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銷量有希望超過華為手機嗎?

大師樂享


應該不太可能。小米今年銷量能持平去年,即使差那麼一點,也就是很大的勝利了,我希望小米能越來越好。


星月者


我先明確下問題,(小米+紅米)手機是否能超越(華為+榮耀)手機呢?如果不加期限的話,再如果全球總量的話,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一定有。

我想問下:2009年的時候誰能想到有哪個品牌可以超越諾基亞嗎?如果那時候有人敢說一定會千夫所指!

我再想問下:2013年"中華酷聯"四分天下的時候,誰敢說老子天下第一呢?

我還想問下:2016三星手機爆炸事件之前,誰敢當著三星的面說比三星強?

承上所述:未來20年內其中一年全球手機總量(小米+紅米)有無可能超越(華為+榮耀)?

答案有:

不可能,很小可能,可能,很有可能。

歡迎各位留言說下自己的答案和理由。

我的答案是:可能。

我從事的公司是從1997年成立,華南地區第一家諾基亞專賣店做起來的,回想當年新機一臺要一般人三個月工資,還要提前半個月全款預定才有貨。2008年的時候有人跟我說未來安卓手機會取代諾基亞,我當時真的不屑一顧,過不了幾年我就打臉了。

那我們再看看華為手機如何崛起的!

提到華為手機,不得不提到"餘大嘴":華為高級副總裁餘承東,華為起初是走百元智能機靠電信起步,玩手機完全是因為做基站做設備跟運營商打交道順便做了手機,原來也就想靠運營商的政策走點低端智能機就算了,可是餘承東力挽狂瀾,力排眾議,非要賣高端機,從p1,p2,…做p6:2000+才有點成績:400萬臺!華為mate1,mate2…到mate7 4000+才一炮而紅:6個月400萬臺。早知道當初華為內部定目標mate7才100臺,而且在內部分任務大家都覺得不可能完成任務的。餘承東的堅持不懈,2014年的mate7順應了大市場的需求和運營商的政策,讓華為堅定了衝向高端手機之路!直到今天一萬多保時捷華為手機都賣得呼啦呼啦滴!有人說華為在2019年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已經達到頂峰,您說呢?



恆波周楷


我雖然對這個行業較為熟悉,但面對你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因為沒有時間限制。

正如你拿到一手不好也不差的牌,對家一對大小王和四個2,本來完全可以贏你的,結果對家沒把握好,反而輸了。有時候贏不一定靠自己,萬一對手自己失策了呢!

小米手機銷量要超過華為還是有非常大的難度

從目前來看,因為華為手機品牌、產品體系、質量技術、甚至芯片,不管是在4G市場還是5G領域,都較小米領先,比如華為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暢享系列 。


一、先來看看小米和華為2019年手機銷售戰果:

  • 全球市場:小米1.256億臺,華為2.406億臺,小米差華為1.15億臺;

  • 國內市場:小米0.388億臺,華為1.42億臺,小米差華為1.032億臺;

小米差華為1.15億臺,這不是一個小數據。小米在國內市場不僅落後華為,還落後Oppo、Vivo。小米手機主要市場是在印度,2019年小米在印度銷售4360萬臺,佔28.6%,排名第一。

現在的印度已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天下,僅小米、Vivo、Oppo、realme(Oppo子品牌)四大廠商已佔印度手機市場的65.5%。

二、小米手機國外主要銷售市場:

印度、歐洲。小米目前在印度取得銷售第一。在西歐,比如西班牙,小米達到200萬臺/年。19年第三季度,小米在整個歐洲的出貨量排名第四,同比增長73%。在西歐更是達到了出貨量同比增長90.9%。


三、小米手機銷售要超過華為要有幾個前提:

1、小米在印度市場保持領先,在銷售量上再突破;

2、在國內市場上要爭取達到華為的80%;

3、面對和華為共同市場:歐洲和東南亞,爭取持平。

(華為的主要市場是國內、歐洲和東南亞)

從目前來看,上述情況基本不會發生。另外,雖然小米10搶先國內發佈,其目的是想提升國內品牌和銷售量。但華為接下來會運作更體系化。

新一代摺疊屏機皇華為Mate Xs即將發佈,新的HMS服務(華為移動服務)上線,針對小米10,華為採取重點機型降價,特別是降價策略(現在京東銷售量排在前面的除了蘋果,就是華為最多)。


當然,除非華為手機銷售出現……

你覺得可能嗎?

不知你是否有不同意見?請留言。


阿哥說科技


今天小米10上午10點全平臺首賣,這是小米第1款衝擊高端品牌的產品,雖然在價格上大幅上漲,但是依然受到了不少用戶的歡迎。根據小米所發佈的數據,今天小米10在全平臺銷售額1分鐘內突破2億元,由此可見小米10的熱度確實很高!

希望投入研發做自己的東西吧!華為再怎麼不好,人家啥都有,個人觀點。


包包vlog


當然,目前華為手機在海外會遇到很大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GMS不給華為使用,但是華為把資源全部投入了國內市場,因此國內市場的份額取得了海量的增長,這依然讓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的排名維持了第二的位置。


而小米剛好相反,在國內市場由於華為的大舉進攻,以及不當的營銷策略,讓小米的在國內的銷售收入節節下滑。所以在國內目前來看小米超越華為是沒有機會。

但是在海外市場,小米的銷量上升的很厲害,這裡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小米沒有受到谷歌的影像,而且趁著華為在海外疲軟,對華為遺留的地盤進行搶佔。當然我覺得海外華為原有的地盤,不管是小米還是OPPO、VIVO佔據,都是好事情,因為這總比三星佔據華為空餘的市場份額要好。



所以如果小米想要在銷量上超過華為的手機,那麼只有在海外做文章。小米需要搶佔海外的市場份額,這個對於小米我認為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小米是互聯網線上出身,如果出海無需構建複雜的渠道,天然可以藉助國內電商的經驗和優勢,而OPPO、VIVO是線下出身,在海外通過電商銷售的經驗不如小米。

當然,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小米有可能和華為銷量打平,因為畢竟華為國內市場在這,如果是高中低端華為都齊上,小米可能很尷尬,不僅僅是小米,所有其他的國產手機制造商都會比較尷尬,所以唯一讓小米穩步超越華為的因素,就是外部再助攻一下,讓華為連智能手機都沒法制造。


當然,如果走到那一步,我覺得誰也不願意看到,因為到了那步就是科技戰到了不得不兵刃相見的時候,到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如果美國收拾完華為,誰知道還要收拾誰呢?小米?也許吧。


所以我認為在華為佔據國內,小米發展國外的情況下,小米依然很難超越華為,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美國繼續動手了。


IT老菜鳥


一、如果不加期限,這個有可能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因為沒有說多少年之內,所以我認為是有可能的。

為何這麼說?先不談什麼萬一的事情,畢竟沒有時間期限,什麼都可能發生,只談確定性一點的東西。

首先,說說國內市場,目前在國內市場,小米和華為相差還是很遠的,如下圖,去年小米銷量才4000萬不到,華為1.4億多,相差1個多億。

但是華為這1.4億中到底賣出多少,出貨多少,估計就是個未知數了,我們知道這個是出貨量,不是銷量,華為全國那麼多經銷商,並且都是要壓貨的,我聽過不負責任的話,說至少壓貨5000萬在經銷商手中,即真實銷量約在9000萬左右,當然還是比小米多多了。

再說說海外市場,海外市場,華為銷量約為9000萬的樣子,而小米也有8000萬的樣子,相差已經不遠了。

而接下來華為在海外增長是很困難的,原因大家懂的,GMS的原因,能夠不跌就已經不錯了,HMS短時間內是不會見成效的。

而很明顯,小米2019年在海外市場表現很給力,接下來或會繼續發力,目前印度已經是全球經二大手機市場了,而小米是印度的老大。

所以小米還在增長,而華為海外難增長,國內也難增長,達到頂峰了,所以這種此消彼長之下,完全有可能。

二、在國內沒可能,但全球有可能

當然,前面講了,小米全球的銷量是有可能的,但要想在國內市場超過華為,還是沒什麼可能,畢竟華為本來銷量就這麼強了,在國內市場和小米相比,沒有劣勢。

相反,華為在國內的品牌美譽度更不是小米能夠比的,上升到了民族品牌的地位,自然小米是賣不過的。


互聯網亂侃秀


小米手機在銷量上有希望超過華為嗎?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因為2019年華為全年的出貨量達到了2.5億臺,小米+紅米還沒有公佈,但按照慣例來說,小米的整體銷量也就一億出頭,大概是1億兩千萬,兩者相比正好差一半。

那這意味著小米是不是就沒機會了呢?NO,要知道當年的小米還是國內第一呢,不也被華為趕超了嗎?蘋果那麼牛叉,2019年的銷量不也被華為超過了嗎?所以單純從銷量來說,小米手機也不是沒有希望,在概率學上並不存在絕對與否。不過這超過與否並不是小米一家說了算,總的來說,主要有兩個因起決定性作用:

小米和華為對於手機的定義:

就目前來說,手機都是兩個公司的支柱性產業(消費者電子在華為內部的佔比已經近一半了,並且比起通信部門,消費者電子的利潤更高。目前說支柱性產業不太嚴謹,但這已經是華為兩條大腿中的一條了),所以以後兩個公司如何定義手機的走勢也是一個X因素。

就以蘋果為例,他就只做高端手機,所以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他也不願意出廉價版的iPhone,因為他深知出了廉價的iPhone,那高端的就會受到影響。而目前來說,華為和榮耀都覆蓋了高中低三個檔次,如果這種策略下去,還會不會形成絕對優勢?華為整體的銷量依然是低端機佔大頭,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端,Mate系列和P系列一年下來能把保住4000萬就很不錯了。特別是紅米獨立後,這也給了榮耀很大的壓力,所以未來可期。

並且今年的小米10已經踏上了高端之路,如果小米10成功,那紅米系列也會藉助東風得到更好的發展,今年來個1.5億,用上三五年達到2億的銷量也不是不可能呀。可能很多人認為小米目前跟華為不在一個量級,但小米一個成立十年不到的公司就進入世界五百強,長期處於國內四大廠家之一,這也沒有想象的那麼不堪吧!

時間的長短也是一未知數:

這位夥伴問得是有沒有超過的可能,並沒有給出時間限制。十年二十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手機圈已經洗牌了一輪又一輪,最開始的手機霸主諾基亞,誰會相信被蘋果趕下神壇,曾經不可一世的摩托羅拉也成了燙手山芋。安卓初期的大佬HTC現在也是岌岌可危,這兩年誕生的品牌一個又一個,退出的品牌也是一個又一個。

目前來看,小米差的就是底蘊,芯片、系統這些都可以慢慢來,只要小米的高端之路順利,那接下來就一定會大舉投入研發,加上小米年輕的互聯網基因,十年後又是什麼樣誰又說得準呢?

現在的華為在體量上肯定遠大於小米。但是這兩年華為也一樣遇到瓶頸期了,有時候還反過來借鑑小米,比如跟著做電視,哦,忘記了那叫智慧屏;然後也開始做生態鏈,做一些不那麼賺錢的小家電。這說明在後期的思路規劃上,小米這種企業更有優勢。

所以在現在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並不那麼絕對,只要小米穩紮穩打,有一定的積累後一樣有可能“屌絲逆襲”!


先森數碼


其實手機呢技術含量和質量都差不太多,買手機要看自己是什麼職業什麼文化什麼性格的人。

有些人買手機就是為了通訊和簡單的娛樂買經濟實惠能湊合玩就可以了,中老年千元左右用的多一些。

有的人追求功能品牌和質量,現在智能手機已經代替了好多家用電器,所以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娛樂遊戲辦公人手一機甚至多機,中檔手機在工薪階層用者居多,兩千左右的多一些。

現在手機也在向新潮流新時尚高科技層次發展,所以有些產品就適應這些追求者,從外觀創新,科技創新,積多種高科技於一身,躋身物聯網萬物相連時代,曾經只是一個通話的通訊設備,歷經科技的發展變成了百項萬項科技融為一體的高科技。

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式下,經濟霸權科技霸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和主權安全。他們動不動就採取各種制裁,一旦沒有自己的科技產業必將受制於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最近的貿易戰和對華為的封殺更讓人們清醒了,落後就要被打,跟在別人後面不搞研發只能是給別人打工掙點加工費。

所以一定要支持國家支柱產業團結一心一致對外,不要內鬥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因為美國現在不擇手段的打壓華為,身為中國人一定要支持國貨支持華為,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爭!!


愛的守護神43


小米手機必須有一定的國內市場份額!否則文化傳媒產品國外收效不好!生活環境不同!沒有小米電影小米的手機和智能家居可能都會被華為的同樣產品壓下去!他們的技術好一些!小米電影比電視好!因為時間短,在手機上可以安排多個時間放映,有小米手機的人免費看!插播廣告!還可以在院線放!收取票房分成!很短時間瞭解一個完整的故事!電視劇則不然!太長,拉下一集故事就不完整!也進不去院線!另外因為長,面就窄,不是那樣全面反映米粉的生活!文化產品吸引力減弱!可以保證,小米電影可以增加小米的所有產品銷量!李霄玲


彩雲5000朵


個人覺得單單從銷量來說,都有可能,你把同等配置和顏值差不多的兩臺不同品牌的手機放在一起,從購買者來分析,追求性價比的會買價格便宜的,追求品牌的就算價格再高也會去買自己認準的品牌,追求情懷的會去買他心裡認為的那個它。

但是作為一家企業,一個公司,拋開家國情愫,有哪一個成立的初衷不是盈利壯大,小米走了10來年發燒高性價比的路線,現在還不是開始提高自己產品的定位,向高端機市場邁進。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就算銷量再高,薄利多銷,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消耗量只有那麼大,不可能給外星人去買手機,在科技的進步,產能的提高下,市場趨於飽和,獲得的利潤只有那麼多,這條路始終是走不下去,所以只能從單件商品利潤下手,提高一點外觀設計,多一點數據提升,但價格上邁上高端機的門檻,買一部手機頂買十部手機,無論從前期量產、銷售和後期售後上都是省心省力的,把對待十部手機的十位客戶的精力放在對待一部手機一位客戶上面,售後的體驗也會好很多。

所以一家企業成功與否,不單單是銷量,銷量想要高,有辦法,有希望,但是能不能做大做強做好,可不是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