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農村養殖雞鴨的多,養鵝的少?

農友君


問:為什麼感覺農村養殖雞鴨都很普遍,偏偏沒有多少人養鵝,這是為什麼?

你還別說,現在農村還真就是這種情況,雞鴨都很常見,鵝卻很少,按理說鵝能長很大,肉也多,農民應該喜歡餵養才對,為什麼沒有人養呢?即便是有人養,一般也只是在正常餵養雞鴨之外,再附帶養個一兩隻也就足夠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其中我覺得農民朋友其實也是很無奈啊,不是不想養,實在是沒有養殖雞鴨來得省心,不願意養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種苗貴

養過雞鴨鵝的朋友就知道,鵝苗一直都要比雞鴨苗貴,今年遇上特殊情況更是貴的離譜,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這一段時間,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被非洲豬瘟給折騰的夠嗆,大型養豬場暫且不說,廣大的生豬養殖散戶可以說是遭受了滅頂之災

豬沒有了,生活還得繼續,那麼還得想辦法維持生計,養豬在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再養了,就只能養點雞鴨鵝等等家禽來貼補家用,這直接抬高了今年雞鴨鵝苗的價格,與去前年同時期相比,價格差不多翻了兩三翻,鴨苗往年只要幾塊都不好賣,今年最高漲到二十多還搶手,鵝苗就更不用說了,上個星期我們這裡賣45一對,試問這個價格的種苗有多少農戶能夠接受的了


二,養殖成本高

鵝這種動物大家都知道,成年體型比雞鴨幾乎可以大一倍,能長這麼大它的一張嘴和肚子絕對不是那麼平凡,鵝是草食性動物,喜歡吃青草,但是又特別挑剔,不和它口味的草他還不吃,不是有一種草叫鵝不食草嗎,還專門給改一個這個名字,你就可以想見它有多挑剔,單單有鵝喜歡吃的青草也是不行的,鵝光吃草長的很慢,一般都會摻點玉米苗,麥麩,穀糠紅薯什麼的,它才能夠長的比較快,鵝的體型大,食量更大,都說鴨子能吃,但是在鵝的面前,也只能乖乖的排行老二,所以養鵝的成本比起養鴨還是要高上不少的



三,不衛生

鵝的食量大吃得多,拉的就多,而且最愛"隨地大小便",關鵝的地方往往頭天剛剛打掃完,第二天又會鋪滿厚厚的一層鵝糞,它們的腳蹼很寬大,喜歡在糞便上踩來踩去,很不衛生

四,不好賣

專門養鵝的地方大多都有固定的銷售渠道,但是一些散養戶就比較難了,因為成年的鵝一般都很大很重,本身種苗就貴,加上養殖週期長,飼養成本很高,所以一般鵝都賣的比較貴,很多普通消費者是不大願意選擇購買的,買一隻鵝都能夠買兩三隻鴨子了

五,太吵鬧

農村以前養鵝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當成看家鵝來養,因為鵝對陌生的東西事物非常敏感,稍微有一丁點的聲響,就會大叫不止,並且聲音時而清亮時而渾厚,但是都非常高亢,因為這個特點,以前人們假如家裡養了鵝,都會將鵝關在房子周邊,一旦有風吹草動,主人就會知道

不過鵝的這個特點又好又不好,好的是能夠在晚上起個預警作用,不好則是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大叫,有時候比公雞打鳴都還要早,實在是太吵了,嚴重影響睡眠



小結:從上面這隨便羅列的幾點原因就可以看出來,村民養鵝的比養雞鴨的要少確實是無奈之舉,而且在農村養鵝沒有一定面積的場地是根本不夠鵝的活動的,家裡有小孩有時候還會被鵝給追著跑,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什麼農村養鵝的人那麼少的原因


玩味鄉村


我倒養過幾年鵝,幾年親身實踐,不妨講一下。如果你想踏入從事養鵝,或許對你有用。一般農村家養鵝數量不會很大,屬於附帶,不會做為一項賺錢項目的。我起步時,沒技術性,我是帶著試養。開春買來三十隻小鵝,關在一個房子小角落。我犯了一個最大錯誤,不懂鵝生理習性。鵝抱團取暖,以至於死掉一半。初春較冷,鵝擠在一起取暖。這時你要把鵝隔開,每一小團體最好少於8只,並裝上取暖設備,保持一定溫度。這是養鵝第一難。鵝吃的多,拉屎多,鵝棚墊料必須每天更換,否則鵝在蹲水牢,工作量蠻大的。這是第二難。小鵝起步吃成品料,過個星期可以摻青料。為了節省錢可以喂些青菜葉或嫩草,還要適當進行疾病預防。這是第三難。等到小鵝胎毛褪去,長羽毛後,白天可以進行放養。放養的小鵝不能淋雨或進水塘,經不起冷激。實時還要看護,農村野狗多,冷不丁對鵝下手,這事我四年內發生過二次,一次是小鵝,一次是成年鵝,痛哉。這是第四難。鵝是食草性,光吃成品料,肯定利潤薄。你必須有放養的條件,青草充足。不是每種草都會吃的,偏草性其實很強。一旦沒足夠的地方吃草,鵝會圍著你轉,成品料消耗很大,當然這就是增加成本了。因此大批量放養鵝不適合農村。這是第五難。一般農村人養鵝端午節前後就賣,就是減少後期成本,但價格不會起。這時的鵝的肉質達不到上品,顧客就不滿意。要論好吃,都要養到八月半才會起價。這裡面的時間差,就存在最大問題,沒處放養。田裡已經種上農作物,沒有適合的地方放。這就是第六難。綜合以上六難,你應該明白老百姓為啥不養鵝了吧。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你能滿足食草及小鵝這二難,嫌百元/只還是不成問題的!


嚮往清麗地


農村養殖雞鴨多,養鵝的少。

主要是養殖成本,前兩天我在集市上問了一下家禽幼雛的價格(注射完疫苗的)分別是:小雞七元,多買六點五元、小鴨八元、小鵝雛十八元。鵝雛階格偏高購買的也少。

再就是,雞鴨吃的少,一家養幾隻,做飯菜的下腳料,加工糧食的玉米糠,麥麩子,菜葉子,弄點就夠他們吃的。小鵝特能吃。

記得,有一年,大姑姐家賣鵝種蛋,送我十枚種蛋,我覺得吃了怪可惜的,處於好奇心,在超市要了個保溫箱,買了個塑料布桶裝上熱水,水溫在三十七到三十八度之間,上面鋪了一層綿絮,種蛋用消毒水消完毒,放上面,再蓋上小被,再蓋好泡沫箱。一天翻幾遍,要保持水溫。

大約三十九天到四十天,就全蹦出來了,好可愛,喜歡的不得了。

開始買小鵝料喂,越大越能吃,把我家小園菜全吃光了,還得給它們找水白草挖苦菜,趕出去放滿街道拉屎,還嘎嘎叫不停,院子小空間不夠用,後來送老媽養了。

養雞鴨,成本低,空間小,鵝不適合小院養殖,成本高,適合專業大群放養,有足夠空間,活動草場,放養,有大量的青草,野菜,水源,節約飼料,降低養殖成本。

大群養鵝,除了成本一隻平均淨賺十多塊錢。我們這專業養殖戶很多。



農村達人224


嘿,不是感覺,而是事實!

在全國的家禽養殖中,雞的養殖大約是鴨的8倍,鴨的養殖大約又是鵝的8倍。這裡只是個大約數,年份不同,養殖的數量不同。

我小時候不少養鵝,當然,也不少養鴨,雞倒養得不多,為什麼養鵝要比雞鴨少得多?

告訴你三點:

第一,鵝個體太大,一般家庭吃不完一隻鵝。我記得小時候養鵝,只有做社或者過年才有人買鵝,一般的節日是捨不得買鵝的,一隻鵝能頂得上三四隻鴨,很多家庭是捨不得買的。現在生活好過了,但少則十幾斤、多剛二十多斤一隻的鵝,一般家庭又吃不完,所以養殖就少。

第二,雞、鴨好養,鵝難養。我這裡講的好養是指容易打理,雞圍起來,每天餵食就可以。鴨也,在池塘邊圈養起來,只要飼料足,很容易養大,但鵝則不同,它要吃草,要吃菜葉,圈養容易跛腳,養過鵝的人都知道,跛腳鵝是養不大的,一定要放養。所以鵝管理起來要難得多。

第三,人們對雞、鴨有特別的喜愛,尤其是雞。中國人有句老話,無雞不成宴;女人坐月子離不開姜酒雞,過年過節殺個雞,親朋好友來了也宰只雞,就連上飯店幾乎必定雞,是雞肉比鴨肉鵝肉好吃?不見得,只是人們對雞肉情有獨鍾,就連很多成語都與雞有關。比如,半夜雞叫、雞飛雞跳,雞犬相聞,等等,是鴨鵝不能比擬的。



我是三農通訊員,更多交流請點擊關注。


遇見廣西


成本高:一隻小雞、小鴨也就三兩塊錢,一隻鵝娃十多塊,有的二十多,成本太高。

吃的多:一隻鵝的食量能抵上好幾只雞,我家餵了四隻能抵上一頭豬了。鵝是直腸消化快,吃了一會都消化排出去了,但生長也快,三個月就能長成,鵝最喜歡吃草了,只要有草,就像吹著長一樣,這是雞比不上的,雞得十個月以上。

鵝也有很多好處,能看家,有生人了嘎嘎直叫,提醒主人。一個鵝蛋能抵上三個雞蛋,還有一些雞蛋沒有的營養物質,孕婦吃了最好,去黃疸,老人小孩就更不用說了。

雞下蛋一天一個,鵝是兩天一個,土雞蛋兩塊一個,鵝蛋得十多塊吧。

鵝肉是最好吃的了,農村地鍋燉上幾個小時,湯鮮味美,有一種清香味,肉就更好吃了。鵝湯、鵝肉真是人間美味。


汴城農事


因為養雞鴨比較實在,吃的少,消化系統慢,養鵝就不一樣了,吃的多消化快基本上5分鐘就消化出來了,

那是幾年前的一天,我一個人在家閒的沒事做,就去逛街,走著走著就看見前面有賣雞鴨鵝的(我們那邊賣這類家禽是不用叫喚的),我走上去看看,鵝苗的顏色是黃色的看著惹人喜愛,看了一個多小時,終於鼓起勇氣來到賣鵝苗的地方問他鵝苗多少錢一隻,賣家告訴我15塊錢一隻,經過我左看右看終於買了4只我讓他找兩隻(土話等於送兩隻)鴨苗我,那個老闆不願意最後還是買了4只鵝苗,花了60元,帶回家,給鵝苗準備窩,讓他們休息,就這樣我就去上班了,一個月後死的只剩一隻了。我一回家就問“我爸爸我買的鵝呢?”我爸就告訴我只剩一隻,說來也巧鵝在這個時候出來了,我走到哪它跟到那裡,弄的我像它媽一樣。我弄了一堆紅筧菜給他吃(大概有3斤左右),不到30分鐘它就吃完了。邊吃邊拉拉了十幾堆,趴在我的凳子後面休息,各幾分鐘就拉一堆。害的我掃了幾次,後面就留給你們自己想象了……


誠實周震


小時候家裡曾經養過幾只鵝,但是母親嫌它吃得多,長得慢,拉的快,而且還有一定的攻擊性,所以後來就沒有養了。

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家有萬擔糧,養不起脖子長”。這句話裡面的脖子長的家禽指的就是鵝。因為鵝的食量非常大,特別是跟雞鴨比起來。而且鵝是直腸子,吃進肚子以後沒多久就會消化下來,邊吃邊拉,感覺就像永遠也吃不飽。以前家裡都是土房子,地面也都是泥巴地,鵝經常在上面拉屎,需要用鏟子剷掉。說得誇張一點,一年下來甚至要將地皮剷掉一層都不止。

另外,在鵝的習性中是離不開水的。但是有些地方以旱地為主,很少有大量的水源水塘。所以在這些農村地區一般也不養鵝,而雞鴨對於生活環境的容忍度要更寬鬆一些,養起來也方便。

與此同時,鵝的經濟效益並不是特別凸顯,尤其是與雞鴨對比。雖然我們說鵝肉比較貴,但是長得比較慢,飼養的週期太長,餵養的飼料太多,導致成本收益並不划算。而且鵝生蛋是有一定規律的,不像雞鴨那麼頻繁。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鵝天然具有一定的攻擊性。我小時候就被鵝追著屁股咬了好幾次,至今想起來,屁股還隱隱作痛。後來母親乾脆就將鵝殺了,不再養了。所以說一般農村地區家庭散養的主要是以雞鴨為主,鵝養的相對比較少,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止茶


針對您提出的問題:“為何感覺農村養殖雞鴨的多,養鵝的少?”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說專業養殖場,只是在農村的確是存在這個現象的,我們一起來從幾個方面來去找原因吧。

習慣和觀念問題

我們從飲食習慣性來講,我們平時都有很多菜(比如:燉雞、烤雞、燒雞、燜雞等等)有很多做法。還有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土雞蛋呀,在大家心目中營養價格比較高的,像做雞蛋餅、煮雞蛋、荷包蛋等等就連雞蛋都有很多佳餚做法,所以雞的需求量很大;鴨也是一樣有很多做法,外面賣的烤鴨、北京燒鴨、啤酒鴨等等,所以來說雞和鴨在飲食中比較大眾,相對佔比量也是比較高的,而鵝就會少很多,一般要廣東那邊相對多一點。

圈養侷限性區別

因為現在中國的人口多,宅基地佔地面積也不大,有可能就有個小院,但是小院可以圈起來養雞和鴨,雞和鴨性情比較溫和,活動量也沒有這麼大,可以長期圈養;而鵝就不行了,它性情比較活潑,相對體積也比較高,圈養只能小量幾隻,大量圈養是很難的,並且還有點擾民,不適合圈養,所以相對養的人也會少些。

養殖成本區別

雞和鴨苗市場供應比較大,相對雞和鴨苗購買成本比較低,養殖成本也會低,銷售渠道也多些;而鵝剛好相反,市場供應鵝苗較少,購買鵝苗成本高、養殖成本也高,雖說鵝的銷售價格高,但是很多地方銷售渠道也少些,這些針對養鵝成本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所以這也是導致農村養雞和鴨的人多,而養鵝的人少。

以上是我們山太子農業技術團隊的個人觀點,希望能您有用,不對之處請指正,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謝謝!


山太子


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典型的“銷量決定產量”的連鎖反應,市場的銷量偏少,也導致養鵝的人相對較少。在雞鴨鵝三種主要家禽的消費構成中,一直都是雞鴨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鵝肉反而成了邊緣化的配角:

首先鵝的體型偏大,一般母鵝多在8-10斤以上,大點的公鵝多在15斤以上,這個大體重已經相當於幾隻雞或者幾隻鴨的合重了,所以買一整隻鵝價格不菲,對於家庭性消費來說,不太容易接受;

其次鵝肉的肌肉纖維較之雞鴨來說,要顯得略粗,鵝蛋的口感也不如雞鴨蛋那麼細膩,從直接的味覺口感上,鵝肉、鵝蛋就被雞鴨又佔一步優勢;

再者鵝是食草性家禽,需每天準備青草料,不如雞鴨養殖直接投餵穀物或者混合飼料來得方便快捷,而且鵝的養殖時間長、生長緩慢,投資回報率低,這也是嚴重影響大家養殖鵝的積極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從全國的地域性消費來說,也只有極個別幾個地區是鵝肉的消費大省,例如廣東的廣式燒鵝、滷鵝,東北地區的鐵鍋燉大鵝,江蘇揚州的鹽水鵝,重慶的榮昌滷鵝等,除此以外,其他地方則鮮有食用鵝肉的習慣。這也導致鵝肉消費的整體市場低迷。

其實鵝肉本身是一種優質動物蛋白,其低脂、低膽固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這也決定了其綠色禽肉的屬性,現在很多人也認識到它的營養價值,鵝肉也逐步走向越來越多的家庭餐桌。





阿呷薇


近幾年來,的確感覺到農村養殖雞鴨的多,養鵝的明顯少了很多。這主要是針對各家各戶,若論雞鴨鵝養殖場來說,還都是比較均衡發展的。專業養殖場暫且不談,來說說為什麼個體農家養鵝的相對養雞鴨偏少呢?

首先是農村膳食觀念的變化。因為平常農家菜裡面各種燉雞、各種炒雞、各種燜雞、各種燻雞屢見不鮮,習以為常了。鄉鎮上的飯店又多以各種啤酒鴨為招牌。鴨脖、鴨腸、鴨血、鴨胗,真是吃出花來了。而農村吃大鵝就比較少見了,很少有聽說農家燉大鵝的時候。當然在局部可能會有,但是大多數還是雞鴨魚肉為多。

其次就是農村生態環境的變化。在過去,農村閒置小樹林也好,閒置窪地水坑也好。都是有大塊接近原生態的地方。因為鵝群喜歡在空閒的時候去水窪撲騰,在黃昏的時候去樹林追逐玩耍。雞鴨的活動場地可以限制在農家院中,畢竟相對於大鵝來說,體型偏小,活動量偏小。再不濟,雞鴨都是可以圈養的。而大鵝圈養起來也就二三隻足夠,多了容不下。待鵝長大後,野性的呼喚很容易跳躍出來。

還有就是養殖成本的問題。雞鴨苗在市場供給上比較充足,價格不高。近年來隨著養鵝戶數的減少,就更加劇了鵝苗的市場供給減少。數量越是少,鵝苗價格就越高。那麼優質鵝苗更是捉襟見肘了。雞鴨的食量也是明顯要少於鵝的食量的。一天一隻成年鵝消耗的糧食大概是一隻成年雞的五倍不止。再加上養鵝週期又長,所以農家更願意養雞鴨來節約糧食。

雖然說感覺上養鵝的農家越來越少了,在農村能見到鵝群實屬不易了。但是不用緊張和焦慮,仔細看看農村鄉鎮家禽市場,購買到合適的鵝蛋、活體鵝還是不難的。有不養殖某個家禽的就有找這個來養的。市場經濟時代,物以稀為貴。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民日益需求各種的物質都會不斷的豐富。

其實人們對鵝是一種誤解,謙它太吵食量又大,產蛋少,大鵝是一種大型家禽性情兇猛,警惕性高沒有天敵,赫赫有名的黃大仙也懼怕它三分,鵝兩天產一個蛋重達三兩市場售價3至5元一個,一個月產15枚能賣到60一70元,雞就算每天產一個蛋現在市場價4元一斤(土雞蛋除外)每枚蛋5至6毛錢一個,一個月是15元,也就是說鵝下半個月蛋的產值是雞的四個月產值,鵝屬草食禽類每天放養晚上補一次料即可,因本人住農村這些年始終養鵝不多養不超過20只,很好管理不得病每天自己到山地裡採食,中午飛回來喝水,(我的作品裡有視頻)然後在飛走晚上回來,本人覺得養鵝是很划算的,有鵝蛋吃還能觀賞天鵝般的飛翔.

因為養雞鴨比較實在,吃的少,消化系統慢,養鵝就不一樣了,吃的多消化快基本上5分鐘就消化出來了,

那是幾年前的一天,我一個人在家閒的沒事做,就去逛街,走著走著就看見前面有賣雞鴨鵝的(我們那邊賣這類家禽是不用叫喚的),我走上去看看,鵝苗的顏色是黃色的看著惹人喜愛,看了一個多小時,終於鼓起勇氣來到賣鵝苗的地方問他鵝苗多少錢一隻,賣家告訴我15塊錢一隻,經過我左看右看終於買了4只我讓他找兩隻(土話等於送兩隻)鴨苗我,那個老闆不願意最後還是買了4只鵝苗,花了60元,帶回家,給鵝苗準備窩,讓他們休息,就這樣我就去上班了,一個月後死的只剩一隻了。我一回家就問“我爸爸我買的鵝呢?”我爸就告訴我只剩一隻,說來也巧鵝在這個時候出來了,我走到哪它跟到那裡,弄得我像它媽一樣。我弄了一堆紅筧菜給他吃(大概有3斤左右),不到30分鐘它就吃完了。邊吃邊拉拉了十幾堆,趴在我的凳子後面休息,各幾分鐘就拉一堆。害的我掃了幾次,後面就留給你們自己想象了……

當然,農村還是有些養殖雞鴨戶中會隨帶養幾隻作為看門應用,或調劑口味用,都不會太多,鵝在家禽中就是個流氓,一個叫聲響,環境內會過吵鬧,鵝吃相霸道不光吃得多,佔的多,大個頭大喜歡欺負雞鴨,如果個數過多會聯合成群,連家畜都怕。所農村鵝養殖禽類數量,鵝是最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