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併發症和後遺症多,月子裡自我保健十件事,寶媽們做對了嗎?

曾嘟嘟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剖腹產分娩,剖腹產可能會留下一些併發症和後遺症,但如果你沒有這些症狀的話,說明你恢復的好,體質也不錯。

剖腹產會帶來哪些後遺症和併發症?

有的媽媽,你的媽媽會發現剖腹產都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做一些大幅度的動作時,或者肚子被擠壓一下,腹部就會特別疼,嚴重的會疼的掉眼淚。

有的寶媽會發現手術瘢痕處,會出現癢、不舒服的感覺,尤其是陰雨天的時候。剖腹產後有可能會發生子宮黏連和併發症。

剖腹產二次懷孕或三次懷孕會有一定的風險,而且一般情況下不能順產。二胎三胎的年限也會有一些限制,疤痕子宮還容易產生大出血。

麻醉會在寶媽的腰脊椎,脊椎處打麻醉有的寶媽會說出血會出現渾身痠軟無力的症狀,但有的也會消失。


剖腹產後月子裡自我保健,要注意哪些事兒?

①堅持補液

術後3天,需要輸液,補足水分,糾正脫水狀態。排氣後可食用麵條、混沌等半流食。術後第三天,拔出尿管後病人可下床活動,可食用普通飲食。

②儘早活動

剖腹產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當導尿管拔除後應多走動,這樣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還可預防腸黏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

③觀察惡露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產後都應密切觀察惡露。剖宮產時,子宮出血較多,應注意陰道出血量,如發現陰道大量出血或衛生棉墊2小時內就溼透,且超過月經量很多時,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④側身餵奶

產婦在產後第1-4天會有脹奶的現象,此時可以哺餵母乳。但剖宮產的媽媽往往因為傷口疼痛降低了哺乳意願,其實只要在術後側身餵奶就可減少傷口因動作拉扯而產生的疼痛不適。


筍亦竹


剖腹產不僅形成了自然生產以外的巨大創傷,直接增加了產後修復的複雜性和困難;而且因為省略了自然產程給寶寶的初次呼吸刺激和腸道菌群種植等,也給寶寶的健康發育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的影響。

因為多種因素影響,剖腹產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根據2018年8月份美國《科學日報》上的文章介紹,中國婦女的剖腹產比例高達50%,居世界首位!根據中國官方報道,目前國內的剖腹產率高達36-58%,而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低於5%,90年以前也不超過10%。由此可見剖腹產已成為一種生育社會現象。對於剖腹產的月子健康管理也自然成為一個極受重視的新領域。

剖腹產的一系列醫療干預,有可能帶來眾多的併發症和後遺症:主要包括創傷、感染、大出血、粘連、炎症、抑鬱症、麻醉意外、盆腔臟器損傷、尿路感染,腸脹氣等等,遠期出現瘢痕、子宮不可逆損傷、腹痛、痛經、子宮切口妊娠、貧血等。同時還會直接影響母子感情。當然這個沒有寶寶參與的醫療干預生產過程,也必然帶給寶寶諸多的健康直接影響和長期隱患。

綜上所述,可見剖腹產的月子必然會有許多不同之處,要有效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首先是積極配合醫生護士安全度過手術期,例如認真遵守醫囑,按時接受相關的各種治療,臥床休息,均衡營養,保持良好心情,確保在醫護的正確指導下安全度過剖腹產的圍手術期等等。

出院之後的月子期同樣需要注意許多康復措施:主要包括

1.快速補充純天然的安全品質營養和足量的水分,以預防便秘並有利於哺乳。

2.謹慎護理傷口。產後儘量不要有大動作,在咳嗽或大笑的時候可以用手撐住傷口或用枕頭頂住腹部以上,有助於減輕疼痛感。好好護理傷口,預防感染。如果出現傷口紅腫,傷口部位有滲出,出現惡化或突然性疼痛,甚至發燒等跡象,應該馬上就診。

3、細心觀察惡露。產後產婦陰道分泌物大大增加,但是隨著身體逐漸康復,惡露的量會有所減少,惡露的顏色應該也會從鮮紅色逐漸變為粉紅色,最後變成黃白色,惡露可能會持續近6周的時間。細查惡露是剖腹產產婦必做的功課,如果發現惡露有異常應該馬上就診。

4、衣著寬鬆。產婦應該選擇大一號的繫帶內褲或平腳內褲,可能會讓傷口感覺更舒服。

5、適量運動。及時活動不要整天躺在床上,可以有規律地起床四處走走。走路可以促進術後的恢復,還有助於預防諸如血栓等併發症的發生,但活動也不能過度。開始時候慢一些,逐漸增加活動量。不要負重剖腹產產婦產後不要提舉重物,以免拉扯到傷口。術後6-8周的時候,可以開始做一些中度運動量的盆底肌修復活動,但一定要得到醫生認可才可以進行。剖腹產後,身體可能需要大約6-12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所以,要調理好心情,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6.儘早接受專業艾灸,補陽縮陰,促進惡露排出,補氣血、化瘀血。

7.產後避孕。如果在產後感覺很好,經過醫生的同意,剖腹產產婦至少在6-8周後才可以恢復同房。但由於許多醫生都建議剖腹產後至少2年以上再次懷孕比較安全,所以,最好採取避孕措施。

8.儘早接受專業的脊柱特別是骨盆的整體,同時儘可能選擇專業的束縛帶,互相配合做好脊柱整復和骨盆收緊。產後最好1~2個星期要進行骨盆收緊。2個月內對骨盆進行收緊是最理想的。因為韌帶恢復到原來的堅硬程度也需要2-3個月的時間。

我有連續48年生物醫藥全崗位工作經歷(中醫藥研究員,高級健康管理師),專注薈聚、傳播健康知識和臨床經驗乾貨,歡迎大家分享,敬請大家關注和點贊評論,你有評論留言我必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