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怎麼理解?真的有人做到過嗎?

史032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含義是,發現人才為大眾服務,不官是親人或者仇人不能以個人恩怨,打壓,用寬廣的胸懷舉蓯人才。


老佛爺23956


看到內舉不避輕,外舉不避仇這個話題,心中就有一種想說幾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的慾望。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於《呂氏春秋》中的一個典故,我個人的觀點和理解是這樣的:

當一個國家有危難、一個企業需要振興,或者某人剛開始創業之時,不管國家也好、剛剛開始創業的企業也好,他都急需那種或能治國、或善管理,在緊急關頭能力挽狂瀾、獨擋一面的人才的。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那麼,有許多有眼光、懂得駕馭人才的君主、元帥、企業老總,基於對人才的渴求以及從自身的利益考慮,什麼"親"、"仇"、″避嫌"在他們眼裡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他們看重的,是"舉"的這個人能用他的″才幹"為自己創造別人不具有能力創造的價值。其實內舉不避親的意思,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隻要你具備了超越別人的本領,你就算是我的親戚我也不怕別人說嫌話,我一樣要重用你。外舉不避仇的意思,就是雖然你跟我非親非故、哪怕你甚至跟我有仇,但是你具有別人無法取代的能力、你有力挽狂瀾的本事,仇人又如何?我同樣會用″高官厚祿"打動你、收買你、讓你為我所用。對於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行為,我的理解是:推薦人才時,能秉承公正無私之心,不因他是"親"而避嫌不用,也不因與他有"仇"而不舉。假如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或者創業的領導者能將″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運用得當,那將會讓自己的事業″如虎添翼",會因為自己的英明決策帶來巨大的利益。

但是,如果這個內舉不避親應用得不好,誤將一個只會阿諛奉承、不學無術、當面笑咪咪背後下″刀子"的親戚放在身邊並授與大權,那將會適得其反、甚至給自己的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就說我家吧,那是在2003年的時候,受幾個親戚相邀,我們家傾其所有、外加向父母姐妹相借,一共籌備了150W元同叔伯兄弟3人一起辦了一個小型冶煉廠。(當時我家的經濟情況是妻子在單位上班,如果不是我在外面給一個私企老闆當銷售副廠長收入高,按我們當地當時的生活水平,很難一下籌備出1百多w了。)冶煉廠建好以後,我們家的這位堂兄就幹了這麼一件″舉賢不避親"的愚蠢事情,只不過大家當時不覺查,直到發現問題所在但為時以晚,搞了個血本無歸、一百多W就打了個水漂。

稍微懂點冶煉知識的人應該知道,作為一個月產3百噸左右的小型鍊鐵廠,用的焦煤含硫量要小於0.5%熱卡要大於8千大卡,投礦石的時間是每10分鐘投一次,溫度要求1300度左右,一次投1噸共投2噸,2小時放一次料,一次可得八百公斤左右的生鐵和一千二百公斤的富錳渣。所有這些,必須是科學的、嚴格的、按部就班的操作程序,爐溫達不到不出鐵、燃燒過短或過久也不出鐵。但是我堂兄恰好就將這麼重要的採購工作,推薦給了他老婆家的兄弟去做。很重要的爐前技術工作又推薦了3個他老婆家的親戚來做,可以說這個廠的"七寸"和命脈全部捏在了他親戚的手裡。因為我們是外地來的,廠裡的工人、幹部、煮飯的、當後勤保管的可以說全部是他家的遠親近鄰。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親戚們也許是還沒″摸到鬥鬥",工作還算認真,廠裡的生產都很正常。一天賺個兩三W的,一點不是問題。但不出3個月,這些親戚們所有的人性的″醜惡"都漸漸暴露出來了。先說吃飯,民以食為天嘛!每天吃飯時,我家夫妻二人打的飯菜是跟工人們一樣的。而堂兄家卻故意拖到後面,然後同飲事員們一起開"小灶"。他們今天吃雞火鍋,明天蘿蔔燉豬腳,既搞了特殊又不懂節約,搞得我家像幫他的長工一樣。我後來問飲事員怎麼要這樣做,她們說:″這個廠是我姐家的,她們照顧了我,我就要單獨給她家做好吃的!"唉!真是無語呀,聽起來人家好像又沒說錯,可是我們三家都是一樣出資的股東啊!咋搞的我好像只是個打工的,咋待遇上差距就這麼大呢?再說採購這塊,他家親戚買來的焦炭漸漸的熱卡達不到了、含硫也高了,但煤價卻是居高不下。我自己跑去找煤老闆一瞭解,其實是被他用次等煤以次充好,從中賺了我們"差價"的昧心錢。讓我們損失更大的,是燃料不達標後導致的出鐵量一天比一天減少。還有這3個班長,他們一人帶一個班。有在上班時跑去我堂兄家打麻將的,有在上夜班時躺椅子上睡懶覺的,有經常脫崗讓手下工人代為看管的。如此一來,將我們一個曾經紅紅火火的冶煉廠,搞得是烏煙瘴氣、混亂不堪。雖然他們都被我查崗時抓住要處理、要罰款,但都被我堂兄堂嫂家"護"住,甚至還同我爭吵起來,說我不給他家親戚點面子,也堅決不准我處理他們的違規行為。大家想想,一邊是誰管事誰貪汙導致原材料質量下降。一邊是誰管事誰不負責任,不按規程操作。管理混亂、賬務混亂帶來的直接後果在半年後逐步顯示出來,原來每個月都有幾W元利潤的,後來沒有了。加上每天的水電、人工工資成本等等算進去,我們每月甚至出現虧損幾W元。但即使是這樣,任我如何勸說,堂兄家還是抺不下臉面換掉他老婆家的親戚。苦苦掙扎了一年多以後,我們三家人再也無力拿出流動資金去買煤、買礦、發工資,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吃肥"了這些內舉的親戚,卻虧掉了我們半輩子辛苦賺來的心血。(三家人,一家虧了150多W)

從這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一個私營企業的決策者,如果在人事管理上只是任人唯親、發現問題後又礙於情面不能及時″揮刀"清除內患。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用人之道不能善加利用,就會給自己的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我們當地,就有許許多多的民營企業家,他們攪盡腦汁、含辛茹苦、起早貪黑,好不容易闖出了一點名頭,好不容易賺了一點錢。他們有能力、憑本事,在商海中敢拼、敢博,成功以後,本想著自己也可以鬆口氣、停下來享受享受美好的生活了。心想著找個外人來管理企業吧,又不放心。最後經不住身邊人吹的"耳旁風",說用親戚好,肥水還不落外人田嘛!就把身邊的許多大事小事交給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來管了!這就是家族企業的由來。除了少數拎得起放得下、善於識人用人的私營企業家,雖然他們也會內舉不避親,但他們一旦發現用人不當,會及時的糾正自己的過失,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明智而有遠見的決策者,會因為用人得當而讓自己的企業變得越來越紅火、越做越強。而許多″家族"似的私營企業,就因為用人不當而讓企業步入危機,好比曇花一現,就像我家,在發現用人不當後還不能及時的應變,轉眼間,哪怕你曾經如何輝煌、如何家財萬貫,也會被這些"無能"的親戚將你敗光,讓你迅速地退出競爭激烈的商業戰場。

所以我認為,內舉不避親這種用人之道,從古至今能做到的事例有很多。用對人,能助你一臂之力,讓你的事業如虎添翼。用錯人,則反受其害,此舉既有利也有弊。而外舉不避仇這種用人之道,非大智慧者,從古至今卻沒有幾人敢用。它不但需要決策者具有常人所不及的大智慧,更要有彌勒佛大肚能容天下之人的肚量。


龍行7372834


如何理解“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呢?下面我們就小議一下下。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說白了就是要用人“唯賢”!如何就“賢”了呢,“賢”在哪裡呢?又如何的用人“唯賢”呢?這個“賢”字大有考究。

說到“賢”你會聯想到什麼?賢惠,賢能,賢德…會有一大堆,你能挑出幾個貶義詞嗎?幾乎沒有,反正本人是找不出一個來,怪我學識淺薄吧。所以說與“賢”有關的都是好的。我們對一個人推崇之至之極就會形容他是“賢德大能”,何謂“大能”?“能”能力也,能力極高謂之“大”,故稱“大能”。所以說“賢”常與某一方面出眾者相關聯,一句話“賢”就是“太好了”。

是人都有嫉妒心,“嫉賢妒能”就是很好的標本。

生活中我們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一個人解決問題的大小就尤為重要,因為那代表著他(她)的社會地方,代表著他(她)的收入多寡。你解決的多,你得到的就多;你解決的少,你得到的就少。

社會是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家庭裡的一員。有長輩就有小輩,有大哥就有小弟。生活在這個群體裡我們每個都有一個角色,就好比一個國家,有負責保衛家園的軍人,有負責治安的警察,有負責組織各方面的政府公僕,還有負責奔小康的農民兄弟。一句話形容就是“各有各責”,“各司其職”。

世界形形色色,問題千奇百怪,在其位,謀其職,盡其力,顯其德。問題或大或小總有你力有來逮之時,這時你怎麼辦?放棄?逃避?這都不行!你解決不了,你也逃不了。只能是找高人解決了……不論是誰,總是與你有交際的人,你找他說明你不如他,最次也是要比你強半點。這時有沒有一種臉被人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覺呢?

從古至今“唯賢是舉”就是個逃不開的話題,不論在哪個崗位都是要討論的問題。在我看來春秋戰國時期晉平公的士大夫祁黃羊可以說是這個問題最好的佐證了。


酉時好彩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本意是:在向上推薦官吏時奉行任人唯賢的用人之道。無論是與自己沾親帶故的.關係較親近的人,還是與自己有宿仇或關係不睦的人,只要有能力,都應該人盡其才,都應該進入為國.為社會服務的崗位。

這實際上是一種坦坦蕩蕩的君子心胸,古今中外,能踐行這一行為準則的人不計其數。

但是,人們生活在充滿慾望的社會上,其言行總會受到三觀的制約,而人們的三觀又是千差萬別的,包括已在職的官員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充滿慾望的社會必然會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並試圖達到自己的慾望。一個心繫國家.民族和眾生的人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會捨身取義,會先顧大家而後顧小家。一個滿腦子私慾的人會為了私慾絞盡腦汁中飽私饢並不惜挺而走險。因此,在舉薦人才的過程中總會有人挾裹著私慾,把人才隊伍建設帶偏帶歪。也因此,對於私慾極強的腐敗者來說,舉薦幹部,最終卻成了以權謀私的工具。

現在,黨和國家加大了反腐敗力度,社會風氣.官場風氣已大為好轉,在這種良好的風氣下,德才兼備的人必然會得到重用。


韓楓3897


怎麼說呢,通俗一點,舉個簡單例子,比如在農村選個隊長,大家都希望未來的隊長能處事公平,公正,不以權謀私,這就是最基本條件,符合這條件有可能是自已的親戚朋友,這時候我們不能怕別人說某某是自己的親人,所以才投的支持票,。也可能符合條件者平時和自己關係不太好,甚至有些小矛盾,但是他人品品質在那,他能更好的為大家辦實事,所以我們要拋下個人成見,為他投票。


橙皮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指“舉薦賢能之人,於內不迴避親屬,於外不迴避仇人”。是用來形容某人處事公正無私。春秋時期晉國的祁奚,字黃羊,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他為人正直,不徇私情,歷事晉國四代君主,公元前573年,祁奚被剛剛繼位的晉悼公任命為中軍尉,達到仕途的巔峰。

公元前570年,祁奚因年老向晉悼公請求退休。晉悼公挽留了一番,見祁奚退意已決,只能放他回家,但是,卻要求祁奚舉薦一個人接替他的位置。誰知祁奚說:“我看解狐完全可以勝任!”晉悼公大吃一驚,要知道,解狐和祁奚的關係可不是一般的——差!

晉悼公的這一問,祁奚並不意外,說:“解狐是和我有私仇,但我知道解狐這個人很有軍事才能,完全能夠勝任中軍尉的職務。再說,國君問的是誰能繼任中軍尉,並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過幾年解狐去世,無人合適擔任中軍尉,祁奚又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晉國大夫都十分佩服祁奚的膽識和肚量。成就一段“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美談。


漫中天影視


很高興和你分享我的觀點:

1.我們先來看看典故里的意思是什麼?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形容公正選拔和任用人才,對於同自己私人關係不好的人,也不抹煞他;對於自己的親屬,也不避任用私人的嫌疑,也說作“外不隱仇,內不隱子”,也作“親仇不避”、“祁奚薦仇”.

2.這句話我的理解是,舉薦外人時不迴避自己的仇人,舉薦內部人時不迴避自己的親人。推舉人才時,秉持公正無私之心,不摻雜個人好惡。

3.在古代時期;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

曹操光腳迎接許攸,最終蕩平天下

齊桓公不記追殺之仇,拜管仲為相,爭霸中原

李世民不拘一格,用人之長,避人之短,成就偉業

歷史告訴我們 凡是賢明的君主在用人方面是都有一套的。

4.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這樣的人和他的格局有著很大的關係,利益二字擺在面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必然是重金聘請。沒有哪一個人會看好和自己有過結的人,更何況仇人。能真正達到舉賢用人不避仇,不避親,做到客觀公正的,算的上是當代社會的真君子,甚至聖人。

5.我認為不管什麼人,只要是德才兼備的人才,都應該被重用,無論是對國家還是社會,賢能的人一定會努力發揮他的才智回饋他所得到的一切。在飛速發展的中國,各個領域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國家才能繁榮穩定,才能進步。

換作是你們,你們會推舉身邊親人,但會推薦仇人嗎?





靜夜之夏


薦賢者,不僅要有識人、辨人的能力,更要站在國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擁有廣闊的胸襟。“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個典故常被我們用來形容某人處事公正無私,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祁奚。

祁奚,字黃羊,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他為人正直,不徇私情,歷事晉國四代君主,公元前573年,祁奚被剛剛繼位的晉悼公任命為中軍尉,達到仕途的巔峰。

據《左傳·祁奚舉賢》中記載,公元前570年,祁奚因年老向晉悼公請求退休。晉悼公挽留了一番,見祁奚退意已決,只能放他回家,但是,卻要求祁奚舉薦一個人接替他的位置。

誰知祁奚說:“我看解狐完全可以勝任!”晉悼公大吃一驚,要知道,解狐和祁奚的關係可不是一般的——差!

晉悼公的這一問,祁奚並不意外,他說:“解狐是和我有私仇,但我知道解狐這個人很有軍事才能,完全能夠勝任中軍尉的職務。再說,國君問的是誰能繼任中軍尉,並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

晉悼公也聽說解狐是個將才,既然祁奚竭力舉薦,於是派人召解狐進宮,當面宣佈任命。可派出去的人回來報告說,解狐在前幾天就身患重病去世了。晉悼公不知誰合適,又把祁奚召進宮詢問一番。這次,祁奚舉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

晉悼公知道祁午在軍中受過訓練,作戰十分勇敢,又懂得用兵之法,恰好此時祁奚的副手,中軍尉佐羊舌職也去世了,祁奚又舉薦了羊舌職的兒子羊舌赤繼任中軍尉佐。晉悼公決定用羊舍赤輔佐中軍尉祁午,兩人一起任命。

一時間,晉國大夫都十分佩服祁奚的膽識和肚量,成就一段“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美談。

選人用人問題,一直是一道複雜的難題。其實只要是人才,親與不親並無大礙,自古不還有“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說法嘛。但現實中,我們也要避免“舉賢不避親”成為任人唯親的藉口,認清推薦是於公還是於私,推薦的對象是真“賢能”還是假“賢能”。


寶兒ai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我是這樣理解的:不管是親朋好友,還是仇人,只要他們有能力、有擔當、有學識、責任心強、充滿正能量,就可以被舉薦,得到重用。這樣的人對公司、對社會都能作出貢獻。

人品好的人能做到,剛正不阿、大公無私,充滿正氣的人能做到,比如包青天包拯。


湘湘墨鷹


任人唯賢是我黨選拔幹部一貫原則,這是不容置疑的,而且高素質的私企負責人,為了企業發展也是知人善用的,只要你是良才智囊,一定會發光發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