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的“危”與“機”

我記得自己剛剛進入股市的時候,有一位老股民跟我說過“牛市買券商”,後來經歷了14-15年的那輪牛市,也算初次見識了券商股在牛市的威力。然後,在最近幾年的結構性行情中,券商股起起伏伏,始終沒有趨勢性的交易機會。許多人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未來沒有瘋牛,只是慢牛,券商是否有投資機會?

一、覆盤歷史,券商股實際是週期股

如果將券商指數跟上證綜指、深成指、創業板指數在同一張圖裡展示,大家會發現券商是不折不扣的週期股,週期的波峰對應指數的頂部區域,週期的波谷對應指數的底部區域。

券商股的“危”与“机”

過往的兩輪牛市,都是指數瘋牛的走勢,可以短時間吸引大量散戶進入市場,導致交易量暴增,經紀業務、兩融業務、資管業務等都會在牛市中收益,券商股享受估值和業績的雙重提升。

然而,近幾年的市場走勢更多的是結構性牛市,無論是前兩年的核心資產牛市,還是去年至今的科技股牛市,都未帶來指數的整體行情。對於後續行情是否會出現瘋牛走勢,其實很難研判,跟猜硬幣正反差不多,但我個人認為出現瘋牛的概率降低,大概率是慢牛、長牛的行情。

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股市生態其實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幾年外資持股比例持續上升,甚至超過了公募基金規模,不少上市公司的定價權已經轉移到外資手裡;外資比較理性,會相對平滑股市的波動,抑制泡沫程度;

2、由於新股發行數量的急劇增加,資金可供選擇的股票範圍增加,殼資源價值也大幅降低,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垃圾股票、小型股票得不到資金關注,股票的二八分化也會很明顯;

3、監管機構有了上次槓槓牛的慘痛教訓,未來對槓桿資金流入股市的管控也更嚴格;

4、雖然股票瘋牛的可能性在降低,但慢牛的可能性卻在不斷提高,除了機構投資者、外資等專業投資者不斷壯大,股市的各種法治生態也在不斷完善,為長牛奠定製度基礎;龍頭企業的優勢不斷增加,市值對於股市整體的影響也更大,龍頭企業引領估值長牛的可能性增強。

因此,如果投資者路徑依賴,基於對牛市的判斷而投資券商股,很有可能會面臨“歷史不會簡單重演”的尷尬;未來,券商股的投資可能會從週期性逐步轉向成長股的投資邏輯,可能會跟隨股市一樣走出慢牛、長牛的行情。

二、券商股的“危”

迄今為止,券商行業整體算不上一個好行業,屬於中等生意,主要有如下原因:

1、同質化競爭比較普遍,競爭比較激烈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無論在哪家券商開戶,可能都不太能感知到券商對自己的服務,客戶和券商之間的忠誠度很低;因此,我們看到近幾年券商為了獲取客戶,佣金水平一降再降,由前幾年的千一將至目前的萬二左右,價格戰的背後反映的是競爭的壓力。

同質化競爭帶來另一個結果就是集中度很難提升,證券公司有120多家持牌機構,數量眾多,Top5的券商2012—2018年的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幅度相對有限。

券商股的“危”与“机”

2、券商業務創新能力弱,為股東創造利潤的能力弱

券商為股東創造利潤的能力較低,我們從下圖可以看出,券商的營業收入/股東權益在12%左右的水平,大部分券商ROE水平在6%左右,相當於股東投入100元,每年銷售收入12元,盈利6元。

如果將營業收入拆分來看,傳統的證券經紀業務佔比在40%-50%,盈利能力較強的證券承銷、保薦業務、投資諮詢、資產管理業務等佔比不高,業務結構上未來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券商股的“危”与“机”

三、券商股的“機”

展望未來,券商行業是少數不會受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速放緩等影響,未來會持續增長的行業。券商的長期增長邏輯是十分順暢的,主要基於:

1、我國直接融資比例過低,未來發展股權市場是國家戰略和長期趨勢

大家越來越清晰的看到,全社會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事情高度關注,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去年到現在,監管大力推出的科創板、可轉債、併購重組放寬、定增放寬等政策,都是在用各種方法支持企業股權融資。

直接融資比例的不斷上升,意味著券商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產生的非佣金收入比例也會逐漸提高。

券商股的“危”与“机”

2、居民家庭財富對於股票市場的配置比例降低,長期有巨大的提高空間

過去10年,炒房者是財富管理的贏家,但未來的贏家屬於股權投資者。因為世界各地的長期大類資產表現,股票收益是大於房地產收益的。隨著居民財富從房市湧入股市,券商會長期在此過程中收益。

因此,券商股的長期增長邏輯是比較清晰確定的,但是短期的增長邏輯卻是比較脆弱的。短期大盤的漲跌、交易的活躍程度、新股發行數量等因素都會對短期業績造成很大影響,並且這些影響因素是投資者事先無法預估的。

未來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髮展,券商行業的ROE水平如果能穩定10%及以上,或許就迎來了長期投資的機遇。

END

券商股的“危”与“机”

《2月4日劉正林:行業分化之後的價值標的》

《2月5日孔慶志:股市疫情後靠誰回血,白酒、家電還是芯片?》

《2月6日傅曉陽:武漢疫情利好軟件股,機會!》

《2月6日孔慶志:暴跌後的大反彈,這個行業有機會!》

《2月7日劉正林:疫情之下,保險行業具備長期價值》

《2月7日黃登峰:續漲停的連鎖藥店股,值得擁有嗎?》

《2月10日劉正林:可轉債,應對黑天鵝的利器!下有保底,上不封頂》

《2月11日鹿鵬:大行業,小企業!這個行業值得關注》

《2月12日孔慶志:定製傢俱行業是否可以迎來戴維斯雙擊?》

《2月13日傅曉陽:新型肺炎難擋炒作熱情,特斯拉引爆新能源車產業鏈》

《2月15日黃登峰:疫情之下--乳製品行業如何破局》

《2月17日鹿鵬:“泥中茅臺”--海螺水泥的分析思路》

《2月18日劉正林:股票8折,房子75折?真相是——》

免責申明:三千待君擇系列,與君探討如何挑選優秀的上市公司,僅僅分析基本面,不提供個股買賣建議。投資有風險,本信息是對深圳市君擇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君擇)的信息更新,並非廣告,要約邀請,或投資建議。本信息所涵蓋之內容僅供對投資風險具有充分承受能力的機構投資者或高端個人投資者審閱。本信息並非基金或信託計劃募集說明書,不可作為投資依據。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前須閱讀募集說明書及其他相關法律文件,並確保對投資潛在的收益和風險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君擇並不保證本信息的內容完整,準確和及時更新。

關於君擇研究所

君擇研究所是隸屬於君擇控股的獨立證券研究機構,專注於重點行業和優質企業研究,一心堅持價值投資理念,潛心挖掘企業價值,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消費、醫藥、高端製造以及TMT行業等。

創始人鄧立君先生是國內知名財經意見領袖,新浪財經專欄作者,雪球網影響力分析師,具備近20年證券從業經歷及研究經驗。

公司團隊成員曾在知名券商、銀行、騰訊、華為、中廣核等擔任過核心業務管理職位,擁有優異的海內外教育背景以及平均10年以上的金融研究或行業經驗。

君擇研究所2019年完成了80多家上市公司實地調研,2019年完成70多家上市公司實地調研,研究報告達百餘份,已經與200多家上市公司建立起直接研究通道。

研究所為新浪財經、財新、今日頭條、騰訊證券等媒體提供直接的研究服務及內容,正逐步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的證券研究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