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時,你是不是經常發脾氣,不過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有用嗎?

跟著超哥學物理


沒有用,發脾氣只會讓孩子慢慢掩飾自己的想法和性格,以暫時的屈服來換取家長的高興和舒適的生活,時間久了孩子會養成取悅型性格,變的不再有自己的想法,而是更關心對方是否高興。


貓貓貓小寧


我的經驗是沒有用。

我兒子3歲多,剛開始會搗蛋。氣急了向他發過幾次火,兒子當時表現得不知所措,一直在旁邊看著我。

後來只要我臉色一變,他就會馬上說“別說那個話,不好聽。”弄得我哭笑不得。

其實我覺得作為家長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過度的,我們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判斷事情的對錯,同一件事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對錯的評判可能會不一樣。

比如我經常因為孩子弄亂剛打掃的衛生而生氣,因為在我的觀念裡乾淨整潔才是正確的。然而對小孩來說,乾淨整潔意味著無趣,把玩具亂七八糟擺一地才好玩。

想通了這些我也就釋然了,頂多就是多打掃幾次衛生,卻能給孩子一個充滿創意的童年。

因此,我覺得教育孩子發脾氣是很不明智的行為,發脾氣之前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真的就做錯了嗎?

如果真的需要教育應該怎麼做?

我不提倡暴力教育,對小孩沒有用,對大孩子容易激發逆反心。

最好的方法也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對象來討論,讓他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加以引導。


魏博士


我個人觀點認為:在教育孩子時,不能經常發脾氣。經常發脾氣,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準確兒點說是十弊一利,是失敗的教育。在當下可以說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

1.對孩子教育,簡而言之,就是如何對孩子教之育之,使之成才,成為社會有用之人。如何教育好孩子,這是每一個社會和時代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是每一個社會存在的共性問題,只是共性問題的內容和管理方法不同罷了。

2.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從教育方式上來說,有和風細雨式,朋友式,激勵式,榜樣式,服從式,批評式,嚴厲式,暴力式等等。嚴厲式的說教,簡單點說就是發脾氣教育。

3.從這幾種教育方式來看,教育像其它事物的成長一樣,經歷過不少的嘗試和提升。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類文明的提升,朋友式的教育無疑是最人性化、最適合孩子成長的一種教育方法。

4.朋友式的教育,構建了和諧寬鬆的學習和成長的氛圍,能夠使孩子快樂無憂輕鬆的學習成長,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開發了孩子的潛能。有助於孩子心理健康和學業成長。

5.朋友式教育,是一種在交流與探討,合作與自主情況下的成功教育模式。

6.而發脾氣式的教育,首先扼殺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經常發脾氣,使孩子的學習有自覺變為被動,無所適從,恐懼壓抑的環境中效率低下地接受知識。沒有了發散思維,更沒有了想像力,變成了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填鴨式課堂。

7.的的確確,這種發脾氣的教育,可能適合調皮搗蛋心理強大,習武之人那種“棍棒”式教育成長吧!

個人觀點,言語道斷,激情陳昂,多有偏激。多有包涵!

[發怒][鼾睡]



新野教師菌


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為什麼不要發脾氣❖❖❖

1.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2. 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性變態、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洩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敏兒hu


確認很多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但後來看了一些書籍,加上自我的檢討,確實對孩子學習教育方法存在很多的問題!

教育孩子脾氣上來了對孩子學習一點用都沒有,反而有很多不好的效果。我們也從小走過來的,孩子被你發脾氣後會更加的無助,更自卑。所以請看到的家長也學習一下方法,控制脾氣,教育出更好更優秀的孩子!



老味館168


當然是沒有用。

我曾經跟朋友說過:情緒不好時不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時一定是你心平氣和的時候。

捫心自問,你發脾氣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是被你嚇住了,還是真的認識到錯誤所在?關鍵是,你在發脾氣的狀態下,真的能對問題做出明確的決斷並解決問題嗎

不能吧!啊,多麼痛的領悟!

我們發脾氣的時候,就是情緒失控的時候,這時候,問題本身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變成了你要發洩!這時你就會舉一反三、東拉西扯,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委屈,然後,暴龍吼完,全身無力。

孩子呢,如果頑強對抗,可能導致衝突升級,或者暫時妥協,求得你儘快平靜。

問題焦點都模糊了,就不要指望能解決問題了。

其實,孩子95%以上的問題都不是一時的,你發現自己要爆炸的時候,首要任務指出問題後就立刻離開他身邊,做些別的事情冷靜下來。

但是要把這次的問題記著,然後清醒狀態下去思考如何跟他溝通以及解決之道。

這樣,孩子也能得到一個自我糾錯的機會(雖然他們大部分時候都並不珍惜)。

在把問題想清楚後,再和他談話,指出問題,做好駁斥他所有藉口的準備,然後,找原因,這個階段是給孩子一個臺階下,給他留一個小小的退讓空間,

孩子也有自尊心也要面子的啊,然後共同商定改正的方式方法。

這樣,才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理性方式。

記住,發洩怒火和挫折感的方式很多的,跟孩子對噴,是最不經濟甚至火上澆油的一種,不要用發脾氣互相折磨。


課本里的詩可以這麼讀


遇到孩子出現問題,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考慮問題大不大?如何正確積極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發脾氣,發脾氣也許會讓孩子當下聽話,但是讓孩子心理產生了陰影,甚至會導致孩子自閉,自卑。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大多是因為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犯了錯誤或者行為言語不當,那我們把孩子身上的毛病就比作是身上有髒東西了,家長批評比作是給孩子洗澡,我們試著想象一下,洗澡是個愉快的過程,而我們的家長卻專門將水溫調到孩子感到“很燙”的狀態,這樣,孩子身上的“髒”是可以被洗掉,到是,孩子現在在意的不是身上的髒,而是水太燙了,再也不想洗了……這個比方也許可以給大家點建議,大家不妨在發脾氣前(將水溫調好)這樣就像是讓孩子吃了一顆糖衣藥片,既可以“治病”,又可以不那麼“苦”,孩子還願意接受。



陽光達人888


古人云:教兒嬰孩,教婦初來。是的,孩子要從小培養,進行紮根教育。扎什麼根?孝心。孝心一開,百善皆來。教育子女,培養後代良材,當分時間段來管教。

一至八歲,主要培養德行,教育做人做事之道理,並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榜樣。人的修養德行,交往禮儀,將影響一生的成敗。

一至八歲不需教他太多文化知識,會讓孩子思維混亂,難以消化。還會過早把他的清淨元神轉成隨凡塵俗世的識神,會使他將來精氣神不足,難當大任,折其福壽。

如果一個人學富五車,卻體弱多病,那如何利益眾生、造福社會?

等他八歲以後,再讓他學習世間基礎知識、文化常識。等十六歲後,精固血暖,四大調和,五臟安泰,百骨精髓充滿後再學習世間千萬學問也不為遲。

如果從小就嬌生慣養,吃好用好,嬌生慣養,不知勞動,不懂感恩,那是折他的福壽呀!希望眾人能細心體會其中真實道理,早日覺醒!





畢節小左


孩子是生活中的弱勢群體,爸爸媽媽無論做出什麼樣的壞行為,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因為爸爸媽媽是孩子們的榜樣,無論在孩子面前有什麼出格的行為,孩子都會有樣學樣,最後受傷害的還是孩子自己。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對孩子亂髮脾氣,就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孩子長大後就會出現內向、憂鬱等負面情緒,長大後,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會缺少自己的主見。


123639369


經常發脾氣是不可取的,但是要對孩子說“不”,特別小的孩子3—5週歲的,不需要和他們講道理,因為他們理解不了,這個階段就是讓他們知道做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就行了;再大一點孩子,以溝通為主,要交孩子的心,但也要不失父母的威信。家教是個泛泛的領域,不同家庭環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外界影響……就有不同的指教方式與方法,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