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管旺林——淺談筆墨的力量管旺林,1977年生,廣西陽朔人,現居北京。先後師從李亮生、徐家珏、張復興、程振國、林容生、徐華翔等老師。牛頭畫社寫生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2016年——《高巖山居圖》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

2016年——《早春》絲綢之路.翰墨通渭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入選;

2017年——《侗鄉晨語》2017中國夢.藝術草原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入選;

2017年一一《守望家山》鄉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

2017年——《笙夜》紀念葉淺予誕辰110週年“瀟灑桐廬”全國中畫作品展,入會資格;

2017年——《夕陽新語暖太行》尚意.2017全國中國畫(寫意)作品展,入會資格;

2018年——《夢迴侗鄉》海絲情.中國夢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2018年——《律動》生態龍巖.紅色閩西.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2018年——《南山春早》翰墨青州.2018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2018年——《律動之二》金城流韻——21世紀新絲綢之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淺談筆墨的力量

宋代韓拙在在《山水純全集》說:“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筆墨是中國畫的生命。然而,何為筆墨呢?除作為工具解外,當主要是指中國畫的基本繪畫語言,具體就是指運用毛筆時的輕重、快慢、提按、虛實、曲直、順逆等用筆以及筆與筆、墨與墨、筆與墨之間的相互排列組合的方法。筆以墨為血肉,墨以筆為筋骨,二者密不可分,皆為“立其形質”, “分其陰陽”最後以 “成其山水”而服務, 故其虛實、濃淡、乾溼,與形體的大小、聚散、簡繁、陰陽向背、點線塊面之間的組合亦成緊密關係。由此看來,筆墨在中國畫裡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力量,其力量體現於三個方面: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筆墨本身的力量

中國畫的筆墨,與西畫繪畫語言不同,即其本身,亦有其自足抽象的美感力量。古人說點如高山墜石,黃賓虹的一根線有人說如折釵股,一個苔點、一根線條,通過其外在形像,可以讓人聯想到其質與力量感。一位畫家的用筆或蒼辣或古拙或爽利或飄逸,這也正是筆墨本身力感的體現。謝赫在“六法”中強調骨法用筆, 一個畫家應該隨著歲月的增長、知識的沉澱,勤加練習去感應筆墨本身的力量。我們的繪畫,令大自然這個客觀世界與內心世界融合一體就是通過筆墨而達到的。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筆墨秩序的力量

所謂秩序,就是有節奏、有規律的一種律動感。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的例子,比如你腳下的小螞蟻,要是隻有三五隻,你會覺得他們是散兵遊勇,毫無規律毫無節奏。但是當你看到群蟻搬家,整整齊齊有規律有節奏排列前行時,何其不會感到一種力量。有規律有節奏的步伐與口號,何其不是一種力量感的呈現!我們勾勒山石,有秩序地皴出體塊,畫出山脈走勢,通過筆墨虛實、濃淡、乾溼節奏規律的把握,就可以很好地把畫家的內心意圖表現出來,達到感動觀者的效果。我們可以好好地去看看宋代的一些山水畫,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米芾的米氏雲山等。他們的作品都是很好的把每一筆,每一個苔點有規律,有節奏,有秩序的組構起來,在千百年之後,依然令後人感受到筆墨秩序攝人心魄的力量。這些經典名作中的筆墨秩序,讓我們體會到古人內心世界的那份平靜,那份強悍與偉大。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表現生命的力量

當我們把自己的生命本性、骨子裡的靈魂通過熟練的筆墨技法技巧融入畫作的時候, 筆墨就不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技法技巧,而同時是一種表現生命的力量。這種力量我們無法解讀,卻可以清晰地感受。八大山人那孤寂而又冷傲的作品,正是其孤寂而又冷傲的生命體現,倪瓚那荒寒寂靜的作品,也正是其高逸而又平淡冷寂的內心世界之外化。還有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讓人感受到黃氏內在生命是何等的超逸。筆墨所表現出的生命力量是偉大而永恆的!

甲午立夏

管旺林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管旺林國畫淺談筆墨的力量

作品在高山流水、林木疊翠的寫意山水中,表現了身在山中、心在山外的審美理想與境界;對現實精神、時代感的表達,使他的作品迥異於概念中的山水模式,不再是荒寒、寂寥的古典情境,而是洋溢著生命活力,充滿鮮活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現實生活圖景。尋求樸實平談之美,在看似尋常的處處家山中,在南國青煙靇翠的茂林修竹裡,達到素樸自然卻醇厚豐滿意蘊盎然的境界。繪畫的生動性和清新感,用筆灑脫輕鬆,用色清麗淡雅呈現的是久違了的山野氣息,生活的蘊蓄,是難得的樸拙自然之美,這便是藝術的高度和深度。筆墨交融下的山水意象和符號空間,桂林山水的蒼翠蔥蘢和層巒疊嶂,形神兼備與氣韻生動,都秉承著北宋以來“巨嶂式山水”的雄渾健勁的元氣和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