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古橋是哪些人造的?

用戶7808734159277


古代建橋,一般由有聲望的人發起成立“橋會”,然後發動百姓捐助,大家有力出力,有錢出錢。過去紹興的橋,大多由鄉民集資捐助而成,很少有官方建造的橋,特別在廣大農村和山區,捐資建橋更是歷史傳統和習俗風尚。人們普遍認為"造橋鋪路建涼亭"是行善積德的事情,是功在當時利澤後代的尚德之舉,當然,也有少數鉅商和鄉紳出資獨建的,如嵊州浦口的“普濟橋”(現改名為浦口大橋),就由馬寅初高祖、曾祖出資建造和修繕。

紹興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一本漂在水上的書,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古稱越國。境內水道縱橫,有水鄉水城之譽。因水而有橋,因橋必有景,美名橋鄉。 據清光緒癸巳(1893)繪製的《紹興府城衢路圖》所示,當時城內有橋樑229座,城市面積為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橋一座,與世界聞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較,為該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橋樑密度的45倍(該城面積為567平方公里,當時有橋378座,現僅存橋76座),為清末時蘇州城內橋樑密度的2倍(蘇州城內面積21平方公里,清末有橋310座),石橋連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謂是“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 紹興橋樑量多面廣,據1993年底統計全市有橋10610座,譽為“萬橋市”。在這眾多橋樑中,古橋佔有很大比例,是國內保存古橋品類、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自適應於小江小河的木樑橋、木拱橋,到適應於大江大河的浮橋繼而發展到石樑橋、三邊形橋、五邊形橋、七邊形橋、半圓形石拱橋、馬蹄形石拱橋、橢圓形石拱橋及至跨入當今世界先進拱圈結構的準懸鏈線拱橋,構成了一個極完整的古橋系列,成為中國古代橋樑發展,演化的一個縮影,被稱為中國的“古橋博物館”。 在全市現存的604座古橋中,宋以前古橋13座,明以前古橋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橋550座。


鹹魚東影視


古人造的,但紹興古橋真的很棒,比如八字橋,廣寧橋,提扇橋等 圖是八字橋





cjp暙巻貔


紹興多水,相應的橋就多,而修橋補路是行善積德之舉,橋多有德之人就多。古時修橋多由當地有影響力的人牽頭,老百姓根據自家能力或出工或出錢,也有一些橋是鄉紳和富戶出資所建,橋上會刻有出資人的名字,而具體的施工人員,由於材料記載缺乏,多已不可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