磯時報》評為1984年10部最佳影片之首,法國影評家評論80年代十佳影片,《美國往事》也榜上有名。

麵條是個猶太移民,一個住在紐約動區貧民窟裡的窮孩子,為人“義”字當頭,對不惜朋友赴湯蹈火,是個不乏浪漫色彩、幻想型的人。他愛衝動,這決定了他要為小兄弟報仇並飽受牢獄之苦。他的性格不能改變他下層人的社會地位,並決定了他終生伴隨著內疚和悔恨的命運,他的出路是逃到大煙繚繞的夢境裡。躲避現實。

邁克斯是個注重實際而懷有野心的人,他心狠手辣又善於隱藏自己。他狡猾、放縱、自私而不擇手段,作者把他推上政治舞臺最後又讓他絞死在垃圾車裡,並非出於偶然。

麵條和邁克斯是一隊矛盾,在小街上初露鋒芒時兩人旗鼓相當,可是從他們開始合夥時起,影片就展現出兩個人不同的個性和行為方式,預示了他們不是一條船上的人。影片採用情節劇的因果關係,成功地刻畫了這兩個不完美或曰不可愛的人物,顯然導演並不想讓觀眾去與這兩個人物認同。

影片的時空結構處理頗有特色。故事發生的主要時間是施行禁酒令時期,在美國禁酒令迎合了基督教新教徒的某種禁慾苦行的傾向和注重自制、勤奮、節儉和道德的行為方式。影片恰恰就是從酒店開始,接著引出了唐人街上華人開的大煙館,印尼人開的皮影戲院,臺上演的是印度古代神話《羅摩衍那》,這種象徵東方古代文明和落後的文化現象出現在象徵西方文明的美國,作者是有意這樣安排的。影片大量運用移民居住的窮街陋巷、非法經營的酒店、地下妓院、販運私酒、匪徒的肆意行為作為敘事的載體,隱喻了那個時期美國是個康尼島式的奇境,也是導演對於逝去的美國神話的一種再創造。故事的首尾都在大煙館裡進行,兄弟們死後麵條跑到大煙館裡,借鴉片製造的幻覺瞬間消愁解悶,那個瞬間是完美而快樂的,是超時空的。故事結束時,麵條又回到唐人街,看著皮影人的晃動,又躲進鴉片的迷幻裡。這一次他笑了,大半生的內疚和悔恨隨著煙霧飄散了,時間滯留在他充分享受歡樂的時刻,麵條似乎領悟:往事不過是南柯一夢。

在《美國往事》中,用了很多的閃回和倒敘鏡頭,時空交錯。這種結構為本片表現特定的內容和情緒起了很大的作用。開頭部分,煙館里長達幾十秒的電話鈴響讓故事閃回到困擾主人公的事件中,觀眾隨之進入1933年。35年後,麵條返回紐約,影片通過牆洞裡的一雙眼睛,閃回到久遠的1921年,回溯了麵條童年到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麵條從電視上看到一條新聞,他的回憶又引出一段閃回,隨著麵條的回憶,觀眾瞭解了邁克斯和奧唐奈的關係,當面條面對參議員時,他沒有像當年為小兄弟報仇時那般衝動,影片藉助閃回再現了麵條記憶中美好的時刻,讓觀眾清楚地知道,飄零了半生的麵條,心中留存的不是根,而是對“美好往事”的回憶。這種敘述方法不僅未讓觀眾在三小時裡感到厭煩,反而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刺激。

音樂在這部影片起著重要的作用。觀眾在欣賞影片的始終,無時不在感受音樂的力量。長迪吹出緩慢、哀怨的而略帶懷舊的情調。無論是黛布拉舞蹈場面,窮孩子搞惡作劇的場面,還是搶珠寶店時麵條對卡蘿爾施暴的場面,無不伴隨著優美的旋律,音樂的作用旨在闡釋主題,用音符去述說一段值得回憶的往事。“上帝賜福美國”、“夏日時光”、“昨天”、“日日夜夜”等歌曲和配樂無不再現了敘事的年代,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感。

影片的攝影相當講究,畫面的明暗處理十分得體。回憶的鏡頭,多采用近似黑白的攝影,有些場景,如販運私酒的船航行在河面上,麵條、邁克斯和兄弟們在水中嬉戲,透出一種朦朧的美,甚有感染力。又如麵條請黛布拉吃飯時,畫面非常明亮,場面出人意料的豪華,飯店的輝煌燈火映照在海灘上憧憬愛情的麵條身上,明暗適度,情調十足,使觀眾感同身受。


影劇視野


這部《美國往事》是非線性敘事電影的巔峰之作,四個小時的時長,在恰當的時機,給出恰當的故事,糅合了主角“麵條”的一生。但這種非倒敘、非插敘的敘事手法,於觀眾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挑戰。時間線條雜亂,人物劇情穿梭不斷。除了需要抗住四個小時的超長觀影帶來的疲勞外,還需要理清和走進“麵條”一生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街頭,破敗、寒冷。真實的歷史中,那場席捲全球的美國大蕭條,大抵與電影中的街頭類似。麵條和他的朋友就生活在這裡,他與幾位好友,混跡於街頭,接點小活撈點小錢。此時一個叫麥克斯的人,走進了麵條的世界。從不打不相識到狼狽為奸,從一起小打小鬧到漸漸想掌握整個街區。於是他們得罪了原本的街區老大:霸哥!霸哥派人給了教訓,然而不知收斂的麵條和麥克斯,在不斷的對抗中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擊。一起長大的玩伴“多米尼克”被槍擊致死!

當臨死前他對面條說:“我滑倒了”,多米尼克的一生提前結束,他走之前,在存放他們基金的那個箱子裡比所有人都多看了一眼。這多看的一眼,讓他成為了最早離去的那個人。麵條目睹好友在眼前死亡,讓他憤怒和失去了理智,他用刀子刺向殺手也刺向了警察。麵條的少年時期結束了,迎接他的將是牢獄生活。除卻友情這條線,屬於麵條的還有著一份初戀,他暗戀著兄弟的妹妹黛博拉。當他走進監獄以後,這份還未開始的愛情也提前夭折。出獄歸來的麵條顯得憂鬱,在外面打拼多年的麥克斯和他的兄弟,則意氣風發。頒佈於1920年的禁酒令,讓麥克斯他們隱藏於地下的酒莊,生意越做越大。在酒莊生意的背後,麥克斯和麵條還經營著另一條營生:黑幫!

搶劫盜竊,麵條從不是一個善人,“殺人”、“強姦”,黑幫所能有的窮兇極惡,麵條都有。但是麵條有一點和麥克斯不同,也正是這點不同,讓兩位摯友漸行漸遠。麵條的“惡”是遵從天性,追求解放,他隨遇而安,只想自己成為自己的主宰。而麥克斯不同,他狠,但他更能忍,他有更大的決心和抱負。當他們漸生分歧的時候,麵條總會選擇起身離去,麥克斯又總在麵條即將離去的時候選擇妥協退讓。最後面條選擇了離開,去了一個叫“水牛城”的地方,一去經年,再歸來時已是老人。

麥克斯選擇跳進垃圾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把自己當成了垃圾一樣扔進了車子,以別樣的死亡,來選擇和麵條當面告別。麥克斯知道麵條不喜歡政客,於是他選擇用貝利的人生來過他自己想過的生活。麵條知道麥克斯的打劫計劃一定會失敗,於是他選擇用自己的自由來拯救好友。麥克斯與麵條,終極一生,都在為彼此,而錯過了自己。賽爾喬·萊翁內在《美國往事》的開頭就把片中無法解開的死結告訴給觀眾:“麵條”(羅伯特·德羅尼飾)歸還給“肥摩”(拉里·萊普飾)的鑰匙35年前既打開了保險櫃並隨他遠走水牛城,便無法為鐘上發條,時間也就永遠停留在了11:55。

影片的結尾,當年設計陷害兄弟,奪走共同財產東山再起的麥大已身居高位但走向末路。他請求麵條親手結束他的生命,告訴麵條當年詐死的真相,並說:“如果兄弟出賣你,你就要反擊,動手吧。”麵條沒有答應,卻告訴了他一個更簡單的故事:“很久以前我有過一個朋友,摯友。我向警察出賣他是為了救他的命,他卻仍然被殺。但這是他想要的。這是一段偉大的友誼,只不過最後我們漸行漸遠。晚安,貝利先生。”麵條並非人老心死、自欺欺人地願意繼續守著這個原委過活;也並非撒手年輕往事,原諒麥大,不想為慘死的斜眼和小派報仇。而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方式看明白了。整部影片在數個時間節點間切換,一個蒙太奇就變了時空。不僅時空,還有現實和幻覺。麵條提著箱子走路時飛過來的飛碟、寫有“35”字樣的垃圾車究竟是真是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重要的是,有意義且真實的只有那十年。他始終堅守的也只是那十年。他的重義、仁慈、衝動、感情至上是他自己的選擇,因此帶來的背叛和傷害即使如十字架不得不背一生,他也認了。

這部《美國往事》是非線性敘事電影的巔峰之作,四個小時的時長,在恰當的時機,給出恰當的故事,糅合了主角“麵條”的一生。但這種非倒敘、非插敘的敘事手法,於觀眾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挑戰。時間線條雜亂,人物劇情穿梭不斷。除了需要抗住四個小時的超長觀影帶來的疲勞外,還需要理清和走進“麵條”一生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街頭,破敗、寒冷。真實的歷史中,那場席捲全球的美國大蕭條,大抵與電影中的街頭類似。麵條和他的朋友就生活在這裡,他與幾位好友,混跡於街頭,接點小活撈點小錢。此時一個叫麥克斯的人,走進了麵條的世界。從不打不相識到狼狽為奸,從一起小打小鬧到漸漸想掌握整個街區。於是他們得罪了原本的街區老大:霸哥!霸哥派人給了教訓,然而不知收斂的麵條和麥克斯,在不斷的對抗中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擊。一起長大的玩伴“多米尼克”被槍擊致死!

當臨死前他對面條說:“我滑倒了”,多米尼克的一生提前結束,他走之前,在存放他們基金的那個箱子裡比所有人都多看了一眼。這多看的一眼,讓他成為了最早離去的那個人。麵條目睹好友在眼前死亡,讓他憤怒和失去了理智,他用刀子刺向殺手也刺向了警察。麵條的少年時期結束了,迎接他的將是牢獄生活。除卻友情這條線,屬於麵條的還有著一份初戀,他暗戀著兄弟的妹妹黛博拉。當他走進監獄以後,這份還未開始的愛情也提前夭折。出獄歸來的麵條顯得憂鬱,在外面打拼多年的麥克斯和他的兄弟,則意氣風發。頒佈於1920年的禁酒令,讓麥克斯他們隱藏於地下的酒莊,生意越做越大。在酒莊生意的背後,麥克斯和麵條還經營著另一條營生:黑幫!

搶劫盜竊,麵條從不是一個善人,“殺人”、“強姦”,黑幫所能有的窮兇極惡,麵條都有。但是麵條有一點和麥克斯不同,也正是這點不同,讓兩位摯友漸行漸遠。麵條的“惡”是遵從天性,追求解放,他隨遇而安,只想自己成為自己的主宰。而麥克斯不同,他狠,但他更能忍,他有更大的決心和抱負。當他們漸生分歧的時候,麵條總會選擇起身離去,麥克斯又總在麵條即將離去的時候選擇妥協退讓。

最後面條選擇了離開,去了一個叫“水牛城”的地方,一去經年,再歸來時已是老人。

麥克斯選擇跳進垃圾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把自己當成了垃圾一樣扔進了車子,以別樣的死亡,來選擇和麵條當面告別。麥克斯知道麵條不喜歡政客,於是他選擇用貝利的人生來過他自己想過的生活。麵條知道麥克斯的打劫計劃一定會失敗,於是他選擇用自己的自由來拯救好友。麥克斯與麵條,終極一生,都在為彼此,而錯過了自己。賽爾喬·萊翁內在《美國往事》的開頭就把片中無法解開的死結告訴給觀眾:“麵條”(羅伯特·德羅尼飾)歸還給“肥摩”(拉里·萊普飾)的鑰匙35年前既打開了保險櫃並隨他遠走水牛城,便無法為鐘上發條,時間也就永遠停留在了11:55。

影片的結尾,當年設計陷害兄弟,奪走共同財產東山再起的麥大已身居高位但走向末路。他請求麵條親手結束他的生命,告訴麵條當年詐死的真相,並說:“如果兄弟出賣你,你就要反擊,動手吧。”麵條沒有答應,卻告訴了他一個更簡單的故事:“很久以前我有過一個朋友,摯友。我向警察出賣他是為了救他的命,他卻仍然被殺。但這是他想要的。這是一段偉大的友誼,只不過最後我們漸行漸遠。晚安,貝利先生。”麵條並非人老心死、自欺欺人地願意繼續守著這個原委過活;也並非撒手年輕往事,原諒麥大,不想為慘死的斜眼和小派報仇。而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方式看明白了。整部影片在數個時間節點間切換,一個蒙太奇就變了時空。不僅時空,還有現實和幻覺。麵條提著箱子走路時飛過來的飛碟、寫有“35”字樣的垃圾車究竟是真是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重要的是,有意義且真實的只有那十年。他始終堅守的也只是那十年。他的重義、仁慈、衝動、感情至上是他自己的選擇,因此帶來的背叛和傷害即使如十字架不得不背一生,他也認了。

總結:

《美國往事》是集大成者,不僅因為橫跨了美國的歷史大蕭條、禁酒令和解禁、工會鬥爭、黑幫往事,也因為裡面的感情複雜又單純,近四小時的影片裡你跟著角色們兜兜轉轉,最後發現不過是因為停在了不同的時間無法再彼此相伴。

《美國往事》裡的人分兩種:逃避命運和追逐命運的人。肥摩、斜眼、小派、麵條是逃,狄波拉、麥大是追。

逃的人以感情作為對抗命運的工具,願意一起隨波逐流飄蕩到任何地方。他們像一群孩子,貪戀沿途風景和彼此的陪伴,眼裡沒有明天只有當下。

追的人想一覽眾山小,因此必須拋棄同伴,因為登山的路往往孤獨,而且不容置疑。

註定分道揚鑣的這兩種人之間,若非有善惡之別,並沒有孰好孰壞。逃的人如孤舟行路,隨時可能覆滅,停留在覆滅的時刻。追的人眼前有長路漫漫,但是前方未必有好風景,又禁不起回頭看,一看必悔恨和追憶。

蒼茫的感覺都在意大利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的原聲音樂裡了。斜眼的排簫,狄波拉的女高音,友情歲月的明亮金屬音色,禁酒令輓歌的顫抖小號和狂歡的爵士,無論哪種音樂都像暮色裡的小船,駛向未知。

最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都不知道自己會走到哪裡,所以像麵條這樣就很好——不管時鐘停在那一刻,只堅守對自己有意義的那段時光。

總結:

《美國往事》是集大成者,不僅因為橫跨了美國的歷史大蕭條、禁酒令和解禁、工會鬥爭、黑幫往事,也因為裡面的感情複雜又單純,近四小時的影片裡你跟著角色們兜兜轉轉,最後發現不過是因為停在了不同的時間無法再彼此相伴。

《美國往事》裡的人分兩種:逃避命運和追逐命運的人。肥摩、斜眼、小派、麵條是逃,狄波拉、麥大是追。逃的人以感情作為對抗命運的工具,願意一起隨波逐流飄蕩到任何地方。他們像一群孩子,貪戀沿途風景和彼此的陪伴,眼裡沒有明天只有當下,追的人想一覽眾山小,因此必須拋棄同伴,因為登山的路往往孤獨,而且不容置疑。註定分道揚鑣的這兩種人之間,若非有善惡之別,並沒有孰好孰壞。逃的人如孤舟行路,隨時可能覆滅,停留在覆滅的時刻。追的人眼前有長路漫漫,但是前方未必有好風景,又禁不起回頭看,一看必悔恨和追憶。蒼茫的感覺都在意大利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的原聲音樂裡了。斜眼的排簫,狄波拉的女高音,友情歲月的明亮金屬音色,禁酒令輓歌的顫抖小號和狂歡的爵士,無論哪種音樂都像暮色裡的小船,駛向未知。

最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都不知道自己會走到哪裡,所以像麵條這樣就很好——不管時鐘停在那一刻,只堅守對自己有意義的那段時光。





娛樂曲藝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我們要從他的劇情,演員,演技上映後的反饋等方面綜合才能體現,來判斷這一部影片到底好在哪裡。

從獲得獎項上來非常優秀,該影片在美國1984年2月上映。歷年1985年分別獲得的獎項和提名。

獲獎時間\t

獎項名稱\t獲獎/情況\t獲獎方

1985年

第42屆

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t提名\t賽爾喬·萊昂內

第42屆

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t提名\t埃尼奧·莫里康內

第38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服裝設計\t獲獎\tGabriella Pescucci

第38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配音\t獲獎\t埃尼奧·莫里康內

第38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配角\t提名\t塔斯黛·韋爾德

第38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導演\t提名\t賽爾喬·萊昂內

第38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攝影\t提名\t託尼諾·德里·科利

第8屆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t獲獎\t《美國往事》

雖然沒有在奧斯卡歐洲三大電影節上收穫炫耀的大獎,但以我粗陋的觀影量和品位來說,世事皆無完美。但這是一部趨近與完美的電影。

雖然排名也不算顯眼故事與技巧也沒有如何驚世駭俗。但他五味陳雜到人生概況,散文詩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敘述視角,意味深長的人物設置,讓他這20多年後的這天依然上發出歷久彌新的光彩,那是一種淡黃色的光暈,柔軟而鮮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