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雨水什麼意思?

帆感恩


冬去春風來,雨落花初開。

願雨水洗滌塵世,冠毒病疫,早日離去!

雨水是春天的第二個節氣,乍暖還寒之際,十日九風雨。

我國大部分地區還將再次迎來寒潮。

雨水三候:

一候:獺祭魚。春水回溫,飛魚而出,水獺捕之,先祭後食。

二候:鴻雁來。雨水即來,天將漸暖,雨水後五天,大雁北迴歸。

三候:草木萌。雨水時節,露意涔涔,細雨隨風,萬物生長。

雨水之際,便想起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句。

記得那年疫情前,歲月靜好。站在長安的城中,伸手接著霏霏細雨,絲絲涼意飽含著春天的氣息,和著霓虹縱橫的年意,古城充滿了祥和之氣。

看城牆硃紅,宮殿瓊玉,雁塔金滿,南湖水斕。千樹梨花,萬盞紅燈,滿塘荷蓮,龍飛鳳舞,光疊光,燈連燈。你置身其中,恍若仙境,真有些迷幻。

而今,聽雨。你會突然想起李商隱的巴山夜雨。

不知多少人感嘆: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不知多少人盼望: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而今,聽雨。你會突然想起蔣捷的《虞美人》。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時間,煮雨。見字如面,落雨成詩。

我站春天在雨中祈禱:

願病難中的同胞們早日安康!

願偉大的中國吉祥!


錦繡詩詞書畫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2020年2月19日,也就是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雨水💦”。那麼這一節氣代表什麼呢?

🧚‍♀️🧚‍♀️🧚‍♀️🧚‍♀️

1)首先,雨水和穀雨、大雪、小雪一樣,都是反映天氣降水現象的節氣。一般出現在每年都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我們的祖先把雨水分成三候:“一候瀨祭魚(雨水節始,水獺開始捕魚,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狀);二候鴻雁來(五天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三候草木萌動(再過五天後,草木隨著地中陽氣的上騰,並在春雨的滋潤下開始抽芽”。)

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欣欣向榮景象。

2)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驚蟄節結束。

雨水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草木)開始萌動,東風起,天氣暖,冰雪融,雨氣增而降水。春天就要來了。正如《逸周書》所記,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

3)雨水節時,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此時,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增加,氣溫回升快。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不甘心,頻繁與暖空氣較量,常常出現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倒春寒”現象。所以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衣服的增減適量,以免身體不適。

另外,這個季節,各種傳染病毒會有可乘之機隨風傳播,特別是流行性感冒時有發生。尤其是我們當前的冠狀肺炎病毒還在猖獗,戰疫還沒有結束,所以提醒朋友們一定注意防護措施到位,保護好自己,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綜上所述,雨水節不僅表明一年降水的開始,也表示氣溫會漸漸升高。天氣變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春耕開始,奼紫嫣紅……將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雨水”節的到來吧!

把酒沐唐風 2020.02.18


把酒沐唐風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一般在陽曆的2月18日一20日,今年雨水節是2月19日。

人們常說,“立春天氣暖,雨水送肥忙。"意思是到了雨水這個節氣,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所以才叫"雨水”。

古人將雨水節氣分為三候:“一侯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到了雨水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春雨中,草木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節氣是一個乍暖還寒的季節,也是數九寒冬的最後時間段,冷暖交替頻繁,但對農民來說,正是春管和備耕的重要季節,“戶家最解農田事,備好犁機陌野耕。“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雨水節氣,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加上“貴如油"的春雨,一幅生機盎然的美景將很快展現在我們面前!

圖片源自網絡,謹表謝忱!


秋水長天H


24個節氣中的雨水時節,是第二個時節,你知道它的來歷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雨水的來歷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的習俗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則是乾爹)

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這可能也與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關,因為醫療條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無法醫治。所以需要藉助乾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於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川西民間這天有個特定的拉乾爹的場所。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帶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準乾爹對象。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乾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乾爹”,有的能掙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多都會爽快的答應,也就認為這是別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的。拉到後拉者連聲叫道:“打個乾親家”,就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快拜乾爹,叩頭”;“請乾爹喝酒吃菜”,“請乾親家給娃娃取個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後也有常年走動的稱為“常年乾親家”,也有分手後就沒有來往的叫“過路乾親家”。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濛濛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濛濛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當然“撞拜寄”現代社會一般只在農村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城裡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學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此項風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雨水的日期計算

雨水日期的計算[Y*D+C]-L

公式解讀:年數的後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數減閏年數。21世紀雨水的C值18.73。

舉例說明:2008年雨水日期=[8×0.2422+18.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計算得出的雨水日期應調減一天為18日。


千指魔音


答:

雨水節氣

  雨水一到雨水多。雨水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的天氣已過,而雨量開始漸漸增多。在雨水節氣的巧天裡,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俗話說:“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說明在我國除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寒冬之中外,其他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天向春天的過渡,在春風雨水的滋潤下,眾多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豐富的雨水喚醒了原野上喜愛潮溼的生物,冬眠的青蛙鑽出地面,對於它們而言,這個時節是它們戀愛與繁衍的最佳季節,雄蛙用它動人的鳴叫吸引雌蛙的注意,它們交配產下的蛙卵,蛙卵快速成長,變成一隻只可愛的小蝌蚪,遊動在溝壑田邊的一池春水中。雨季,也喚醒了田園裡的翠竹,它拔節的速度令人歎為觀止,一天一米的生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植物。雨水潤如油,它有聲、有色、有情、有韻。

  雨水季節,北方冷空氣的活動仍然頻繁,天氣變化多端。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而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凜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腆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人們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暖。

  另外,雨水時節,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在告別了雪花紛飛、寒氣浸骨之後,春天在乍暖還寒之中亦步亦趨地悄然來臨。“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雨水時節,農家敞開窗戶,開始迎接燕子的歸來。田野裡,農夫開始馭牛下田,新一年耕種正在孕育之中。

  每年2月19日前後太陽移到黃道330度,便是雨水節氣。雨水,“鬥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雨水這個節氣一到,西北風開始收斂了,而且開始刮東南風了,東南風帶來一股暖溼氣流,冰雪消融,就開始降水了,所以我們管這個節氣叫“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水也。”

  雨水節氣一到,就是“九九,中的“七九”了,“七九六十三,皮襖脫得狗子穿。”這時氣溫逐漸升高,下雪的日子就相應的少了,下雨的時候反而多了起來。

  當然也還有下雪的時候,這時下的雪,俗稱“百洋水”。就是說,在未來一百天左右,就會下一場大雨。這時下的雪越大,那時的雨就大。人們往往以這時下雪來預料今年夏天是否有大水漲。

  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已進入氣候上的春天。

  華南繼冬幹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蔓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

  雨水時節,應該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北方由於暖冬效應,眼下降雨不多,而我國南方雨日與雨量有明顯增加,杜甫有詩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在春天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一個“好”字,表達了人們對雨水的盼望。

  “一場春雨一瓢油,麥收大秋全豐收。”在傳統農耕時代,這也是農民最喜歡的季節。

  農諺說得好:“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雨水節氣的天氣特點對於農業生產來說,非常重要,“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正是備耕的重要時期,同時我們的生活也迎來了新的希望。




默道18K


二十四節氣雨水的含義

  雨水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雪花紛飛、寒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溼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瀟瀟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此時,春雨伴隨著和風,在夜幕降臨時悄悄地、無聲地、細細地滋潤著萬物萌芽生長。雨水是莊稼的期盼,是百姓的期盼,在這個節氣里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雨水的到來給農民帶來了忙碌和喜悅。人們將這個節氣喚做“雨水”,充分地表現了雨的及時和人們對雨的喜愛。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對老百姓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而生活也因此充滿了新的希望。

  “鬥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其中鬥指壬,意思是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空中“壬”這個方位,但後世認為並不準確。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雨水不僅表示降雨從此開始,更表明雨量從此會增多。每年的陽曆2月18日前後即為雨水節氣。


洅遇見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今天就是雨水。

雨水節氣跟大雪、小雪一樣,是反映降水的節氣,雨水之後,天氣轉暖,冰雪融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空氣溼潤,降水增多。
雨水之後,太陽直射由南北球向赤道靠近,因此,氣溫回升很快,但是,北方的冷空氣也不甘示弱,冷暖空氣交鋒,會出現“倒春寒”,作為農民朋友,一定要提高意識,防範於未然。


雨水節氣,也是各種傳染病高發季節,各種細菌和病毒會乘虛而入,如流行性感冒會時有發生,特別是老人和孩童,早晚一定要添加衣服,注意保暖,尤其是當前冠狀病毒還沒完全消失,我們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


落英鄉間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雨水節氣後,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我們所處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也隨之增加,氣溫就會慢慢回升。帶來的變化就是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降雨逐漸增多。雨水節氣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可以形象地說明,這個節氣帶來的氣候變化。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回升,雪漸少,開始融化。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那麼古人是如何得知太陽照射的變化的呢?

我們知道有個成語叫斗轉星移。古人正是通過觀察星象運行,得出規律的。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通過觀察他們漸漸發現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週期性的發生變化,與季節氣候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月份的標準,稱為鬥建(亦稱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干支歷將一歲(攝提)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西漢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平均時間法”(又稱平氣法)劃分節氣。用立杆測影(土圭)在黃河流域測定日影最長、白晝最短(日短至)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均分24等份,每“節氣”之間的時間相等,每個節氣間隔時間15天,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氣法”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


雨水諺語

春雨貴如油。

立春漸漸暖,雨水送肥忙。

雨水有雨百陰、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穀雨

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

雨水東風起,伏天必有雨

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雨水(春雨)相關詩詞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春寒

【宋】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薯笠,綠襲衣,料風細雨不須歸。


《初春小雨》[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雨》[唐]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送嚴士元

【唐】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菩薩蠻

【唐】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

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殘陽暮裡酹江月


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是正月的中氣,是全年反映降水的四個節氣之一。雨水節氣在每年的公曆2月18日至21日之間交節。這時的太陽黃經到達330度。

雨水期間“七九河開、八九雁來”。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雨水節氣話養生

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脾胃能消化五穀,是氣血生養之源。五行中肝屬木,在味為酸;脾屬土,在味為甘。


XGC上善若水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意思是說,立春過後即為雨水節氣,天已變暖,萬物開始萌動,將要下雨。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意思是說,雨水節氣裡,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逸周書》中有相關記載;“獺祭魚,獺,一名水狗。賊魚者也祭魚、取魚以祭天也,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游則獺初取以祭。徐氏曰;‘獺祭圓鋪圓者,水象也:豺祭方鋪方者,金象也。’候雁、北雁知時之鳥,熱歸塞北,寒來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陽氣既達,候雁自彭0而北矣,草木萌動,天地之氣交而為泰,故草木萌生髮動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