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要讓小微企業邁過“坎”


​最近,縱觀全國,所有人最關注的話題,就是眼前這場事關國家與人民安危的新冠肺炎疫情。輿論場上,幾乎每一個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話題,都會得到大量關注與討論。其中,一個意義重大的問題,便是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小店經濟”,如何在疫情的威脅之下生存與發展。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從家門口的早點鋪子,到稍具規模的地方超市,與我們交集最多的商業機構,就是以形形色色的“小店”為代表的小微企業。央行行長易綱在2018年曾公開表示:小微企業貢獻了我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從這個角度上看,說“小微企業興則國家興”,完全算不上誇張。

疫情期間,要讓小微企業邁過“坎”

然而,儘管小微企業對國民經濟貢獻巨大,但相比於擁有更多資金儲備與融資手段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尤其是其中的“小店”,對疫情衝擊的抵抗力明顯偏弱。疫情給節後復工帶來的困難,對社會消費需求的抑制,以及對物流供應體系的打擊,使得許多小店陷入了運營上的困難。為此,國家與社會還應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幫助“小店經濟”度過困境。

國家與社會的力量,如何才能抓住 “痛點”,切實幫上小店的忙?在這個問題上,不少專家指出,社會應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條件。

疫情期間,要讓小微企業邁過“坎”

為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胡宗彪副教授在接受中青融評採訪時提出:“非常時期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服務小店經濟的潛能,如鼓勵銀行在技術保障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個人用戶開立I類銀行賬戶,鼓勵互聯網銀行通過二級資本債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放開股東屬性限制,鼓勵股東直接增資等。建議政府為金融科技企業提供一定的流動性和貼息支持,幫助金融科技企業和“小店經濟”共同度過難關。”

目前,金融科技企業對“小店經濟”的支持,已經顯示出了良好效果。2月以來,螞蟻金服發起成立的網商銀行為大量小店提供了穩定而具有利率減免的融資方案,與此同時,也在保險、用工等領域為小店提供了一系列配套支持。在這種支持之下,來自網商銀行的調查數據顯示:本週營業小店環比增長25%,超過88%的小店表示今年不會裁減員工。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小店迴歸生產、服務鏈條,也為疫情期間的民生供給提供了重要助力。

疫情期間,要讓小微企業邁過“坎”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車寧,在接受中青融評採訪時表示:“小微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經濟體系的毛細血管,也孕育著經濟發展的元氣和未來。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小微企業的及時復工,既有利於從消費端重啟生產體系,有效供給相關物資,也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使國家經濟恢復措施向基層傳導。”

顯然,為“小店經濟”強心輸血,不僅對增產復工至關重要,也有助於維護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確保中國經濟在風雨之中穩固前行。為此,有關部門還需對小微企業在疫情中的處境多加重視,更好地協調和發揮社會合力。

中青融評:眼見為實,就“視”論事

視頻 / 楊鑫宇 評論 / 楊鑫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